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师工作手册:运动规律

动画师工作手册:运动规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托尼·怀特 著,栾恋 译
图书标签:
  • 动画
  • 动画原理
  • 运动规律
  • 动画技巧
  • 动画制作
  • 绘画
  • 技法
  • 教程
  • 专业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27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70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动画教育指导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动画大师托尼·怀特亲身讲授,每位动画师案头读物!
通过这本精美图书中讲述的知识点和创作技巧,我们仿佛亲历了这位动画大师做学徒的经历。无论你使用的是铅笔和纸,还是三维的软件程序,参考黄金年代的创作原则都将有助于你创造出正确无误的动画运动。在书中,作者托尼·怀特先生从基本的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展开他的论述,直到涉及较为高深复杂的话题。例如,四足动物的运动创作,如何表达弹性和流动性,还有对话的创作等。怀特将多年的创作经验带到本书的讨论之中,在书中他更像是一位教师,来保证这本书能够像你的导师一样,指导你的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由运动规律的基础讲起,延展讨论高级技巧,例如四足动物的动画创作,如何表现四足动物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以及对白的设计。本书作者是动画导演、动画师、动画教育家托尼·怀特,他在书中分享了他多年的动作制作经验,相信会成为每位动画人的案头书。
本书适合动画专业学生参考阅读,无论是从事传统的动画制作,还是无纸动画,本书都将指引你创作出完美的动画。

作者简介

托尼·怀特,动画导演、动画师、动画教育家和创作顾问,他在动画工业领域活跃了30 多年,而从事动画教育事业更是有40 余年。2011 年, 怀特先生加入AIE(Academy of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组织,参与指导澳大利亚和西雅图这两个分部的艺术和动画教学项目。在怀特先生的职业生涯中,他跟许多业界的传奇人物共事,例如肯·哈里斯、阿特·巴比特、理查德·威廉姆斯等。怀特目前正在通过他自己的工作室Animaticus 开发大批史无前例的长篇动画电影项目。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这本书里,托尼为动画创作的技艺设计了螺钉和螺母,该书是我许久以来读到过的有关运动规律和动画创作的,具可读性、易懂以及智慧的教材之一。”
—唐·哈恩
奥斯卡提名获得者
《美女与野兽》和《狮子王》的制片人
“托尼在娓娓道来地讲述一个动画师一生的剪影,本书将是所有动画师必读的一本书。”
—汤姆·摩尔
卡通沙龙联合创始人,动画电影导演
作品《凯尔经》获得奥斯卡长篇提名
“我要赞美托尼·怀特!作为一位模范的动画师,他为我们分析并阐释了动画运动创作的核心原则。”
—鲁本·阿奇诺
动画总监,作品《小美人鱼》和《狮子王》
“托尼·怀特, 动画师的动画师,极其专业地将他的知识和道理总结和概括在本书的篇章里。”
—麦克斯·霍华德
动画制片人和顾问

