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

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舒明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電影
  • 平成年代
  • 電影史
  • 文化研究
  • 影評
  • 日本文化
  • 藝術
  • 影迷
  • 視聽文化
  • 電影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258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4095
品牌:世紀文景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6
字數:3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日本電影好愛者、對當代日本電影感興趣的入門影迷
  ★縱覽日本電影獨立新時代之麵貌
  平成元年(1989年)起,日本片廠製度瓦解,開啓瞭日本電影獨立製作的時代。本書結閤這一社會背景,勾勒齣平成年代日本電影的發展軌跡,為讀者瞭解影片內容、藝術價值提供瞭重要的背景資料。
  ★逾百部代錶影片引介賞析
  《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重點遴選瞭25位日本當代優秀影人和135部不同類型的影片,通過影評人舒明的專業眼光和詳實介紹,帶領讀者直觀地見證平成日本電影多元化的風貌,盡享日本電影藝術的饕餮盛宴。

內容簡介

  日本平成年代(從1989年起)是日本電影的獨立美好時代,湧現齣許多優秀的電影人和代錶作品。本書選擇瞭1989—2006年間的135部優秀日本影片,涉及近百名日本電影人,分為四輯來書寫:曆史篇,人物篇,作品篇,資料篇。“曆史篇”追古溯今,綜述瞭日本現代電影發展的繁榮景況及平成電影多樣化的特色;“人物篇”主介瞭十位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導演,如今村昌平、北野武、是枝裕和等,以及十位弛名中外的日本演員,如吉永小百閤,高倉健等,其中主要介紹瞭他們的代錶作品和演藝風格;“作品篇”將135部電影以青春、愛情、喜劇、驚悚、恐怖等類型劃分,每部均有內容簡介和賞析評論;“資料篇”是平成年代獲得日本有份量奬項——電影旬報奬、每日映畫競賽奬、藍絲帶奬、日本Academy奬——的電影作品錶。

作者簡介

  舒明,本名李浩昌,1945年生。香港影評人、日本電影專傢、香港電影評論協會會員。文章散見香港《明報晚報》、《文匯報》與颱北《聯閤文學》等刊物,電影專欄刊於上海《DVD導刊》與《外灘畫報》。齣版過多部有關日本電影的專著,如《日本電影風貌》、《平成電影的日本女優》、《日本電影十大》(閤著)與《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閤編)等,另有中日電影英文專論數篇,以及華語電影英文研究書目五種。

精彩書評

  ★在香港喜愛日本電影的人,多不勝數,但有資格稱得上是研究者的,舒明是第1人。他的介紹文章似特重資料的考證,但觀點其實都隱藏在字裏行間,所以格外耐看。本書不獨是入門者的導讀,也是老影迷的必備手冊。
    ——舒琪,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長期專注研究日本電影的舒明,再次作齣瞭一次漂亮的示範。《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評介當代70位導演及135部佳作,分彆從曆史、作者及類型角度切入,旁徵博引,資料翔實趣味盎然,乃日本片迷案頭必備的天書。作者用功之勤,涉獵之廣,在日益浮淺而崇尚即食速成的香港影評界,可謂無人能齣其右。
    ——李焯桃,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
  
  ★本書資料詳盡、解說清晰、評價客觀;日本片影迷絕對不可錯過,一般電影愛好者亦宜收藏。
    ——鄭樹林,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目錄

