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材料、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其他冲压成形工艺、板料特种成形技术、冲压设备、冲压模具材料、冲模标准模架和零件、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本书以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结构设计为重点,结构体系合理,技术内容全面,图表丰富实用,概念清晰易懂,便于自学。
《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2版)》主要可供从事冲压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和模具培训的教材。
洪慎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锻压教研室副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锻压学会模具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塑性成形加工教学及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30多本。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概论 1
1.1冲压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l
1.2冲压工艺的分类 2
1.3冲压工艺的设计 5
1.3.1冲压工艺规程 5
1.3.2冲压工艺过程 6
1.3.3冲压件的工艺性 7
1.4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第2章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
及常用材料 16
2.1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16
2.2冲压应力应变状态 21
2.3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及其试
验方法 一26
2.4冲压常用材料 31
2.4.1冲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3l
2.4.2冲压材料的种类及其
规格 一31
2.4.3冲压用新材料及其性能 32
2.4.4板料的剪切 36
第3章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 38
3.1冲裁过程的分析 38
3.2冲裁间隙 一41
3.3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45
3.4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计算 50
3.5冲裁件的排样 53
3.6冲裁模结构 58
3.6.1冲裁模的分类 58
3.6.2典型冲裁模的结构分析 59
3.7冲裁模零件设计 68
3.7.1冲裁模零件的分类 68
3.7.2工作零件 68
3.7.3卸料、顶件及推杆零件 73
3.7.4弹簧和橡胶的选择 75
3.7.5定位零件 78
3.7.6导向零件与标准模架 84
3.7.7模柄及支撑、固定零件 86
3.8精密冲裁 87
3.9其他冲裁模 92
3.9.1聚氨酯橡胶冲裁模 92
3.9.2硬质合金冲裁模 95
3.9.3锌基合金冲裁模 97
3.9.4非金属材料冲裁模 99
第4章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101
4.1弯曲方法及其变形分析 10l
4.2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 111
4.3弯曲力、顶件力及压料力 113
4.4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l15
4.5弯曲模典型结构 l17
4.6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设计 l24
第5章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128
5.1 拉深件分类及其变形分析 128
5.2拉深件的缺陷 132
5.3拉深件设计 136
5.3.1拉深件工艺性 136
5.3.2毛坯尺寸计算 138
5.3.3拉深系数 144
5.3.4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
计算 146
5.4压边力、压边装置及拉深力 151
5.5拉深模典型结构 156
5.6拉深凸、凹模设计 159
5.6.1拉深凸、凹模结构 159
5.6.2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
及间隙 163
5.6.3拉深凸、凹模工作部分
尺寸及公差 166
5.7非直壁旋转体件的拉深 167
5.8盒形件的拉深 l72
5.9其他拉深方法 l81
5.9.1变薄拉深 181
5.9.2软模拉深 185
5.9.3差温拉深 188
5.9.4带料连续拉深 188
5. 10拉深辅助工序 l90
第6章其他冲压成形工艺 193
6.1翻边与翻孔 193
6.2胀形 20l
6.3缩口 203
6.4旋压 207
6.5起伏成形 210
6.6校平与整形 213
6.7板料特种成形技术 216
6.7.1电磁成形 216
6.7.2爆炸成形 217
6.7.3电水成形 218
6.7.4超塑性成形 219
6.7.5激光冲击成形 220
第7章冲压设备 221
7.1冲压设备的类型 221
7.1.1曲柄压力机 221
7.1.2摩擦压力机 227
7.1.3液压机 228
7.1.4高速压力机 228
7.1.5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 230
7.2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232
7.3冲压设备规格的选择 233
第8章冲压模具材料 236
8.1 冲压模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236
8.2冲压模具材料的选用 238
8.2.1冲压模具凸、凹模材料
的选用 238
8.2.2冲压模具结构件材料
的选用 242
8.3冲压模具的热处理 243
第9章冲模标准模架和零件 250
9.1冲模标准模架 250
9.1.1滑动导向模架 250
9.1.2滚动导向模架 267
9.2冲模标准模座 274
9.2.1滑动导向模座 274
9.2.2滚动导向模座 298
9.3冲模标准模柄 306
9.3.1压入式模柄 306
9.3.2旋入式模柄 308
9.3.3凸缘模柄 309
9.3.4槽形模柄 310
9.3.5浮动模柄 310
9.3.6推入式活动模柄 315
9.4冲模标准导向装置 319
9.4.1导柱、导套 319
9.4.2钢球保持圈 329
9.4.3可卸导向装置组件 331
9.4.4可卸导柱 336
9.4.5衬套 340
9.4.6垫圈 342
9.4.7压板 343
9.4.8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344
第10章冲压模具的装配与
调试 345
10.1概述 345
10.2冲模装配与试冲 346
10.2.1 冲模装配技术要求 346
10.2.2凸、凹模间隙的控制
方法 351
10.2.3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 353
10.2.4模架装配 356
10.2.5模具总装 358
10.2.6模具试冲 360
10.3冲模装配示例 365
10.3.1单工序冲裁模的装配 365
10.3.2级进模的装配 368
10.3.3复合模的装配 371
附录 374
附录A冲压常用材料的性能和
规格 374
附录B几种冲压设备的技术
规格 383
附录C金属冲压件未注公差尺
寸的极限偏差 389
附录D冲模零件的精度、公差
配合及表面粗糙度 3∞
附录E 冲压件的常见缺陷及解
决方法 391
参考文献 403
