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修霞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咨询
  • 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案例分析
  • 资深咨询师
  • 手记
  • 情感疗愈
  • 生活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299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44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是心理与文学的整合,因而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书中内容互相补充,可以说文学是高度心理案例是底线,既有生活的美感又有现实生活的调整,是生活新价值观的体现,符合时代精神。

内容简介

  作者用散文的记叙、描写和议论方式,记录了作者做的大量心理咨询案例,这些案例的记录去除繁杂的咨询过程而注重理念的渗透,其本意不是为了透露咨询者的隐私,而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启发,一个理念的引导,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因为悟透了这些案例,就是不用咨询的咨询,就是恰到好处的自我救赎,这种直透式的记录最能触及人心灵的成长。人本是因为共性而相处与合作,因彼此不同而成长和进步,看别人的成长自然是引导自己成长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些案例本身就是镜子,让人既照见自己又照见自己的家人。这是一本从生活角度谈家庭教育和心理成长的读物,用文学表达心理的读物。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我们就从本书作者描写家庭的方方面面中去看这种“相似”,而从那些形形色色不同的案例中去看“各有各的不幸”,化“不幸”为“有幸”,从作者思想的阐述中体味人的灵性成长,家长自己的力量强大了,家长自己成长了,也就懂得了怎样陪伴孩子的成长。

作者简介

  马修霞,作者是国内著名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专家,“巧玲心理养生理念”的创始人,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高级心理咨询师,精通国学,尤其对易经有独到研究,把国学精髓与心理学整合到心理咨询中。出版《巧玲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该丛书获山东省教育科技成果一等奖,丛书中的《走近青春期》、《走进青春期》获潍坊市第二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评选第一名。本书是作者生活智慧的结晶,经典心理咨询案例的文学化表达。