前言
第一輯 曆史篇
日本映畫百年史 /平成電影新麵貌 /平成影片在香港
第二輯 人物篇
[導演]
今村昌平 /黑木和雄 /山田洋次 /北野武 /相米慎二 /市川準 /崔洋一 /森田芳光 /阪本順治 /是枝裕和
[演員]
高倉健 /吉永小百閤 /役所廣司 /原田美枝子 /真田廣之 /鈴木京香 /淺野忠信 /宮澤裏惠/小田切讓 /柴咲幸
第三輯 作品篇
[青春]
在鄉間成長 筱田正浩的《少年時代》與東陽一的《夢之村》
春日少女群像 中原俊的《櫻園》
緬懷永遠的青春歲月 大林宣彥的《兩個人》與《青春搖滾》
運動員的奮鬥 磯村一路的《擊浪青春》與曾利文彥的《乒乓》
錯亂失落的世界 鹽田明彥的《月吟》、《害蟲》與《金絲雀》
日本校園韓國調子的青春之歌 行定勛的《GO!大暴走》
兩個少女不可思議的友情 中島哲也的《下妻物語》與大榖健太郎的《Nana世上的另一個我》
[愛情]
絲絲入扣的愛情三部麯 鬆岡錠司的《打水金魚》、《星閃閃》和《我們曾經喜歡的事》
細訴同性愛 中島丈博的《鍋巴》與橋口亮輔的《三心兩性》
隱藏於記憶之戀 岩井俊二的《情書》
中年男女的不倫之戀 森田芳光的《失樂園》、市川準的《東京夜麯》與荒井晴彥的《身心投入》
重拾初戀半生緣 中原俊的《貝殼》與緒方明的《何時讀書天》
浪漫奇趣的童話世界 犬童一心的《金發的草原》與《若色、老虎和魚》
異麯同工的男女公路電影 相米慎二的《風花》與廣木隆一的《震蕩器》
天國人間未瞭情 竹內結子的《黃泉復活》、《天國之戀火》與《藉著雨點說愛你》
[改編經典文學]
愛、死、不忠及精神失常 小栗康平的《死之棘》
遠藤周作的精神求索與聖化角色 熊井啓的《深河》與《天國情書》
痛失至愛的傢庭悲劇 是枝裕和的《幻之光》
平安王朝多情公子光源氏的一生 堀川頓幸的《韆年之戀》
流行文學重新演繹 李相日的《69》與市川準的《東尼瀧榖》
[喜劇]
以幽默諷刺揚名歐美 伊丹十三的《鴻運女》、《民暴之女》與《超市之女》
令人捧腹大笑的體態喜劇 周防正行的《五個相撲的少年》與《談談情,跳跳舞》
活力四射的荒誕喜劇 SABU的《彈丸飛人》、《盜信情緣》與《失憶星期一》
憑歌寄意的人情喜劇 井筒和幸的《嗓音自豪》
青春校園喜劇 矢口史靖的《五個撲水的少年》與《喇叭書院》
從勢成水火到惺惺相惜 三榖幸喜的《大傢的房屋》與《笑的大學》
[曆史]
戰國時代藝術與權力的交鋒 敕使河原宏的《利休》
立意創新的忠臣藏電影 市川昆的《四十七人之刺客》與深作欣二的《忠臣藏外傳四榖怪談》
耐人尋味的男色曖昧劇 大島渚的《禦法度》
亂世情仇的忍者秘史 筱田正浩的《梟之城》
黑澤明遺稿活現 小泉堯史的《雨停瞭》、市川昆的《道樂平太》與熊井啓的《大海的見證》
[黑幫、犯罪]
驚天動地的奇情綁架案 岡本喜八的《大誘拐》和大河原孝夫的《誘拐》
劫殺案與死亡遊戲 深作欣二的《起尾注》與《大逃殺》
末路英雄的最後激情 望月六郎的《鬼火》
弱女子復仇記 石井隆的《黑天使》與《不溶性侵犯》
東京都灣岸警署風雲錄 本廣剋行的《跳躍大搜查綫》
徘徊於藝術與商業之間 青山真治的《浩劫餘生》與《湖畔殺人事件》
[傢庭倫理]
電影中的戲劇與人生 新藤兼人的《午後的遺書》
傢庭變奏麯 竹中直人的《東京日和》與《連彈》
青山依舊人麵全非 河瀨直美的《萌之硃雀》
[驚悚、恐怖]
血腥暴力世界 塚本晉也的《東京鐵拳》
蛇蠍美人心 三池崇史的《切膚之愛》
驚心動魄的幽靈世界 中田秀夫的《鬼水凶靈》
[真實紀錄]
真實探索與虛像營造 原一男的《全身小說傢》
關懷社會的生活紀錄 佐藤真的《生活在阿賀》與森達也的《我在真理教的日子》
[其他 夢幻、社會、風土、動物]
電影大師的八個夢 黑澤明的《夢》
如畫似夢的彩色迷離世界 鈴木清順的《夢二》與《手槍歌劇》
黑暗現實世界 原田真人的《神風72小時》、《澀榖24小時》與《金融腐蝕列島〔咒縛〕》
城市唯塵俗,鄉間有桃源 三池崇史的《中國的鳥人》與小泉堯史的《阿彌陀堂來信》
我這一輩子 :小黑與小Q的優遊歲月 鬆岡錠司的《再見瞭,小黑》和崔洋一的《導盲犬小Q》
第四輯 資料篇
《電影旬報》平成年代年度十大日本電影(排名、導演及總得分)
平成年代日本四大電影奬主要奬項得奬名單
1989-2006年香港公映的日本電影
1990-2006年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放映的平成日本電影
附錄
主要片名一覽(附日文原名及讀音)
主要人名一覽( 附 漢語拼音序, 日文讀音)









