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主义”溯源
5 “人文主义”译名溯源
9 翻译的要求——与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谈经验
15 翻译与知识
22 翻译与政治
25 关键在于理解
30 概念的对等和字面的对等
33 形合与意合
36 统一与多样
41 翻译的地位
43 译名改革刍议
47 词典的不可译性
49 词典的可译性
52 叹译事难
55 “ 批评”之声太少——外国文学翻译座谈会上发言纪要
58 与韩素音谈翻译
60 “汉语优势”说
62 何谓“汉语的优势”
64 商业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
68 再论汉语自我次殖民地化
73 关于CYNICAL 一词译法的商榷
76 单口相声与翻译
79 电视剧里的翻译笑话
82 评《英华大词典》修订本
90 谈谈新闻英语的特点
109 怎样自学英语
118 文字狱与捉巫案
120 恺撒和剖腹生产
123 马可? 波罗和面条
125 从罗斯福的“新政”说起
127 衣衫认人
132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135 “总统英语”
138 超级市场与自选商场
141 上城与下城
143 直译与CHINGLISH
146 “主义”何其多
148 数字商标
150 从希腊合唱队到歌舞女郎
152 “这才是真货!”
153 外国洋泾浜
155 译名混乱何时休?
157 垮掉一代与痞子文学
159 红灯区的来历
160 私家侦探的别名
162 MAFIA 不是黑手党
166 汉堡包和汉堡牛排
168 学些中国近代史知识
169 新权威主义还是新威权主义?
172 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174 运动服与西装
176 新语录
181 教父、教母、神父、嬷嬷
183 OK 的用法示范
184 OK 与外来语
187 时报广场上的大马戏班演出
190 来自西部片的新隐喻
191 《时代》、《时报》和“时报广场”
193 民族,种族,族裔?
198 “盖世太保”与“克格勃”
202 二战旧“话”重提
206 迷思弗晰
211 外来语的两化
213 外来语汲取三阶段
215 陪读英语
217 为什么说是“非高加索人种”
219 惟陈言之务去
221 “修正主义”辨微
223 从“持不同政见者”谈起——译余漫笔
225 爆炸与泛滥
227 阿Q 的革命
229 “主义”新解
231 以不变应万变的“民族”
233 活到老学到老
235 “隔都”还是“隔土”?
238 积习难改译地名
240 人名的借喻
243 洋泾浜与拉丁化
246 “克里斯马”说
249 英特来客巧
251 日新月异的美语新词
253 冷战旧“话”重提
256 黄色、蓝色及其他
259 从“白种人的负担”到“天定的命运”
262 《西滢闲话》续貂
26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老实说,我对翻译行业抱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敬畏。总觉得那些能把复杂、晦涩的原文,化为流畅、自然的佳译的大家,一定是站在了语言的顶端。这本书的名字《译家之言》,暗示了这不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指南,而更像是行业内资深人士的经验沉淀与肺腑之言。我猜想书中一定有关于“信、达、雅”这三大翻译原则在现代语境下的全新解读。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平衡原文的“真我”与目标读者的“接受度”,如何在保持原意的同时又不失语言的美感,这其中的平衡术,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保持译文的灵魂”的真谛。
评分拿到一本关于翻译的深度之作,我首先看重的是它的真诚度。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翻译工作“光鲜亮丽”的表象,直面其中的枯燥、误解乃至委屈。翻译是一份常常处于幕后的职业,他们的心血往往被原作者的光芒所掩盖。因此,如果这本书能够真实记录下译者在寂寞的灯光下,与一个个文字难关搏斗的场景,那将是极大的鼓舞。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为难自己”的例子——那些为了一个恰当的表达,反复推敲、查阅数个工具书的细节。只有了解了这些投入的时间和心力,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些流畅的译文,是怎样用译者的生命之火去点燃的。
评分这本《译家之言:翻译的甘苦(中英双语)》光是书名就让人浮想联翩,它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翻译这条路上的酸甜苦辣。我拿到这本书后,就被它浓厚的专业气息和人文关怀所吸引。我常常在想,那些我们熟知的、信手拈来的译文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取舍?这本书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罗列,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让读者得以窥见译者在文字的迷宫中穿梭时所经历的挣扎与灵光乍现。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译文是如何一步步打磨而成,那种“神似”而非简单的“形似”的境界,究竟需要怎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语言感知力。
评分初翻此书,我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魅力的世界。翻译从来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替换,它更像是一场文化间的“搭桥”,要求译者既是语言的驾驭者,又是两种文化背景的深度体验者。这本书的结构或许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生硬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译者细腻的体悟,将翻译的复杂性娓娓道来。我特别关注译者如何处理那些在不同文化中含义大相径庭的词语,比如幽默感、讽刺的表达,或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典故。能够将这些精髓在另一种语言体系中重新“点燃”,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门艺术的精妙之处,让我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译文产生新的敬意。
评分这本双语对照的书籍,本身就体现了翻译工作者严谨的态度和对两种语言的深度承诺。我向来欣赏那些不惧怕面对跨文化障碍的译者,因为他们所做的,是将两个世界的思想有效地连接起来。我尤其想知道,在“甘苦”二字背后,那些“苦”是如何熬过去的?是面对海量生僻词汇时的焦头烂额,还是在不同译法间左右为难的煎熬?书中是否探讨了机器翻译时代下,人工翻译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何处?我想,一本真正优秀的翻译见闻录,应该能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人类在理解语境、把握情感张力方面的独特能力。
评分添东昌府付出太多粗口答案就
评分41 翻译的地位
评分很好
评分9 翻译的要求——与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谈经验
评分《翻译的甘苦》收录了知名翻译家董乐山谈翻译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翻译理论探讨、翻译批评、词典编撰、语言综述以及关于翻译心得的各类随笔。书中所收文章兼具逻辑性和趣味性,涉及范围广,论述精到,见解深刻,对提高翻译技能极有帮助。 作者简介 · · · · · ·
评分看了后对翻译的理解开始转变
评分都是短小精悍的小随笔,不枯燥,每天饭后读一篇,或者两粒一起吃,涨姿势及逼格还是挺见效的。last but not least, 尊的好美~~ 包包好再配个文艺范儿书签,可以送给文青吕友啥的。
评分书印刷质量很不错,包装也没什么问题。
评分25 关键在于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