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鮑懷翹,林茂燦 等 編
圖書標籤:
  • 語音學
  • 實驗語音學
  • 語音分析
  • 語音研究
  • 語音信號處理
  • 語音科學
  • 語言學
  • 聽覺語音學
  • 語音技術
  • 語音測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44388
版次:2
商品編碼:1157262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從實驗的角度比較係統地介紹和討論瞭語音方麵的有關問題,並介紹瞭語音實驗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初版由高等教育齣版社1989年齣版,現作者在原書基礎上修訂再版,並增加《續編》9章,介紹近20年來實驗語音學的發展。本書可供語言學、聲學、語音信號處理、言語工程學及有關言語病理學等專業研究生的語音學教學之用,也可供這些專業本科生的語音學參考用。本書對語言學工作者、言語工程學工作者及語音學愛好者也具有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從實驗的角度比較係統深入地介紹和討論瞭語音方麵的有關問題,並介紹瞭語音實驗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初版共分12個部分,包括正文十章和附錄兩個。第一章介紹實驗語音學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二至四章分彆介紹語音的物理、生理和心理方麵的基礎知識。第五至十章著重介紹和討論元音、輔音、聲調、音節和音聯、輕重音及區彆特徵等方麵的問題。附錄一介紹常用的語音實驗儀器裝置和使用方法。附錄二介紹計算機在語音學研究中的應用。本書盡可能多地吸取國內外關於語音學,尤其是漢語普通話方麵的近期實驗研究成果。內容較廣泛。各章後列齣許多參考文獻,以供讀者更深入地學習研究之用。
  本次增訂版增加瞭一個“續編”,共包括九章,介紹近二十多年來語音學本體及相關應用學科方麵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使本書內容與時俱進,更加充實和完美。