目录

2013年1月
01·01 周二特殊的朝天锅调料
01·02 周三粗毛线女帽
01·03 周四鞋底哪去了
01·04 周五天好晴朗
01·05 周六挂十字绣
01·06 周日狗屎先生与笑靥如花
01·07 周一对幸福的诠释
01·08 周二对“神童现象”的思考
01·09 周三听《琵琶语》
01·10 周四努力营造孩子成长的场效应
01·11 周五标点符号没背过呢
01·12 周六父爱在右
01·13 周日为何会“输不起”
01·14 周一雪花与鲜花
01·15 周二酸菜冒泡了
01·16 周三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
01·17 周四我要和爸爸一起
01·18 周五把愤怒的小孩子清除出去
01·19 周六坍塌心灵的重建
01·20 周日她的女儿离家出走了
01·21 周一待我强大,我给自己安全感
01·22 周二写给离家出走的女孩
01·23 周三植物都是有灵性的
01·24 周四知与不知一步之遥
01·25 周五中年的我们,要坚强
01·26 周六婆母的自由生活
01·27 周日窗明几净的感觉
01·28 周一超级月饼
01·29 周二为什么所有的鱼都臭了呢
01·30 周三中毒悟到的
01·31 周四冰花的冥想
2013年2月
02·01 周五老者的风范
02·02 周六锅缘何破了呢
02·03 周日我的婆母
02·04 周一春天来了
02·05 周二眉眼盈盈处
02·06 周三体验司空见惯的幸福
02·07 周四发现与成长
02·08 周五儿子回来了
02·09 周六婶婆去世了
02·10 周日购物卡装满兜的感觉
02·11 周一二哥就是不服
02·12 周二怒斥之下的觉醒
02·13 周三年轻媳妇缘何一脸青春痘
02·14 周四情人节的思考
02·15 周五那一定是黄金比例
02·16 周六蔷薇雪
02·17 周日雪融蔷薇芽
02·18 周一过年的感觉
02·19 周二狗狗的幸福
02·20 周三活着,就要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02·21 周四美景怡心
02·22 周五放下与臣服
02·23 周六小叔叔病了
02·24 周日银龙鱼香消玉殒
02·25 周一通识的重要性
02·26 周二他爱上了自己的语文老师
02·27 周三要跟孩子说的是恭喜
02·28 周四心不能病
2013年3月
03·01 周五他因朋友的自杀身亡而陷入抑郁
03·02 周六她看到了自己不应看到的东西
03·03 周日八十三岁的婆母要学电脑
03·04 周一感悟周培功做事的境界
03·05 周二人的痛苦多是因为拥有所带来的失
03·06 周三一年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语
03·07 周四爱自己也即是爱别人
03·08 周五心陷入怅惘
03·09 周六对婚姻的感悟
03·10 周日找好各自的位
03·11 周一邂逅父亲的红颜知己
03·12 周二蔷薇有爱
03·13 周三藤萝在我家
03·14 周四《葬花吟》的共鸣
03·15 周五芬芳自己与怡悦他人
03·16 周六他的内心纯正了
03·17 周日闺女的感动
03·18 周一他知道婚前做咨询
03·19 周二情绪好了
03·20 周三太多的应该就会成不应该
03·21 周四儿子为什么不愿意吃面条
03·22 周五疼痛是一种困扰
03·23 周六玉兰花开
03·24 周日长女的抑郁
03·25 周一乾与坤难以融合
03·26 周二书中奖了
03·27 周三他用花钱找感觉
03·28 周四芽和根谁先长
03·29 周五想开了也就接受了
03·30 周六众人拾薪火焰高
03·31 周日他下定决心旧事重拾
2013年4月
04·01 周一由院门没锁想到的
04·02 周二她为什么看玉兰花像花圈
04·03 周三青云山上
04·04 周四吃北京烤鸭
04·05 周五全聚德的味就是不一样
04·06 周六货就是“祸”啊
04·07 周日父母就是人的根
04·08 周一藤萝是先开花
04·09 周二人生先得后失
04·10 周三被人骂也有价值
04·11 周四“婆母喜欢吃”
04·12 周五妹妹来了
04·13 周六花香可以隐喻为理想
