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模型制作指南:最新喷气式战斗机篇

飞机模型制作指南:最新喷气式战斗机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HobbyJAPAN株式会 著
图书标签:
  • 飞机模型
  • 喷气式战斗机
  • 模型制作
  • DIY
  • 手工
  • 军事模型
  • 航空模型
  • 模型技巧
  • 图解教程
  • 收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86932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17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飞机模型制作指南:最新喷气式战斗机篇》是继《舰船模型制作指南》、《摩托车模型制作指南》之后,推出的现役最新锐战斗机模型的制作教程。

内容简介

  《飞机模型制作指南:最新喷气式战斗机篇》是继《舰船模型制作指南》、《摩托车模型制作指南》之后,推出的现役最新锐战斗机模型的制作教程。所谓的最新锐,是飞机模型、特别是喷气式战斗机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细节加工制作等方面,都周密、仔细地进行了介绍。在《飞机模型制作指南:最新喷气式战斗机篇》中,以F-22A 猛禽、F-35、苏霍伊T-50(PAK FA)为主,收录了各式现役最新锐的战斗机模型,还有被称为第4.5代的苏霍伊Su-33以及欧洲战机公司(Eurofighter)?台风等机体都将一并进行介绍。此外,在这几年内发售的最新锐战斗机的模型,也将在后半部分中作为制作范例进行介绍。

前言/序言


铁翼雄风:二战经典螺旋桨战斗机战术与涂装详解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以螺旋桨为动力、翱翔于天际的传奇战斗机。我们聚焦于这些经典机型的设计演变、关键技术突破、实战中的战术应用,以及背后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空战故事。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不仅为航空史爱好者提供了权威的参考资料,也为军事模型制作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细节支持。 第一章:螺旋桨时代的黎明与黄金十年 本章追溯了战斗机自一战后到二战爆发前的技术积累与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气动布局的演变,从双翼到单翼的质变,以及发动机技术(如星形气冷发动机和直列水冷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如何直接影响了战斗机的速度、爬升率和机动性。 1.1 早期挑战:速度、结构与可靠性 讨论了在材料科学尚未完全成熟的背景下,工程师们如何平衡飞机的强度与重量。详细分析了蒙皮技术的进步对飞机气动性能的改善。 1.2 关键机型先驱:从P-26到Bf 109的早期型号 选取了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进行剖析,阐述了它们在结构设计上引入的新理念。 1.3 跨越式的进步:增压驾驶舱与可变距螺旋桨 探讨了在高空作战需求下,增压技术如何成为区分先进与落后战斗机的关键指标。 第二章:轴心国的空中利刃:Bf 109与Fw 190的深度解析 本章将焦点集中于德国空军(Luftwaffe)的两款核心螺旋桨战斗机——梅塞施密特 Bf 109 系列和福克伍尔夫 Fw 190 系列,分析它们如何在不同战役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1 Bf 109:不断适应的“山猫” 详述了从E型到K型的主要改进点,特别是发动机功率的提升(如DB 605系列)对其实战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在不列颠空战和东线战场上的表现差异,以及其标志性的窄距起落架带来的地勤挑战。 2.2 Fw 190:“屠夫鸟”的诞生与统治力 重点研究了Fw 190的强大力量来源——BMW 801星形发动机。探讨了其相比于Bf 109,在低空和中空区域所展现出的卓越的滚转率和火力配置优势。特别分析了Fw 190在对地攻击任务中的转型应用。 2.3 德式火力的哲学:机炮与机枪的混装策略 详细列举了不同批次Bf 109和Fw 190的武器配置,并结合战例说明了不同口径弹药在穿透力和杀伤力上的取舍。 第三章:同盟的守护神:P-51、Spitfire与Yak系列的技术对决 本章全面对比分析了英美苏三国在螺旋桨时代末期的顶尖战斗机设计理念和工程成就。 3.1 喷火(Spitfire):优雅与坚韧的结合体 深入剖析了喷火系列(从Mk I到Mk 24)的持续进化历程,特别是对“椭圆形机翼”设计的空气动力学意义的解读。考察了其在不同航程和高度下的性能曲线。 3.2 北美P-51“野马”:远程护航的典范 详尽阐述了P-51成功转型的关键——梅林发动机(Packard V-1650)的引入以及层流翼型的革命性贡献。分析了P-51如何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 3.3 苏联的“速度与简朴”:Yakolev与Lavochkin的设计哲学 探讨了雅克(Yak)和战斗(La)系列战斗机如何在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下,追求极致的爬升率和坚固的结构,以适应东线的严酷作战条件。对比分析了Yak-3、La-5/7在近距离格斗中的特点。 第四章:实战战术:螺旋桨时代的空战艺术 本章超越了单纯的机械介绍,侧重于分析在有限的速度和机动性下的空战理论与实践。 4.1 能量守恒与“剪刀机动” 详细解释了“能量战斗理论”的基础,包括速度、高度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解析了著名的“剪刀机动”(Scissors)和“仰角盘旋”(Yo-Yo)等经典格斗技巧的适用场景和风险。 4.2 编队战术的进化:从“手指四机”到“大编队” 考察了盟军和轴心国在编队协作上的差异,以及针对高密度拦截战和远程护航任务所发展出的不同战术手册。 4.3 攻击模式:俯冲截击与爬升缠斗的优劣 分析了攻击目标(轰炸机群、低空侦察机)不同时,飞行员应选择何种攻击路径以最大化命中率并安全脱离。 第五章:涂装与标记的秘密语言 本章将视角转向视觉识别和历史考证,详尽解读二战中主要参战国战斗机的涂装系统。 5.1 德国空军(Luftwaffe)的识别标记 梳理了从“野战灰”到“RML 74/75/76”标准色的演变,以及各国机型在不同战区(如地中海的沙黄色、北非的沙色)的特殊迷彩方案。 5.2 盟军的规范化与个性化 详细对比了美国陆航(USAAF)的“橄榄绿/中灰”与英国皇家空军(RAF)的“深海灰/中灰”标准色。同时,收录了大量传奇中队(如著名的红男爵中队、第三三十二战斗机大队)的独特标志和机头艺术(Nose Art)。 5.3 战地修补与临时标记 探讨了在战地环境下,维修人员为了快速识别和简易修补所采用的临时性涂装和标记,这些细节往往是历史照片中最具研究价值的部分。 附录:关键技术参数速查表 本书包含多张高精度对比表格,涵盖了Bf 109G-6、P-51D、Spitfire Mk.IXc等核心机型的关键数据,包括:最大速度、升限、爬升率、功率重量比、转弯半径、火力配置等,方便读者进行量化比较。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技术详实的螺旋桨战斗机百科全书,带领读者重温那个技术飞速迭代、英雄辈出的空中黄金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痴迷于历史背景和“故事性”的爱好者。对我来说,组装一架模型,不仅仅是把塑料拼起来,更是对那架飞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的一种致敬。因此,我关注这本书中关于“考证与涂装方案选择”的部分。我发现作者在选择案例机型时,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作战背景下的喷涂方案,从冷战早期的经典迷彩到现代任务中的低可视度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色号对照表,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究特定涂装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在某个特定年份的特定战区,需要使用这种略带反光的天空色作为底漆。它鼓励读者去查阅原始的军事手册和退役飞行员的访谈记录,并将这些“活的历史”融入到模型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这种对“深度挖掘”的强调,让制作过程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升华为一种历史研究的实践,这正是我从一本单纯的“制作指南”中极少能获得的宝贵体验。

