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 [Information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he Fourth Edition]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 [Information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he Fourth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祖蕓 著
圖書標籤:
  • 信息論
  • 編碼理論
  • 通信理論
  • 數據壓縮
  • 機器學習
  • 信號處理
  • 統計推斷
  • 概率論
  • 數學基礎
  • 第四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7057
版次:4
商品編碼:1165894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
外文名稱:Information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he Fourth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寶規劃教材,且為教育部評選的“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係統地論述瞭香農信息論基本理論及某些應用問題,基本覆蓋瞭信息論的各個方麵的內容。內容包括:信息的定義和度量;各類離散信源和連續信源的信息熵;有記憶、無記憶、離散和連續信道的信道容量;香農信息論的三個基本定理: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和信道編碼定理;網絡信息理論及保密係統的信息理論。《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還介紹瞭無失真數據壓縮(即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實用的編碼算法與方法,以及信道糾錯編碼的基本內容和分析方法;最後簡要地介紹瞭信息論與熱力學、光學、統計學、生物學和醫學等其他學科交叉結閤的應用內容。
  尤其是新增第13章,介紹量子力學與信息理論交叉結閤而飛速發展起來,又極具誘人前景的量子信息科學。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深入淺齣、概念清晰、內容豐富、係統性和可讀性強,並具實際應用價值。《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雷達、計算機、電子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信息論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數學、物理、生物學、係統科學、管理科學等專業研究生及從事信息科學理論、技術、方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傅祖蕓,教授自1968-1983年在中國科技大學,1983-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1965年起就作為本科生《信息論與編碼》課的輔導老師,1976年起一直主要講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信息論與編碼》或《信息論基礎》。自1980年起就編寫《信息論與編碼》方麵的教材,所編寫的《信息論基礎》於1986年和1989年兩次入選全國高等院校電子類第二輪、第三輪統編教材。1989年齣版的《信息論基礎》於1992年1月榮獲第二屆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奬。由於教材選用閤適,學生反映教學效果好,於1994-1995年度被評為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學年優秀課程。之後,該教材被評為“十五“,“十一五“國傢規劃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
1.3 信息論發展簡史與信息科學

第2章 離散信源及其信息測度
2.1 信源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信息熵
2.2.1 自信息
2.2.2 信息熵
2.3 信息熵的基本性質
2.4 信息熵的唯一性定理
2.5 離散無記憶的擴展信源
2.6 離散平穩信源
2.6.1 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定義
2.6.2 二維離散平穩信源及其信息熵
2.6.3 離散平穩信源的極限熵
2.7 馬爾可夫信源
2.7.1 馬爾可夫信源和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定義
2.7.2 馬爾可夫信源和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信息熵
2.8 信源剩餘度與自然語言的熵
2.9 意義信息和加權熵
小結
習題

第3章 離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1.3 單符號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條件互信息
3.2.1 信道疑義度
3.2.2 平均互信息
3.2.3 平均條件互信息
3.3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3.4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計算方法
3.4.1 離散無噪信道的信道容量
3.4.2 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4.3 準對稱信道的信道容量
3.4.4 一般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5.1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5.2 信道容量迭代算法的收斂性
3.6 離散無記憶擴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7 獨立並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8 串聯信道的互信息和數據處理定理
3.9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小結
習題

第4章 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
4.1 波形信源的統計特性和離散化
4.2 連續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測度
4.2.1 連續信源的差熵
4.2.2 連續平穩信源和波形信源的差熵
4.2.3 兩種特殊連續信源的差熵
4.3 連續信源熵的性質及最大差熵定理
4.3.1 差熵的性質
4.3.2 具有最大差熵的連續信源
4.4 連續信源熵的變換
4.4.1 坐標變換後概率密度函數的變化
4.4.2 坐標變換後差熵的變化
4.5 熵功率
4.6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分類
4.6.1 按信道輸入和輸齣的統計特性分類
4.6.2 按噪聲的統計特性分類
4.6.3 按噪聲對信號的作用功能分類
4.7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7.1 基本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
4.7.2 多維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
4.7.3 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7.4 連續信道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4.8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
4.8.1 單符號高斯加性信道
4.8.2 單符號非高斯加性信道
4.8.3 多維無記憶高斯加性連續信道
4.8.4 多維有記憶高斯加性連續信道
4.8.5 限帶高斯白噪聲加性波形信道
4.8.6 有色高斯加性波形信道
4.8.7 香農公式的重要實際指導意義
小結
習題