04·14 周日爸爸和儿子都处在青春期
04·15 周一家长的生活满意度会影响到孩子什么
04·16 周二人生也是春华秋实
04·17 周三给生命足够的空间
04·18 周四她为什么如此反常
04·19 周五同样是爱为何反应不同
04·20 周六人间四月雪
04·21 周日栽下唐菖蒲
04·22 周一人有三度出生
04·23 周二藤萝开花了
04·24 周三花苞跟花蕾的不同
04·25 周四一花藏有一爱字
04·26 周五蔷薇绽出花苞
04·27 周六蜕去也是一种保护
04·28 周日藤萝花开
04·29 周一同学聚会在我家
04·30 周二什么是幸福
2013年5月
05·01 周三给儿子定亲去
05·02 周四梧桐与藤萝
05·03 周五下雨时的担心
05·04 周六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
05·05 周日家有蔷薇为哪般
05·06 周一金黄的蔷薇叶片
05·07 周二蔷薇有感觉
05·08 周三唐菖蒲发芽了
05·09 周四婚姻需要情调
05·10 周五藤萝扁豆长出来了
05·11 周六蔷薇花魁
05·12 周日母亲节奇遇
05·13 周一蔷薇花开了
05·14 周二家里拥有了妩媚的笑
05·15 周三叶衬花美
05·16 周四晨思
05·17 周五葡萄发芽了
05·18 周六花鸟皆成景
05·19 周日天女散花的感觉
05·20 周一美哉
05·21 周二畅想小院的未来
05·22 周三心花随蔷薇绽放
05·23 周四智慧就是圆融的感觉
05·24 周五如花一样地接受自己
05·25 周六花间小憩
05·26 周日花缘何会怒放呢
05·27 周一落英缤纷
05·28 周二心怀阳光
05·29 周三植物也有感觉
05·30 周四雨也有情
05·31 周五花瓣的妙用
2013年6月
06·01 周六正念疗法最好的工具
06·02 周日调整了一则高考焦虑
06·03 周一绿叶田田
06·04 周二雨中思
06·05 周三所有生命的呈现都是最好的选择
06·06 周四接受自己
06·07 周五感慨妈妈的爱心
06·08 周六特殊的日子
06·09 周日有个家真好
06·10 周一包粽子的感觉
06·11 周二藤萝叶子的美感
06·12 周三端午节粽香缕缕
06·13 周四悠悠的感觉
06·14 周五我就是一朵蔷薇花
06·15 周六妈妈,这个人是心理医生
06·16 周日任何的失败也比不上
教育孩子的失败
06·17 周一娘的“葵花宝典”
06·18 周二什么叫长大
06·19 周三谈到马国友
06·20 周四精神贵族
06·21 周五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感觉真好
06·22 周六人生也需要轻轻地一拨
06·23 周日丝瓜的长势
06·24 周一院子里的看点
06·25 周二目光的力量
06·26 周三旧时相识不再
06·27 周四要放也要收
06·28 周五迷途知返不容易
06·29 周六成长的风险
06·30 周日植物是我们的老师
2013年7月
07·01 周一我就这样吃水果
07·02 周二读书到心痒
07·03 周三菊花茶
07·04 周四玩水的感觉
07·05 周五丝瓜长成了
07·06 周六花开次第
07·07 周日未来的亲家来我家
07·08 周一家里举行鲜鱼宴
07·09 周二理顺成长
07·10 周三青州的课程
07·11 周四游学在潍坊
07·12 周五雨中的情调
07·13 周六让当下如繁花盛开
07·14 周日盛夏的感觉
07·15 周一从可知开始
07·16 周二为学习鼓掌
07·17 周三归属与爱
07·18 周四大雨如注
07·19 周五用点正念疗法
07·20 周六做花瓣枕头
07·21 周日唐菖蒲开花了
07·22 周一别样的客厅在屋顶
07·23 周二学生家长的隐私
07·24 周三幸福和痛苦是人生的两极
07·25 周四学生来访
07·26 周五雨中的思考
07·27 周六植物各自的特长
07·28 周日感觉如山涧溪流
07·29 周一测测我的潜意识
07·30 周二对潜意识的分析
07·31 周三我家像公园
2013年8月
08·01 周四悠闲时光
08·02 周五成长卡住的时候怎么办
08·03 周六自信的人有何不同
……

