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美的曙光》出版,旋即获得“图书类文学奖”金鼎奖的荣耀。《美的曙光》带领大家从美的根源—上古,体认美的起点与意义,用浅显易懂、说故事方式,探讨美的演变与进化。带领我们精要且深度地俯瞰了人类各大文明创造“美”的历史,史识辽阔宏远;同时又举事例和见解,温柔地提醒我们:美是我们的本能,时时处处在我们身旁;因之,此书不但指出文化上的美的历史,更可成为我们生活上的美的备忘录。
今天,《新编美的曙光》面世,此次新编新版,除了蒋勋对文字的审订、修润,编辑上更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对照,让我们在美的“历史现场”中看望沉思,然后觉察美如何让我们“生活现场”感到欢悦丰富,或者热泪盈眶。
这是蒋勋在美学领域集大成之作,囊括美术、雕塑、青铜、建筑等世界艺术史,从过去的生活中发现现代生活的美的渊源、延续与变革,世界各国共同与不同的美学遗产,以开阔的视野、细致的梳理,讲述对人类如何发现美、创造美、运用美,讲述美的大无用与大有用,是新的世界史、人类史和艺术思想史。
蒋勋,台湾美学大师,1947年生于西安。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台湾《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长。
多年来,蒋勋以文章和画作阐释生活之美与生命之好,深入浅出地引领人们进入美的殿堂,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几年来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
著有《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独六讲》、《天地有大美》、《因为孤独的缘故》、《爱欲书》。
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长存。
  ——席慕蓉
  石器、青铜器、壁画、石雕、绘画……蒋勋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漫步,传达给我们一种生机勃勃的大美。
  ——王跃文
我时时回到曙光初明微亮的时代,
重新理解“美”在那浑沌茫昧岁月中的意义。
——蒋勋
第一讲 创世纪——艺术的诞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兽之别/脊椎直立的意义
从空出双手开始/Chaos,世纪最初的混沌/从野合到婚配
盘古开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记忆
第二讲 石破天惊——旧石器时代
人类在旷野的卑微、无助/人对动物的崇拜/创造他所感觉的高贵、崇高
人类不断超越,最后变成动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话中的龙与凤/当人类希望恢复动物野性时
感觉一种概念/人类手的进步,一部分从编织开始/缠足与田径场
第三讲 形状的发现与工具利用
当双手变得万能/人类懂得创造工具了/从思索、记录到整理
从矛到发簪/锋从磨砺出/极简风潮释放的美
向往圆润之美/从实用到无用/因脆弱产生对坚实的向望
经久不衰的器物/淬炼与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讲 新石器时代与土陶制作
安全感的来临/玩泥巴是检验手指进步的方法/让手保有感觉
仰韶文化时代的手拉胚/手的进步,需要记忆经验/人类的手,因进步而退化
蒙恬造笔之前/千万年前的象征艺术与抽象艺术
第五讲 安土敦乎仁——农业定居与陶器制作
土地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从迁徙到定居/手工编织的情感
赞颂土里土气/消逝的岛屿记忆/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国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讲 河流与文明
西区老台北/巴黎的零坐标/Croissant——肥沃月弯
爱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与死之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善待这位母亲
第七讲 埃及金字塔——对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国两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钥
克丽奥帕特拉(Cleopatra)——因她还原了埃及文明/拿破仑唤醒沉寂已久的埃及之谜
神秘的吉萨金字塔/上帝遗留的指纹/金字塔——翻过来的舟
埃及古文明的缩影/无法解释的埃及古文明之谜/殊途同归的绝对与绵延
第八讲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黄沙漫漫中的巴比伦/民主与帝制
河流与帝国/威武的飞狮与可爱的石狮子/巴比伦的占星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明的起源之谜/宇宙循环的心得/严格:贯彻天上人间的态度
第九讲 黄河半坡、仰韶、马家窑文化
被掠夺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门/从穴居到构木为巢
文字能力晚于绘画能力/一脉相承的吃鱼文化/古文明与现代之间
多产的马家窑/美,就是秩序/艺术品是手跟脑的思维达到的极致表现
第十讲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红山文化
先民的蛛丝马迹/死亡,复活的希望/丰润的女体之美
被改写的历史/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南方——最优雅、细腻的文明
复杂多样的遗址特色/千年,不过一刹那
第十一讲 上古人像造型比较——埃及、印度、中国、希腊
古遗址——小国寡民的悠闲生活/如莲花般开落的埃及王朝/期待永恒的肉体之美
以最谨慎的姿态等待复活/稳定严肃的沉重之美/妩媚的流动之美
两个美丽极端/嬉皮与大麻文化的发源/在动作间歌颂和谐
第十二讲 青铜时代——夏二里头文化
人类的价值,因思想而存在/从咿呀学语到美感形成/人类文明的曙光
青铜——成就人间典范/制作青铜器物的皇家秘方/技艺的巅峰
鼎——安和乐利的象征/问鼎中原——古代的政党轮替
第十三讲 文字时代的来临——历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灿烂王朝/家天下世代的来临/中国的醒酒瓶
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毛公何许人也?/散氏盘,古代的停战契约
文字,是自我意识的符号/甲骨文重现了商朝,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第十四讲 美是心灵的觉醒