作者簡介

  鮑懷翹,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現任中國語音學會會長,是中國語音學界權威學者。

目錄

第一章實驗語音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1實驗語音學是一門綜閤學科

1.2實驗語音學發展的幾個階段

1.3今天的語音學

1.4我國語音實驗研究概況



第二章語音的物理基礎

2.1振動係統

2.2聲波的基本特性

2.3聲波傳播過程中的一些現象

2.4聲波在管道中的傳播

2.5噪聲

2.6聲音的頻譜



第三章 語音産生的生理基礎

3.1聲門下係統

3.2喉

3.3共鳴腔

3.4語音産生的空氣動力學說



第四章語音知覺的心理基礎

4.1人的聽覺係統

4.2聽覺的感受性

4.3掩蔽效應

4.4響度

4.5音高



第五章元音

5.1元音的舌位模型

5.2普通話單元音的生理分析

5.3元音産生的聲學理論

5.4元音聲學分析

5.5復閤元音的聲學分析

5.6元音的緊/鬆問題

5.7鼻化元音

5.8捲舌元音

5.9元音感知



第六章輔音

6.1輔音的特點

6.2輔音生理分析

6.3輔音聲學分析

6.4輔音聲學特徵與生理特徵的關係

6.5普通話輔音的聲學參量和調音部位



第七章聲調

7.1普通話聲調的聲學分析

7.2普通話變調的聲學分析

7.3聲調的知覺

7.4聲調的産生

7.5音段和基頻



第八章音節和音聯

8.1關於音節的定義

8.2普通話音節的一般結構

8.3普通話音節的聲學語音學結構框架

8.4普通話聲母的語音結構

8.5普通話韻母的語音結構

8.6聲母與韻母的相互作用

8.7音聯——語音單元之間的連接和分界



第九章詞重音

9.1英語重音的實驗研究

9.2漢語普通話的詞重音





第十章區彆特徵

10.1區彆特徵學說的起源和發展

10.2各傢的區彆特徵理論

10.3超音段的區彆特徵

10.4漢語普通話的區彆特徵係統




附錄一常用的語音實驗儀器裝置和使用方法

A1.1研究語音生理特性的儀器裝置和使用方法

A1.2研究語音聲學特性的方法和儀器

A1.3語音實驗儀器的應用



附錄二計算機在語音學研究中的應用

A2.1語音信號數字處理的基礎知識

A2.2語音信號的時域分析

A2.3快速傅裏葉變換和倒頻譜分析

A2.4綫性預測技術

A2.5語音閤成技術及其在語音感知研究中的應用

A2.6計算機的語言輸入和語音輸齣



中英名詞對照

圖版




續編



第一章語音音段的生理和聲學分析及相關理論397

1.1導言397

1.2語音生理研究397

1.3語音聲學研究412

1.4語音産生理論(The theory of speech production) 422

1.5協同發音(Co�瞐rticulation)426

1.6關於語音量子理論(Quantal Nature of Speech, QNS)432



第二章聲調區彆特徵444

2.1平調的區彆特徵 444

2.2麯摺調的區彆特徵448

2.3聲調之音段與超音段的錶達449

2.4結論451



第三章漢語語調453

3.1趙元任語調學說454

3.2功能語調454

3.3漢語錶情語調459

3.4漢語語調研究任重道遠464



第四章語音庫的收集與標注468

4.1語音數據庫分類468

4.2語音數據庫製作規範468


4.3語音庫的標注
4.4語音庫收集的新方嚮與挑戰
第五章言語知覺
5.1音段知覺
5.2詞匯的切分和識彆
5.3言語知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第六章語音閤成和識彆
——語音學在言語工程技術中的應用
6.1史的敘述
6.2語音閤成的計算機模型
6.3語音閤成技術現狀和展望
6.4語音識彆
6.5總結
第七章第二語言教學與習得中的語音研究
7.1二語教學語音研究的基礎:對比分析
7.2偏誤分析和中介語理論
7.3二語語音習得的語言學模型
7.4二語語音習得的認知模型
7.5二語習得韻律研究
7.6實驗語音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及其他
第八章語言病理學
8.1言語障礙
8.2齶裂語音
8.3聽覺性言語障礙
8.4語言障礙
第九章語音同一認定
9.1語音同一認定的客觀依據
9.2語音特徵
9.3語音同一認定的基本方法
9.4說話人自動識彆
中英名詞對照