精彩書摘

  高倉健 Takakura Ken(1931—2014)
  生於 1931年的高倉健畢業於東京明治大學商學部商學科,1956 年以《電光空手道》踏足影壇,50 年來演齣超過 200 部影片,演過惹笑小生、武藝高強的武士、義氣的黑幫人物、曆盡艱辛的逃犯、為公忘私的刑警、忠於愛情的鐵漢等無數角色。中年以後的演技,以木訥而剛毅、沉默而深情獨樹一幟。因體格高健和濃眉俊目,高倉曾數次應邀參加演齣美國電影,包括《龍吟虎嘯江湖客》(The Yakuza,1974,內地譯名《高手》, 西德尼·波拉剋[Sydney Pollak]導演)、《黑雨》(Black Rain,1989,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導演)和《棒球先生》(Mr. Baseball,1992,弗雷德·謝皮西[Fred Schepisi]導演)。他曾以《幸福黃手絹》(1977)和《鐵道員》(1999)先後榮獲《電影旬報》、藍絲帶奬、日本Academy 奬和亞太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奬,以《動亂》(1980 、《遠山的呼喚》(1980)和《車站》(1981)榮獲第四屆(1980)和第五屆(1981)日本Academy 奬的最佳男主角奬,以《車站》(1981)和《情義知多少》(1989)贏得亞太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奬,復以《鐵道員》榮獲 1999 年加拿大濛特利爾影展的最佳男演員奬。
  近年減産後的高倉健多去旅行和寫作,曾齣版一些散文隨筆集和自傳性的迴憶錄,文筆簡潔而情感真摯,頗受讀者歡迎,著作有《想:俳優生活五十年》(2006)等。
  《鐵道員》:活在為公忘私的遺憾中
  北海道美寄站站長杉浦仙次(小林稔侍)專程乘坐柴油火車到終點站幌舞探訪老朋友佐藤乙鬆(高倉健),勸說他在退休後考慮做彆的工作,但看管幌舞站多年的乙鬆婉言拒絕,說自己不懂鐵路以外的事務。畢生挺直地站在月颱上迎送火車的乙鬆,為瞭盡忠職守,17 年前曾經揮動小紅旗迎接妻子靜枝(大竹忍)抱著纔兩個月大的女兒雪子的屍體,而前年妻子病重在美寄的醫院時,他也因為要值班而趕不及見她最後一麵。
  在新年這兩天,三個年約6 歲、12 歲及 17 歲的陌生女孩先後齣現在乙鬆的站長室,最小的女孩遺落瞭一個穿和服的娃娃,恍似當年乙鬆買給雪子的禮物。穿著高中女生校服的少女(廣末涼子),還給乙鬆做瞭一桌美味可口的晚飯。乙鬆起初以為是圓妙寺老和尚的孫女,最後纔明白她們就是成長中的雪子。
  翌晨,銜著警笛緊握著手旗的乙鬆,安詳地倒斃在雪中的月颱上。
  《螢火蟲》:活在戰爭的陰影
  1989 年1月7日天皇駕崩,漫長的昭和時代結束。在2月底,居於鹿兒島的漁夫山岡秀治(高倉健)突然接到青森友人藤枝洋二(井川比佐誌)命喪雪山的消息,立刻與妻子知子(田中裕子)北上參加其葬禮。
  1945年5月,山岡、藤枝和金山文隆少尉(小澤徵悅)同為駐守鹿兒島縣知覽町的特攻隊員。金山是朝鮮人,本名金成宰,於5月10日駕駛飛機齣徵前嚮山岡留下遺言,錶白一定會擊毀敵艦,但不是為大日本帝國犧牲,而是為瞭傢人和日本未婚妻知子齣擊,又強調自己以身為朝鮮人自豪,並高喊朝鮮民族萬歲,知子萬歲!
  金山齣徵後一去不迴,他的未婚妻知子來到山本富子(奈良岡朋子)開設的富屋食堂,得到山本及山岡的照顧,後來更和山岡結婚,但二人決定不養育孩子。
  40多年後,已有孫女的藤枝決定“去會見他的戰友”,山岡則悉心照料因患上嚴重腎病隻餘一年多性命的知子。他想移植自己的腎髒救助妻子,但她不答應。山本在退休前懇求山岡將金山當年付托給她的遺物帶往韓國交還給他的親人。於是山岡夫婦遠赴鄰近釜山的河迴村會見金山的親屬,轉述瞭他的遺言,並交還其遺物,得到原先敵視他們的村民的諒解。二人到金山的父母的墳墓參拜時,一隻螢火蟲在附近飛舞。
  直木奬得主淺田次郎
  1997年7月17日,日本文學大奬直木奬上半期的結果被公布,獲奬的作品是筱田節子(1955— )的《女人們的聖戰》和淺田次郎(1951— )的《鐵道員》 。
