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 [Ethylene for Industrial use-Sampling in the Liquid and the Gaseous Pha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 [Ethylene for Industrial use-Sampling in the Liquid and the Gaseous Phas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GB/T 13289-2014
  • 乙烯
  • 工业分析
  • 采样方法
  • 气体分析
  • 液体分析
  • 国家标准
  • 工业标准
  • 石油化工
  • 化学工业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661502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544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Ethylene for Industrial use-Sampling in the Liquid and the Gaseous Phas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适用于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规定了采取液态乙烯以及气态乙烯样品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所采取的样品用于乙烯的各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与健康措施,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工业气体与液体采样技术手册:规范、应用与实践指南 本书系统阐述了工业领域中,针对乙烯以外的多种重要气体和液体介质的采样规范、操作流程、设备选择与现场实践经验。本书内容旨在为化工、石化、能源、环保及质量控制等行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一套全面且实用的技术参考。 本书严格遵循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GB、ISO、ASTM等)的基本原则,但不包含GB/T 13289-2014《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步骤。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与通用原则 (约 400 字) 第一章 采样在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中的核心地位 采样是整个化学分析过程的起点,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章首先界定了工业采样目的,包括过程控制(IPC)、产品质量认证、合规性监测及故障诊断。 代表性要求: 详细讨论了如何确保所取样品能真实反映被测流体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压力、温度、流速)下的实际组分和物理特性。 采样偏差的来源: 分析了人为误差、设备设计缺陷、滞留效应(Stagnation Effect)和组分富集/贫乏(Phase Segregation)等常见偏差来源。 安全与健康: 强调了处理高压、易燃、有毒或腐蚀性介质时的基本安全准则,包括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惰性气体吹扫程序和紧急泄漏处理预案。 第二章 采样系统通用设计要素 本章侧重于采样系统(Sampling System)的整体架构设计。 取样点的选择: 针对管道、储罐、反应器等不同容器和流场条件,提供了优化取样点位置的工程准则,特别关注湍流区域的选取,避免在层流或死区取样。 系统完整性(System Integrity): 讨论了采样阀、取样器本体、管路连接件(如卡套接头、焊接法兰)的材质选择,以确保与被测介质的化学兼容性,防止腐蚀、析出或吸附导致的组分变化。 吹扫与排空: 阐述了在采样前后,如何通过有效的吹扫(Purging)或排放(Venting)程序,清除管路中残留的旧样品或环境污染物,保证新样品的纯净性。 --- 第二部分 气体采样技术与规范 (约 550 字)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工业气体(如天然气、合成气、氢气、惰性气体及低压工艺气)的采样方法。 第三章 压力和流速对气体采样的影响 气体样品体积随压力和温度变化显著,因此精确控制采样时的压力和流量至关重要。 压力调节技术: 重点介绍减压阀(Pressure Regulator)的选型和使用,要求其具备高精度和良好的密封性,特别是在处理高压(如 20 MPa 以上)气源时。 体积转移与质量转移: 比较了基于体积(如浮球法)和基于质量(如带有质量流量计的在线采样系统)的气体转移方法,并分析了各自在不同精度要求下的适用性。 第四章 气体采样设备与方法 4.1 气袋/袋式采样器应用 介绍了用于采集低浓度、非活性或低腐蚀性气体的多层复合聚合物气袋(Tedlar Bag 或类似材料)。 强调了气袋的预处理(多次抽真空和充入惰性气体)步骤,以去除袋体内壁吸附的残留物。 4.2 钢瓶/高压容器采样(用于痕量分析和高压介质) 详细描述了专用采样钢瓶的设计要求,包括耐压等级、内壁钝化处理(如电化学抛光或硅烷化处理)和单向阀的设计。 “吹扫-置换”法: 提供了在采样钢瓶中,通过反复用待测气体置换瓶内空气或惰性气体的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九次置换以上的高纯度采样要求。 4.3 在线(Continuous)气体采样系统 讨论了用于连续监测的自动采样系统,包括自动取样阀(Multi-port Rotary Valves)的切换逻辑和时间序列控制。 着重分析了气体冷凝和水汽去除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除湿器(如珀尔帖效应冷却器)的正确配置。 --- 第三部分 液体采样技术与规范 (约 550 字) 本部分聚焦于各种状态下液体的采样要求,特别是涉及多相流体和易挥发性液体的处理。 第五章 液体采样的流体动力学考量 液体采样必须充分考虑流态和相态分离对代表性的影响。 非均相液体(如乳液或悬浮液): 讨论了在垂直或水平管道中,如何通过高速采样或在充分混合的储罐中取样,以确保固体颗粒或不同密度液体组分被均匀捕获。 采样速度控制: 解释了采样阀开启流速对液体闪蒸(Flash Vaporization)的潜在影响。对于低沸点液体(如液化石油气组分),采样流速必须足够快以快速充满采样容器,但又不能过快导致压力骤降而引起部分汽化。 第六章 专用液体采样装置与流程 6.1 密闭式(Closed-loop)液体采样系统 这是工业液体采样的首选方法。详细介绍了密闭取样器(如双阀隔离式取样器)的工作原理,它允许操作人员在不接触样品或不向环境排放的情况下完成采样和回收。 强调了两个隔离阀(入口阀和出口阀)的同步操作和泄漏检测机制。 6.2 储罐底部/静置液体采样 介绍了用于采集储罐底部沉积物(如水、重质油泥或沉淀物)的专用底部取样器(Bottom Sampler),以及如何区分收集到不同深度的液体层。 6.3 易挥发性液体(如低沸点烃类)的低温/高压采样 针对液化烃类,强调了样品转移到实验室容器时,必须使用耐压且经过充分预冷的(或带有冷却夹套的)采样瓶。 “冷阱”技术: 介绍在转移过程中使用干冰/乙醇浴或液氮冷却的装置,以确保样品在常温常压下不发生汽化,保持其液态结构。 --- 附录 (精简总结) 采样设备材质对照表: 针对常见腐蚀性介质(如酸、碱、硫化氢)推荐的金属(316L SS, Hastelloy, Monel)和非金属(PTFE, PFA)材料。 