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金融研究书系:“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具有如下特点:
一、该书是国内一部从国际战略视角对“一带一路”进行专业解读的著作。
二、该书不仅论述了“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也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于我们建设“一带一路”具有借鉴意义。
三、该书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生动,适合政策制定者、投资者、高校研究人员及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四、该书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印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本书对此做了辩证解读。“一带一路”既超过古代,又超过近代,体现在:一是理念革新:共商、共建、共享,二是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三是方式崭新:从“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发展为“五体”——文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示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旋律。
王义桅,曾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一部精心阐释“一带一路”的佳作,一部帮助深刻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必备读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
这是王义桅教授的全新著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主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系统性全面性,二、独特的分析视角与独到见解。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愿意推荐给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同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周边外交、地区合作、全球发展等机遇做了精辟论述,对与机遇并存的地缘、安全、经济、道德、法律等风险做了辩证解读。从宏观视角、理论层面对人们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疑问和误解做了解释和纠正,具有专业性。这是一部高屋建瓴、精练畅达的理论佳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7月“中国好书”推荐理由
前言“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
一、建设“一带一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传统中华文明的转型
(二)五百年未有之变局:推动近代人类文明的创新
(三)五十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带一路”的机遇
(一)全方位开放机遇
(二)周边外交机遇
(三)地区合作机遇
(四)全球发展机遇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一)地缘风险
(二)安全风险
(三)经济风险
(四)法律风险
(五)道德风险
四、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理念创新
(二)理论创新
(三)方式崭新
结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奉献国际公共产品
附录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附录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一带一路”建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附录三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共筑梦想同谱华章
参考文献
后记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丝路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大局,需要长期经营、精心策划、妥善运筹,其中“民心相通”尤为关键。公共外交要解决建设两条丝绸之路的“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沿途各国变成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丝路公共外交就是要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途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途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益。
“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是中国外交新政,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的产能过剩,立足中国全面开放战略,而且以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新的比较优势开创欧亚大陆一体化,这是首先要向国际社会阐明的。其次,丝路沿途国家及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怎么看,也是丝路公共外交重点工作对象。如此说来,丝路公共外交有三大对象:
其一,针对丝绸之路本身的公共外交——文明共同体。2014年6月笔者在乌鲁木齐参加国新办举办的“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与会国际嘉宾对中方的丝路战略说,连连发问:何谓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涵哪些国家?中国想干吗?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和风险?如何与已有的地区架构兼容?其结果,欧美冷眼旁观,俄罗斯冷嘲热讽,中亚满腹狐疑,南亚一头雾水……这是会议开幕第一天的普遍反映。经过一天中国官员、学者连番解释,第二天气氛总算和谐许多。这提醒我们,“一带一路”不宜称为“战略”,更好的说法是“倡议”。要慎谈战略,多讲文明及包容性发展,核心是,丝路复兴,要旨在于开创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共同体。
其二,针对域外国家的公共外交——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是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才能建成的伟大事业,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换言之,“一带一路”如何与地区已有合作架构及国际体系实现共融、共通,实现域外国家与域内国家的共享、共赢?这是丝路公共外交必须回答好的大问题,也就是丝路精神的开放、包容原则如何打造域内、域外利益共同体的问题。
其三,针对域内国家的公共外交——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是和平、贸易、文化交流之路。发展“一带一路”面临海上安全风险、国家猜忌,以及宗教、三股势力等挑战,如何确保安全的发展与发展的安全?这就要将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外延。“一带一路”也是切实回答中国崛起后给世界带来什么——发展的机遇与安全的责任。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中仅有的非美国盟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海外盟友与军事基地,只能通过租赁、特许经营权、合建港口等方式解决海上通道安全及未来航母补给站等问题。这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可持续安全观的极好展示。同时,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因此,丝路相关国家,包括沿途及利益攸关方,在实现各自国内良治、善治基础上,共同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确保丝路的和平稳定,必须以同甘共苦精神,塑造命运共同体意识。
……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还担心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报告。但读下来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回避问题,而是坦诚地揭示了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和挑战。我记得书中有提到,在某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民众对外部投资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这给项目落地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当地政府的“不配合”,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心理根源,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进互信,化解疑虑。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作者的智慧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明白,“一带一路”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政策的制定,更取决于如何真正赢得沿线国家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受益匪浅,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读下来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了好奇,但很多时候接触到的信息都是些宏观的政策解读,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把“一带一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拉到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层面。书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沿线国家有哪些,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可能面临的具体机遇,比如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潜藏的挑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章详细分析了某个东南亚国家在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内就业、环境保护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这看作是“中国投资带来的好处”,而是多角度地展现了当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在这个过程中的考量和诉求。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不再是单向的输送,而是充满了互动和博弈,也让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整本书读起来,不像是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观察家,带着你一起深入腹地,去感受那里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宏大的地图上,一点一点地勾勒出了“一带一路”的实际图景。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耸人听闻的论调,也没有过分渲染某些单一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以一种非常稳健的步伐,将“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分析机遇的同时,对挑战的深度挖掘。很多时候,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愿景,但这本书却能让你看到,在现实的复杂性面前,这些愿景是如何被检验的。它会告诉你,某个国家可能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而对引入外部投资持谨慎态度;或者某个项目因为环保法规的严格执行,而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高的成本。这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例子,让我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更加立体和全面。它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性议题。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让我对“一带一路”背后的逻辑和运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的人,我一直觉得“一带一路”倡议的复杂性远超公众的想象。这本书恰恰触及了这一点,并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研究,生动地描绘了“一带一路”在实践中遭遇的种种情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合作进程的分析。例如,书中探讨了如何在一个国家利用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克服哪些官僚主义障碍,如何与当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应对因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深刻理解到,成功实施“一带一路”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更需要精密的风险管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对当地情况的深刻洞察。书里并没有给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而是强调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策略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从一个“是什么”的层面,跃升到了一个“怎么做”和“做得好”的层面,充满了实操的智慧。
评分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我一直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并没有将“一带一路”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蓝图,而是非常客观地呈现了其中的光明与阴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关注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分析了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旅游发展等如何为“一带一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书中提到,在某个沿线国家,通过推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不仅加深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创造了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书中也坦诚地指出了,如果缺乏对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或者沟通方式不当,很容易引发误解和抵触,从而影响合作的进展。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经济利益考量,而是上升到了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更高层面。
评分完全ojbk 快递很快 书的质量也很好 买书就应该在京东买
评分书质量不错,给单位买的,有机会还会再来买的
评分好书,培训班学员想看想买的,帮公司买买买
评分正品图书,值得购买!京东最牛!
评分智库的文章要广泛发表,中国智库还需要加强。本书是智库专家所写的文章。
评分了解国家战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评分不错,比实体店的图书要便宜,希望京东图书以后多搞活动,回馈消费者。
评分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