  淺田次郎 1951 年生於東京中野,九歲時傢道中落,父母為逃避債務竟然拋棄次郎及其哥哥突然失蹤。兄弟二人隻好依附親戚過活,令淺田的心靈及學業大受影響。因考不上大學,高中畢業後他曾遊蕩兩年纔考入自衛隊,兩年後退役轉在商界工作。
  淺田次郎從少年時代起即寄情文學,大量閱讀瞭森鷗外(1862—1922)、榖崎潤一郎(1886—1965)、川端康成(1899—1972)及三島由紀夫(1925—1970)等名作傢的作品。他從16 歲起立誌寫作,開始嚮雜誌投稿,業餘筆耕20餘載,到40歲那年纔以《被拿到還得瞭》正式成為作傢。從此思如泉湧,以自然平淡的文字, 深刻地描繪人世的滄桑, 風格推陳齣新, 感情豐富細膩。除直木奬外,他在 1995 年以《乘搭地鐵》取得吉川英治文學奬新人奬,於 2000 年以《壬生義士傳》榮獲柴田煉三郎奬。小說被搬上銀幕的有《情書》(1998)、《鐵道員》(1999 、《到天國的一百英裏》(2000)和《壬生義士傳》(2003)等多部,當中以《鐵道員》最膾炙人口。
  《鐵道員》是淺田次郎首部短篇小說集, 也是暢銷書和長銷書,收錄《鐵道員》 、 《情書》及其他六個短篇,全以“溫柔的奇跡”為主題。 《鐵道員》用第三人稱多視角手法描述故事,並以對話來構成細膩的情節。
  傳統日本硬漢形象
  扮演佐藤乙鬆的一代巨星高倉健,起初不願意接拍《鐵道員》這部戲,因為他對乙鬆這個窩囊人物沒有興趣。編劇岩間芳樹(1929—1999)卻嚮導演降旗康男(1934— )建議,將乙鬆的個人故事當作北海道的曆史去寫。降旗進一步決定把它當作日本戰後史那樣去拍,因為乙鬆不僅是一個隻會拼命工作的愚直漢子,也是一個給國傢政策和日本曆史玩弄和擺布的人物。降旗又認為,亦真亦幻的“雪子探父”一場猶如“基督升天”,是神靈對為鐵路奉獻一切的乙鬆最豐厚的報償。導演的說法打動瞭高倉健,令他熱情投入工作,還提議“不要把它拍成悲慘的故事,要讓它像五月的細雨般溫馨浪漫” 。透過攝影指導木村大作(1939— )的美麗畫麵和眾演員的精湛演齣,讓跟主人公同時代的日本觀眾,重溫瞭自己以忍耐的名義作齣無名犧牲的辛酸史。無怪日本影評界公認,電影《鐵道員》是慰藉一代日本人心靈的童話。
  改編自真人實事的《螢火蟲》,亦是感人肺腑的作品,既編織瞭特攻隊員死後化為螢火蟲飛返故鄉的神話,又為他們被國傢政策及日本曆史愚弄而抒發不平。影片情真、意真、景真,山岡與知子40多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藉雪嶺上一對丹頂鶴的歡欣跳躍而錶露無遺。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的曆史遺恨,藉暮年夫婦專訪韓國鄉村而企圖化解。山河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貴,透過春夏鞦鼕的迷人景色和老青兩代人的情感交流而得到肯定。
  《鐵道員》和《螢火蟲》齣現瞭高倉健絕無僅有的兩次流淚畫麵,令鐵石心腸者也看得潸然淚下。由於兩部電影的動人情節能夠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 所以先後取得41億及23.3億日元的票房佳績。
  高倉健與降旗康男
  高倉健主演瞭張藝謀(1950— )導演的《韆裏走單騎》(2005),該片在日本的場麵是由降旗康男負責拍攝的,這是因為高倉和降旗閤作長久而無間。二人年紀相若,心意相通,拍片時全情投入,務求達到最高水平,令觀眾感到滿意。
  他們的閤作,始於1966 年的《沒有明天的地獄》,往後1968年至1972年間,兩人共閤作瞭十次,包括六部“新網走番外地”係列片。從1978的《鼕之華》起,由於高倉健已經精選電影來拍,他們閤作的每一部影片很都很成功,《車站》、《居酒屋兆治》(1983)、《夜叉》(1985),踏入平成年代後的《情義知多少》、《鐵道員》和《螢火蟲》。降旗形容:“我天生是一個慢性子的人,對待任何事都會忍耐。這點性格與高倉健很相近,所以我們能夠相知相通。我們兩人就像一傢人那樣,有一種割捨不斷的感情。”
  高倉健在他寫的一冊繪本散文集《南極的企鵝》(唐仁原教久繪;東京:集英社,2001)中曾這樣自白:“我在電影中飾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對每一個角色都全力融入 做最認真的演齣。”(見陳匯律的中譯本;新店市:尖端齣版,2002,第4頁。此書另有吳樹文的譯本,由北京新星齣版社於2007年刊行。)
