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俊霞 著
图书标签:
  • 书籍设计
  • 印刷工艺
  • 平面设计
  • 出版
  • 装帧
  • 排版
  • 图像处理
  • 色彩管理
  • 印刷技术
  • 设计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45653
版次:2
商品编码:117063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创意新思维·十二五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第2版)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成果。
本教材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创新性于一体,从内容选材、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教材以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书籍整体设计为线索,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实验性项目作品和优秀书籍设计作品为案例,系统讲述并详尽点评书籍设计、印刷、工艺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阐释书籍作为艺术与技术统一体的创意物化过程。
本教材适合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教材,同时也适合作为平面设计相关从业人员、书籍设计爱好者、艺术设计领域的自学参考读物和培训教程。

作者简介

雷俊霞,1992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现就任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国内访问学者。浙江省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理事会员,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员。省级特色专业项目主持人。省级精品课程《包装设计》主讲教师。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

001 第一节 课程定位
001 第二节 课程设计理念
003 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005 第四节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005 一、课程设置
006 二、课时分配
006 课题实训


第二章 设计准则

007 第一节 设计流程
007 一、设计调研与考察
007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009 三、思路构想与草拟
009 四、方案设计与深化
009 五、设计确认与实施
011 第二节 艺术+技术
012 课题实训

013 第一节 开本
013 一、结合书籍类型和特
征考虑开本大小
013 二、符合纸张利用率来
决定开本类型
014 第二节 比例
014 一、自然界中的黄金分割
014 二、根号比例
015 第三节 ISO国际标准
015 一、各种纸型及规格
016 二、书籍开本比例
017 第四节 书籍结构要素
018 一、护封
019 二、腰封
021 三、封面
023 四、书脊
025 五、环衬
025 六、护页
027 七、前言页
028 八、扉页
029 九、目录页
029 十、版权页
031 十一、内页
034 十二、勒口
035 十三、订口
038 十四、切口
039 十五、底封
041 十六、书函
041 课题实训


第四章 版面编辑

045 第一节 叙述方式
045 一、书籍编辑基本结构
045 二、线性叙述
045 三、非线性叙述
047 第二节 视觉原理
047 一、格式塔心理
047 二、视觉流程
049 第三节 字符
049 一、字符测量法
049 二、字号
051 三、印刷字体
053 四、创意字体
053 五、段落编辑
055 第四节 插图
055 一、视觉引导
057 二、艺术插图
057 三、信息图表
060 第五节 版面
060 一、版心率
060 二、图版率
061 三、优先率
061 四、版面墨度
063 第六节 网格
063 一、基线网格
063 二、分栏网格
065 三、模块网格
066 四、成角网格
066 五、突破网格
066 课题实训

第五章 印刷工艺

067 第一节 印刷流程
068 第二节 印前工艺
068 一、原稿图像输入处理
068 二、原稿图文处理
068 三、拼版
068 四、打样
068 五、打印输出
069 第三节 印中过程
069 一、平版印刷
069 二、凸版印刷
069 三、凹版印刷
070 四、丝网印刷
070 五、数字印刷
071 第四节 印后工艺
071 一、印后工艺分类
071 二、特种工艺
077 三、装订样式
079 四、装订工艺
085 课题实训



第六章 印刷承印物

087 第一节 纸张承印物
087 一、凸版纸
087 二、新闻纸
090 三、胶版纸
090 四、铜版纸
090 五、白卡纸
090 六、宣纸
091 七、特种纸张
095 第二节 特殊承印物
095 一、纤维织物
095 二、皮革材料
095 三、金属材料
097 四、塑料材料
097 五、木质材料
097 课题实训


第七章 纸张成型与书籍艺术

099 第一节 纸张成型
099 一、折叠
099 二、剪切
100 三、粘贴
100 四、缝合
100 五、卷曲
100 六、围合
101 第二节 书籍艺术
101 一、立体书籍
104 二、概念书籍
105 三、超越书籍
105 课题实训


第八章 项目解析

107 第一节 项目案例一
107 一、项目名称
107 二、项目设计
107 三、项目解析
109 第二节 项目案例二
109 一、项目名称
109 二、项目设计
109 三、项目解析
111 第三节 项目案例三
111 一、项目名称
111 二、项目设计
111 三、项目解析
113 第四节 项目案例四
113 一、项目名称
113 二、项目设计
113 三、项目解析
113 课题实训
115 资料来源
116 跋 文

