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懂村庄,读懂中国。熊培云数年沉潜,心血之作,其中部分篇章曾以“乡村纪事”连载于《南方周末》,写作时间跨越十年,备受各界关注。以自己家乡的村庄为考察对象,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村庄的历史,反映现代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兴衰。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是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重要的一部著作。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近年来在海内外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皆可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代表作有《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思想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译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香港田园书屋)。
★我素来认为要知道乡村的秘密,和农民的隐情,唯有到乡下去居住,并且很好是到自己的本乡本土去居住。依着表格到乡下去从事调查,只能得到正式的答案。正式的答案,多半不是真确的答案。
——董时进
★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
——甘地
自序我的村庄我的国
第一章 万物生长
1. 谁人故乡不沦陷?
2. 墓畔回忆录
3. 为什么不是农民拥有土地?
4. 为什么是土地拥有农民?
5. 讨伐李四喜
6. 幸福的自留地
7. 六畜兴旺周杰伦
8. 生育的故事
9. 摸着石头进城
10. 几户人家
第二章 前线与后方
1. 会开枪的农具
2. 到农村去
3. “不建设,毋宁死”
4. 计划政治下的“盲流”
5. 革命的水稻田
6. 识特务者为俊杰
7. 几位乡镇干部的心里话
第三章 阴阳界
l. 鬼子来了
2. 刺刀下的公民课
3. 阴阳界上的乡村
4. 农民为什么消极抗日?
5. 两位县长的故事
6. 地方如何记忆?
第四章 隐忍、混乱与抵抗
1. 城乡不平等的起源
2. 无权无势者如何抵抗?
3. 第二颗子弹
4. 故乡之斯巴达
5. 人类为什么会失去温良?
6. 有不公,为什么没有大动荡?
第五章 乡村民主
1. 第五大发明333
2. 为什么要有乡镇精神?
3. 从民选省长到民选村长
4. 村治与县政
5. 答案就在风中飘
6. 民主日记摘录
第六章 生活与信仰
1. 乡村“拉斯维加斯”
2. 麻将与宪政
3. 德先生、赛先生,还有一个无小姐?
4. 以家为事业信仰
5. 农民怎样修行?
6. 山坳上的赞美诗
7. 沦落风尘的村姑
8. 保卫乡村,守护灵魂
结语 推土机年年作响,回不去故乡?
后记 有故乡的人心存敬畏
附录一 两千分之一的改变
附录二 没有土地,就没有灵魂一一熊培云专访
第一章 万物生长
1.谁人故乡不沦陷?
“我刚刚离开我的摇篮,世界已经面目全非。”
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当夏多布里昂回到湿漉漉的布列塔尼故乡时,曾经这样感慨。因为在那里,作家再也寻找不到“儿时的圣马洛了”,小时候曾在船舶的缆索间玩耍,现在港内看不到船;而自己出生时的公馆也已经变成了旅店。故乡,游子梦里的天堂,和作家远去的岁月一起,一去不返。
作为一个异乡人,我曾经在一个雨水涟涟的季节穿行大西洋边的圣马洛。那几天圣马洛正在举行一场帆船比赛,满街都是敲锣打鼓的人。到了晚上,更是热闹非凡。
孤身一人,远在异国,虽然当时我还没有认真读过夏多布里昂的许多作品,但对他笔下 “望不见故乡,望不见童年”的伤感却一点也不陌生。无论是在那次旅行之前,还是之后,我都体会到了那种因失去故土家园而独有的刻骨铭心的疼痛。
和夏多布里昂不同的是,在我的疼痛里不仅有失去故土的惆怅,更有失去故土的羞耻。一切是那么猝不及防地发生了,而且是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年代里,这里没有硝烟蔽日的战争,没有饿断人肠的饥荒,更没有手握刺刀一进村子就牵猪抢鸡的日本兵。
……
初读《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田园牧歌的书,读完却发现,它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历史,关于时代的恢弘史诗。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将宏观的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微观的村庄生活之中,让读者在感受个体命运的同时,也能窥见时代的洪流。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他们的人生起伏,他们的选择与妥协,都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在历史变迁中的缩影。那些关于土地的记忆,关于家族的羁绊,关于在艰难环境中求生的智慧,都让我动容不已。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如此坚韧,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这一切都源于这片土地上最深沉的生命力。《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
评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甸甸的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某种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底层、最朴素的生命状态,却意外地揭示了中国社会最核心的脉络。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关于农时农事的描写,那些关于生活习俗的阐释,无不透露出作者深入骨髓的观察和理解。书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组合起来却能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跳动着的,是中国最真实的心脏。它让我反思,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停下来,看看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听听那些微弱的声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唤醒,它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根脉的重要性永远不会改变,而这些根脉,就深藏在无数个像书中所描绘的村庄里,也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灵魂深处。
评分读完《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中国村庄的生活图景,却又在这日常的琐碎中,挖掘出了触动人心的深刻情感。我尤其被书中对人物群像的刻画所打动,无论是辛勤耕耘的老农,还是充满梦想的青年,每个人物都鲜活得仿佛就在我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无奈,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关于食物、关于节庆、关于人情世故的描写,仿佛也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炊烟袅袅的声响,感受到那种古老而淳朴的生命力。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记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正在逐渐失去的东西:淳朴的善良,深厚的根脉,以及对土地的眷恋。每次翻开,总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它让我明白了,即使是最平凡的角落,也蕴藏着不平凡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恰恰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底色。
评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者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润物无声,却有着强大的穿透力。我被书中对生活细节的描摹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家常菜的味道,关于邻里间的琐事,关于季节的变换,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熟悉。仿佛书中的村庄,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或者我从未离开过的故乡。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通过平静的叙述,展现出生命本身的张力。我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努力地生活,如何寻找自己的意义,如何与命运抗争。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蕴含着最深刻的哲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概念,重新理解了“根”的意义。每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获得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和启迪。
评分我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形容为一次深度的“寻根”之旅。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探寻和记录一个中国村庄的变迁与传承。我被书中那些朴实的人物和故事所打动,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原始的生命力,那种对土地的眷恋,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都让我由衷地感到钦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温度和情感,他没有高高在上的俯视,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理解和呈现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能够触摸到中国大地上最真实的脉搏,感受到最深沉的乡愁。它让我对“中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民族的根脉,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村庄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传承。
评分本书是一本社会学的经典之作,另外一个角度的中国历史!
评分购书都是京东了,第二天就到货,非常及时。推荐这本,经典著作。
评分根据别人推荐购买的,应该很不错!上午下单下午就到了!物流很快,??
评分愿你对过往的一切情深意重,
评分相机举起来
评分书很好,在这个手机横行的时代,放下手机看看书,感觉不错。
评分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下的一个人在一起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的心是最
评分买了好些书 希望好看 年前看完 快速快 比淘宝质量好 希望以后有优惠
评分速度非常快!书的质量也很好!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