精彩书摘

  听《琵琶语》  许久没有这样了,可以听着《琵琶语》自己思量。与《琵琶语》这首曲子邂逅,是在暑期教育局组织的教师远程培训中。因对宗璞的《紫藤萝曝布》欣赏有加,当看到课程中有《紫藤萝瀑布》时,毫不犹豫地进人这样一处令人眩迷的地方,仿佛进入了一个绝佳的胜景中,身心俱已痴迷。美得令人有些窒息的画面,藤萝的花一串串地悬垂着,紫色的花本身就写满了神秘,何况是已成瀑布的紫,盛开的、将开的,在阳光的温情中,泼洒出梦幻一样的感觉。年轻的语文老师,在教室中款款地走动着,声音幽幽地在教室中飘荡:“紫藤花有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女孩想要一段情缘,于是她每天祈求天上的红衣月老能成全。红衣月老被女孩的虔诚感动了,托梦给女孩:‘春天到来的时候,在后山的小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个白衣男子,他就是你想要的情缘。’等到春暖花开的日子,女孩如约来到了后山小树林,等待她美丽的情缘——白衣男子的到来。天黑了,那个白衣男子还是没有出现,女孩在紧张失望之时,被草丛里的蛇咬伤了脚踝。女孩不能走路了,无法回家。她心里害怕极了。在女孩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刻,白衣男子出现了,女孩呼喊着救命,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帮她吸出了脚踝的毒血,女孩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是白衣男子家境贫寒,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对。最终两个相爱的人双双跳崖殉情。在他们殉情的悬崖边上长出了一棵树,那树上居然缠着一棵藤,并开出串串紫藤花。紫藤花需缠树而生,不会单独活下去。有人说紫藤就是女孩的化身,白衣男子就是树的化身,紫藤为情而生,为爱而亡。藤萝那一身淡紫色的芬芳,那一颗颗饱满的花舱中,蓄满的都是情,都是意……”深情解读伴着琵琶声声,声声琵琶直至人的肺腑,是那么幽雅、从容。从此,这首曲子的旋律扎根于我的心中。  际遇的到来多是不经意问。某天中午,电视上在讲解一首曲子,似曾相识的感觉,定睛一看是《琵琶语》。咦?好像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啊!想起来了,原来这曲子的名字叫《琵琶语》。  没事的时候,就在《琵琶语》中释放,释放一份孤独,也释放一份忙碌,身心的闲暇中,总是重拾旧时的感觉与向往。  努力营造孩子成长的场效应  儿子今天回家了,年轻的儿子是那么阳光而又帅气。我开门迎他回家时,他的一个远房爷爷正站在街上,爷爷眼神不是很好,看到我时才认出来面前站着的是他的孙子。爷爷走过来拉住了儿子的手,眉眼里全是笑,慈爱的眼光始终扫描在儿子的脸上,再也挪不开。爷爷两年前因为喉癌做了声带切除手术,再也无法跟人用语言交流。他拉着儿子的手,笑着,比画着,眼神闪动着,把儿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我在一边已经是泪眼迷蒙。儿子感慨又困惑地看着他的爷爷,他读不懂爷爷的肢体语言。我把儿子的手放在爷爷的手里,跟儿子说:“你爷爷是说,自己的孙子好优秀,看到孙子这样优秀他好高兴,他说你是全家族的骄傲。是吧?叔叔?”其实我也不懂得爷爷说些什么,但是我想,这些语言对儿子是有教育作用的,所以就无师自通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这样解释。  没想到,儿子一下子受到了震撼,我从他的神情中分明看到了一种使命感,他用力地握着爷爷的手,庄重地跟爷爷说:“爷爷,你好好保重身体,孙子在外面一定会记得你的嘱托。”年迈的爷爷用力地回应着,很动情地用另一只手向我跷起了大拇指。  我由此想到,生命本是一种场的能量。对于孩子来说,人际关系就是孩子的一种场效应,而亲子关系是场效应中能量最强的一种。一个孩子生活在周围人的赞誉中,他会按照亲人的期望往前走,既自尊又自信。而当孩子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时,这种场的力量就会起反作用,孩子正向生命的能量就不足。有的父母基于对孩子的一种不放心,孩子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举止时,就会跟周围的人诉说不停,这样的父母往往是定力不足,他们意识不到这些不良信息反馈到孩子习那里时,对孩子的自尊心无疑是极大的破坏。  ……

