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鸿生,王凤葵 著
图书标签:
  • 小麦
  • 病虫害
  • 诊断
  • 防治
  • 农业
  • 植物保护
  • 图谱
  • 作物病虫害
  • 小麦种植
  • 农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874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634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是在《麦类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2004年金盾版)和《小麦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谱》(2007年金盾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前者问世已久,病虫害发生态势和防治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适用,后者文字说明简单,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增调整了病虫对象,更新了照片和文字内容,对于重点防控的病虫害,尽量作了详细介绍。《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各节介绍了防治药剂和施用剂量,这些仅供参考。

内容简介

  《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对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讲解,分为小麦病害及防治和小麦害虫及防治。书中选录212张照片,分别从症状、发生特点、形态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辅助讲解,便于识别。《小麦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技术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小麦种植户阅读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小麦病害及防治
一、锈病
二、白粉病
三、雪霉叶枯病
四、离蠕孢病害
五、链格孢叶枯病
六、壳针孢叶枯病
七、壳多孢叶枯和颖枯病
八、褐色叶枯病
九、全蚀病
十、纹枯病
十一、镰刀菌根腐和基腐病
十二、赤霉病
十三、白秆病
十四、麦角病
十五、黑胚病
十六、灰霉病
十七、黑霉病
十八、秆黑粉病
十九、散黑穗病
二十、普通腥黑穗病
二十一、矮腥黑穗病
二十二、霜霉病
二十三、黄矮病
二十四、蓝矮病
二十五、丛矮病
二十六、真菌传花叶病
二十七、胞囊线虫病
二十八、粒线虫病

