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诺曼·斯通 著,美同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
  • 历史
  • 战争
  • 军事
  • 欧洲历史
  • 世界历史
  • 简史
  • 历史事件
  • 战争史
  • 黑暗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499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0968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想要在短的时间内轻松看懂“一战”,了解“一战”全过程的读者
  ◆想要了解爆发原因、战争动力的读者
  ◆想要了解*新的“二战”史学家理论的读者
  ◆想要获取新鲜史实的读者
  ◎300页读完“二战”
  ◎从1939年,凡尔赛秩序的解体
  ◎到1945年,旧欧洲的后时刻
  ◎牛津历史学家的“二战”简明解读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将告诉你:
  大萧条为何会发生?
  意大利怎样将这场欧洲战争变成世界大战?
  巴巴罗萨计划的奇怪之处与恩尼格玛密码
  战争中的关键时刻,局势恶化的始末缘由


内容简介

 欧洲人的最后一个大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都处在繁荣之中,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会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接踵而至。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因为它,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70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
  在我们似乎要忘却这一战事的今天,诺曼·斯通的这本扣人心弦的新作《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时局曾经是多么的凶险,正如丘吉尔所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

作者简介

诺曼·斯通(Norman Stone),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 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 History of Europe 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 War Two A Short History)、《大西洋及其敌人》(The Atlantic and Its Enemies)、《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 Transformed 1878-1919)、《血与火》(Blood & 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 Other Russia: Experience of Exile)。

精彩书评

★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把历史写得简洁又有力。
  ——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美国当代历史学家
  
  ★诺曼·斯通是我们这个时代出色的历史学家之一。
  ——《旁观者》周刊(Spectator)
  
  ★犀利却能说服每一个人。
  ——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
  
  ★发人深省,新颖独到 ,这恰好就是伟大历史著作的标志。
  ——《旗帜晚报》(Evening Standard)


目录

插图索引 / VII
前言 / XI
第一章
两次大战之间 / 003
第二章
德军突进 / 037
第三章
巴巴罗萨 / 069
第四章
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 105
第五章
苏联反击 / 133
第六章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 157
第七章
纳粹主义与共产主义 / 183
第八章
西线与东线 / 209
第九章
结局 / 239
战后 / 259
致谢 / 273
参考书目 / 275