采样后处理与运输指南: 简要说明了样品的稳定剂添加、避光处理、冷链运输的要求,以及到达实验室后的“样品接收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关于工业用乙烯采样的标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概念上的“去模糊化”处理得极为出色。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喜欢用大篇幅的理论铺陈来解释采样的“意义”,而是直接切入技术核心——“如何做”以及“必须达到什么精度”。例如,在描述液态和气态采样设备的准备阶段,标准对惰性气体吹扫的次数、压力测试的最低要求,都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这种“非黑即白”的规范语言,在要求零失误的工业现场无疑是救命稻草。我尤其欣赏它对“代表性”这一核心要求的细化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说要取样点要位于主流区域,而是结合了管道流速、乙烯纯度波动频率等实际工况,给出了采样管线长度和缓冲罐体积的经验公式参考,这对于我们项目组在新建装置中设计采样回路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基线。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或许是在不同压力等级下,对采样瓶的耐压等级和密封圈材质的兼容性方面,能有更细致的表格对比,毕竟乙烯工况千变万化,一点点材质的疏漏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评分

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新人可能会觉得这本国家标准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因为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化工操作常识和安全意识。但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它提供的价值在于“消除不确定性”。它就像一张精确的电路图,告诉你每一个连接点必须达到的电压和电流标准,而不是告诉你电路是如何工作的。我特别欣赏标准中关于气相和液相采样设备在“相平衡”处理上的不同侧重,这直接关系到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液相采样要处理闪蒸效应,气相采样要处理压力露点,标准分别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检查清单。这种分门别类的处理,体现了对乙烯物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我希望在附录部分,能够增加一个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比如聚合级乙烯、化工原料级乙烯)的“标准符合性自检清单(Checklist)”,这样现场巡检人员可以更快速、更系统地核对当前采样系统的配置是否完全满足GB/T 13289-2014的要求,提高现场管理效率。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极其精密的“工程操作手册”,而非传统的学术著作。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和精准,几乎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性词汇。例如,当描述气体采样过程时,它对“抽真空”和“置换”这两个动作的描述,是通过时间、流量、压力变化速率等一系列硬性指标来界定的,这使得操作的艺术性被降到最低,而可重复性被提高到最高。我个人认为,对于像乙烯这种对杂质极其敏感的物料,这种冰冷而精确的规范是唯一正确的姿态。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它对在线分析和离线分析取样点的区别处理,标准清晰地区分了连续监测和周期性取样的设备接入要求,这帮助我们部门在升级现有采样站点的设计方案时,避免了重复投资和功能冗余。唯一让我稍微感到困惑的是,标准中对采样点的防冻、防凝措施(尤其在冬季或低温工况下)的描述略显笼统,可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地理环境,再参照其他辅助标准进行额外设计,如果标准本身能对几种常见气候下的保温措施提供一个推荐范围,会更完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设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作为国家标准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当我第一次翻开内页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字体选择的考究,清晰、工整的宋体与必要的英文术语并置,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凸显了技术文件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图表和流程图的部分,线条的粗细、颜色的区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接触工业气体采样领域的人,也能大致理解其复杂的步骤。不过,对于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同行而言,我个人更希望在关键操作步骤的图示旁,能配有更详尽的注释,比如不同采样阀门的具体型号推荐,或者不同材质管道在应对乙烯这种易燃易爆介质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微小偏差的应对策略。当然,作为标准,它的核心在于规范性,这一点上它做得非常到位,逻辑结构严密,章节间的衔接也十分顺畅,看得出编写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巨大投入。总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完全匹配了它所承载的专业重量,是值得长期置于案头、时常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

从一个资深质量控制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份标准在“追溯性”和“合规性”的维度上,无疑是树立了一个标杆。它的每一个流程步骤,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检验记录表单上的必检项。在过去,不同的化工厂对乙烯的采样流程往往带有太多的“地域性”或“企业私有经验”,导致跨企业间的分析数据比对常常存在系统性偏差。而GB/T 13289-2014的出现,极大地统一了行业语言。特别是对采样后的样品转移和实验室分析前保存条件的规定,它细致到连样品瓶开启次数的限制都有涉及,这对于确保后续色谱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我发现,对照此标准严格执行后,我们内部审计中关于取样环节的扣分项明显减少。这说明标准本身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高压、低温介质打交道的操作者而言,如果标准能在“紧急泄露或误操作”后的现场应急处理程序上,增加一小节关于个人防护装备(PPE)的强制等级要求,那将更具现场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