前言/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活和专业的积累促使作者在完成几本相关的专著后,更加读懂了家长的心理需求,于是作者一直就探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表现心理成长、灵性思想的作品。几番尝试后,就在场景上从自己所住的小院子写起,采用了365天这样一种形式,自己就是一切事件活动的主线,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都有了,就家庭教育、心理成长、灵性人生而言,这应是激起读者共鸣最好的方式了,因为一切都来源于真实,一切都来源于家庭。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的家庭晒到这个程度,这就如“歌者是歌的一部分、舞者是舞的一部分”一样,人与事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整合方式。
  书名取“巧玲的365天”,一是因为“巧玲”是作者父母送给作者最好的礼物——乳名。二是因为“巧玲”二字有其积极的意义:“巧”代表的是对生活的选择方面,要抓住机遇善于做选择,同时又会经营生活,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经营出来的;“玲”者“灵”也,代表的是生活中智慧的层面,也就是灵性人生。就心理健康程度而言,“巧玲”就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作者和自己家庭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个案例,是读者的参照点——书的内容涉及到作者原生家庭的影响、婆媳关系的处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夫妻的相处之道,这些内容时不时地就渗透在书中,这都是“巧”和“玲”的境界。书中有作者描写自家小院植物的大量片断,这些从植物身上悟到的思想闪光点,是“灵”性人生的升华。人类经过多少万年的进化,几千年的文明史,与植物和谐共处,成长有共性、灵性亦能通,从植物身上得到的感悟与从人那里得到的感悟相比,更具有思想的共鸣。
  作者用散文的记叙、描写和议论方式,记录了大量心理咨询案例,这些案例的记录去除繁杂的咨询过程而注重理念的渗透,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启发,一个理念的引导,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因为悟透了这些案例,就是不用咨询的咨询,就是恰到好处的自我救赎,这种直透式的记录最能触及人心灵的成长。人本是因为共性而相处与合作,因彼此不同而成长和进步,看别人的成长自然是引导自己成长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些案例本身就是镜子,让人既照见自己又照见自己的家人。这是一本从生活角度谈家庭教育和心理成长的读物。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我们就从本书作者描写家庭的方方面面中去看这种“相似”,而从那些形形色色不同的案例中去看“各有各的不幸”,化“不幸”为“有幸”,从作者思想的阐述中体味人的灵性成长。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是一本温情而深刻的心理咨询实践记录,它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是一幅描绘心灵疗愈旅程的生动画卷。这本书的主人公,巧玲,并非一个虚构的案例,而是无数在生活中遭遇困境、寻求内心平静的普通人的缩影。这本书以近乎一年时间跨度的“365天”为线索,细腻地展现了她在资深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如何一步步解开内心的枷锁,重拾生活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一位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饱含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真实情感和成长弧光的故事。她没有采用冷冰冰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对话和事件中,让读者在跟随巧玲的视角前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并学习到关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创伤疗愈等一系列重要的心理学知识。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手记”的形式。它不是一次性的案例分析,而是将心理咨询的过程分解为日复一日、细水长流的陪伴。读者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流程,从初次见面时的陌生与试探,到每一次深入的交流与挖掘,再到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与反馈。这种“365天”的叙事结构,赋予了故事一种真实的时间维度,让巧玲的转变不再是突兀的奇迹,而是扎实、可信赖的成长。每一天,可能只是一个简短的对话,一次情绪的波动,或者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顿悟,但正是这些细碎的点滴,汇聚成了巧玲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 巧玲的故事,始于内心的某个角落里埋藏已久的阴影。也许是童年挥之不去的创伤,也许是成年后遭遇的重大挫折,亦或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人际关系难题,让她感到孤独、迷茫,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色彩。她可能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摆脱困境,却屡屡碰壁,直到遇见了这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并非一个万能的“救世主”,而是一位耐心倾听者、敏锐观察者和智慧的引导者。她以一种非评判、接纳的态度,为巧玲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敢于暴露脆弱,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 在书中,读者会看到咨询师如何运用不同的心理学技术,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动力学取向疗法等,但这些技术并非被机械地套用,而是根据巧玲的个体情况和当下的情感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和运用。我们会看到咨询师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巧玲去探寻行为背后的动机,去识别扭曲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情绪的根源。例如,当巧玲抱怨自己总是“多想”时,咨询师可能会引导她去审视这些“多想”的源头,是过去的经验在作祟,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当巧玲对某段关系感到痛苦时,咨询师可能会帮助她理清关系中的界限,识别不健康的互动模式,并探索如何建立更健康、更具支持性的关系。 “365天”的旅程,也意味着巧玲的挑战并非一帆风顺。书中会真实地展现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比如巧玲偶尔会产生的抗拒、退缩,甚至对咨询师产生不信任感。这些都是心理疗愈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们的存在恰恰增加了本书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挑战,读者能够理解到,心理咨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毅力和双方的共同努力。咨询师在面对这些阻力时,所展现出的专业性和韧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例。 书中对巧玲的成长轨迹的描绘,是循序渐进且层次丰富的。我们会看到,巧玲最初可能只是带着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到咨询室,比如失眠、焦虑、抑郁情绪,或者与家人的冲突。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她会逐渐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议题,比如自我价值感、原生家庭的影响、自我认同的危机等。她的改变,不仅仅是症状的缓解,更是内在世界的重塑。她开始学会爱自己,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其细腻的情感描绘。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恐惧,而是用温和而准确的语言去捕捉它们,并展现出巧玲如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与这些情绪和谐共处,甚至从中汲取力量。读者会在巧玲的泪水中看到释然,在她的沉默中听到自我反思,在她的笑声中感受到重生的喜悦。这种情感的共鸣,是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人性中最柔软而坚韧的部分的赞歌。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内心的困境,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帮助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困扰的人找到方向和希望,也能启发每一个读者去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去关怀自己,去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 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世界,了解他们如何以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心灵,陪伴来访者走出迷雾。它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巧玲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做出积极的改变。这本书没有虚假的承诺,没有廉价的鸡汤,只有真诚的记录,真实的疗愈,以及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敬畏。阅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资深的心理智者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深度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力量。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紧张的心理剖析,也有温情的日常片段。咨询师的专业引导与巧玲的内心探索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一幅完整的疗愈图景。它让我们看到,即使面对最深的痛苦,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不懈的努力,心灵依然能够获得新生。 最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巧玲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我们每一个人与自己心灵共处的故事。它传递的核心信息是,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而《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正是这条道路上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从中汲取力量的宝藏。它以其深厚的内涵和动人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心理成长和生命觉醒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以来都对人性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心理咨询师无疑是那些最接近人性复杂肌理的人。当“资深”二字与“心理咨询师”结合,就意味着我将有机会窥见一位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专业人士的内心世界和工作日常。而“手记”这个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意味着真实、鲜活、不加修饰的记录,仿佛是偷窥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充满了故事性和情感的张力。巧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和温柔,让我不禁设想,这位咨询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触碰那些敏感而脆弱的心灵。365天,一个完整的年度,这让我期待看到一个完整的生命弧线,或者是一个漫长而深刻的心理转变过程。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记录着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痛苦、关于挣扎、关于希望、关于成长的真实写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了解到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更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坚韧与脆弱,以及治愈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可能是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乃至理解生活的一扇窗口,充满了启示与温暖。