评分

这本书,坦白说,我是在一个深夜的二手书店里偶然翻到的,那装帧的样式,带着一种老派的、厚重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带回家。我原本对航空模型的热情主要集中在二战螺旋桨机型上,那种铆钉的细节和涂装的历史感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心里其实是有点抗拒的。我对现代喷气式战斗机,比如那些棱角分明、线条冷峻的家伙,了解得并不多,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人情味”,技术细节也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序言,作者并没有大谈特谈空气动力学公式,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捕捉“速度的形态”的过程,让我这个老派爱好者也燃起了好奇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温和的切入点,去理解这些未来派的飞行器是如何从图纸变成手中精致的模型。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带领我从熟悉的基础工具和材料开始,一步步揭开现代复合材料和隐身涂层的神秘面纱,而不是直接把我扔进复杂的电子设备安装环节。我对精密工程的敬畏是存在的,但我也更珍视手工制作中那种人与材料的对话感,这本书的开篇,至少在语气上,让我感到了这种可能性。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指南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想解决我长期以来在“电子化集成”方面的困惑。我那些老式的静态模型制作起来很简单,但现在很多新出的套件都带有遥控或声效模块的潜力,而我每次尝试接入电池或电线时,都感觉像在操作外科手术,手抖得厉害。这本书在讲解电子设备安装的部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并没有把复杂的电路板直接抛出来,而是从最基础的电学原理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电压、电流和电阻对LED灯光亮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讲解了如何利用小型化的3D打印零件来制作定制的电池仓和接收机支架,完美地解决了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以往的教程总是在假设你拥有一个巨大的机身空间,而现实是,我们要把这些现代“肌肉”塞进精密的塑料外壳里。这种结合了传统手工技巧与现代数字制造的思路,无疑是这本书最与时俱进的地方。

评分

我得承认,我一直是个动手能力比较“笨拙”的模友,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极其精细的蚀刻片和透明件时,简直是灾难。我手上那架半成品的三代机模型,因为粘合剂操作失误,已经留下了一道怎么也擦不掉的白印,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因此,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些关于“表面处理和细节渗线”的章节吸引住了。我原以为现代模型制作会过度依赖预制件和贴纸,但这本书似乎强调了一种更细致入微的“做旧”哲学。它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不同稀释度的油性和珐琅漆,模拟出高速气流在机翼前缘留下的微妙磨损痕迹,那种不是简单的做旧,而是基于真实飞行环境的模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如何使用气泵和喷笔时,那种对压力和流量的精确控制的讲解,完全不是那种“随便喷喷就好”的敷衍态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这个对喷涂环节感到恐惧的人,产生了一种“也许我也可以做到”的信心。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组装,而是如何将每一个零件都视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来对待。

评分

从版式设计和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做得相当出色,它避免了许多技术手册那种枯燥乏味的、纯文字堆砌的感觉。图片的选择非常考究,大量使用了高分辨率的特写镜头,特别是那些展示零件如何完美契合的“爆炸图”和“断面图”,清晰到让人能看清注塑件的纹理。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步骤中插入的一些“专家提示”小框,这些提示通常非常简短,但却包含了经过无数次失败总结出来的“经验法则”,比如如何用冰水收缩粘合剂,或者如何安全地切割蚀刻件而不会让它们弹飞。这种将复杂信息结构化、碎片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即便是像我这样容易被大段文字淹没的读者,也能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技巧点。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基础准备到高级涂装,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技术能力都在稳步提升,而不是被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压得喘不过气。

评分

还没开始制作模型,先囤着,模型类的书本来就少了,如果有视频更好了

评分

很不错,物流块,价格实惠

评分

不错!!!!!!!!!!

评分

搞活动价格很给力,东西也相当的正宗,内容正是自己想看的。

评分

哈哈恍恍惚惚恍恍惚惚

评分

不错,买来慢慢看,好评

评分

书不错,送货快

评分

比较好的初级教材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模型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