  他正在拍《情義知多少》的時候,母親在故鄉去世,他專注工作,趕不及參加葬禮,晚瞭一星期纔迴到老傢。高倉健為公忘私的精神,與《鐵道員》的佐藤乙鬆可說不相伯仲。
  劫殺案與死亡遊戲:深作欣二的《起尾注》與《大逃殺》
  《起尾注》:同室操戈
  神崎(萩原健一)、柴(韆葉真一)和井村(石橋蓮司)三個中年悍匪多次聯手械劫銀行,一直逍遙法外。神崎有十年的女友(多岐川裕美)為伴;井村要照顧妻子和女兒,也有還不完的重債;柴跑到北海道享福,戀上年輕的情婦麻衣(荻野目慶子)。三人透過麻衣的關係,接納瞭要籌5000萬日元來開設歌廳的搖滾樂手角町(木村一八)為新組員,計劃截劫酒店托運的2億日元巨款。
  四人奪款成功後,纔發覺箱內隻有5000萬日元。激動下井村要一人獨吞,但被神崎勸阻。不料心懷不軌的角町乘機發難,閃電擊斃井村和槍傷柴及神崎後,火速奪款開車逃去。柴被神崎救走,接受手術後終告不治,死前纔知麻衣是角町的情人及串謀人。
  神崎要追殺角町取迴贓款,但麻衣又從角町手中巧奪瞭5000萬日元,令角町無法將錢還給他的黑幫債主。黑幫頭子因神崎曾來搗亂,所以聘請殺手野地(原田芳雄)去對付他。另一方麵,警方又大舉齣動,布下追捕角町和神崎的天羅地網……
  《大逃殺》:殺友求生
  新世紀之始,日本經濟崩潰,成人喪失職業和自信心,少年暴力難以控製, 政府於是施行《新世紀教育改革法》,通稱《BR法》,每年用軍事手段將一班中學三年級生送往無人荒島,強迫他們在三日內自相殘殺,隻有最後一名生還者可以返傢。
  城岩中三年 B 組的七原鞦也(藤原龍也)、中川典子(前田亞季)和一班同學,在一次學校旅行中不幸成為BR法的受害人。他們19名男生和21名女生,加上彆校轉來的川田章吾(山本太郎)和桐山和雄(安藤政信),都被套上隨時可引爆的頸環,又被分配各式各樣的武器。死亡遊戲未開始時,指揮官北野老師(Beat Takeshi)已先擲飛刀殺死一個女生,再引爆頸環殺死另一男生。
  於是,慘無人道的連環殺戮遂在島上展開。有人選擇自殺,有人被迫自衛殺人;三個男生努力攻陷指揮部的電腦係統和成功製成炸彈,六個女生因猜疑而互相誤殺。殺人最多的是嗜殺成狂的桐山和求生欲極強的相馬光子(柴咲幸),最後活下來的卻是不肯殺人的鞦也和典子,還有曾是此遊戲勝利者的章吾。三人聯手將北野殺死後乘船逃離孤島,途中章吾傷重身亡,隻餘鞦也和典子逃齣生天。
  動作片巨匠深作欣二
  以拍攝黑幫暴力片聞名的深作欣二在1953年大學畢業後入東映工作, 翌年轉屬東京攝影所助理導演部。他在1961年首次執導,到2000年《大逃殺》止一共拍瞭60部電影。他創意旺盛,技法純熟,也是個擅長拍攝文藝片的電影巨匠。代錶作有描寫廣島黑社會鬥爭的五部《無仁義的戰爭》(1973—1975)、推動時代劇復興的《柳生一族之陰謀》和充滿影壇懷舊之情的喜劇《情義兩心知》(1982)。在平成年代,他先後拍瞭五部影片:《起尾注》、《忠臣藏外傳四榖怪談》、《藝伎院》(1999)、《大逃殺》及《大逃殺II》(2003)。
  《起尾注》是講述陰溝翻船的黑幫片。三名行劫老手,竟然被一對拿著機關槍鬍亂掃射的年輕人愚弄,導緻兩死一傷。影片情節麯摺,人物性格鮮明,槍戰和汽車追逐的場麵非常精彩,劇力一氣嗬成絕無冷場,是媲美好萊塢影片的娛樂大作。
  《大逃殺》在2000年12月16日於日本公映時,雖然被“映倫”(日本審查電影的機構)規限隻準16歲以上的人觀看,亦引來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的責難,要求禁映該片,但無損它的受歡迎程度。深作欣二其後補拍瞭學生籃球賽和相馬光子年幼時勇於反抗等新場麵,於2001年4月7日推齣增加瞭七分鍾的特彆篇。《大逃殺》錶麵荒誕離奇,血腥暴力,是令人震撼的悲劇,實際亦強調友情、愛情和忠誠的可貴,慨嘆兩代之間的隔膜,是立意警世的寓言。40 名少年的慘死,編導都一一交代清楚,有條不紊,也是熱鬧好看的群戲。
  2002年9月,深作欣二在《大逃殺II》的製作發錶會上公布自己患上癌癥,翌年1月12日病逝。影片由兒子深作健太(1972— )接手完成,但成績不如前作。
  ……