第5章 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1 編碼器
5.2 等長碼
5.3 漸近等分割性和ε典型序列
5.4 等長信源編碼定理
5.5 變長碼
5.5.1 唯一可譯變長碼與即時碼
5.5.2 即時碼的樹圖構造法
5.5.3 剋拉夫特(Kraft)不等式
5.5.4 唯一可譯變長碼的判斷法
5.6 變長信源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

第6章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1 錯誤概率和譯碼規則
6.2 錯誤概率與編碼方法
6.3 聯閤ε典型序列
6.4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5 聯閤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

第7章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
7.1 失真度和平均失真度
7.1.1 失真度
7.1.2 平均失真度
7.2 信息率失真函數及其性質
7.2.1 信息率失真函數
7.2.2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
7.3 二元信源和離散對稱信源的R(D) 函數
7.3.1 二元對稱信源的R(D)函數
7.3.2 離散對稱信源的R(D)函數
7.4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參量錶述及其計算
7.5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迭代算法
7.6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1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3 連續信源R(D)函數的參量錶述及其計算
7.7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定理
7.7.1 失真ε典型序列
7.7.2 保真度準則下信源編碼定理的證明
7.8 聯閤有失真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7.9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的實用意義
小結
習題

第8章 無失真的信源編碼
8.1 霍夫曼(Huffman)碼
8.1.1 二元霍夫曼碼
8.1.2 r元霍夫曼碼
8.1.3 霍夫曼碼的最佳性
8.2 費諾(Fano)碼
8.3 香農-費諾-埃利斯碼
8.4 遊程編碼和MH編碼
8.4.1 遊程編碼
8.4.2 MH編碼
8.5 算術編碼
8.6 字典碼
8.6.1 LZ��77編碼算法
8.6.2 LZ��78編碼算法
8.6.3 LZW編碼算法
8.6.4 LZ碼復雜度和性能分析
小結
習題

第9章 信道的糾錯編碼
9.1 差錯控製的基本形式
9.2 糾錯碼分類及基本概念
9.2.1 糾錯碼分類
9.2.2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及其糾錯能力
9.3 綫性分組碼
9.3.1 一緻校驗矩陣和生成矩陣
9.3.2 伴隨式及標準陣列譯碼
9.3.3 漢明碼
9.4 循環碼
9.4.1 循環碼結構及其多項式描述
9.4.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9.4.3 循環碼的校驗多項式和伴隨式
9.4.4 循環碼的編、譯碼器
9.5 捲積碼
9.5.1 捲積碼的解析錶示
9.5.2 捲積碼的圖解錶示
小結
習題

第10章 網絡信息論
10.1 通信網信道的分類
10.2 多個隨機變量的聯閤典型序列
10.3 相關信源編碼
10.4 多址接入信道
10.4.1 離散多址接入信道
10.4.2 多址接入高斯噪聲信道
10.5 相關信源和多址接入信道
10.5.1 相關信源和多址接入信道的對偶性
10.5.2 相關信源的多址接入信道
10.6 廣播信道
10.7 中繼信道
10.8 具有邊信息的信源編碼
10.9 具有邊信息的數據壓縮
小結
習題

第11章 保密係統的基本信息理論
11.1 保密學的基本概念
11.2 保密係統的數學模型
11.3 古典密碼體製
11.3.1 單錶密碼
11.3.2 移位代換密碼
11.3.3 乘數密碼
11.3.4 固定周期d的位移置換
11.3.5 多錶代換密碼
11.4 完全保密性
11.5 理論保密性
11.6 實際保密性
小結
習題

第12章 信息論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和應用
12.1 信息熵與熱力學熵
12.2 信息論與光學
12.2.1 光學信息量
12.2.2 光量子信道的信道容量
12.2.3 最大熵光學圖像恢復
12.3 最大熵原理與譜估計
12.3.1 高斯隨機過程的熵率
12.3.2 伯格的最大熵定理
12.4 信息論與生命科學
12.4.1 DNA到蛋白質的通信係統
12.4.2 信息係數與信息分類
12.4.3 醫學中的信息分析
小結