第二章 小麦害虫及防治
一、蛴螬
二、金针虫
三、蝼蛄
四、地老虎
五、黏虫
六、棉铃虫
七、草地螟
八、麦蛾
九、小麦沟牙甲
十、麦茎叶甲
十一、东亚飞蝗
十二、土蝗
十三、蟋蟀
十四、蝽象
十五、根土蝽
十六、盲蝽
十七、麦蚜
十八、飞虱
十九、叶蝉
二十、吸浆虫
二十一、绿麦秆蝇
二十二、麦叶灰潜蝇
二十三、麦茎蜂
二十四、小麦叶蜂
二十五、蓟马
二十六、麦蜘蛛
《麦田卫士:耕耘者必备的病虫害识别与管理指南》 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深入探索麦田健康奥秘的旅程。作为辛勤的耕耘者,你深知每一株麦苗的茁壮成长都凝聚着汗水与期盼。然而,潜藏在田野中的病虫害,如同无声的威胁,时刻考验着你的智慧与付出。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它将成为你在麦田里最可靠的伙伴,帮助你精准识别、有效管理,最终守护好每一寸宝贵的麦田。 第一章:揭秘麦田的“敌人”——病害篇 这一章,我们将一起潜入麦田,认识那些最常光顾的病害。不再是模糊的描述,而是让你一眼辨认的清晰图像和细致入微的症状分析。 赤霉病: 告别“红头麦”的烦恼。我们会从病菌的侵染途径、发生规律入手,详细展示赤霉病在不同生育期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你会看到病斑是如何在麦穗上蔓延,那种令人心痛的红褐色是如何吞噬本该金黄饱满的谷粒。我们将深入剖析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如何助长赤霉病的嚣张气焰,并提供一系列前瞻性的监测方法,让你在病害初期就捕捉到蛛丝马迹。本书将呈现不同阶段的赤霉病病征图片,从初期的褪绿、霉层出现,到成熟期麦穗变红、籽粒皱缩,让你对病害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 白粉病: 告别“白毛麦”。了解白粉病菌如何寄生在叶片、茎秆和麦穗上,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散。你会清晰地看到叶片上那层细腻的白色霉层是如何逐渐扩大,直至覆盖整个植株,阻碍光合作用,影响灌浆。我们将重点讲解其传播机制,特别是风力、雨水以及田间管理操作在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本书会提供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的辨识要点,并强调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例如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以及通风透光。 锈病(黄锈病、褐锈病、条锈病): 区分它们,轻松应对。条形、粉状、点状的病斑,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本书将用大量的实景图片,让你轻松分辨黄锈病、褐锈病和条锈病的细微差别。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锈病菌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动规律。更重要的是,你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病斑的颜色、形态以及散布方式,来准确判断是哪一种锈病在侵扰你的麦田。本书将针对不同锈病的典型病征,提供高清晰度的对比图片,帮助你快速做出准确判断。 叶枯病(叶斑病): 那些令人头疼的“点点”和“斑斑”。我们将系统介绍网纹叶枯病、散点叶枯病等常见叶枯病。你会看到叶片上出现各种形状、颜色的病斑,它们是如何从零星的小点逐渐扩大、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早枯、养分供应中断的。我们将解析病原菌的侵染方式,以及恶劣天气(如连阴雨、大风)对叶枯病发生的影响。本书将重点突出叶枯病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病斑特征,包括颜色、大小、边缘形状以及是否伴有病斑边缘的黄晕等,并提供不同类型的叶枯病图片进行对比。 根腐病与茎基腐病: 隐藏在土壤下的危机。这些病害常常不易察觉,却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本书将揭示病原菌如何侵染小麦的根系和基部,导致植株矮小、发黄、甚至倒伏。我们将深入分析土壤湿度、耕作方式等因素与根腐病、茎基腐病的关联性。本书将通过模拟和真实照片,展示根腐病、茎基腐病侵染后的植株形态,如根部变黑腐烂、基部组织坏死、叶片变黄萎蔫等,让你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第二章:麦田的“侵略者”——虫害篇 田间小小的身影,却能带来大大的麻烦。这一章节,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潜伏在麦田里的“小偷”与“破坏者”。 蚜虫: 麦田里的“吸血鬼”。无论是叶蚜、穗蚜还是根蚜,它们都以吸食汁液为生,削弱植株,传播病毒。本书将用微距摄影,让你清晰看到这些微小生物是如何成群结队地附着在麦株的不同部位,以及它们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卷曲、麦穗变形、产量下降。我们将深入讲解蚜虫的繁殖速度和迁飞扩散规律,并提供不同种类蚜虫的识别要点。 麦蜘蛛: 细密网下的威胁。你会看到细密的蛛网是如何覆盖在麦叶和麦秆上,以及微小的麦蜘蛛是如何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变黄、干枯。我们将解析其发生规律,特别是干旱、高温等天气条件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本书将提供麦蜘蛛在不同受害程度下的麦叶图片,让你能够清晰地辨别出初期、中期和重度受害的迹象。 粘虫: 麦苗的“吞噬者”。从幼虫的啃食叶片,到成虫的产卵,粘虫的危害不容忽视。本书将详细展示粘虫幼虫在不同龄期对麦苗的啃食痕迹,从缺刻到光杆,让你对危害程度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将解析其发生规律,特别是播种期、苗期与粘虫发生的关系,并提供有效的监测方法。 金针虫: 潜伏在地下的“掘地者”。这种黄褐色的幼虫,对麦苗的根系和幼苗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将展示金针虫如何钻入土壤,啃食麦苗的幼根、幼芽,导致麦苗出苗不齐、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本书将深入讲解其发生环境和危害特点,并指导你如何进行土壤普查,提早发现。 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等): 麦田里的“隐形杀手”。本书将重点介绍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你将看到地老虎如何将麦苗咬断,使麦苗“拦腰折断”;蝼蛄如何破坏根系,影响植株生长。我们将深入剖析它们的活动规律,以及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发生特点。 第三章:协同作战——病虫害的综合管理策略 认识了敌人,更要懂得如何与其周旋。这一章节,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方案。 科学种植,筑牢防线: 品种选择: 详细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抗病虫害小麦品种,从抗赤霉病、抗条锈病到抗蚜虫,为你提供详实的品种信息和选种建议。 播种管理: 探讨最佳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深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播种来规避风险。 肥水管理: 深入解析科学施肥(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和适时灌溉如何增强麦株的抗病性,提升其自身防御能力。我们将强调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及如何通过平衡施肥来降低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风险。 轮作与间作: 阐述轮作制度对减少土壤病原菌和害虫种群数量的积极作用,并介绍适宜与小麦进行轮作或间作的作物。 精准监测,及时预警: 田间观察: 教授你如何系统、科学地进行田间调查,掌握观察要点,学会识别病虫害的早期症状。我们将提供不同生育期、不同病虫害的详细观察指南,并配以示意图,指导你如何进行抽样调查。 气象信息利用: 讲解如何结合天气预报(如降雨量、湿度、温度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做好准备。 辅助工具介绍: 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监测工具和方法,如诱虫灯、孢子捕捉器等(若适用),帮助你更精准地掌握病虫害动态。 绿色防治,科技赋能: 生物防治: 介绍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微生物菌剂(如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防治措施,安全高效地控制病虫害。 物理防治: 讲解如何利用颜色诱捕、灯光诱杀、人工摘除等物理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提供不同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案。本书将严格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介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强调科学用药的时机、剂量和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农药的作用机理、适应症以及混用配伍禁忌,并配以图例说明用药方法。 病虫害抗药性管理: 强调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等策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确保防治效果的持久性。 