评分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是长期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但作为一个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人,我深知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烦恼和困惑。而“资深心理咨询师”的标签,让我看到了专业的眼光和深厚的经验;“手记”则意味着真实和鲜活,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有温度的故事;“巧玲”这个名字,又带着一份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让我不禁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记录咨询过程,更会包含咨询师对来访者人生故事的理解,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365天,这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足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或改变,也足以展现咨询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心理活动,能够了解到普通人是如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勇气。或许,书中还会分享一些咨询师自身的成长经历,让读者感受到,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会有自己的挑战和学习。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一扇窗,让我学会如何去关怀身边的人,也学会如何去照顾好自己的内心。

评分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在我看到的第一眼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书标题,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花园。我一直觉得,心理咨询师是心灵的建筑师,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心灵,帮助人们修复那些被生活风雨侵蚀的角落。而“资深”二字,则说明了这位“巧玲”咨询师,必定有着非凡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我特别好奇“手记”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也不像小说那样虚构,而更像是一份真实的日记,记录着咨询室里的点点滴滴,那些来访者的故事,那些咨询师的思考,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365天,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维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一年四季,见证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起伏和变化。或许,书中的故事会让我感动,会让我反思,会让我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不仅能了解到心理咨询的专业性,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温暖。我期待着,巧玲咨询师能够用她真诚的笔触,为我展现一幅幅鲜活的人生画卷,让我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长期以来对内心世界探索的干涸。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和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总觉得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个职业的距离。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以“手记”的形式,将咨询师的真实工作点滴呈现出来。我特别好奇“巧玲”这个名字背后,会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会遇到怎样形形色色的人,又会以何种方式去解读和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365天,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意味着这本书将跨越春夏秋冬,记录下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起伏。我设想着,在这漫长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子里,巧玲咨询师会如何用她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同理心,陪伴那些在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的人们。或许有痛苦的挣扎,或许有迷茫的徘徊,但最终,我坚信这本书会传递出希望和力量。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满智慧的陪伴,引导读者去看见问题的根源,去理解情绪的波动,最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之道。我期待着,在这字里行间,能够捕捉到一些触动我心灵的瞬间,能够从巧玲的经验中获得启示,让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评分