精彩书摘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10月26日,蒙哥马利进兵受阻。丘吉尔两手抱着脑袋问:“难道真的找不到能打胜仗的将军了?”不过这个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成了救兵,他们把德国刚刚派出的一艘油轮击沉在了图卜鲁格港。这时,蒙哥马利抽调前线部队组成了预备队,准备发起另一次攻击。此时的战场已经像地狱一般。
  在一阵阵热浪下,一团团黑色的苍蝇飞旋在尸体上方;伤兵、排泄物、武器零件、燃烧的卡车和坦克,满眼都是。
  不过,英军要比德军更顽强一些。到了10月29日,英军还有800辆坦克,而德军和意军分别只剩下148辆和187辆,而且几乎无法移动。随后,一艘德国油轮在希腊附近被英国空军发射的鱼雷击沉。11月1日,又有另两艘德国油轮在图卜鲁格港被击沉。隆美尔意识到,现在恐怕连撤退都是很困难的了。他不得不坚守阵地,待在原处。这时,蒙哥马利调整了部署,在北侧增加了攻击的力度,先用飞机轰炸了7个小时,又用360门火炮轰炸了4个小时。然后,工兵在全面的掩护下在雷区里开出了5条通道。在对阿拉曼火车站前方的反坦克炮阵地的攻击中,英军付出了整整一个坦克旅的代价,但是德军的损失更高。他们能用的坦克*多只剩不过35辆,炮兵的战斗力也仅剩余1/3。隆美尔对希特勒说,他必须撤退,然而,希特勒却让他死守。随后,11月3日,1208架次的英军飞机再次向隆美尔的阵地投掷了400吨炸弹。隆美尔终于撤退了。他过后解释说:“没有预备队,所有能派出的士兵和能用的大炮都部署到前线上去了。所以,我们尽全力想要避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防线被突破了,高度机械化的敌军从我们的身后涌了进来。上级的命令无法再执行了,我们得保住我们现有的力量。”在战斗当中,隆美尔的副手被俘。11月4日,蒙哥马利突破了隆美尔的防线,但仍然不敢轻率冒进。他一定记得,英军曾经从这里打了过去,但随后就被机动灵活的隆美尔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然而,此时的德军已经分崩离析,只剩下5 000名士兵、20辆坦克和50门火炮。他们灵巧地后撤了1600公里,退到了突尼斯。
  在11月15日的英国,教堂的钟声鸣响了。从1940年开始,它们就不再发出声音,因为那将意味着德军的进犯。现在,这一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英国民众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丘吉尔发表了全国演说:“隆美尔的部队已经被我们打败了,他们已经被我们消灭了,基本上没有了战斗力。”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丘吉尔把这一胜利写进了历史:“现在还没有结束,甚至结束阶段还没有开始。但是,或许开始阶段已经结束了。”“二战”结束后不久,丘吉尔还写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屡战屡败。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战无不胜。” 对经历过1942年年末的英国人来说,*重要的事情发生在海上和空中。如果德国封锁了大西洋,英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如果德国继续维持空中的优势,苏联也将陷入绝境,无法阻挡德国人的进攻。对于这两点,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英国。确实,德国在北非只有3个师,其中一个还是轻步兵师,其余都是意大利人,但北非的重要性非同小可——要害在中东,那里不仅有丰富的石油,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
  问题在于,随着战争的继续,不只是英国人,连美国人也被分散了注意力。或许,问题出于奥康纳将军在1940年击败了意大利人。这一胜利鼓舞了英国人,而且当北非战局在1941年年底和1942年年初出现危机时,由于英国已经在埃及驻扎了军队,那么理所当然的做法是继续加强这支部队。
  ……