美,是心灵的愉悦/夕阳——绽放生命中最灿美的笑容
喜怒不形于色的东方哲学/轻狂少年,冷漠长大/美转圆了人间纷扰
没有目的的快乐/当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隶/走在钢索上的人
自序
蒋勋
在洪荒的大地上,人类摇摇摆摆站立了起来——遥望着远远的辽阔的地平线,遥望着远远的破晓前大地上初初透出的曙光。
将要黎明了,一轮红日将从大地上升起,那个以后被汉字写作“旦”的形象,正是太阳从大地上升起的画面。
我们叫作“元旦”的那个日子,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第一个黎明、第一个日出、第一个充满朝气与喜悦的日子。日出之前,有许多眼睛凝视着大地,凝视着一条广阔的地平线,凝视着愈来愈盛大的黎明的光。从暗紫墨黑中逐渐透露出的金黄、鱼肚白、玫瑰的粉红,那被叫作“曙光”的时刻,正是梦想与渴望的时刻。
在尼罗河的两岸:有鹭鸶鸟飞过。曙光微明,河岸边有人裁切着坚硬的花岗岩:在整座巨大的岩壁上凿出一个一个小孔,在小孔里塞进木塞。等距离的小孔,都放进了木塞。木塞浸水,逐渐膨胀,沿着石壁的纹理,整块岩石如刀切一样裂开了。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一块石头,沿着河流,在编排的木筏上漂流,运送到河谷两岸去建造金字塔,建造狮身人面像,在最坚硬的石块上琢磨出“神”的容貌。狮身人面的巨大石雕,凝望着远处地平线上微微透出的破晓曙光。
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间形成了“肥沃月弯”,一片如同新月般的沃土。长脚的鹭鸶鸟在水湄寻找食物,河边的居民用手圈着湿软的泥土,把泥土搓成条状,一圈一圈盘起来堆高,形成一个中空的罐子,把湿软的罐子阴干了,再拿到柴火中烧,烧成素坯。他们在素坯上用笔沾了有颜色的化妆土,在罐子上画出一只一只的鹭鸶鸟。长长的脖子,长长的脚,远看仿佛只是一条条直线,近看那些鹭鸶鸟就活了起来,仍然在水湄边找鱼。
鹭鸶鸟沿着河流移动,在印度河谷找到了栖息之所,仍然目不转睛,盯着河水中闪烁的鱼踪。
一个妇人在河水中漂洗着长纤维的棉花,银白色花的纤维像她的头发,在曙光里发亮。她把棉花的纤维铺在河岸边的石头上晾晒,拆下头上发髻上插着的一支骨簪,把头发散开,也在河水中飘荡。
鹭鸶鸟飞来,以为是鱼,以为是水草上闪烁的鱼群。
妇人唱起了歌,鹭鸶鸟飞走了。
天空的蓝如同宝石,上面浮着一朵一朵白云。
白云多么像刚采收下来的棉花,蓬蓬松松,放在皮肤上能感觉到曙光的温度。
妇人把棉花搓成一股一股的,再用一股一股的棉线纺织出布匹,用布匹围成一条裙子。
美,在人类历史破晓的时刻,被明亮的曙光一一照亮了。
那些裁切开的石头——
那些用手盘筑出来的泥土——
那些被编织起来的草绳、棉花或竹片——
那些被敲打成形的金银的花纹——
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在曙光照耀下,一双双的手开始了玉石雕刻,陶土搏揉,开始了编织,开始了“切”、“磋”、“琢”、“磨”。
孔子喜欢玉,喜欢玉经由“切”、“磋”、“琢”、“磨”完成的晶莹圆润。
他喜欢把玉佩在身上,记忆着古老初民在岁月曙光中的梦想与渴望。
在黄河的两岸,长江的两岸,都有一个一个的聚落,用自己的手,“切”、“磋”、“琢”、“磨”,使岩石从粗糙变得细致,从冰冷变得温润,从沉重变得轻盈,从大荒中一块无知的顽石,变成沁透了人的精魂血汗的宝玉。
玉石文化便成为黄河、长江两岸曙光里最早的美学记忆。
谈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单纯,是一切的开始。
一块上古的王璧,在玉石上确定一个“圆”的渴望。这“圆”,是每一天的日出,是每一个月的月圆。
现实无论多么残缺不全,心中都要有“圆”的期待。
所以天子要双手捧着圆形的玉璧去礼天,“圆”是期待、是祈愿,“圆”也是祝福、感谢与怀念。“圆”,是没有遗憾。
曙光的时刻,没有文字的年代,没有金属的年代,河流两岸的居民,用双手制作出一片一片的玉璧,完成他们要传承的“圆”的信念。曙光初期,他们抚摸着完成的“玉璧”,对着天空将要出现的“日轮”,知道“圆”是“周而复始”,知道“圆”是“圆满”,“圆”是“团圆”。因此,“圆”就不只是设计出的造型,而是万民的向往。
我时时回到曙光初明微亮的时代,重新理解“美”在那浑沌茫昧岁月中的意义。
说实话,我对艺术史类的书籍向来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作品要么过于侧重于人物生平的八卦,要么就是枯燥的年代罗列。然而,《新编 美的曙光》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这本书最卓越之处在于其构建的“关联性网络”。它绝不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件艺术品,而是将其放在一个巨大的文化交响乐中去聆听。比如,在谈到日本浮世绘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时,作者细致地分析了这种东方审美如何恰好契合了当时欧洲对新奇视觉语言的渴望,从而催生了后印象派中色彩运用的革新。这种跨文化、跨媒介的比较分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视野。全书的论述逻辑是层层递进的,犹如剥洋葱般,每揭开一层,都会有新的发现。特别是书中关于“材料革命”的部分,探讨了工业时代对颜料和媒介的改变,进而如何直接影响了艺术家表达的倾向,这使得我们能从技术层面理解美学上的选择。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爱”上艺术,而是在教会我们如何“理解”艺术的诞生逻辑,这对于构建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它对“非主流”美学流派所给予的充分尊重和深入挖掘。很多艺术史书籍往往将大量的篇幅倾注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身上,而对于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重要影响,但最终未能成为主流的运动,往往一笔带过。但《新编 美的曙光》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平衡性。它花了不少笔墨来分析例如象征主义思潮的复杂性,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的语言在描述这些相对晦涩的思潮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清晰度和穿透力,将那些关于梦境、潜意识和神秘主义的表达,梳理得头头是道。它成功地展示了“美”并非一条直线发展的轨迹,而是充满了岔路、回响和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很多被我们视为“奇异”的当代艺术表达,其实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拓宽读者认知边界的著作,它让你明白,艺术史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复杂性与多重奏性。