前言/序言







《語音學基礎與研究方法》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語音學知識體係,並係統介紹語音學研究的各類前沿方法。本書內容涵蓋語音學的核心概念、理論框架以及在語言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應用。 第一部分:語音學基礎理論 語音的生成與感知: 發音器官的解剖與生理: 詳細闡述瞭人類發聲係統的結構,包括呼吸係統(肺、氣管、膈肌)、喉部(喉頭、聲帶、聲門)以及口腔和鼻腔的發音部位(唇、齒、舌、齶、喉等)。深入分析瞭不同發音器官如何協同工作,産生各種語音。 語音的物理特性(聲學分析): 介紹聲音的物理屬性,如頻率(音高)、幅度(響度)和頻譜(音色)。重點講解聲波的産生、傳播和感知過程,以及如何通過聲譜圖等工具來可視化和分析語音信號。 語音的感知與聽覺生理: 探討人類聽覺係統如何接收和處理聲學信號,包括耳蝸的信號轉換、聽神經的傳導以及大腦聽覺皮層的加工過程。分析不同頻率和幅度如何被感知為音高和響度,以及頻譜信息如何被解析為不同的元音和輔音。 語音的分類與描述: 輔音的分類(發音部位、發音方式、清濁): 係統梳理瞭國際音標(IPA)中輔音的分類維度。詳細講解瞭諸如雙唇音、齒齦音、硬齶音、軟齶音、喉音等發音部位,以及塞音、鼻音、摩擦音、邊音、閃音等發音方式。同時,深入闡述瞭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區彆及其聲帶振動模式。 元音的分類(舌位、唇形、央元音): 詳細介紹瞭元音的聲學和發音特徵。通過元音四邊形模型,解釋瞭舌前、舌中、舌後以及舌高、舌低如何決定不同的元音。同時,分析瞭圓唇和展唇對元音音質的影響,以及央元音在語音係統中的特殊地位。 音節結構與韻律: 探討音節的構成要素(首輔音、韻母、韻尾)以及不同語言中音節結構的變異。深入研究瞭重音、語調、節奏等韻律特徵,以及它們在語音錶達和語義傳遞中的作用。 語音的演變與變異: 語音變化的基本類型(同化、異化、脫落、添加、重排): 講解瞭語音在曆史演變和個體使用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機製,例如相鄰語音之間的相互影響(同化)、語音的相互排斥(異化)、語音成分的消失(脫落)或增添(添加),以及語音順序的調整(重排)。 方言語音的差異: 分析瞭地理、社會因素對方言語音的影響,舉例說明不同方言在語音係統上的顯著差異,如聲母、韻母、聲調的對應關係,以及語音變化的地域性模式。 社會因素與語音變異(社會語言學視角):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探討社會身份、群體認同、交際情境等因素如何驅動和影響語音的變異,分析語音如何成為個體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標記。 第二部分:語音學研究方法 語音采集與錄音技術: 錄音環境的控製: 強調瞭專業錄音棚、消聲室等理想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在實際條件下如何通過隔音、降噪等技術手段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乾擾。 錄音設備的選擇與使用: 介紹不同類型的麥剋風(如電容麥剋風、動圈麥剋風)、錄音介質(如數字錄音機、計算機音頻接口)及其在語音采集中的適用性。講解瞭采樣率、比特深度等技術參數對錄音質量的影響。 語音數據標注與管理: 闡述瞭語音數據的準確標注(如分詞、標音、情感標記)對於後續分析的重要性。介紹常用的標注工具和規範,以及如何有效地組織和管理大規模語音語料庫。 語音信號處理與分析: 時域分析(波形、過零率): 講解瞭通過分析語音信號的波形圖,觀察其幅度變化和周期性,以及過零率在區分元音和輔音中的作用。 頻域分析(頻譜、聲譜圖): 重點介紹傅裏葉變換等技術在將時域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中的應用。詳細解讀聲譜圖(Spectrogram)的各項參數,包括時間軸、頻率軸和幅度(顔色深淺)的對應關係,以及如何識彆聲共振峰(Formants)來區分元音。 聲學特徵提取(MFCC、F0): 講解梅爾頻率倒譜係數(MFCC)在語音識彆和說話人識彆等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基頻(F0)分析在識彆音高和語調變化中的重要性。 計算語音學與人工智能應用: 語音識彆(ASR): 介紹自動語音識彆係統的基本原理,包括聲學模型、語言模型和解碼器的作用。探討深度學習模型(如RNN、CNN、Transformer)在提高語音識彆準確率方麵取得的突破。 語音閤成(TTS): 講解語音閤成的兩種主要方法:拼接閤成和參數閤成。介紹基於深度學習的端到端閤成模型(如Tacotron、WaveNet)如何生成更自然流暢的人工語音。 說話人識彆與驗證: 闡述如何從語音信號中提取說話人的身份信息,以及其在安全驗證、身份認證等領域的應用。 情感計算與語音情感識彆: 探討如何通過分析語音的聲學特徵(如語調、語速、音量)來識彆說話人的情感狀態(如快樂、悲傷、憤怒)。 跨學科研究視角: 語音學與心理學(語音感知與認知): 探討語音感知過程的心理學機製,以及語音信息如何在認知過程中被加工和理解。 語音學與神經科學(神經語音學): 介紹大腦處理語音的神經機製,以及腦損傷或疾病對方言生産和理解的影響。 語音學與教育學(語音教學與習得): 探討語音學知識在語言教學、語音矯正、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等方麵的應用。 語音學與計算機科學(語音技術開發): 討論語音學理論如何指導語音技術(如語音助手、語音交互係統)的研發和優化。 本書力求在內容編排上層層遞進,從基礎概念到研究方法,再到前沿應用,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語音學知識基礎,並掌握進行語音學研究的常用工具和技術。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實例講解,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語音學的濃厚興趣,並為其在相關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兒童語言習得過程中語音能力的發展軌跡感到非常著迷,並期待《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夠提供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我曾設想,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兒童是如何從最初的咿呀學語,逐步掌握其母語的音係係統,例如,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語音辨彆能力和語音模仿能力上的發展階段,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語音的哪些部分(如元音、輔音、聲調)會先被習得,哪些會後被習得。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兒童早期語音學習的實驗設計和研究方法,例如,如何通過行為觀察或腦電圖等技術,來探究兒童對語音的感知和理解過程。書中雖然提及瞭兒童語音發展,但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概括性的描述,而未能深入到具體的認知機製和發展規律。我希望看到更詳細的闡述,比如,兒童在學習區分不同聲調時,其聽覺係統是如何工作的,或者他們在模仿新音素時,是如何調整其發音器官的。此外,我也對一些與兒童語音發展相關的語音障礙,例如,構音障礙、口吃等,能夠從語音學的角度獲得更深入的理解,並且瞭解到相關的早期乾預和治療方法。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討也相對有限,未能滿足我對兒童語音習得這一重要領域的深度探索。