浮世繪下的變遷:戰後日本電影的敘事轉嚮與社會圖景 本書深入探討瞭自二戰結束,日本社會在廢墟中重建、經濟高速發展直至泡沫破裂這一漫長曆史周期中,電影藝術所呈現齣的獨特麵貌與深刻變遷。我們不聚焦於特定年代的類型片或特定導演的創作高峰,而是將目光投嚮日本電影産業內部,如何應對社會結構的劇烈動蕩,以及電影人如何通過影像語言對“國民性”進行重新定義和反思。 第一章:灰燼中的重構——戰後初期(1945-1954):道德重建與新現實主義的萌芽 戰敗的創傷與盟軍的占領,為日本電影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外部乾預與內部自覺。本章著重分析“道義復興”的思潮如何滲透進電影製作,以及新東寶、鬆竹等製片廠如何在物資匱乏的背景下,維持其作為大眾傳媒的地位。 重點考察的議題包括: 1. 清算與和解的敘事雙嚮性: 戰時宣傳機器的解體後,電影如何處理“加害者”與“受害者”身份的模糊地帶?分析瞭《擦鞋童》(Dry Low)等作品中對底層兒童群像的刻畫,揭示瞭道德審判下的生存睏境,而非簡單的愛國主義頌歌。 2. 溝口健二的“女性悲劇譜係”的再審視: 將溝口置於戰後社會語境下,探討其作品中對傳統父權結構瓦解後,女性命運無依的描繪,如何與戰後女性解放的初步思潮形成張力與共鳴。特彆是其對“世間”與“個體欲望”衝突的冷靜敘事手法,如何區彆於好萊塢式的心理分析。 3. 早期“新浪潮”的先聲——“戰後派”的社會觀察: 研究那些帶有強烈的紀錄片質感和對都市貧睏群體的關注的作品。他們如何嘗試擺脫傳統片廠模式的束縛,使用非專業演員和實景拍攝,為日後的“鬆竹新浪潮”奠定方法論基礎。 第二章:經濟奇跡的光影迷宮——高度成長期(1955-1970):類型成熟與大眾娛樂的工業化 隨著吉田茂內閣後經濟的騰飛,日本電影工業迎來瞭黃金時代,製作規模空前擴大,類型片生産達到瞭高度成熟的階段。本章關注的是,在消費主義的抬頭下,電影如何反映和引導國民對於“富裕”的想象與焦慮。 1. 傳統巨匠的“新古典主義”巔峰: 詳細剖析小津安二郎晚期作品的“物哀”哲學如何超越傢庭倫理劇,轉而探討個體在現代性衝擊下,時間流逝所帶來的無可挽迴的疏離感。對比黑澤明的動作美學如何與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語境巧妙結閤。 2. 東寶與特攝片的文化輸齣: 探究怪獸電影(Kaiju Eiga)作為日本戰後重建的文化符號意義。哥斯拉係列如何從最初的反核宣言,逐漸演變為對城市化進程、企業壟斷乃至環境汙染的隱喻載體,以及這種類型片如何成功建立起全球性的IP影響力。 3. 青春電影(Seishun Eiga)與集體身份的迷失: 分析以“日活青春動作片”為代錶的作品,探討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錶象下,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價值觀的背離與對即時滿足的追求,以及這種“叛逆”是如何被工業體係包裝並消費的。 第三章:體製的裂痕與反叛的影像——七〇年代的實驗與地下運動 1960年代末的社會運動與學生抗爭,深刻地衝擊瞭日本社會既有的秩序感,電影界也隨之進入一個充滿矛盾與實驗精神的時期。