评分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感知”这一过程的极致探索。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富有感染力,它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院派腔调,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热情的导游,带着你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体验那些伟大的创作瞬间。其中有一段描写巴洛克艺术中“动感”的章节,作者笔下的文字仿佛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雕塑不再是静止的石头,而是被瞬间凝固的激情,光线被安排得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强调着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狂喜。这种描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高深艺术理论的门槛。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后现代艺术的解读,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而是巧妙地将那些看似荒诞、离经叛道的作品,置于社会变迁和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使读者能够理解“反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深刻的艺术表达。这本书的排版也极具匠心,图文配合得天衣无缝,高清晰度的印刷品保证了即便是细节部分的纹理和笔触都能得到忠实的再现。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更敏感的“眼睛”去看世界,而不仅仅是用“识别”的目光去辨认名作。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阅读的沉重感。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电影导演,知道何时该用慢镜头来特写一幅画的局部,渲染情绪;何时该用快速剪辑来展示几个世纪的风格突变和思想碰撞。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不同文化间“借鉴”与“挪用”关系时的那种审慎态度。它没有简单地贴上“抄袭”或“创新”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艺术家在吸收外来元素时所进行的内在转化过程。比如,对于古典主义晚期作品中流露出的某种颓废与感伤,书中将其归因于启蒙运动理性光芒的逐渐消退,并将其与当时社会政治气候的变化联系起来,这种由表及里的因果分析,让人茅塞顿开。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拿起手机搜索书中提到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小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作者的描述已经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强烈的视觉印象,使得那些新增的探索变得充满期待和乐趣。这本书无疑是培养独立批判性审美眼光的绝佳向导。
评分这本《新编 美的曙光》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每一次翻阅都像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艺术朝圣。它的编排逻辑严谨得令人惊叹,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美学演进图景。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流派的梳理,精妙地捕捉到了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脉络。比如,在论述文艺复兴时,它没有停留在对古典主义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人文主义思潮如何像催化剂一样,重新点燃了欧洲人对生命与个体价值的赞美,这一点在书中对达芬奇素描细节的分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印象派时所采用的叙事手法,文字如同光影般流动,将莫奈捕捉瞬间光感的那种急切与迷醉感,细腻地传达给了读者。读完关于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那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塞尚和马蒂斯的画架前,亲眼见证了艺术家如何打破传统的“观看”模式,重新定义“真实”。这本书的论述角度非常新颖,它不满足于停留在对“美”的表面赞扬,而是深入探究了“为何如此呈现”,这种学术深度和广度,让它远远超出了普通画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哲学与美学分析的综合性著作,对于任何想要系统提升审美素养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之书。
评分非常好看,非常打动人的作品。
评分蒋勋老师讲得深入浅出。。。。。。
评分读书需要勤奋。孜孜不倦地积跬步,经年累月,终以至千里。但书海无涯,人生有限,面对知识的汪洋,仅有勤奋,依然会迷失,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我们需要系统性的阅读、需要思考与实践,更需要灯塔与罗盘来寻找方向。
评分挺好
评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网上购买东西,这样方便又省时间。无论是在京东还是在或是其他的平台购物,送到货之后要写出评价。
评分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
评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网上购买东西,这样方便又省时间。无论是在京东还是在或是其他的平台购物,送到货之后要写出评价。
评分先生的作品只要出版就会收藏。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