評分

對於普通話作為國傢通用語言,其在不同地區推廣過程中所麵臨的語音變異問題,我一直非常關注,並希望《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為我提供更深入的見解。我曾期望書中能夠詳細分析,普通話在推廣過程中,由於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所産生的各種語音變異現象,比如聲母、韻母、聲調的偏離,以及一些特殊詞匯的發音習慣。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語音變異實例,並且能夠從語音學的角度,分析這些變異産生的原因,是語音係統本身的特性,還是社會文化因素的驅動。書中對普通話的介紹,似乎更多的是對標準普通話的規範性描述,而對於其在實際應用中齣現的各種“非標準”語音現象,則探討不夠深入。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基於大規模語料庫的語音分析,能夠揭示齣不同地區普通話使用者在語音特徵上的細微差異,並且能夠對這些差異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此外,我也對普通話的未來發展趨勢,例如,是否會因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而産生新的語音變異形式,以及這些變異是否會被社會接受或規範,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討也顯得較為不足,未能滿足我對於這一復雜語言現象的深入探究。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我本來是抱著希望能夠一窺語言與文化之間深刻聯係的期望來閱讀的,但讀完後,我卻覺得這種聯係的闡釋顯得尤為膚淺。我一直認為,語音不僅僅是簡單的聲音符號,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反映著一個社群的曆史、習俗、思維方式,甚至情感錶達的細膩之處。我曾期望《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不同方言的語音特徵如何映射齣地域文化的差異,例如,某些地區方言中獨特的語調和節奏,是否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節奏、情感錶達習慣有關聯;或者,特定語言中詞匯的發音方式,是否與該文化的某些曆史事件或宗教信仰有關聯。我希望看到對這些文化元素的語音學解讀,能夠深入挖掘齣語音背後蘊含的文化密碼。書中雖然在引言或章節的某些地方略微提及瞭語言與文化的關係,但總體來說,這種探討顯得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例證和深入的分析。例如,對於某些聲調語言,我希望瞭解其聲調的細微變化是否與社交禮儀、情感錶達的強度有關;或者,對於某些詞匯的發音,其曆史演變是否與該文化中某項傳統習俗的興衰有關。這本書未能滿足我對這種“語音中的文化”的深入探究,這讓我感到些許失落,畢竟,語言是文化最生動的載體之一,而語音,則是語言最原始、最直接的呈現方式。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我本來是抱著希望能夠一窺語音學在其他學科領域,如文學、音樂、心理學等交叉應用的可能性,但遺憾的是,這種交叉性的探討顯得尤為不足。我一直認為,語音學並非獨立的學科,它與人類的藝術創造、情感錶達、認知活動等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我曾期望《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語音學原理在文學作品的創作和鑒賞中的應用,例如,詩人如何運用語音的韻律、節奏、音形來營造意境,或者評論傢如何從語音的角度解讀作品的深層含義。我也希望看到關於語音學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例如,音樂傢如何運用聲音的頻譜、振幅、頻率等物理特性來構建和諧或不和諧的音響,以及語音的音高、語調如何影響音樂的情感錶達。此外,我也對語音學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語音的感知和加工如何影響人類的情緒、記憶和決策,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雖然在某些章節的引言或結尾略微提及瞭與其他學科的聯係,但總體來說,這種跨學科的探討顯得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例證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更係統地闡述語音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互動關係,能夠展示語音學作為一種基礎科學,如何為理解人類的創造力和認知過程提供獨特的視角。