前言/序言

  1914年的欧洲看上去非常壮观,当时,各国的首都都修建了巨大的辉煌建筑,显示出胜利的意味。比如伦敦的莫尔大街,占据世界土地四分之一的大帝国的中心就在这里;比如维也纳新建的霍夫堡皇宫,那里的民众想必已经把它当作了一件展品,而整个城市就是博物馆本身;比如布达佩斯的千年纪念碑,用以庆祝匈牙利人进入中欧1  000年;再如罗马用来纪念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 Emmanuel  Ⅱ)的多层蛋糕样子的巨型宫殿;还有巴黎,尽管巴黎已经拥有了拿破仑一世的建筑,而它此时的胜利荣耀则主要体现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就会把自己想象成为宇宙的主宰。即便不是在上面这些著名的首都,在别处,人们也修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建筑来彰显胜利,比如统治着刚果的布鲁塞尔。不过,在这些建筑当中,最惊艳的一座并不在欧洲,而是英国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印度,它就是由埃德温?勒琴斯(Edwin  Lutyens)爵士所设计的新德里城。印度总督寇松(Curzon)勋爵曾在1904年说,英国将永远统治印度。然而实际上,英国人在1947年就不得不离开印度。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欧洲这些辉煌的都城不是被摧毁,就是被战争蹂躏得破败不堪。柏林市中心只剩下遍地的瓦砾。在胜利大街,勃兰登堡统治者笨重的半身像前杂草丛生,灌木焦黑,从附近动物园里跑出来的动物尸横遍野。20世纪的欧洲开始于一片盛况。当时,全世界的统治者基本都来到了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然而,没等这个世纪走完一半,帝国的演出就在1945年落下了帷幕。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间仅仅过去了大约30年。在这期间,只有20世纪20年代的后半段没有出现大的灾难。在1914年之前,除去一些悲观的作家,所有人都认为世界在进步。赫伯特?乔治?韦尔斯(H.  G. Wells)就是这一观念的主要宣扬者—科学将拯救人类。然而,到了1945年,韦尔斯在他的最后一本书《心智的极限》(Mind at the End  of Its Tether)中却表现得极为悲观。这一次他又猜错了。1945年过后,至少1947年马歇尔计划  开始实施以后,和平与繁荣就成了世界的主旋律,长达30年的噩梦也逐渐远去。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生活又回复到了19世纪末期。在19世纪最后的40年里,世界经济获得了自现代史以来最大的飞跃。马车变成了汽车;医院也成了康复的地方,而不再是人经由感染和疼痛走向死亡的场所;电影、飞机、心理分析、摩天大楼、电话等新鲜事物都出自这一时期。在这期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口数量翻了一番。在社会生活领域,当时的发展变化也是极为惊人的。对自然科学家来说,1910年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不需要护照,不需要花很多钱,他们就可以参加由比利时工业家埃内斯特?索尔韦(Ernest  Slovay)组织的国际聚会,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一起讨论数学和物理问题,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即欧洲复兴计划。
  比如亨利? 普安卡雷(Henri Poincar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在教育方面,大多数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使许多中学超越了今天的大学;民众熟知《圣经》和自己国家的经典著作;音乐表演的水平已经非常之高;出版繁荣,像托马斯?曼(Thomas  Mann)这样的严肃作家或者像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这样的作曲家(虽然两人花钱都比较精打细算)都能够成为富有的人。但是,作家们的悲观还是得到了验证,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样的繁荣中脱胎而来,而且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接踵而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当然,简单地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德国。由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所缔造的德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俾斯麦相比,德国的其他统治者全部黯然失色。随着德国的崛起,德国人开始轻视斯拉夫人。此外,几百万波兰人西迁到西里西亚半岛和鲁尔工业区,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区。普鲁士国王一直都把学习波兰语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Ⅱ)那位信奉民族自由主义的父亲阻止他学习波兰语时为止。整体上看,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俄罗斯帝国的皇帝有很多是德国人,或者具有德国血统,受德国影响极深。不过到了19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帝国成为了落后与野蛮的代名词,情况随之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俄罗斯帝国甚至与德国的敌人法国结成了军事盟友,同时也从法国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到了1914年,这一战略已经颇见成效,俄罗斯帝国正在快步赶上。与此同时,德国的军方人士也大为惊慌,他们担心德军不得不两线作战,进而遭遇失败。德国的惊慌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当时,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走向崩溃,后者尤甚。但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而俄罗斯最重要的谷物贸易和许多其他行动都需要通过这一海峡。在1911年到1912年之间,当博斯普鲁斯海峡短暂关闭时,俄罗斯帝国南部的经济也几乎陷入了停滞。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德国与俄罗斯发生正面碰撞在所难免。