前言/序言


现代印刷技术与数字出版前沿探索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当代印刷技术发展脉络与数字出版前沿动态的专业著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载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理解从传统到数字,再到未来复合型媒介的演进过程与核心技术支撑。我们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余阐述,而是聚焦于那些驱动行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创新工艺以及市场应用策略。 第一部分:先进印刷技术深度解析 本部分集中探讨了当代主流及新兴印刷技术的工艺细节、性能优势与应用场景。我们不仅回顾了胶印(Offset Printing)在高端商业印刷和出版领域如何通过优化油墨、纸张兼容性和色彩管理系统,依然保持其核心竞争力,更深入剖析了其在自动化、节能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精细化数字印刷:按需与个性化的基石 数字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近年来出版界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本书详尽分析了喷墨(Inkjet)印刷在连续式和单张纸系统中的技术差异,特别关注了压电式和热发泡式喷墨头的工作原理、墨水化学配方(包括水性、溶剂型和UV固化墨水)的材料科学基础,以及它们在可变数据印刷(VDP)中实现的高效性与成本效益。我们还讨论了数字激光印刷(主要指静电复印技术)在短版、高品质艺术品复制中的应用优化,例如碳粉技术、熔融温度控制及成像分辨率的突破。 特种印刷工艺与功能性应用 超越传统的CMYK四色印刷,本书着重介绍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特种印刷工艺。这包括了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在包装和标签领域中对材料适应性的提升;凹版印刷(Gravure)在超高速、超大批量和对色彩一致性要求极高的应用中的地位;以及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在电子器件、纺织品装饰和功能性涂层方面的最新拓展。 特别地,我们对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在原型制作、定制化图书装帧部件甚至直接墨水沉积成书方面的探索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评估。这不仅仅是关于形状的构建,更关乎材料的梯度控制和结构完整性。 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量化标准 在任何印刷流程中,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都是衡量质量的黄金标准。本书深入探讨了ICC色彩管理体系的最新标准(如ICC Profile v4),从光源、观察条件到输出设备的特性化曲线建立。我们详细解析了色彩测量仪器(分光光度计、色度计)的工作原理,并引入了新的质量控制指标,如Delta E的动态阈值设置,以及如何利用光谱数据进行更精准的色彩匹配,尤其是在处理专色油墨和金属光泽油墨时。 第二部分:数字出版与内容生态系统构建 数字出版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PDF文档。本部分聚焦于内容从创作、生产到分发各个环节的技术栈。 下一代电子书格式与可访问性 EPUB 3.1及未来标准的演进是核心议题。我们详细分析了Fixed-Layout与Reflowable内容的适用性边界,对MathML(数学标记语言)与SVG(可缩放矢量图形)在复杂内容呈现中的集成策略进行了技术讨论。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在数字内容设计中的不可或缺性,包括对屏幕阅读器、键盘导航以及WCAG(Web内容无障碍指南)标准的深度适配实践。 动态排版与响应式设计 现代数字内容必须能够适应任何屏幕尺寸和交互模式。我们探讨了基于CSS Paged Media模块、HTML5+CSS3在构建“打印级”数字内容方面的应用。对于复杂出版物(如图册、技术手册),本书介绍了如何使用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来动态调整布局、字体渲染和资源加载,以优化用户体验和数据传输效率。 内容基础设施:XML工作流与元数据治理 专业的出版流程依赖于结构化的内容管理。本书详述了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内容交换核心载体的技术优势,特别是DITA(Darwin Information Typing Architecture)在技术文档和多版本内容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我们对出版元数据的标准化(如ONIX、Schema.org)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精准元数据如何驱动发现性、版权管理和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效率。 新兴数字媒介与交互体验 本书展望了超越传统屏幕阅读的数字体验: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在图书内容增强上的应用潜力。我们分析了如何在印刷品上嵌入触发点,实现内容与数字环境的无缝连接,以及构建沉浸式阅读环境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这包括对三维模型加载、实时渲染性能优化和跨平台兼容性的技术评估。 结论:融合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终的结论是,未来的出版业将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其中“印刷”与“数字”不再是互相竞争的选项,而是根据内容特性、目标受众和分发场景协同工作的技术集合。我们强调了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可持续性在材料选择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在内容自动化编辑、校对和个性化推荐中的实际部署策略。本书是为行业专业人士、高级设计人员、技术经理以及对出版技术前沿有深度求知欲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参考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对书籍装帧抱有执念的独立出版人,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那些能够提升书籍“收藏价值”的细节。这本书中关于特殊油墨和材料的探讨,完全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我对其中关于荧光油墨、温变油墨的应用边界,以及如何利用激光全息防伪技术进行创意设计的章节进行了反复研读。它没有停留在“有什么”,更深入到“怎么做”和“有什么限制”。例如,书中详细说明了不同厚度的透明光油层对下方墨层颜色的影响,这对于设计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特殊纸张的兼容性测试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比如一些高纤维纸张在高速印刷时对刮墨刀的磨损程度,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最终会影响成品稳定性的细节。这本书让我明白,设计感的实现,最终依赖于对材料性能和机械限制的深刻理解,它是一本连接创意与物理实现的桥梁。