本章側重於對主流體製的反叛。 1. 大島渚與“日本新浪潮”的激進轉嚮: 深入解析大島渚、吉田喜一等人如何藉鑒歐洲現代主義電影理論,試圖“破壞”傳統敘事結構,挑戰審查製度和民族禁忌,探討其作品中對階級、性與政治暴力關係進行純粹美學化的嘗試。 2. 獨立電影與“成人電影”(Pink Film)的夾縫生存: 考察在商業院綫之外,低成本獨立製作如何成為社會批判最直接的齣口。分析粉紅電影産業在極其有限的預算下,如何發展齣獨特的場域政治學和對審查製度的迂迴挑戰。 3. 紀錄片運動與“街頭電影”的興起: 研究戰後日本紀錄片對政治事件(如安保鬥爭、公害問題)的介入方式,以及“直接攝影”思潮如何試圖抹平導演與被攝對象之間的權力距離。 第四章:後工業時代的重估——泡沫經濟的幻滅與影像的迴歸(1980年代末至今) 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日本社會進入瞭漫長的停滯期,電影工業也經曆瞭從電視化、好萊塢化到“動畫電影”主導的復雜轉型。 1. 商業片對“懷舊”的集體迷戀: 分析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電影如何頻繁迴溯戰前或昭和初期,試圖通過對曆史的溫情重塑,來緩解對不確定未來的焦慮。這種懷舊敘事如何與消費主義的“精緻化”美學相結閤。 2. 動畫電影的敘事自主性: 探討宮崎駿、押井守等動畫大師的作品如何成功地在商業上與真人電影分庭抗禮,並在主題上處理瞭比真人電影更為宏大和抽象的議題,如環境生態、後人類睏境和城市異化。 3. 昆蟲般的觀察者:是枝裕和的“日常終結”: 將近三十年來的傢庭題材電影視為一個整體,分析如何從北野武對邊緣人群的冷靜凝視,轉嚮對“無力感”的細膩捕捉。是枝裕和的作品如何以極度剋製的手法,展現現代傢庭在經濟壓力下結構性瓦解的微觀瞬間。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宏觀曆史框架,理解日本電影如何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多重壓力下,不斷自我解構與重塑,最終成為觀察現代日本社會變遷的一麵復雜而精密的鏡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精神漫遊。它不隻是關於電影本身,更是關於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集體記憶的構建過程。作者對那些“曇花一現”的獨立製作公司的介紹,以及他們如何在資金匱乏的環境下做齣令人驚嘆的創舉,這段內容尤其能激發讀者的同情心和敬意。我尤其欣賞它在分析特定題材時所展現齣的文化敏感度,比如對於身份認同、性彆議題在平成電影中的微妙呈現,作者的解讀既尊重瞭文本自身的復雜性,又巧妙地融入瞭當下的理論視野,使得分析既有深度又不失時代感。文字的行文非常流暢,即使是涉及一些較為艱深的電影理論概念,也能被作者用清晰生動的語言闡述明白,保證瞭即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進入狀態,感受到平成電影的強大生命力。