目录

第1章 动画创作的原理和工序1.1 动画历史概览 121.2 动画创作的工序 141.3 二维(2D)动画的创作工序 141.4 三维动画 211.5 动画的基本原理 241.6 关键帧位置 251.7 关键帧动画 271.8 叙事关键帧 281.9 小原画 291.10 标尺图 301.11 测试的重要性 321.12 手翻书动画 321.13 回放测试 331.14 时间和空间 341.15 切忌犯的错误 35第2章 通用的行走动画2.1 挑战 382.2 回溯历史 392.3 基本原则 392.4 手臂 422.5 身体的运动 432.6 头部的运动 442.7 身体的倾斜 442.8 完成好的行走动画 452.9 变化多样的行走动画 452.10 时间的把握 452.11 正面的行走动画 462.12 切忌犯的错误 472.13 课后作业 47第3章 特定风格的行走动画3.1 姿态(或姿势)表达一切 503.2 塑造角色行走动画风格的其他条件因素 503.2.1 重量 503.2.2 重量的散布 513.2.3 平衡 513.3 双跳行走 523.4 关键帧的位置 533.5 中间画 533.6 蹑手蹑脚(潜行) 553.6.1 缓慢地潜行 553.6.2 快速地潜行 563.7 时间 563.8 观察!观察!还是观察! 573.9 运动捕捉技术 583.10 “一拍一”时在二维(2D)动画中的中间画 583.11 课后作业 59第4章 个性化的行走动画4.1 角色身体内在(固有)的平衡 634.2 中心的平衡 634.2.1 头部的中心 644.2.2 脊柱 654.2.3 臀部 654.2.4 膝盖与脚 664.3 有身体机能缺陷的角色 674.3.1 运动环境的影响 674.3.2 头部动作 714.3.3 脖子和肩膀 724.3.4 躯干 734.3.5 双腿 744.4 结论 754.5 课后作业 75第5章 四足动物的行走动画5.1 自然主义风格的四足行走动画创作 775.2 自然主义:研究的重要性 775.3 自然主义:分解动作 775.4 卡通化的四足行走 825.5 课后作业 87第6章 创作常规的奔跑动画6.1 关于奔跑动画的错误概念 906.2 驱离动作 906.3 跨步动作 916.4 腿落地动作 916.5 接触/挤压的位置 926.6 回到驱离,再次起步 926.7 身体的角度 926.8 手臂的动作 946.9 用三幅画面来完成奔跑的动作 946.10 仅仅创作关键帧是不够的 966.11 奔跑动作的循环重复,还是一气呵成地逐张动画 966.12 步伐的行进和背景移动的速度 966.13 慢动作的奔跑动画 966.14 永远都不要忽视研究和探索 976.15 姿态决定一切 976.16 对步幅长度的提示 976.17 环境和场景的因素 986.18 迎面奔跑动画 996.19 课后作业 100第7章 创作跳跃动画7.1 弹球原理 1047.2 参照橡皮弹球运动,创作不同类型的弹跳动画 1077.3 立定跳跃动画 1087.4 奔跑跳跃动画 1137.5 课后作业 119第8章 重量感的表现8.1 飘落的树叶 1228.2 炮弹球 1228.3 经验和教训 1238.4 姿态决定一切 1248.5 运动中的重量感体现 1288.6 被角色移动的物体的重量感 1298.7 预备动作 1298.8 结论 1328.9 课后作业 133第9章 运动弧线和预备动画9.1 预备动画 1409.2 课后作业 147第10章 重叠动作10.1 手部重叠动作 15110.2 头发 15410.3 随机灵活地使用重叠动作 15510.4 服装和布料的动画创作 15610.5 布料的质感 15710.6 让一切都动起来! 15910.7 动作的交错 16010.8 课后作业 163第11章 流动性和弹性11.1 挤压和伸展 17011.2 次级身体动作 17211.3 面部的弹性 17311.4 物体的弹性 17511.5 课后作业 177第12章 给对话场景创作动画的基本原则12.1 首先要拥有对白音轨 18112.2 肢体语言 18112.3 对做好的动画小样做效果测试 18212.4 确定最终关键姿势 18212.5 面部表情 18312.6 咬和嚼的练习 18412.7 面部动画创作 18412.8 嘴形(口形)同步 18712.9 元音 18712.10 “元音”动画的画面先于发音 18812.11 舌头的动作 18812.12 牙齿 18912.13 两个角色对话的场景 19012.14 课后作业 191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动画师工作手册:运动规律》的图书简介,聚焦于动画制作的核心原理与实践,但内容上不包含你提到的书名所暗示的“运动规律”的具体讲解。 --- 《绘梦之境:角色动态与表演实录》 第一章:角色设定与世界观构建 摘要: 成功的动画作品,其生命力往往源于其扎实的角色设定与引人入胜的世界观。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具有深度、可信度且充满潜力的角色。我们不仅关注角色的外貌设计,更着重于其内在的心理结构、动机冲突以及行为模式。 内容详述: 1. 角色的灵魂:背景与动机 深度剖析: 探讨如何通过角色的童年经历、社会环境和核心需求来塑造其独特的性格弧光。一个优秀的动画角色,其每一个动作都应有其内在逻辑支撑。 人物关系网构建: 分析角色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个体表现。我们将介绍“关系图谱”的绘制方法,用以追踪和量化角色间的权力动态与情感联结。 需求与障碍: 明确角色在故事中追求的目标(需求)以及阻碍其达成的外部或内部障碍。这是驱动叙事和塑造动作场景的基础。 2. 世界观的“语法”:环境与氛围 场景的情感投射: 如何利用场景设计(如光影、色彩饱和度、建筑风格)来烘托角色的情绪状态和故事基调。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其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叙事。 设定一致性: 强调在复杂世界观设定中保持逻辑一致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奇幻或科幻题材中,清晰的“规则体系”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 视觉语言的初步确立 从草图到概念: 介绍角色概念设计流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快速草图(Thumbnails)来捕捉角色的主要情绪和动态倾向,而非仅仅是精确的解剖结构。 设计语言的提炼: 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形状的组合(如圆形代表亲和力,尖锐的三角形代表危险性)来提前预设角色的观众感知。 --- 第二章: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 摘要: 动画是动态的叙事艺术。本章聚焦于如何运用镜头语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控制叙事节奏,并最大化地传达角色的意图,而不依赖过多的对白。 内容详述: 1. 镜头的心理学 焦距与视角的影响: 探讨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对空间感知和角色情绪的扭曲与强调作用。例如,低角度拍摄如何赋予角色权威感,而高角度则可能暗示脆弱或疏离。 景深的使用: 介绍如何巧妙运用浅景深来隔离核心焦点,将次要信息排除在视觉焦点之外,从而聚焦于关键的表演瞬间。 2. 节奏的掌握:剪辑与时间控制 剪辑点的选择: 深入分析动作场景、对话场景和转场场景中,最佳剪辑点的判断标准。探讨“跳切”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是制造紧张感,还是表达混乱? 场景时长分配: 如何根据信息密度和情感强度来决定一个镜头的停留时间。一个情绪高涨的特写可能只需要极短的几帧,而一个环境铺垫则需要更长的呼吸空间。 3. 运动的引导:画面内引导线 视线流动的设计: 介绍如何利用画面内元素(如手臂指向、前景物体边缘、光束)来自然地引导观众的目光从当前焦点转移到下一个关键信息点,实现流畅的视觉叙事。 --- 第三章:表演与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 摘要: 动画的灵魂在于表演。本章超越基础的“表情库”,探讨如何捕捉和重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让二维或三维角色拥有“人性”。 内容详述: 1. 情绪的层叠与微妙变化 “潜台词”的视觉化: 分析角色在说出某句话之前、之中、之后,面部肌肉的微小抽动。例如,愤怒爆发前一瞬间的轻微的咬紧牙关,或惊讶来临时眼睑的轻微颤抖。 对比与夸张的平衡: 探讨在风格化动画中,如何在保持辨识度的同时,避免表情僵化。通过对比强烈的面部表情(如极度悲伤与瞬间的希望),来增强情感冲击力。 2. 身体语言的完整性 姿态的叙事性: 身体姿态如何泄露角色的真实状态。探讨“封闭式姿态”(防御性)与“开放式姿态”(自信或接纳)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肢体表达的“返还”: 介绍在动画中,如何让角色的手部动作(Hand Gestures)与面部表情形成相互印证或微妙的矛盾,以增加表演的层次感。 3. “意图”优先于“动作” 动作前置反应(Anticipation): 强调在任何剧烈的动作之前,必须有清晰、可识别的预备动作。这个预备动作的质量,决定了最终动作的可信度。 关键帧与中间过渡的策略: 如何在关键姿态之间填充过渡帧,确保动作的流畅性符合角色自身的物理特性(例如,一个沉重的角色和一个轻盈的角色,其落地时的缓冲帧数和躯干下沉幅度应有显著区别)。 --- 第四章:技术实现与流程优化 摘要: 优秀的创意必须通过高效的技术流程得以实现。本章侧重于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流管理、工具选择与效率提升方法。 内容详述: 1. 从故事板到动画的桥梁 动态故事板(Animatic)的精修: 如何利用初步剪辑的版本来测试叙事流程和时间把控,并标记出需要特殊处理的“表演镜头”。 布局(Layout)的重要性: 深入解析布局阶段如何确定场景的最终构图、角色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视点的最终确定,它是动画制作的蓝图。 2. 效率工具与资源管理 库与重复利用: 探讨如何建立可复用的动作库(Walk Cycles, Cycles, Secondary Motion Elements)以加速制作,同时避免“罐头动作”的痕迹。 协作与版本控制: 针对团队项目,介绍如何在不同部门(建模、绑定、动画、合成)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和版本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 3. 最终打磨:清理与输出 后期修饰: 介绍动画清理(Cleanup)和着色(Shading)过程中,如何保持最初表演的意图不被技术流程削弱。 渲染优化基础: 针对不同风格的渲染需求,如何平衡视觉质量与渲染时间,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 结语 《绘梦之境》旨在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一套从概念源头到最终呈现的完整思考框架。它关注的不是抽象的物理法则,而是“角色为何如此行动”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如何用镜头有效地讲述故事”的叙事技巧。本书致力于将技术实现服务于情感表达,帮助从业者构建更具感染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动画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动画制作是个神神秘秘的过程,充满了灵感乍现的瞬间。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好的动画背后其实是严谨的科学和对物理世界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看起来像在动”的东西,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为什么这样动才对”。书里对时间、空间、重量感这些基本概念的拆解非常到位,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比如一个球的弹跳,一次人物的转身,作者都能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和详尽的文字来解释背后的力学原理。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画的角色总是感觉“飘”,缺乏那种扎根于地面的真实感,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是因为我忽略了重力的影响,没有正确处理好角色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本书没有给我一堆生硬的公式,而是把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了动画师的“语言”,让我能够将这些规律内化,最终运用到创作中去,让我的作品瞬间“活”了起来。

