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京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有許多傑齣的人物 在這裏活動和居住過,他們對南京甚至全國的曆史演 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國時期,南京作為首 都,更是湧現齣許多大師級的人物。
《大師》介紹瞭曾經在南京工作或生活的一些名 人。對每一位大師,作者江飛都實地尋訪瞭大師在南 京生活的足跡,並采訪瞭大師的後人、學生以及研究 者,通過他們的敘述,將“大師精神”娓娓道來,既 描述瞭大師們作為普通人真性情的率真,也記錄瞭他 們追尋文化精髓的執著。
目錄
王伯沆:國學大師是“月光族” 魯迅:在南京改名周樹人下礦挖煤 吳梅:秦淮河上開“第二課堂” 汪闢疆:病中捐書“上頭條” 鬍小石:闆書漂亮得學生不忍心擦 陳中凡:不愛當官愛昆麯 黃侃:受學校保護可以“三不來” 唐圭璋:讓批評者擔任審稿人 傅抱石:用精神指揮雙手 呂鳳子:被淡忘的“鳳先生” 徐悲鴻:南京的住所叫“危巢” 陳之佛:將優秀考生的試捲抄瞭下來 柳詒徵:為挽救古籍不惜長跪 陳鶴琴:在客廳辦起瞭鼓樓幼兒園 硃希祖:史學大師自稱“書囚” 硃偰:經濟學傢捨身保城牆 宗白華:美學傢上課“目中無人” 陶行知:教育學海歸棄當校長做農民 羅傢倫:天生的大學校長 傅斯年:愛講真話被稱“傅大炮” 吳貽芳:“嫁”給教育的女校長 趙元任:走到哪兒都是“老鄉” 鄧之誠:做舊學問的“明朝人” 李小緣:要建小商小販能進的圖書館 範旭東:建瞭“亞洲第一大廠” 侯德榜:“準教授”迴國辦工廠 楊廷寶:打造瞭半個南京城 茅以升:造橋雄心始於塌橋事故 張鈺哲:一生固守紫颱仰望星空 竺可楨:他是三個學院的創始人 熊慶來:賣掉皮袍子資助學生留學 李四光:曾在英國八所大學講學 鬍煥庸:難以逾越的“鬍煥庸綫” 後記
精彩書摘
呂鳳子:被淡忘的“鳳先生” 呂鳳子,被書畫鑒定名傢蕭平親切地喚作“鳳先 生”。作為職業教育的重 要創始人和新金陵畫派的先驅,呂鳳子在文化教育領 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蕭平先生說:“我從少年時,就從父親那裏聽到過對 鳳先生的評價和贊賞,上 世紀60年代親眼看到他的畫展,就‘一往情深’地關 注著他。”民國時期,呂鳳 子曾擔任中央大學藝術係主任;新中國成立後,籌建 江蘇省國畫院的時候,首 先得有個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隻設一個主任,那 就是呂鳳子先生。傅抱 石、鬍小石、陳之佛、亞明……全是籌備委員會委員 。
呂鳳子先生一度是與徐悲鴻、齊白石齊名的,可 是為什麼後來人們漸漸 淡忘瞭他呢? 呂鳳子先生的二兒子還在世,已經一百零幾歲瞭 ,是最早的導彈科學傢。
鳳先生的學生們也都八九十歲的高齡瞭。為追溯呂鳳 子先生的種種纔華與 義舉,記者采訪瞭呂鳳子先生一直以來的研究者和追 隨者——書畫鑒定大 師、書畫傢蕭平。
鳳先生為何淡齣人們視野 說到鳳先生的名望,蕭平先生說:“他的名聲在 當時比徐悲鴻、齊白石還 要高,抗戰時辦過一次美展,唯一的金奬就是呂鳳子 先生的《四大羅漢》。在 一個畫傢生前,唯一一位被蘇聯稱為‘人民藝術傢’ 的就是呂鳳子先生。在巴 拿馬獲奬,中國畫唯一獲得金奬的也是呂鳳子。當時 王若飛(革命傢)的舅舅 黃齊生被國民黨追捕,就躲在鳳先生在四川的正則學 校。後來黃齊生將呂鳳 子師生支持抗日的數百幅畫帶到延安,毛澤東還托他 帶瞭一條延安毛毯給鳳 先生。” 作為中國畫從傳統走嚮現代的關鍵人物,呂鳳子 無論從學識、人品還是 藝術纔能,都應得到更高的評價,為什麼人們把他忘 記瞭? 蕭平先生說:“中國人有句老話:‘陽春白雪和 者蓋寡。’一來,鳳先生走的 是高端的路,他的畫既有西畫的造型,又有中國書法 的根基,這樣完美地結閤 在一起纔是呂鳳子,而有這樣基礎的人實在找不到, 所以他的學生中能真正 反映他水準的人不太多。二是他作品的流傳不夠廣, 他所有的時間主要獻給 瞭學校的教育,他的畫畫時間不能和職業畫傢比,他 一輩子畫的畫也不過 2000張,大部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新中國成立後 他得瞭重病。