評分

這本書無疑是研究日本當代電影繞不開的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它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參照係,將政治經濟的宏大敘事、社會思潮的暗湧、以及電影本體語言的演變這三者緊密地編織在一起。我個人對其中關於泡沫經濟破裂後,電影中“個人空間”的瓦解和“傢庭結構”的重塑的討論印象尤為深刻。作者通過對幾個關鍵場景的鏡頭語言分析,揭示瞭屏幕上呈現的疏離感是如何精準捕捉到瞭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情緒底色。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迴味作者對某個經典鏡頭或場麵的精妙點評,那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感,是閱讀一本優秀非虛構作品的極緻享受。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和閱讀愉悅感的佳作,它不僅梳理瞭曆史,更激活瞭我們對那個時代電影的再思考。

評分

翻開這本《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我立刻被帶入瞭一個光影交織的時代。書裏詳盡地梳理瞭從1989年到2019年這三十年間,日本電影的流變與精髓。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對於“泡沫經濟”後,日本社會心理變遷如何投射到電影敘事中的深刻洞察。比如,早期那些充滿希望和探索精神的作品,如何逐漸被都市的疏離感、年輕人的迷茫和對“失去的十年”的反思所取代。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片單,而是像一個技藝精湛的策展人,將那些看似零散的影像碎片,巧妙地串聯成一幅宏大的時代肖像。尤其對那些非主流導演的挖掘,更是讓我這個自詡資深影迷都感到驚喜。他們如何在外來文化衝擊下,堅守日本本土敘事傳統,同時又大膽地進行形式上的實驗,書中都有非常生動的論述。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對電影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引用的資料翔實可靠,分析邏輯嚴密,絕非泛泛之談,而是深入到瞭電影語言的肌理之中,讓人讀後對那個時代日本電影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坦白說,我對於日本電影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比較錶層的階段,總覺得平成年代的作品有些難以把握其深層的社會意義。但讀完這本書後,那種迷霧頓開的感覺非常強烈。作者對技術革新,特彆是數字攝影和後期製作對敘事風格帶來的顛覆性改變的探討,非常具有前瞻性。他沒有陷入技術崇拜,而是冷靜地分析瞭技術如何為創作者提供瞭新的錶達工具,同時也可能帶來的過度包裝和內容空洞的問題。書中對幾位核心導演的創作理念的對比分析,特彆是他們對於“傳統”和“現代”的糾結,寫得入木三分,讓我對這些電影大師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注重對“觀眾”的探討,分析瞭在不同社會背景下,平成電影是如何被不同世代的觀眾接受、誤讀和重新定義的,這使得整本書的視角更為立體和飽滿,不再是單嚮度的創作者中心論。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讀起來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跟著作者的筆觸,重新走過瞭一遍平成歲月的漫長光影長廊。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流派電影的並置分析。比如,它並沒有將主流商業大片與地下獨立製作割裂開來,而是探討瞭兩者之間微妙的張力與相互影響。作者對於新浪潮導演群體的梳理尤為精彩,他們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如何在有限的製作條件下,通過獨特的鏡頭語言和對日常生活的細緻捕捉,創造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這些分析提供瞭許多新的觀影角度。有一段關於“卡哇伊文化”對電影美學影響的論述,視角非常獨特,揭示瞭光鮮亮麗錶象下潛藏的某種焦慮和逃避傾嚮。整本書的文字是富有張力的,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細膩筆觸,絕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報告,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激情,讓人在瞭解曆史脈絡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電影藝術本身的魅力。

評分

好好好好啊好好好好好啊好

評分

包裝精美,送貨速度快,而且送貨上門,非常滿意。

評分

以前看過,覺得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質量不錯,做活動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

以前看過,覺得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深入顯齣非常好讀。都是以前看過的片子,不錯。

評分

書很好,快遞給力,購物滿意。

評分

深入顯齣非常好讀。都是以前看過的片子,不錯。

評分

簡單的電影介紹,評論都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