历史的断裂与重塑:一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及其深远回响 这是一个关于意志、意识形态、工业力量与人性极限的故事。 1939年9月1日,当德国坦克隆隆驶入波兰边境,一声炮响划破了欧洲的宁静,也宣告了一个长达六年、波及全球的黑暗时代的来临。这不是一场孤立的军事冲突,而是孕育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的政治经济困境、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国际社会失灵的多重病灶之下的巨型危机。它以毁灭性的速度吞噬了数千万生命,重塑了世界政治版图,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序幕:埋藏的炸药与摇曳的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带来持久的和平,反而播下了新的仇恨与不满的种子。凡尔赛条约苛刻的赔款和领土分割,让德国倍感屈辱,为极端民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而在东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则开启了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经济大萧条的席卷,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各国的政治光谱向两极分化,极端思潮如同野火般蔓延。 在这个背景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宣扬法西斯主义,崇尚国家至上和军事扩张;而德国的希特勒,则以其煽动性的言辞和对“雅利安人种优越论”的狂热信奉,迅速攫取了权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民主制度的蔑视,对国际法的漠视,以及对通过武力实现国家扩张的迷恋。与此同时,日本也在亚洲大陆上野心勃勃,试图建立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在和平主义思潮依然盛行的英法等国,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采取了“绥靖政策”,试图通过满足希特勒的部分要求来避免战争。然而,这种姑息只会进一步助长侵略者的气焰。1936年,德国出兵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继而染指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每一次的侵略都未受到实质性的制裁。直到1939年9月1日,当德国坦克跨过波兰边境,并随后得到了苏联的默许(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秘密的瓜分波兰的条款),世界才真正意识到,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第一章:闪电战的雷霆与大西洋的搏杀 战争的爆发,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德国人运用了名为“闪电战”(Blitzkrieg)的全新战术,将坦克、装甲车、步兵和空军紧密协同,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突破敌方防线,分割包围,迅速瓦解对手的抵抗。波兰在闪电战的猛攻下迅速沦陷。 紧接着,德国的铁蹄踏上了西欧的土地。1940年,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相继被占领。6月,法国这个曾经的欧洲陆军强国,在6周内就宣告投降,其首都巴黎被德国占领,留下了一个破碎的共和国。英国孤悬海外,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希特勒的空军发起了“不列颠空战”,试图通过海空封锁迫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皇家空军在“战时内阁”的强力领导和全体国民的顽强抵抗下,成功抵挡了德国的空袭,粉碎了德国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 在海上,德国的潜艇(U艇)在北大西洋上肆虐,试图切断英国的生命线。英美盟军则在反潜战技术上不断进步,使用声纳、雷达和护航编队,与潜艇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保卫着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线。 第二章:东线战场:绞肉机与拯救世界的牺牲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起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的入侵苏联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最血腥的战场,也被称为“东方战线”或“苏德战场”。 起初,德军的闪电战势如破竹,迅速推进到莫斯科城下。但苏联广袤的国土、严寒的冬季以及苏联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抗,最终让德军陷入了泥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了东线战场上的一个转折点,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随后,战争进入了更加残酷的拉锯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座被战火夷为平地的城市里,双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苏联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更是对德国士气的一次沉重打击。此后,红军开始向西推进,一步一步将德军驱逐出苏联领土,并最终挺进到柏林。 东线战场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殊死搏斗。纳粹德国奉行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占领区内实行了残暴的统治,对犹太人、斯拉夫人等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苏联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付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 第三章:太平洋的硝烟与全球战场的联动 战争并未局限于欧洲。1937年,日本在中国发起了全面侵略战争,开启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日本的扩张野心并未止步于中国,而是将其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称为“国耻日”。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全面参战,将二战推向了全球战争的顶点。 太平洋战场充满了海空战的壮阔与残酷。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成为扭转太平洋战局的关键战役。美军凭借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海军力量,逐步夺回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在太平洋岛屿上,双方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争夺,血腥的登陆战役,如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岛等,让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也战火纷飞。中国战场成为了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之地,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南亚的丛林战、滇缅公路的抗争,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技术革新与毁灭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技术加速发展的一场战争。雷达、声纳、喷气式飞机、火箭技术,以及至关重要的原子能技术,都在战争的催化下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航空技术的发展,使得空军成为了决定性力量。战略轰炸机能够深入敌后,对城市和工业设施进行毁灭性打击。而海军方面,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主角。 而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一项前所未有的武器——原子弹——被创造出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也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为二战的结束画上了令人震惊的句号。 尾声:废墟之上,新世界的黎明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欧洲满目疮痍,无数城市被夷为平地,经济濒临崩溃。数千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更多的人流离失所。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罪行,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促使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人权和国际法的意义。 然而,战争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崛起,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避免类似的战争再次发生。全球政治格局被重塑,欧洲失去了往日的霸权,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对人类意志、勇气、智慧和残暴的终极考验。它证明了和平的脆弱,也彰显了人类追求自由和正义的坚定。这场浩劫留下的伤痕,至今仍在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它不仅仅是一段被血染红的历史,更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一个深刻的断裂,一个为后世无数思考与反思所奠定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风起云涌、充满悲怆的年代。我一直觉得,历史书不仅仅是记录事件的冷冰冰的文字,更应该能够传递出那个时代的情感和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具文学性的语言,将我们带回到二战的现场。想象一下,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点滴,比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是如何相互扶持,寻找微小的快乐?又或者,它会聚焦于一些不为人知的英雄事迹,那些普通人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人性光辉?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关于战后重建的篇章,那些被战争蹂躏过的土地,人们是如何在满目疮痍中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又是如何努力弥合战争带来的创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二战的起因和经过,更能让我们去体会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一本名为《二战简史:黑暗时代》的书,听起来便是一场穿越历史迷雾的探险。我一直认为,理解二战,不仅仅是记住那些战役的名称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去感受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氛围,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恐惧、绝望,以及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扭曲与闪光。我脑海中勾勒出的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叙事性的手法,将我们带入那些关键的节点。比如,当希特勒的铁骑席卷欧洲大陆时,法国人民是怎样的悲愤与无奈?当英国独自面对德国的空袭时,丘吉尔又是如何用他那充满力量的演讲,鼓舞着整个民族?我同样希望书中能够有对东方战线的描绘,比如珍珠港事件,它如何戏剧性地将美国推入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漩涡?而中国人民又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牺牲,以及那些改变了世界格局的瞬间,让我们不仅仅是“知道”二战,而是能够“理解”二战。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而《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二战的书,但很多都偏重于宏观叙事,缺少一些细节的描绘,让我觉得读起来有些枯燥。我非常希望这本《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设想,它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一些关键性的战役,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攻防,更重要的是战役背后的人性考验和决策过程。比如说,我想知道诺曼底登陆的前夜,盟军指挥官们是如何权衡利弊,承受巨大的压力做出最终决定的?而德军在面临如同潮水般涌来的盟军时,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进行抵抗?书中是否会穿插一些当时士兵的书信、日记,或是幸存者的采访,用他们最真实的语言来展现战争的恐怖和对人心的摧残?我尤其期待看到关于大屠杀(Holocaust)的章节,这是二战中最黑暗的一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充满同情和尊重的态度,去记录和反思这段令人发指的历史,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种族主义和仇恨的极端后果。

