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林西莉暢銷全球經典著作《漢字的故事》
原書出版27周年,在台出版10周年原書自出版以來,即受到西方漢學界高度讚揚,是首次根據近代發現的大量考古資料,討論漢字核心部分的象形字起源;加上林西莉不採學院式的嚴肅論述筆調,而以其獨特的觀點,用簡明、通俗的說故事方式,引介一部漢字的文化史--也是精彩的中華文明史。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林西莉 Cecilia Lindqvist
一個比你更懂中文的外國人,瑞典著名的漢學家,同時也是教授、作家和攝影家。林西莉女士自一九五○年代末起學習漢語,師事瑞典知名的漢學巨擘高本漢;六○年代初曾留學北京大學,之後並多次造訪中國。旅居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年之後,林西莉回到瑞典擔任專職漢語教師,課餘除了寫作專書介紹漢語及中華文化,也為瑞典電視台製作多部相關的專題節目。另著有《古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邂逅我們的三千年文化》一書。
■譯者簡介
李之義
一九四○年生,中國大陸著名的瑞典文學翻譯家及研究者,譯有《斯特林堡文集》。二○○五年獲瑞典皇室頒贈「國家北極星勳章」,以表彰他譯介瑞典文學作品突出的文化貢獻。
精彩书评: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著作,非常適合大眾閱讀,尤其在國語文程度日益低落的這個當兒。」
--師大國文系退休教授/季旭昇
「經由作者細膩的描述,每一個漢字都成了中華民族成長發展中鮮活的圖像,不但讓世人透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文字,驚豔於中華文明的瑰麗璀璨,而且更能感受到漢字形體龍飛鳳舞,多采多姿的造字之美。」
--師大國文系退休教授/賴明德
「一部由瑞典文字寫成,探討漢字結構與歷史的生動作品。以簡明通俗的說故事手法,解析甲骨文、金文的漢字原始形貌及核心結構,詳述漢字各種有趣的 掌故。全書共詮釋了304個常用漢字,除了作者實地尋訪求證所得,更大量運用考古發現來修正傳統對文字學的解釋,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歷史性,充分呈現出漢 字豐富而鮮活的內涵。」
--誠品好讀2006年4月
目录:
前言 甲骨文和金文
第一章 人和人類
第二章 水與山
第三章 野生動物
第四章 家畜
第五章 車輛、道路和船隻
第六章 農耕
第七章 酒和器皿
第八章 麻與絲
第九章 竹與樹
第十章 工具與武器
第十一章 屋頂和房子
第十二章 書籍和樂器
第十三章 數字和其他抽象的字
第十四章 意與聲:從象形字到形聲字
附錄一 漢字的筆順
附錄二 參考書目
附錄三 中國歷史朝代和時期
附錄四 重要考古遺址位置圖
誌謝
譯者後記
十周年回看出版緣起
坦白说,市面上的“汉字文化”书籍很多,但大多流于表面,要么过于学院派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市场而编造一些牵强的附会。然而,这本《漢字的故事》做到了难得的平衡。它的行文风格流畅自如,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音韵学或文字学分支时,也能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引导读者。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港台原版”的坚持,确保了所引用的资料和释义都保持了较高的准确性和原汁原味,没有被过度“简化”或“本土化”的痕迹。这对于追求原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每次翻阅,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对传统文化原貌的尊重与维护,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用心,完全摆脱了传统工具书的刻板印象。我特别欣赏它在深入浅出方面的把握。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足够友好的入门向导,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复杂的概念。而对于已经有些了解的朋友,它又提供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和深入的考据。比如,书中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汉字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习惯,以及在不同地域间,同一字形如何产生微妙的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汉字,瞬间变得立体而充满生命力。我经常抱着它,在某个安静的午后,被一个不起眼的偏旁部首所吸引,然后花上大半个小时,沉浸在它背后的故事里。这种沉浸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趣味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触动”。它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压迫感,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讲述的知识点。比如,在和朋友交流时,会自然而然地提到某个字的古意,或者在看到新的书法作品时,能更快地理解其结构上的呼应关系。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体验,是阅读一本好书的终极回报。它构建了一个知识的生态系统,让你在学习单一知识点的同时,获得了理解整个文化系统的工具。对于任何对汉字持有敬畏之心,渴望深入了解自身文化根源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时常翻阅的案头珍品,它给予读者的回馈是长期而丰厚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展现的汉字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脉络。它不仅仅是字符的演变史,更是华夏民族世界观的投射。书中多次将汉字的结构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联系起来解读,视角非常独特。举例来说,对一些与自然现象相关的字进行分析时,那种跨学科的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书写符号,其实是祖先观察世界、构建概念的结晶。这种深层次的剖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带上了一层新的滤镜,不再是简单地识别符号,而是去探究符号背后的逻辑和深意。它培养了一种慢读、深思的阅读习惯,让人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获取,而更渴望挖掘事物本质的连接。
评分这本关于汉字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每个方块字背后都藏着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拿到这本书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精致的装帧,就已经让人心生欢喜。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方式,把汉字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比如,讲到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作者的叙述充满了探险的意味,让人仿佛跟随着考古学家一起,在尘封的遗迹中寻找失落的文明碎片。更难得的是,书中对许多常用字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尽的考证,配以清晰的字形对比图。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马”这个字,从最初的象形图画,到金文、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每一步的演变都清晰可见,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它不仅仅是在教你认字,更是在教你理解文化、理解思维方式的演进。这种对文字根源的追溯,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华文明的认知,让人在阅读时充满了乐趣和发现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