《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出版7年了。在这7年中,冲压加工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所以第1版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冲压工作者需求。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冲压行业发展和读者需求,决定对《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第2版仍继续坚持第1版的特点:在选材上,力求既延续传统的冲压工艺内容体系,又反映当今冲压与模具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在编写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文字阐述与图形相结合,突出模具设计重点和典型结构实例,以方便读者使用。本书从冲压生产全局考虑,在系统、全面的前提下,突出重点而实用的技术;同时,尽量多地编入常用的技术数据与图表,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修订时,全面贯彻了冲压技术的相关最新标准,更新了相关内容;修正了第1版中的错误;从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步骤考虑,调整了章节结构,更加方便读者阅读使用;增加了第8章冲压模具材料、第9章冲模标准模架和零件、第10章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三章内容,删去了一些陈旧和不实用的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材料、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其他冲压成形工艺、板料特种成形技术、冲压设备、冲压模具材料、冲模标准模架和零件、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本书以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结构设计为重点,结构体系合理,技术内容全面;书中配有丰富的技术数据、图表及标准模架和零件,实用性强,能开拓思路,概念清晰易懂,便于自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洪永刚、刘薇和丁惠珍等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批评指正。
洪慎章
于上海交通大学
从排版和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做得相当出色,这在技术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享受。比如,书中大量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作者都清晰地标注了最新的版本号和条目序号,这对于需要引用法规进行设计验证的专业人士来说,省去了大量的查证时间。另外,书中对那些复杂数学模型的处理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有限元分析(FEA)的读者,书中提供的那些关键参数设定和边界条件设置的建议,简直是量身定做。它不会仅仅告诉你“用这个公式”,而是告诉你“在什么几何条件下,这个公式的误差范围是多少”。此外,书中的索引设计非常人性化,当你在查找某个特定功能(比如“滚珠导向系统”或“级进模的搭边量计算”)时,能够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检索效率极高,这大大提升了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即时可用性”。
评分天哪,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处理,摸起来手感非常细腻,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立刻就传达出这是一本厚重、实在的专业书籍。内页的纸张选得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略带米黄色调的铜版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插图和图表的清晰度。在涉及复杂的模具结构和冲压过程的剖面图上,线条清晰、细节丰富,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跟上讲解的节奏。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公差配合的那些图示,那些细微的标注和尺寸标注都印得极其锐利,完全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很合理,足够大以便展示复杂的工程图,但又不会大到让人难以在工作台上摊开阅读。这本书的物理呈现,就如同它所涵盖的技术内容一样,透露出一种严谨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在翻阅之初就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工具书”的气质,是很多网络资料或者粗制滥造的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真正体现了“百科全书”的价值,它的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火力在某个单一的冲压工艺上,但没想到,它竟然能将冲裁、弯曲、拉伸、翻边,甚至一些更高级的复合工艺,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更令人称奇的是,它对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讨论,也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层面。作者没有停留在选择SKD11或DC53这样的表面知识,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曲线对材料韧性和硬度极限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冲压件的复杂程度来权衡材料成本与性能。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模具设计师的手册,对于设备维护人员、工艺规划师乃至采购工程师,都能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视角。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视图,而不仅仅是孤立的技术点,这才是真正成熟的专业著作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绝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入门指南”所能比拟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模具设计中的防呆与优化”这块内容的深入剖析。作者显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他一定是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很久。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来避免落料时出现的飞边、拉深时产生的破裂,乃至如何设计顶出机构来应对不同材料的回弹特性。他甚至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讨论了如何评估和控制模具的寿命,这对于关注长期生产成本和维护周期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往往是初级教材会忽略的,因为它们涉及到大量的现场经验积累和失败教训的总结。阅读这些章节时,我能真切感受到作者试图将他多年积累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避免我们走不必要的弯路。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生产实际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直线飙升。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大致浏览完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坦白说,作者的叙事逻辑和知识点的递进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耐心指导学徒一样,从最基础的材料性能、冲压机的选型原则开始讲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冲压工艺分析”那几章的处理。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在特定条件下必须选择拉深、冲裁或者弯曲中的某一种工艺,以及如何通过经验公式进行初步的参数估算。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完整的工艺思维框架。每当我觉得某个概念有点绕的时候,作者总能巧妙地引用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或者放一张能够直观展示应力分布的示意图,瞬间就能豁然开朗。对于一个试图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读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底层逻辑的教学方法,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好书
评分书嘛,书嘛,书嘛,还是多看看好
评分好好好,基础
评分实用 不错!
评分挺好的书;其实都一样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好的
评分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很实用
评分希望对自己有帮助!
评分书挺好的,对我帮助也不少。。就是有的地方不懂。。。。。。。
评分里面内容没有提到模用什么材料做,功牙多大没写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