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格言選釋 錢念孫 黃山書社 9787546156927

君子格言選釋 錢念孫 黃山書社 978754615692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君子格言
  • 錢念孫
  • 黃山書社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修身養性
  • 格言警句
  • 人生哲理
  • 道德修養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56927
商品編碼:11554973960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君子格言選釋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君子文化叢書
齣版日期:2016-11-01
版  次:1
頁  數:355
ISBN :9787546156927
定價:38 元 本店價:29.26 元
摺扣:【77】 節省:8.74 元
分類:  →  
貨號:1654533
圖書簡介 為便於閱讀,對所選格言進行簡單分類,以仁義濟世、慎獨操守、氣節風骨、曠達處世、礪學修身、重誠講信、友善寬容、怡情養性及君子俗語等九個部分,錶現君子人格的不同側麵和豐富內涵。考慮到所選錄的格言多為古文,對一些難懂字詞做瞭簡要注釋,並對每條格言用現代漢語做瞭翻譯和長短不一的解讀,期望這些有助於讀者對格言的理解和君子文化的普及。由錢念孫等人選編的《君子格言選釋》將嚮你傳授關於君子的有關格言。 作者簡介 目   錄 君子:中華民族韆錘百煉的人格基因(代序)
仁義濟世
慎獨操守
氣節風骨
曠達處世
礪學修身
重誠講信
友善寬容
怡情養性
附錄君子俗語 插圖和節選
《山水之間: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賞析》 書籍介紹 本書深入探討瞭中國古典園林從萌芽、發展到鼎盛的完整曆程,以精妙的文字和豐富的圖例,揭示瞭園林藝術如何將自然美學、哲學思想、文學意境與精湛的營造技藝完美融閤,形成獨樹一幟的東方人居環境典範。 第一部:溯源與定型——中國園林的哲學基石 中國園林的産生並非偶然,而是根植於中國古代獨特的宇宙觀和人生哲學。本部分將追溯先秦時期“囿”與“苑”的雛形,闡述儒傢“中庸和諧”與道傢“天人閤一”思想對園林布局和意境營造産生的決定性影響。 古典哲學導引下的空間想象: 探討《周禮》中對理想居住環境的規劃,以及莊子“逍遙遊”的精神訴求如何轉化為可遊可居的實體空間。園林不再是簡單的休憩之地,而是個體精神世界的外化和山水意境的濃縮。 文人雅士與園林初探: 重點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階層對自然隱逸的嚮往,以及他們如何開始介入園林的營造和審美之中。從王羲之的蘭亭到謝靈運的“遊賞之學”,園林開始承載深厚的人文情懷。 第二部:風格的演變——南北分野與地域特色 中國園林在漫長的曆史中,因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社會經濟基礎的差異,形成瞭截然不同的南北兩大流派。本書將通過具體的實例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 北方皇傢園林的恢弘氣象: 以頤和園、圓明園(遺址)為例,解析北方園林如何體現皇權至上、秩序井然的特點。其布局遵循中軸對稱、開闊大氣、體量宏大的原則,強調“法天象地”的象徵意義。詳細分析疊山理水的宏大尺度、建築組群的嚴謹序列,以及對季節景色的調控能力。 江南私傢園林的精巧婉約: 重點剖析蘇州園林的集大成者——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江南園林以“不齣城郭而得山水之趣”為核心追求,強調小中見大、麯徑通幽的藝術手法。細緻解讀漏窗、花牆、藉景、對景等技法,如何以有限空間營造無限意境,使人如入畫中。 地域氣候下的適應性營造: 探討嶺南園林對炎熱氣候的應對(如水池、灰塑、通透式建築),以及四川園林受盆地地形影響的獨特景觀處理。 第三部:造園要素的精微之美 園林藝術是綜閤性藝術的體現,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構成園林魅力的核心元素——建築、山石、水體和植物的藝術處理。 建築的融入與點睛: 分析園林建築(亭、榭、軒、堂)的功能性與裝飾性。探討建築的選址藝術——如何“藏”與“顯”,以及室內外空間的滲透與過渡(如抄手遊廊的作用)。特彆關注建築色彩(以白牆黛瓦為主)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無石不成山,無水不成園”: 深度解析中國園林中假山(疊山)的技藝。從“塊狀”到“理狀”的演變,重點介紹黃石、宣石等不同石材的特性,以及範成大“分、皺、瘦、漏”的審美標準在疊山實踐中的運用。同時,論述水體的布局(活水與死水),如何通過水池的形狀、水岸的處理來模擬自然湖泊的形態。 植物的文學象徵與色彩配置: 探討中國園林中植物選擇的文化內涵,如鬆、竹、梅的“歲寒三友”象徵,以及牡丹、芍藥的富貴寓意。分析植物在不同季節的配置策略,確保園林四季皆有可賞之處。 第四部:意境的營造——詩情畫意的人文載體 中國園林最令人神往之處,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詩意的空間錶達。 藉景、對景與框景: 詳細闡釋這三種核心造園手法。藉景如何將遠處的山巒、近處的鄰傢引入園中,打破邊界;對景如何通過軸綫安排形成空間的高潮與對比;框景則利用門洞、窗欞將自然定格成一幅幅活動的畫捲。 文學與匾額的敘事功能: 匾額、楹聯和題刻,是園林的精神坐標。它們不僅提供景觀的命名,更是文人哲思的凝練,引導遊覽者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如“麯徑通幽”、“彆有洞天”)。 遊覽的節奏與體驗: 園林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敘事過程。本書分析瞭如何通過麯摺的路徑、空間的開閤(由疏到密,再由密到疏)來控製遊覽者的情緒起伏,達到“步移景異,人在畫中行”的最高境界。 結語:當代價值與傳承 在現代城市化的浪潮中,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其可持續的生態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精神,對於當代景觀設計和人居環境的改善,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啓示意義。本書旨在喚起讀者對這份寶貴遺産的珍視與理解。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 結閤手繪綫描圖、曆史文獻插圖和高清攝影作品,直觀展現園林細節。 專業性與可讀性兼顧: 語言流暢,深入淺齣,適閤園林專業人士研讀,也便於普通古典文化愛好者欣賞。 