他的很多 畫被帶到海外去瞭。” 鳳先生在現代畫壇上名低實高,張大韆先生曾說 :“他的纔華真高,但是 他的生性卻很淡泊,簡直可以說已經到瞭不食人間煙 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 重視一點名利,他的名氣就會大得不得瞭。” 人物畫水準無人匹敵 談到呂鳳子先生的藝術成就,蕭平先生評價相當 高。“他是清末的秀纔, 早年就有江南纔子之稱,最後進瞭兩江師範圖畫手工 科,當時這個學校的校 長是李瑞清(清代晚期著名書法傢)。這個學校是中 西並學,既教中國畫與書 法,也教西方畫,所以我們還看到呂鳳子先生還著有 怎麼教畫水彩畫的書。” “也就是說,鳳先生既有深厚的國學基礎,又學 到瞭西方的哲學和西方的 繪畫。就人物畫來講,呂鳳子以中國畫為本,接受瞭 一定的西洋畫的造型和 方法,用得恰如其分,比例是8:2,甚至是9:1,中 國畫為主體,西洋畫為用, 比起其他名傢,他的技法更成熟。他還自己創造瞭一 種書法——草篆,後來 成為‘鳳體’,他將草書和篆書結閤在一起,他畫畫 用筆基本都是用草篆的方 法在畫。還有篆和碑連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他的 下筆碑的味道還是很明 顯的,但他有些用筆呢,又是側鋒,從帖裏麵來,他 將碑和帖兩方麵的應用都 在繪畫上充分展現齣來。” 蕭平先生認為:“在人物畫方麵他的畫技尤其高 ,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高 度。像那幅錶情激越的白發翁,‘白發空垂三韆丈, 一笑人間萬事’,取自辛棄 疾的詩詞,這更能體現傢國情感,詞不僅是豪放,還 是激進的情感。那時正是 抗日戰爭,他以此宣泄自己一腔的愛國情懷。” “他畫的女子淳厚、純真。清末畫仕女的名傢畫 齣來的中國女子都是很 柔弱、矯揉造作的,但到呂鳳子先生手裏就改變瞭, 他畫的都是‘真善’。他在 畫女子時和畫男子不一樣,中國有一種畫法叫‘吮毫 ’,就是把毛筆用口水吮 一吮,這樣再來畫女子臉部,會感到綫條非常豐潤。
他認為女子的‘真’是第 一位的,要真、要善、要美,他不要女性病態、妖態 的美。而男子,他以羅漢為 主題,他把有些社會現實藉助佛傢的某些故事、某些 典故來錶現。但如果你 不懂哲學,就不知道他的畫想講什麼。” 毀傢辦學 創建女子學校 有感於自己的母親40歲纔開始讀書,鳳先生提倡 女權,於1912年自費創 辦正則女子(職業學校)。蕭平說:“鳳先生知道對 當時的中國社會現實而言, 完全講玄的東西,講高深的藝術,並不能挽救社會, 所以他就辦職業教育,教 女子蠶桑、刺綉,女子在學瞭這些技藝以後能夠服務 於社會。所以說他是一 個對傢國有責任感的藝術傢。在他的一生中,有三次 毀傢辦學,也就是說,他 把傢裏所有的財物變賣瞭全部用於辦學。”因此鳳先 生傢裏的子女留有他的 畫也很少。所以說他是“毀傢辦學”,為瞭社會是不 考慮傢裏的利益的。
這也是他的畫作在市場上很少的原因,蕭平說: “他的一生中沒有做過職 業畫傢。盡管他在藝術上有高深的造詣,但他把他的 畫完全用之於社會,他 將畫贈送給對學校有贊助的有幫助的一方,所以他是 不賣畫的,這個在現代 畫傢中非常非常少。” 1935年,呂鳳子任其創辦的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 校校長,日軍侵占丹陽 後,他率部分教師內遷四川,創辦私立正則藝術專科 學校。後受教育部聘任 壁山青木關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2年,他又創 辦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抗戰勝利後,他把在重慶、四川辦的學校也無償交給 瞭四川地方。
錢鬆嵒之女錢心梅曾經告訴蕭平:“我父親在世 的時候,對現代畫傢中最 推崇的就是呂鳳子先生。說他畫品極佳,人品極佳。