評分

這本書在我手中已經停留瞭一段時間,但始終未能點燃我心中關於語音感知機製的強烈興趣。我一直對人類大腦如何處理和理解語音信息的過程感到非常著迷。我曾期待《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提供一些關於聽覺神經通路如何將聲波信號轉化為可識彆的語音單位的詳細闡釋,或者在語音識彆過程中,大腦會調用哪些認知功能,例如記憶、注意力和模式識彆等。我尤其對不同語言中,人類聽覺係統是如何適應和區分其特有音素的機製感興趣。例如,為什麼某些語言中的細微音高差異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區分音素的標誌,而我們母語中可能並不強調這種差異。這本書雖然提到瞭語音的感知,但感覺更多的是停留在對語音單元的聽覺區分上,而沒有深入到大腦層麵的機製分析,比如聽皮層的激活區域,或者語音信號在不同腦區之間的傳遞和處理過程。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基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能夠解釋語音感知背後的大腦活動。此外,我也對語音障礙,比如失語癥或構音障礙,是如何影響語音的産生和感知,以及相關的康復方法,能夠從語音學的角度獲得更深入的理解。書中對於這些臨床應用和相關研究的涉及也顯得較為有限,未能滿足我在這方麵的求知欲。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語音信號處理技術及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希望《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補版)》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見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語音信號的數字化過程,例如采樣率、量化比特數等參數如何影響語音的還原度,以及常用的語音編碼技術,如PCM、ADPCM、MP3等的工作原理。我曾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從語音信號中提取關鍵特徵,如梅爾頻率倒譜係數(MFCC)、綫性預測編碼(LPC)等,並解釋這些特徵在語音識彆、語音閤成、說話人識彆等任務中的作用。書中雖然提及瞭語音信號的分析,但感覺更側重於描述性的方麵,而對於這些具體的技術細節和數學模型,則顯得較為模糊。我希望看到更具操作性的內容,比如一些算法的僞代碼,或者簡單的編程示例,能夠讓我動手實踐,加深對語音信號處理技術的理解。此外,我也對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深度學習在語音技術中的應用,例如捲積神經網絡(CNN)、循環神經網絡(RNN)在語音識彆和語音閤成中的成功案例,以及相關的模型架構和訓練方法,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也相對滯後,未能反映最新的技術進展,這讓我感到有些遺憾。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接觸和相互影響,即跨語言語音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並期待《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提供一些洞見。我曾設想,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當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人群進行交流時,他們的語音係統會如何發生相互作用,例如,母語的語音模式如何影響第二語言的發音,以及在長期的語言接觸過程中,是否會形成新的混閤語音特徵。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語言接觸導緻語音同化的案例分析,例如,在邊境地區或移民社群中,當地語言的語音特徵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外來語言的發音,或者反之。書中對於跨語言語音學的涉及,似乎較為零散,未能形成係統性的論述。我希望看到更深入的案例研究,能夠展示語音接觸的具體機製,例如,在發音的某個音素上,是否會因為母語的乾擾而産生發音的偏移,或者在語調、韻律上是否會受到母語的影響而呈現齣獨特的模式。此外,我也對語言的“藉用”現象,例如,一個語言從另一個語言藉用詞匯時,是否也會同時藉用其語音特徵,以及這種語音藉用的程度和影響,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討也顯得相對不足,未能滿足我對這一跨文化、跨語言語音現象的深度求知欲。

評分

我一直對語音的社會學維度,特彆是語音與社會身份、社會地位、性彆、年齡等因素之間關係的探究抱有濃厚的興趣,並滿懷期待地翻開瞭《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我曾設想,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語音的哪些特徵會發生係統性的差異,例如,不同社會階層的說話者,其語音的語速、音高、韻律、用詞甚至發音習慣是否會存在顯著的差彆,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尤其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關於“社會方言”或“口音”在社會交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被用來標記或識彆個人的社會屬性的分析。這本書在提及社會語言學現象時,似乎更多的是一種現象的羅列,而未能深入到這些語音差異的社會學成因和心理學機製。例如,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關於研究者如何設計實驗,來量化不同社會群體語音特徵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否會影響聽者對說話者的刻闆印象或社會評價的案例。此外,我也對語音如何作為一種社會權力或社會排斥的工具,例如,在招聘、麵試等場閤,口音是否會成為求職者的不利因素,以及相關研究和政策的討論,感到十分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討也相對有限,未能滿足我對語音社會學研究的深度需求。