第13章 量子信息科學簡介
13.1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
13.1.1 波粒二重性和光量子
13.1.2 波函數和量子態
13.1.3 量子態疊加原理
13.1.4 量子測量與量子態塌縮
13.1.5 測不準原理
13.1.6 量子糾纏和糾纏態
13.1.7 量子隱形傳態
13.2 量子通信與量子保密通信
13.2.1 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
13.2.2 量子通信的優越性
13.2.3 量子通信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13.3 量子信息論
13.3.1 量子比特
13.3.2 量子信息中的馮諾依曼熵
13.3.3 量子信源編碼定理
13.3.4 量子信道的信道編碼
附錄
附錄A 凸函數和詹森不等式
附錄B 馬爾可夫鏈
B.1 馬爾可夫鏈的定義
B.2 轉移概率和轉移矩陣
B.3 各態曆經定理
附錄C 熵函數的函數錶
附錄D 所用符號及編寫說明
參考書目和文獻

前言/序言


穿越信息的海洋,探索知識的邊界——這是一本帶你深入理解現代通信、編碼、壓縮乃至人工智能核心的指南。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從社交媒體上的點滴互動,到全球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再到宇宙深空的探測奧秘,無不閃爍著“信息”的光輝。然而,在這些紛繁復雜的信息洪流背後,隱藏著一套深刻而普適的數學理論——信息論。它如同探照燈,照亮瞭信息傳輸、存儲和處理的本質規律,為我們理解和駕馭這個日益互聯的世界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石。 揭示信息的內在價值 信息論的核心在於對“信息”進行量化和度量。你是否曾好奇,一段文本、一張圖片,甚至一段語音,究竟包含多少“信息量”?這本書將引導你理解香農熵的概念,這是信息論的靈魂所在。熵,不僅僅是混亂度的度量,更是信息不確定性的量化,它揭示瞭我們從不確定性中獲取知識的程度。通過學習如何計算和理解信息的熵,你將能更精準地評估數據的價值,並為後續的壓縮和編碼策略打下基礎。 無損與有損壓縮的智慧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數據量的激增帶來瞭巨大的存儲和傳輸挑戰。信息論的另一項重大貢獻在於其深刻的壓縮理論。這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有效地壓縮數據,以節省寶貴的存儲空間和縮短傳輸時間。你將瞭解無損壓縮的原理,如同ZIP文件那樣,在不丟失任何信息的情況下減小文件大小;同時,你也將學習有損壓縮的藝術,如JPEG圖像和MP3音頻,如何在感知上盡可能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大幅度地移除冗餘信息,從而實現驚人的壓縮比。這些技術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設備和應用中無處不在,理解其背後的信息論原理,將讓你對科技的進步有更深刻的認識。 通信的邊界與可能 信息的傳播是現代社會運轉的命脈。我們如何纔能在充滿噪聲和乾擾的信道中,盡可能高效、可靠地傳輸信息?信息論中的信道容量概念,為這個問題提供瞭數學上的答案。本書將詳細闡釋信道容量的含義,以及如何通過編碼技術來逼近這個理論極限。你將接觸到諸如糾錯碼(如漢明碼、捲積碼、LDPC碼、Turbo碼等)的奇妙世界,它們如同為信息穿上瞭堅實的“防護服”,能夠檢測並糾正傳輸過程中發生的錯誤,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這些編碼技術是現代通信係統(從手機通信到衛星通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從理論到現實的橋梁 信息論並非僅僅是抽象的數學遊戲,它在眾多前沿科技領域展現齣強大的生命力。這本書將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會為你鋪設一條通往實際應用的清晰路徑。 通信工程: 無論是移動通信、光縴通信,還是無綫網絡,信息論都為其設計和優化提供瞭核心指導。理解信道容量和編碼增益,是工程師們設計更快速、更可靠通信係統的關鍵。 計算機科學: 數據壓縮、文件存儲、數據庫設計,甚至算法的效率分析,都深受信息論思想的影響。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中的特徵選擇,也常常藉助於信息增益等概念。 人工智能: 深度學習模型中的信息瓶頸理論,以及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言模型,都與信息論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理解信息是如何在神經網絡中流動和轉化的,有助於我們構建更智能的AI係統。 信號處理: 從音頻、視頻信號的處理到圖像識彆,信息論提供瞭分析和理解信號特性的強大工具。 生物信息學: 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對,也能夠從中找到信息論的應用。 構建堅實的知識體係 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從基礎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和應用。它適閤作為: 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如通信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生的學習教材。 對信息科學及其應用感興趣的工程師、研究人員和技術愛好者的參考書籍。 任何渴望理解現代信息技術背後深層原理的讀者的啓濛讀物。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獲得一套嚴謹而普適的分析工具,能夠以更深刻的視角理解數字世界的運行機製,並為你在信息科學領域的進一步學習和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場關於信息本質的深度對話,一次對知識邊界的勇敢探索。讓我們一起,在信息的海洋中乘風破浪,發現知識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在我看來,是一本集理論嚴謹性、概念清晰度與應用普適性於一體的傑作。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並沒有一股腦地堆砌公式和定理,而是非常巧妙地從信息的本質齣發,逐步引導讀者進入信息論的核心。我個人非常贊賞書中對於“熵”的定義和解釋,從最初的概率分布的混亂度,到信息量的度量,再到它在不同信息論定理中的作用,作者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逐步建立起對信息論的深刻理解。同時,本書在應用方麵的論述也極其齣色,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信息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而是深入地分析瞭信息論原理是如何支撐這些應用的。例如,在通信領域,作者詳細介紹瞭信道編碼和解碼的原理,以及它們如何確保信息在噪聲環境中可靠傳輸。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論述,極大地增強瞭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我最近經常在睡前翻閱,每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們沒有采用那種死闆的說教方式,而是更像是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思想的對話。從信息論的起源,到它如何逐漸演變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再到它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作者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講解,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圖示,將這些原本抽象的編碼理論變得異常清晰。比如,作者在講解霍夫曼編碼時,就用瞭“給不同頻率的詞匯分配不同長度的編碼”這樣的例子,瞬間就讓我理解瞭其核心思想。而且,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它將復雜的理論分解成瞭一個個小模塊,讓讀者可以循序漸進地學習,而不會感到 overwhelming。我經常會在思考一個問題時,翻迴前麵相關的章節,重新梳理一下思路,總能從中找到新的答案。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它教會我如何用信息論的視角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評分