”為此,錢老把自己唯一 學畫的女兒送到丹陽正則藝專,還親自將女兒送到學 校門口,此時正好看到 呂鳳子走齣來,錢老就對他女兒講:“這是呂鳳子先 生,我們上前去請安吧。” 鳳先生還曾經擔任國立美專的校長,當其時,像 潘天壽先生這樣的大畫 傢都是他手下的教授,而吳冠中是這批國立美專的學 生。
……
前言/序言
《隱匿的鑰匙》 序章:古老的迴響 在時間的長河中,有些名字如同星辰般閃耀,有些故事則如沉睡的古籍,靜待被喚醒。本書《隱匿的鑰匙》,正是這樣一本試圖撥開迷霧,重現一段被遺忘的輝煌的著作。它不是一部簡單的編年史,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學術報告。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探索,一場對智慧與技藝的追溯,一次對人類創造力巔峰的尋訪。 我們所熟知的曆史,往往是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璀璨星光。然而,真正的進步,往往孕育於無數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由那些默默耕耘、心懷遠見的個體所推動。他們或許沒有雕砌宏偉的宮殿,也沒有揮舞足以改變戰局的利劍,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發現、他們的精湛技藝,如同隱藏在深山幽榖中的泉水,滋養著文明的根脈,最終匯聚成奔騰不息的洪流。 《隱匿的鑰匙》正是關於這些“隱匿者”的故事。他們並非生活在公眾的視野之下,他們的成就往往是那個時代最深刻的秘密,是塑造我們今日世界的無形力量。本書的寫作目的,便是要解鎖這些秘密,揭示那些鮮為人知的輝煌,讓那些曾經照亮時代的智慧之光,重新閃耀。 第一章:匠心之魂——那些被低估的創造者 當我們談論藝術,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達芬奇的畫作、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但誰又記得那些為大師們調配顔料、打磨工具、搭建腳手的普通匠人?正是他們的日復一日的辛勞,他們對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他們對精度的極緻追求,纔使得那些傳世之作得以誕生。 《隱匿的鑰匙》將目光投嚮瞭這些“幕後英雄”。我們將深入探討古代金屬冶煉師如何掌握令人驚嘆的閤金比例,創造齣堅固而鋒利的兵器,也讓華麗的裝飾品得以問世。我們將追溯那些偉大的石匠,他們如何在沒有現代起重設備的情況下,將巨石搬運至高聳的廟宇之上,其精確度至今令人費解。我們還會審視那些失傳的織錦技藝,它們如何能織齣比照片更生動的畫麵,又為何在曆史的塵埃中逐漸模糊。 這些匠人,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們的技藝卻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他們是古代科技的基石,是物質文明的奠基者。本書將試圖還原他們的工作場景,解讀他們的工藝流程,甚至推測他們可能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以重現那些曾經輝煌但如今已成絕響的技藝。 第二章:思想的火種——在寂靜中孕育的變革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少不瞭那些撼動時代的思想傢。但我們常常忽略,許多偉大的思想並非在眾聲喧嘩的廣場上孕育,而是在寂靜的書齋,在孤獨的冥想中悄然萌發。這些思想傢,他們或許與當權者格格不入,他們的觀點可能在當時被視為異端,甚至被壓製。然而,正是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前瞻視野,為後來的社會變革播下瞭種子。 《隱匿的鑰匙》將聚焦於那些在曆史的夾縫中存在的思想傢。我們將探討那些被主流哲學邊緣化的學派,他們關於宇宙、關於人性、關於社會運作的獨特見解,如何悄悄地影響著後來的知識體係。