評分

作為一個對聲音的物理屬性及其在人類交流中的作用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我翻開瞭《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補版)》,期待著一場關於聲音科學的深入探索。我一直對聲音的産生機製,比如聲帶的振動方式、氣流的控製,以及共鳴腔體的作用等細節非常著迷。我尤其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不同發音器官在發齣特定音素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器官之間的精妙配閤的詳細解釋。書中雖然提及瞭發音器官,但感覺對於這些細節的描寫,更多的是一種概括性的介紹,並沒有深入到比如聲門閉閤程度對音高的影響,或者舌尖、舌根在不同元音發音時的具體位置和形狀變化等更精細的層麵上。我希望看到一些圖解,或者更詳細的描述,能讓我清晰地勾勒齣不同音素在口腔、鼻腔中的共鳴過程。此外,我也對聲音的物理特性,比如頻率、振幅、波形等在語音學中的應用非常感興趣。我曾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聲譜圖的解讀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分析聲譜圖來區分相似的音素,甚至是通過聲學分析來判斷說話者的情緒狀態或身份信息。然而,書中對這些聲學分析的介紹也相對簡略,沒有提供足夠多的實例來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更直觀、更具體地展示聲音的物理奧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

評分

這本書我看瞭很久,但發現它並沒有深入探討我特彆感興趣的那些方麵。比如,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夠詳細解釋語言發展過程中,聲音是如何隨著社會變遷而發生微妙變化的學術著作。我曾希望《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能提供一些這方麵的綫索,甚至是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哪怕是曆史性的文本分析,從語音學的角度去揭示古老方言的演變軌跡,或者不同曆史時期文學作品中語音特徵的差異。我對於古代漢語的語音係統尤其好奇,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通過比較現代漢語的各種方言,反推齣古漢語的聲韻母變化規律,或者對於一些經典詩詞的朗誦,能夠從語音學的角度給齣科學的解讀,說明為何某些讀法更能體現其曆史韻味。但書中對於這些曆史性的、跨越時間的語音演變過程的探討,顯得尤為薄弱。更多的是對當下語音現象的描繪,而對於其深層的曆史根源和未來可能的走嚮,則幾乎沒有涉及。這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畢竟,對於語音學的研究,我一直認為其曆史維度和發展脈絡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過於放在瞭對語音特徵的靜態描述上,而缺乏動態的研究視角,這與我期待的“概要”中所應包含的廣度和深度有所偏差。我原本期望能從中獲得對人類語言演化宏大圖景的洞見,但最終得到的,更多的是對局部細節的描摹,這對於我深入理解語音學的本質和其在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並沒有起到預期的助推作用。我希望在未來的學術探索中,能找到更能滿足我這種對曆史縱深和演化過程探究需求的讀物。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應該不錯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應該不錯

評分

很專業還沒有好好看,正版書

評分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從實驗的角度比較係統深入地介紹和討論瞭語音方麵的有關問題,並介紹瞭語音實驗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評分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寫的不錯,很詳細!實驗語音學,還有續編~語音音段的生理和聲學分析,聲調區彆特徵,漢語語調,語音庫的收集與標注,言語知覺,語音閤成和識彆,第二語言教學與習得中的語音研究,語言病理學,語音同一認定~

評分

《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初版共分12個部分,包括正文十章和附錄兩個。第一章介紹實驗語音學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二至四章分彆介紹語音的物理、生理和心理方麵的基礎知識。第五至十章著重介紹和討論元音、輔音、聲調、音節和音聯、輕重音及區彆特徵等方麵的問題。附錄一介紹常用的語音實驗儀器裝置和使用方法。附錄二介紹計算機在語音學研究中的應用。本書盡可能多地吸取國內外關於語音學,尤其是漢語普通話方麵的近期實驗研究成果。內容較廣泛。各章後列齣許多參考文獻,以供讀者更深入地學習研究之用。

評分

非常好 經典之作 物有所值啊

評分

從下單到收到耗時7天,還能更慢點嗎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