這本《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類書籍之一。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探索之旅。作者在梳理信息論發展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每一個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熵”這個概念的闡釋,從最初的直觀理解,到數學上的定義,再到它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作者都進行瞭詳盡的說明。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讓我能夠真正理解信息論的精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而且,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都非常齣色,它涵蓋瞭信息論的經典內容,同時也觸及瞭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講解,清晰地展示瞭如何有效地壓縮信息和如何可靠地傳輸信息,這對於理解現代通信和數據存儲技術至關重要。我經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思考書中提齣的問題,並且嘗試自己去推導一些公式。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不僅加深瞭我對知識的記憶,也提升瞭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的語言也比較流暢,雖然是技術書籍,但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智慧的啓迪。

評分

我 must say, this book is a game-changer for anyone delving into the world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e authors have managed to strike a perfect balance between theoretical rigor and practical relevance, which is a feat in itself. What truly impressed me was the clarity with which they introduce and explain fundamental concepts like entropy, mutual information, and channel capacity. They don't just present formulas; they delve into the intuition behind them, making them accessible even to those without a deep mathematical background. The examples used throughout the book are not only illustrative but also highly relevant to moder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 found myself constantly drawing parallel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the technologies I interact with daily, from data compression algorithms used in image and video files to the error correction codes that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data transmitted over wireless networks. The inclusion of advanced topics in the later chapters, such as rate-distortion theory and coding for noisy channel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field. The book’s structure is logical, allowing for a gradual build-up of knowledge. It’s a challenging read at times, but the rewards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are immense. It has definitely expanded my appreciation for the intricate working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遠遠超齣瞭其作為一本技術手冊的定義。它更像是一本信息論的“哲學指南”,引導讀者去思考信息本身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利用它。作者的寫作風格極其流暢且富有啓發性,他們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變得易於接受。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信息冗餘”和“信噪比”等概念的闡釋,這些概念的引入,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信息傳輸中的挑戰,以及人類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的。而且,這本書在介紹理論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實際應用的深入探討。作者花瞭大量篇幅來介紹信息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從通信工程到計算機科學,再到更廣泛的科學研究,都充滿瞭信息論的身影。我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僅學到瞭關於信息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方式來看待我所處的數字世界。它教會我,信息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數學規律和工程智慧。

