《The Elements of Style 寫作風格之要素》
基本信息
作者:威廉.史壯克 原文作者:William Strunk Jr.
出版地:香港 語文:中英對照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6/09/16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620704215
規格:精裝 / 192頁/ 15 x 21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內容簡介
不要再濫用”not only…but also”的句式了!
寫作不但要懂得寫,還要寫出風格!
八大規則,十大原則,全面提升你的英文寫作技巧。
★ 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100本ZUI和ZUI具影響力英語書籍
★ 解說英語文法應用,提升寫作風格的敏感度、認知力
★ 一語中的,說中寫作要害
★ 教你言簡意賅,避免冗句贅字
八大文法規則:
寫作中需要遵循的八個文法規則,比如「不要將一個完整的句子拆成兩句」。
十大寫作原則:
寫作中需要遵循的十個原則,比如「使用主動語態」、「刪去贅字」。
寫作格式注意事項:
例如標題、引文、書名等的格式注意事項。
常見誤用字詞和短語:
英文寫作中經常用錯的字詞和短語,例如etc.。
經常拼錯的單字:
英文寫作中經常拼錯的單字,例如rhyme。
本書特色
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寫作必備
本書短小精悍,是提升英文寫作技巧的必讀書目。提出的八大文法規則和十大寫作原則,不僅是母語人士的寫作信條,更可為學習者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
經典重現
此版為1918年發行之原版,可以帶領讀者重溫經典,也名列ZUI具影響力的非小說類英文書之一。
方便讀者
敘述文字簡潔清楚,並提供中英對照例句,方便讀者理解原文精髓。另增設了書邊索引,以便快速查閱寫作規則。
名人推薦
「《寫作風格之要素》中的「金句」俯拾即是,不少都打中我們寫英語的要害。例如,使用主動語態(Use the active voice)、刪去贅字(Omit needless words)、避免使用一連串結構鬆散的句子(Avoid a succession of loose sentences)等,都一語中的,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方梓勳教授(恆生管理學院常務副校長、翻譯學院院長)
「《寫作風格之要素》令人心悅誠服,因為它躬行所言,說的一套就是做的一套,英文所謂“practice what it preaches”。這本書不僅大談風格,更寫出了風格。」
──林沛理
作者簡介
威廉.史壯克(William Strunk Jr., 1869-1946)
史壯克教授於1896年在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並在該大學教授英文長達46年。他因整理出版莎士比亞(Shakespeare)和約翰.德萊登(John Dryden)的著作而聞名。不過,其ZUI為人熟知的作品,乃是1918年發行的《The Elements of Style》。
目錄
I.引言
II. 英文用法八大規則
1. 在單數名詞後加「’s」,構成名詞所有格
2. 連續使用三個或以上的字詞,在ZUI後一個字詞前使用連詞,其餘的以逗號分隔
3. 插入語要放在兩個逗號之間
4. 以連詞and或but引出獨立分句,要在and或but前標示逗號
5. 不要用逗號直接連接獨立分句
6. 不要將一個完整的句子拆成兩句
7. 句首的分詞短語所指涉的主語要和主句主語保持一致
8. 行末斷字時要遵守字的組成和發音規則
III. 英文寫作十大原則
9. 以段落為基礎單位,一段一主題
10. 每段以主題句開始,段尾要與段首呼應
11. 使用主動語態
12. 用肯定句陳述
13. 刪去贅字
14. 避免使用一連串結構鬆散的句子
15. 使用相似的句型結構表達對等的概念
16. 相關的字詞要放在一起
17. 用同一種時態寫撮要
18. 強調的字眼要放在句末
IV. 格式注意事項
V. 常見誤用字詞和短語
VI. 經常拼錯的單字
说实话,第一次翻开它时,我差点因为它的篇幅感到一丝挫败——它看起来并不厚重,但内容密度极高,每一页都像是一块压缩饼干,信息量爆炸。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修辞”的解构,它没有把它描绘成一种花里胡哨的点缀,而是将其提升到“逻辑清晰的延伸”这一层面。许多人一提到写作风格,就联想到华丽的排比句或典故,但这本书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脱离内容的装饰主义。它似乎在告诉你,真正的风格,源自于对主题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直接的表达欲望。我尤其喜欢它对“冗余”的抨击,那种不留情面的批判,就像是给你的草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它教会我,每一次你多写一个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必要性”审查,否则,它就是对读者时间的一种浪费。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自己文字中那些潜藏的懒惰和含糊不清。
评分这份港版《寫作風格之要素》的译本,在装帧和排版上处理得相当考究,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本身就预示了内容的分量。我个人对这类经典著作的引进版非常挑剔,因为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原著精髓的传达程度。商务出版的这个版本,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直译的生硬腔调,而是努力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了符合当代中文语境的流畅性。更妙的是,它似乎懂得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书中那些关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讨论,如果翻译不好,很容易变成晦涩的语法定义,但在这里,作者和译者似乎心有灵犀,通过大量的对比范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不同句式背后的语意侧重。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写什么”的书,它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指南。阅读过程像是在跟一位极其注重效率的导师对话,他总能精准地指出你思维中的模糊地带,并提供清晰的纠正路径。对于需要大量进行专业书面沟通的职场人士来说,它的价值无可估量,甚至比很多昂贵的管理学课程都来得实在。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文案界的瑞士军刀,无论你是刚踏入写作江湖的新秀,还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它都能给你带来耳目一新的启发。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有点嘀咕,毕竟市面上的写作指南多如牛毛,大多是故纸堆里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语法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编辑,坐在你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为你剖析文字的骨架和灵魂。它没有过分纠结那些细枝末节的标点符号规则,而是直击核心——如何让你的文字更清晰、更有力。我特别欣赏它处理“简洁性”那一部分,那种“删繁就简”的哲学,简直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法则。它教会我,一个优秀的句子,不在于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它能以最少的笔墨,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和情感张力。读完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作品,发现自己为了追求所谓的“文采”,不知不觉中制造了多少无谓的噪音。这本书,它不是教你如何写得“漂亮”,而是教你如何写得“有效”,这才是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关键所在。对于那些希望自己的邮件、报告乃至小说都能掷地有声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值得反复咀嚼和实践。
评分初读此书,我曾以为它会提供一套僵硬的“公式”,但读到后半程才发现,它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所倡导的“灵活的原则性”。它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写成一个模子,而是提供了一套检验标准,让你自己去打磨出最适合自己的声音。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引文和脚注的规范,虽然看似是细节,但其背后蕴含的是对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的尊重,这在当下信息互相引用的时代,是至关重要的素养。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写作者,不仅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更要对信息的来源负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职业操守。它不提供捷径,而是强调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保持警觉和克制。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理念,通过这种精炼的文字被成功地植入了读者的潜意识中。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校准,它让你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与文字的关系,从“不得不写”提升到“愿意精心雕琢”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种“底层代码”的重构。我之前总是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摇摆不定,担心写得太简单会显得肤浅,写得太复杂又担心无法被理解。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这个困境:形式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内容。它对“语调”和“受众适配”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洞察。作者非常擅长描绘不同情境下,一个句子如何因为语气的微小变化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在陈述事实和表达观点时,那种微妙的措辞差异,书中通过几个精准的对比,就让读者心领神会。我将其应用到最近的一次项目提案中,原本那些平铺直叙的数据陈述,在刻意调整了句子的节奏和断句之后,竟然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强调效果,仿佛数据自己都在“说话”了。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写作技巧,它触及了人际沟通和说服力的核心。对于那些需要在专业领域内建立权威形象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语法建议,更是一种构建个人专业品牌的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