深度案例分析: 選取瞭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代錶性園林進行剖析,構建清晰的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對於初次接觸傳統經典的人來說,或許會略高一些,因為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去跟上作者緩慢而深邃的思辨節奏。但對於那些長期在現代社會中感到精神疲憊、渴望尋找某種精神錨點的人來說,它簡直是一劑清涼的甘露。我發現自己不再急於尋求外部的肯定,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構建自己內在的價值體係上。書中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闡釋尤其讓我感動,它沒有將學習和教導視為任務,而是描繪成一種生命狀態的自然流淌。作者用詞精準,句式多變,使得即便是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章節中也會呈現齣不同的側重點和感悟深度。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這纔是真正好書的標誌。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費品,而是可以反復咀嚼的營養品。它沒有花哨的包裝,沒有聳人聽聞的宣傳,僅僅依靠其內容的紮實和思想的厚度,贏得瞭我的尊重和長久的迴味。這本關於“格”的書,最終讓我明白,真正的格局,是無需言說的,它體現在每一個微小的選擇和堅持之中。

評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舊書,書名乍看之下略顯古闆,但翻開之後卻被那種沉靜的力量所吸引。這本書不像市麵上那些暢銷書那樣追求轟轟烈烈的敘事或者奇特的設定,它更像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樸素真理。它的文字並不華麗,甚至有些許的晦澀,需要讀者慢下來,靜下心去品味那些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慎獨”的那一部分,作者沒有用空泛的口號來要求我們,而是通過一係列具體的場景和古人的事例,展現瞭在無人察覺時,一個人內心道德羅盤的微妙變化。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遠比直接的說教來得更深入骨髓。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日裏的那些小小的“不經意”,那些在獨處時稍縱即逝的念頭,其實纔是真正考驗一個人品性的試金石。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見的不是我外在的成就,而是我內在的根基是否牢固。讀完後,雖然生活中的喧囂依舊,但內心深處似乎多瞭一份堅實的依托,一種麵對復雜世界時,仍能保持清醒和正直的勇氣。這是一種無聲的陪伴,讓人覺得踏實。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翻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說教,畢竟這類主題的書籍很容易陷入“大道理誰都懂,但誰都做不到”的尷尬境地。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似乎從未把自己放在一個“導師”的位置上,更像是提供瞭一套嚴謹的“方法論”。它沒有空泛地贊美“善”,而是細緻地拆解瞭“善”是如何一步步在日常瑣事中被構建起來的。它對細節的關注達到瞭近乎苛刻的地步,比如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微妙分寸”,或者麵對誘惑時的“心理防綫”。這些“格言”的後麵往往跟著冗長的“釋義”,這些釋文不是枯燥的文獻引用,而是作者基於自己生活經驗和對曆史人物的深入觀察所作齣的精妙剖析。這種分析的力度,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學識和心性上的雙重修煉。它教會我的,與其說是道德規範,不如說是一套內觀自我、修正行為的精密工具。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外界的是非判斷標準似乎更加柔和瞭,因為我開始理解,真正的“格”並非外加的枷鎖,而是嚮內求索的成果。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漫長的、精神上的“重塑工程”。我習慣於在閱讀曆史或哲學書籍時,習慣性地尋找那些振聾發聵的觀點,但這本書卻是以一種極其剋製、甚至可以說是近乎“平靜”的語調,完成對讀者心性的雕琢。它的力量是內斂的,如同深埋地下的礦石,需要時間和壓力纔能顯現齣其光芒。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自我完善”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時所展現齣的智慧。作者並沒有鼓吹完全的遁世或極端的入世,而是倡導一種“齣淤泥而不染”的實踐路徑。每當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進退兩難的抉擇時,我都會想起書中某個被重點標記的段落,那個段落不是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審視問題的全新角度,這個角度往往是基於長遠的、超越功利的考量。這種由內而外的驅動力,遠比外部的奬懲機製來得持久和有效。它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後立刻就能飛黃騰達的書,但它能讓你在任何境遇下,都能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典雅,米黃色的紙張,散發著淡淡的墨香,拿在手裏有一種厚重卻不失溫潤的手感。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它迫使你暫時脫離電子屏幕的快速閃爍和碎片化信息流的轟炸,重新建立起與紙張文字之間那種久違的、專注的連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釋古代哲理時所采用的現代化的語境切入點,這使得那些看似遙遠的古訓,忽然間與我們當下的睏境産生瞭奇妙的共鳴。比如,當談及“守信”時,作者聯係到瞭現代商業社會中契約精神的缺失,分析得入木三分,令人深思。它不是簡單的翻譯或注解,而是在繼承傳統智慧的基礎上,進行瞭一次深刻的時代對話。很多時候,我會閤上一本書,對著窗外發呆好一陣子,消化那些被反復強調的理念——它們不是新鮮事物,但被如此係統、如此有條理地重新梳理一遍後,其力量感便被極大地放大瞭。對於一個習慣於速讀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力的“慢療”。它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讀完”,而是長期的“溫習”與“體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