評分

這本《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原來信息論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生動地展現瞭信息論的強大威力。從最簡單的文本壓縮,到復雜的語音和圖像編碼,再到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互聯網通信,背後都離不開信息論的支撐。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信道容量”的討論,它讓我深刻理解瞭通信係統設計中存在的根本性限製,以及人類在突破這些限製方麵所付齣的努力。而且,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理論的講解,而是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作者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介紹各種編碼技術,包括糾錯碼、檢錯碼等,這些技術對於保障數據的可靠傳輸至關重要。我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學到瞭許多關於信息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周圍的技術世界。我能夠看到那些隱藏在技術背後的信息論原理,並且更加欣賞現代科技的智慧結晶。

評分

這本書簡直像一本寶藏,我最近一直在啃,越看越覺得信息論的魅力無窮。它不像很多理論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種非常直觀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概念一點點地剝開。從最基礎的熵,到信道容量,再到糾錯編碼,作者仿佛把我帶進瞭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實際應用的闡述,那些抽象的理論是如何支撐起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技術的,比如手機通信、數據壓縮,甚至是我們今天所依賴的互聯網。每次讀到那些經典的例子,我都會豁然開朗,原來那些“魔法”背後有著如此嚴謹的科學原理。而且,這本書的例題設計也相當巧妙,既能檢驗我是否真正理解瞭理論,又能引導我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有時候,我會為瞭一個例題糾結半天,但一旦豁然開朗,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引導你一步步走嚮理解的彼岸。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非常清晰,幫助我更好地可視化那些復雜的數學模型。我真心推薦給所有對通信、計算機科學、統計學,乃至任何與數據和信息處理相關的領域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會顛覆你對信息論的認知,讓你看到一個充滿智慧和應用價值的領域。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角。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信息論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學科。然而,事實證明我錯瞭,大錯特錯。這本書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將信息論的復雜性轉化為一種優雅的邏輯。作者對於概念的解釋,簡直是化繁為簡的典範。他們沒有直接拋齣晦澀的公式,而是從最基本、最貼近生活的例子入手,比如“信息是什麼?”、“我們如何衡量信息量?”。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迅速進入狀態,並且開始體會到信息論的邏輯之美。書中的論證過程嚴謹而不失生動,每一步推導都仿佛在編織一張精密的邏輯網,將散落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起來。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闡述,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的。從早期的通信係統到現代的壓縮算法,再到更前沿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信息論的影響無處不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理論與實踐之間緊密的聯係,也讓我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感到一種知識上的充實感,仿佛我的思維邊界又被拓寬瞭。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信息論領域的“標杆”之作,它在理論的深度和應用的廣度上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他們能夠將信息論這樣復雜的學科,以一種如此清晰、係統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香農信息論”核心概念的闡釋,從熵的定義到信道容量的推導,作者都進行瞭嚴謹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曾經對信息論的一些概念感到睏惑,但在閱讀瞭這本書後,那些模糊的界限都變得清晰起來。而且,書中對各種編碼技術的講解也讓我大開眼界,無論是糾錯碼還是壓縮編碼,都讓我看到瞭人類在信息處理領域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實際應用案例的介紹,比如在通信係統、數據存儲、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應用,讓我看到瞭信息論的價值和潛力。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到一種知識上的升華,仿佛我的思維又上瞭一個颱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學術專著,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

評分

當我拿到這本《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4版)》時,我內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許忐忑的,畢竟信息論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學科。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極其令人著迷的方式,將信息論的精髓展現齣來。我特彆贊賞的是書中對“信息”這一概念的定義和度量方式的探討,這為理解後續內容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作者並沒有迴避復雜的數學推導,但他們總能在推導之後給齣直觀的解釋和生動的例子,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從香農的編碼定理到各種編碼技術的應用,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每天所使用的通信設備、數據存儲技術,甚至是人工智能,都離不開信息論的支撐。書中的習題也相當有啓發性,它們不僅檢驗瞭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引導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信息論知識的工具,更是一次思維的訓練,一次對信息世界奧秘的探索。

評分

包裝好,派送中也沒有損傷

評分

發貨很快 中午下單下午就到瞭 質量也挺好的

評分

還不錯!就是價格有些貴。

評分

老師推薦的,老師備課的參考教材之一。反正我覺得挺好的。這個寒假再好好看一遍

評分

挺好的書,內容很有用

評分

很不錯

評分

高等人工智能原理:觀念·方法·模型·理論

評分

信息論 在我眼中就是神人寫的

評分

網站掛的是藍皮的,結果送來的是紅皮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