我被《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它的组合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元素:首先,“资深心理咨询师”预示着作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专业洞察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其次,“手记”二字暗示了内容的真实性、个人化和非虚构性质,让人期待看到第一手的、充满情感色彩的记录;而“巧玲”这个名字,则自带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或者是耐心温和的长辈,让人感觉容易亲近,也更容易在书中找到情感的共鸣。“365天”更是点睛之笔,它将抽象的咨询工作具象化为一段完整的时间跨度,勾勒出一段循序渐进、充满变化的叙事线。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的案例罗列,而是在这三百六十五天里,通过巧玲的视角,展现不同来访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种种挣扎、反思与成长。或许有痛苦的泪水,或许有豁然开朗的喜悦,或许有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咨询的真实面貌,了解咨询师是如何在专业框架内,用爱与智慧去触碰那些脆弱的心灵。同时,我也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实用方法,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有所启发和受益。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可能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和生命理解的探索之旅。

评分

从《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我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一种深刻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作为一个对心理学领域抱有一定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书,能够以真实、细腻的方式,揭开心理咨询的面纱,让我得以一窥其堂奥。而“资深心理咨询师”这个前缀,无疑为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它暗示着作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启发。“手记”的表达方式,则是一种更加亲切、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它意味着书中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学术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挚的记录,来展现心理咨询的智慧与力量。“巧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温润和蔼的气质,仿佛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能够倾听你的烦恼,为你指点迷津。而“365天”这个时间维度,更是让这本书充满了叙事性,它可能记录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漫长的疗愈过程,或者是一年四季中不同心境的流转。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及如何去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

评分

我之所以对《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于它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深刻而温暖的信号。首先,“资深心理咨询师”这几个字,立刻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产生了信任感,这意味着我将有机会接触到经过沉淀的智慧和经验。“手记”的表达方式,则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轻松、更具代入感的方式去理解心理学的奥秘。而“巧玲”这个名字,更是增添了一份人情味,它不像是一些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而是让人联想到一个温暖、可靠、善于倾听的形象,仿佛能够感受到咨询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关怀与理解。“365天”这样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更是为这本书赋予了生命力,它暗示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变化的旅程,或许是某个来访者一整年的心路历程,又或许是咨询师一年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轨迹。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感受他们如何用专业和爱,去陪伴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的人们,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与智慧的碰撞,一次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探索。

评分

《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宛如一本打开了扉页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充满人性深度和温暖的领域。我一直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心灵的向导,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同理心,帮助人们穿越内心的迷雾,找到前进的方向。“资深”二字,更是为这份引导增添了底气和信任感,它意味着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手记”的表达方式,让我联想到那些被精心珍藏的日记,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它将冰冷的理论变得有温度,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巧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一个愿意静静倾听、耐心陪伴的朋友,让人感到安心。“365天”的设定,则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或许是某位来访者一年中的成长历程,又或许是咨询师在这一年中的工作感悟与思考。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读到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人性的韧性与力量,以及希望的光芒。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可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初拿到《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内心是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的。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浓厚的兴趣,而“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这样的标签,似乎预示着我将能窥见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咨询室里的故事,感受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细腻的情感流动。巧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温润亲切的感觉,仿佛是邻家那个善解人意的姐姐,让人不禁想知道,这365天里,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又以怎样的智慧去触碰那些困顿的心灵?翻开书页,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殿堂,每一页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关于坚持、关于疗愈、关于重生的故事。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那些被生活重压所折磨的心灵,如何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我期待着,能够学习到那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我更期待着,能够在这365天的记录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能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更可能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如何去拥抱内心的美好。它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简洁而不失沉静,仿佛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空间,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与巧玲一同走过这充满意义的365天。

评分

我对《资深心理咨询师手记:巧玲的365天》这个书名充满了期待,它似乎预示着一段关于心灵成长和生命洞察的旅程。首先,“资深心理咨询师”这几个字,就奠定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它暗示着作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手记”的呈现方式,则打破了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将专业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记录中,让读者能够以一种更亲切、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而“巧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暖,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富有同理心、善于倾听的形象,仿佛咨询师本人就在你耳边,用温柔的声音讲述着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365天”这样一个完整的时间跨度,则为这本书增添了叙事性,它可能记录了一个来访者一整年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可能描绘了咨询师在一年中的工作感悟和反思。我非常好奇,在这三百六十五天的记录中,巧玲咨询师会如何运用她的智慧和经验,去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面临困境的人们,如何去解读他们内心的纠葛,又如何去引导他们走向希望。我相信,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增长心理学知识,更能让我从中获得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深刻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