评分

我经营着一家小型精品出版社,对控制成本和保证印品质量有着双重压力。很多市面上的参考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针对大型工业化印刷的,与我们这种注重小批量、高品质、多变化的出版社需求不太匹配。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工艺选择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洞察上。比如,它会对比热胶装与冷胶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耐用性和成本差异;它还会分析不同覆膜工艺(亮膜、哑膜、防刮膜)对后期储存和运输的影响。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中对常见印刷故障(如鬼影、飞墨、拉丝、套不准)的成因分析,不仅给出了技术解释,更指明了在哪个环节——是设计源文件、打样、制版还是开机印刷——最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使得我们在对接制版厂时,能用更专业的术语进行交流,大大减少了来回沟通的次数和因此产生的时间浪费。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型出版机构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决策支持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这本新版的设计与印刷工艺手册,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神器!我之前手上那本旧版的,虽然内容也算扎实,但总觉得在数字化和新材料方面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翻开这本第二版,首先被它清晰的结构和详尽的图表吸引住了。比如,它对不同纸张的克重、纹理以及涂布工艺的解析,简直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刚入行不久的设计师能迅速建立起对“纸感”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关于环保油墨和水性油墨的介绍,不仅讲解了它们的化学特性,还配有实际案例对比,告诉我如何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绿色生产需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最新型的数字印刷技术,尤其是可变数据印刷(VDP)的介绍,非常到位。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了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RIP处理到墨水的干燥速度,都给出了实用的操作建议。我拿它对比我手头正在进行的一个高品质宣传册项目,立刻找到了好几个可以优化色彩管理和套准精度的突破口。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开印刷中的那些“坑”。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平面设计软件打交道的视觉传达学生,我常常觉得,我们学了很多Photoshop和InDesign的技巧,却对“如何将屏幕上的像素变成实体”感到迷茫。这本手册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的色彩管理章节讲得尤其透彻,从RGB到CMYK的转换机制,ICC Profile的应用,到如何理解“得色”和“失色”的边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屏幕颜色和打印出来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提前预判这种差异,并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相应的补偿性调整。例如,书中关于专色油墨(Pantone)的选用和网点增大现象的控制,给出了大量的表格和参考数据,这比单纯依赖软件自带的预览功能可靠得多。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从一个“电脑操作员”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理解“印刷语言”的设计师。我立刻把书里提到的色域转换技巧应用到了我的毕业设计中,最终的印刷效果远超预期,色彩的还原度和层次感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艺术指导,对书籍的装帧和触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技术书籍都流于表面,只谈设计概念,却对决定最终成品“灵魂”的工艺环节含糊其事。但这本书,特别是关于后加工部分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它对烫金、UV、压凹凸这些传统工艺的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模切刀具对复杂异形裁切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纸张厚度来调整模具的压力,避免撕裂或粘连。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团队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结构复杂的异形卡片和异形包装。此外,书中对于无线胶装、锁线胶装和精装书壳体的制作流程描述得非常细致,包括胶水的选择、书脊的打磨、扉页的粘贴等关键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剖面图。这让我能更有效地与印刷厂的装订师傅沟通,避免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成品与设计初稿相去甚远。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艺术的想象力与工程学的严谨性完美结合。

评分

正品吧,感觉不错

评分

书做得非常不错,内容上还是与实践结合有一些困难

评分

帮公司买的,应该还可以吧。

评分

书还是不错,就是发票有点慢。

评分

还没拆开看

评分

宝贝收到了,内容丰富,读起来受益匪浅!

评分

东西不错。印刷还可以。

评分

总体还是不错的内容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不足的地方是开胶了装订的不是很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