本书特色: 海量高清实景图片: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图片资源。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真实、清晰地展现病虫害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的表现。无论是病斑的形态、颜色,还是害虫的体征、活动,都将通过图片一览无余,让你拥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生物学原理。每一项内容都配以生动的插图或示意图,让复杂的技术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分步式解决方案: 对于每一种病虫害,我们都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病因分析、识别诊断,到预防措施、治理方法,层层递进,让你能够按图索骥,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的田间指导: 本书的内容来源于大量的田间实践经验,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它将是你随时可以翻阅的“田间指导手册”,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答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我们始终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将科学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作为防治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在必要时,再辅以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 《麦田卫士:耕耘者必备的病虫害识别与管理指南》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你麦田健康管理的“智慧宝库”。翻开它,你将掌握识别麦田“敌人”的火眼金睛,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智慧,最终收获丰硕的金黄!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先翻阅的是目录和前言,试图从中摸索出它独特的叙事逻辑和结构体系。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似乎走的是一种非常系统化的路线,从宏观的环境因素到微观的病理变化,层层递进,逻辑链条似乎设计得非常严密。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不同病害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病部位划分,还是依据病原体的类型来区分?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符合实际生产场景的分类框架,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查找起来就会高效得多。毕竟,农民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时,往往需要的是一个快速定位和对比的工具,而不是要进行复杂的科学分析。我期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更接地气一些,比如增加一些“快速诊断流程图”或者“症状对比表格”,这样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和应用效率。如果它只是堆砌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科学图谱,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性,那么它可能更适合科研人员,而不是一线生产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挺舒服的,而且彩印的效果也相当不错,一看就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封面设计得挺专业,虽然我不是小麦种植的专家,但光是看到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布局,就能感觉到编者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的用心。尤其是那些图文并茂的版面,对于快速识别病虫害的症状应该非常有帮助。不过,我个人更关注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它在实际田间管理中是否容易上手,毕竟理论知识再扎实,如果操作起来不方便,那对农户来说价值也会打折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日常操作的“工具书”。从封面和内页的初步印象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很高,看得出是花了大手笔的,希望内容也能配得上这份投入。 细节决定成败,这么精美的制作,也让人对内容的专业性抱有更高的期待,期待能从中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门径,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给我一种非常严谨、甚至略显严肃的感觉,这可能也是专业书籍的一种特质吧。字号适中,行距也比较合理,阅读起来还不算太费力,但视觉上似乎缺乏一些可以让人放松下来的设计元素。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图例,色彩还原度非常高,这对于精确识别病害的初期症状至关重要。比如,某些真菌病的早期菌落颜色和后期有显著区别,如果色彩偏差太大,很容易误判。我希望这本书在配图上能做到极致的真实,最好是能展示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同一病害表现,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田间实际情况。此外,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非病理因素干扰”的讨论,比如营养缺乏和环境胁迫导致的类似病害症状,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区分开来,这才是真正考验一本诊断图谱专业深度的关键所在。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来看,我非常看重一本书在“防治策略”上的深度和创新性。诊断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经济、环保地进行防治才是核心价值所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停留在传统的化学农药使用建议上,而是能更全面地介绍现代农业倡导的综合防治策略。比如,抗病品种的筛选、农业基础技术(如轮作、清园)的细致操作指南,以及生物防治产品的使用时机和方法。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针对不同气候带或不同土壤类型的防治方案微调建议,那将更具指导意义。毕竟,适合南方的方案,拿到北方可能效果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可持续的、符合当前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的防治思路,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快速杀灭”的方案。技术更新很快,所以这本书能否提供最新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措施,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尺。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似乎非常高,每一页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图像信息和文字说明,这既是优点,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阅读压力。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何高效地吸收这些信息,是一个挑战。我个人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或“常见误区提醒”的板块。例如,把几种最容易混淆的病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指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对应的处理方式。再者,对于一些较为罕见的病虫害,如果能提供一个“追踪和上报”的流程指引,对整个区域的农业安全也是一种贡献。总体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有效地连接起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广大的农业生产者,让那些艰深的病理知识,能够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转化成田间地头的实际行动指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术业有专攻”。

评分

实用,,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一般般,想要的没找到,图片太少太老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买一本。

评分

一般般,想要的没找到,图片太少太老

评分

比想象的质量要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