评分

这本手册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虽然主题是“运动规律”,但它的实用性极强,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需要一口气读完的理论著作。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弧线原则”和“跟随动作”的深入探讨。很多新手只知道要用弧线,却不明白弧线是如何受速度和重力影响而发生动态变化的。书里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在特定情境下,运动弧线会如何被拉伸、压缩,甚至短暂地被直线打断,从而增强戏剧性。它教会我如何跳出固定的模板思维,根据场景的情绪和角色的意图来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这大大解放了我的创作思维,让我明白动画的魅力在于“控制与释放”,而这些规律就是最好的“控制器”。这本书,我已经放在手边,成了我日常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老实说,我买了很多号称“终极指南”的动画书籍,但大多是炫技,要么就是停留在基础的软件操作层面,真正能提升“动画感”的干货很少。这本《动画师工作手册》完全不一样,它简直就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动作解剖学”。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对细节的执着,比如角色在不同材质地面上行走时的细微差别——木地板的反弹感和泥土地的沉重感是如何通过帧率和轨迹曲线体现出来的。作者似乎对每一帧的运动轨迹都进行了精密的计算和观察,然后用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这本手册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要怎么画”,而在于它教会你“为什么这么画是对的”,这是一种思维层面的提升。读完之后,我再看那些大师的作品时,眼睛里仿佛多了个X光,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隐藏在流畅运动背后的数学逻辑和物理规律,感觉自己的审美和判断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二维动画领域摸索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运动规律”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一直纠结于如何让我的角色动作更具说服力,尤其是在处理夸张、非写实风格的时候,总感觉动作的幅度变大了,但力度感和惯性却没有同步增加,导致画面很空洞。这本书详尽地讲解了“加速”和“减速”在不同运动阶段的分配比例,尤其是在那些高潮动作的衔接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说“慢入快出”,而是细致到告诉你,一个角色从静止到全力冲刺,需要经过多少个缓冲帧来建立力量的积蓄感,以及在急停瞬间,身体各部位的延迟反应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对“时间控制”的精妙把握,是任何软件教程都无法替代的宝贵知识。现在,我的角色动作不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和生命力。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传统动画原理的致敬和现代应用的结合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沉溺于对过去黄金时代动画的盲目崇拜,而是冷静地分析了那些经典动作之所以经典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对物理世界的精准模拟。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动态平衡”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简洁的草图演示了角色在做一些高难度、反物理的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微妙调整是如何保证视觉上的可信度。这对于设计一些奇幻生物或者进行大幅度镜头运动时的角色卡位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不真实”的动作,也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内在逻辑之上,否则观众会本能地感到不适。这本书是那种读完后,你不会觉得知识点堆砌,反而觉得自己的“眼睛”被重新校准了的宝贵资源。

评分

大致看了看,还是很满意的,达到了买书的要求。包装还算可以。京东包装有待加强京东包装有待加强京东包装有待加强(*^_^*) 三遍

评分

好书!京东自营,送货非常快!

评分

性价比很好,送货迅速,给好评!

评分

买书到麻木,在哪里仿佛都一样的。

评分

一本有趣的书。有空看一下。

评分

不错,印刷质量很好,纸张厚实,使得推荐。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实用

评分

书非常不错,购物非常愉快。

评分

还好,希望能学到东西。加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