评分

一本叫做《二战简史:黑暗时代》的书,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残酷。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二战这段波澜壮阔的时期充满好奇。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开这本书,但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无限遐想。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会只是简单罗列事件和数据,而是会深入挖掘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也许,它会从某个独特的视角切入,比如普通士兵的视角,让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体验生死离别;又或者,它会聚焦那些在幕后操纵着战争走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剖析他们冷酷的算计和宏大的战略。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冰冷的史实变得鲜活起来,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绝望,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勇气和希望。比如,是否会有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详细描写,那种生死一线、绝地求生的紧张气氛,或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惨烈,城市化为废墟,士兵们在断壁残垣中殊死搏斗的场景。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些改变世界的关键时刻,理解战争的残酷,也反思和平的珍贵。

评分

我一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总是想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著作。《二战简史:黑暗时代》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更侧重于那个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那个“黑暗时代”的肌理之中,去感受战争是如何一点点吞噬掉人们的希望,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不同国家在这场战争中的不同经历和视角。比如,它是否会细致地描写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以及他们如何浴血奋战,最终成为击溃纳粹德国的关键力量?又或者,它会关注那些被战争摧毁的城市,那些在轰炸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以及他们心中留下的创伤。我也期待它能探讨战争的根源,分析那些导致这场浩劫发生的深层原因,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本单没发货,未给解决!

评分

还没看,内容没法评价,但印刷和包装都不错

评分

内容华而不实

评分

送货及时价格公道服务真的没得说喜欢京东购物

评分

物流太快了,满减叠加优惠券也很划得来

评分

不错的书,一直想买,现在才下手,全新,应该是正版的,good,有空在看

评分

正版图书,内容浅显易懂,印刷质量不错,满意的购物。

评分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学习中

评分

翻译比较好,语句简洁易懂,书也写得有条理,虽然是简史但也有很多细节,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