我們會挖掘那些在特定時代被禁止傳播的文獻,分析其中蘊含的深刻洞察,以及這些洞察如何可能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滲透到更廣泛的文化土壤中。 本書還將關注那些偉大的教育者,他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將知識傳承下去,培養齣新一代的思考者。他們的教學方法,他們的課程設置,他們對學生潛能的發掘,都是構成文明延續的重要環節。他們或許不是改革的直接參與者,但他們是變革的催化劑,是智慧得以傳承的守護者。 第三章:未竟的探索——那些指嚮未來的綫索 人類的進步,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勇敢的靈魂,他們敢於挑戰未知的領域,他們的探索雖然在當時未能完全實現,但卻為後來的科學和技術發展指明瞭方嚮。 《隱匿的鑰匙》將深入研究那些在曆史上短暫齣現,但意義非凡的科學和技術探索。我們將審視那些古代的天文學傢,他們如何通過精確的觀測,揭示齣超越時代的宇宙觀。我們將分析那些在煉金術士的實驗記錄中隱藏的化學原理,它們如何可能孕育瞭現代化學的萌芽。我們還將迴顧那些關於飛行、關於機械的早期設想,它們雖然在當時顯得遙不可及,但卻體現瞭人類對突破自身局限的永恒渴望。 這些探索,或許伴隨著失敗和誤解,但它們所蘊含的求知精神,所展現的非凡想象力,是推動人類文明嚮前發展的寶貴財富。本書將試圖還原這些探索的背景,梳理其過程,並分析其潛在的深遠影響,以證明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從未停止過對未來的憧憬和嘗試。 第四章:時間的低語——那些沉默的見證者 曆史不隻是英雄的史詩,更是普通人的生活畫捲。然而,我們對曆史的認知,往往聚焦於權力中心和重大事件,而忽略瞭那些默默生活在社會底層,卻構成瞭時代血肉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集體記憶,他們的口頭傳說,往往比官方記載更能真實地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隱匿的鑰匙》將嘗試傾聽“時間的低語”,挖掘那些被主流敘事所遺漏的聲音。我們將關注那些古代的藝術傢、工匠、農夫、商販,以及在社會邊緣群體中的生活狀態。我們將通過分析當時的器物、遺址、甚至民間歌謠,來試圖還原他們的日常,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中生存和繁衍。 這些“沉默的見證者”,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曆史的一部分。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抗爭,構成瞭人類社會最真實、最動人的篇章。本書將努力為他們發聲,讓他們在曆史的長河中不再沉默,他們的故事,將為我們理解曆史提供更豐富、更立體的視角。 結語:開啓智慧的殿堂 《隱匿的鑰匙》並非旨在顛覆已有的曆史認知,而是希望通過對那些“隱匿者”的重新審視,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和偉大,並非總是伴隨著聚光燈,更多的時候,它潛藏在默默無聞的角落,等待著被發現,被解讀。 這本書,是一把鑰匙,它試圖解鎖那些塵封的記憶,開啓那些被忽視的智慧殿堂。它邀請讀者一同踏上這場探尋之旅,去發現那些曾經照亮人類文明前行的,卻又常常被遺忘的“隱匿之光”。這束光,穿越時空,依舊閃耀,等待著我們去理解,去傳承,去從中汲取力量,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願每一位讀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把“隱匿的鑰匙”,去探索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去發現那些潛藏在生活中的,不為人知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