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與印刷工藝(第2版)

書籍設計與印刷工藝(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雷俊霞 著
圖書標籤:
  • 書籍設計
  • 印刷工藝
  • 平麵設計
  • 齣版
  • 裝幀
  • 排版
  • 圖像處理
  • 色彩管理
  • 印刷技術
  • 設計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45653
版次:2
商品編碼:1170631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創意新思維·十二五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書籍設計與印刷工藝》(第2版)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建設項目成果。
本教材集實用性、藝術性、欣賞性、創新性於一體,從內容選材、學習方法、實驗和實訓配套等方麵突齣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特點。教材以書籍齣版的策劃、設計和成型的實際需求為依據,以書籍整體設計為綫索,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學生實驗性項目作品和優秀書籍設計作品為案例,係統講述並詳盡點評書籍設計、印刷、工藝各個環節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要點,闡釋書籍作為藝術與技術統一體的創意物化過程。
本教材適閤作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相關專業教材,同時也適閤作為平麵設計相關從業人員、書籍設計愛好者、藝術設計領域的自學參考讀物和培訓教程。

作者簡介

雷俊霞,1992年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現就任於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浙江省國內訪問學者。浙江省流行色協會色彩教育委員會理事會員,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會員。省級特色專業項目主持人。省級精品課程《包裝設計》主講教師。

目錄

第一章 課程設計

001 第一節 課程定位
001 第二節 課程設計理念
003 第三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005 第四節 課程設置與課時分配
005 一、課程設置
006 二、課時分配
006 課題實訓


第二章 設計準則

007 第一節 設計流程
007 一、設計調研與考察
007 二、資料收集與整理
009 三、思路構想與草擬
009 四、方案設計與深化
009 五、設計確認與實施
011 第二節 藝術+技術
012 課題實訓

013 第一節 開本
013 一、結閤書籍類型和特
徵考慮開本大小
013 二、符閤紙張利用率來
決定開本類型
014 第二節 比例
014 一、自然界中的黃金分割
014 二、根號比例
015 第三節 ISO國際標準
015 一、各種紙型及規格
016 二、書籍開本比例
017 第四節 書籍結構要素
018 一、護封
019 二、腰封
021 三、封麵
023 四、書脊
025 五、環襯
025 六、護頁
027 七、前言頁
028 八、扉頁
029 九、目錄頁
029 十、版權頁
031 十一、內頁
034 十二、勒口
035 十三、訂口
038 十四、切口
039 十五、底封
041 十六、書函
041 課題實訓


第四章 版麵編輯

045 第一節 敘述方式
045 一、書籍編輯基本結構
045 二、綫性敘述
045 三、非綫性敘述
047 第二節 視覺原理
047 一、格式塔心理
047 二、視覺流程
049 第三節 字符
049 一、字符測量法
049 二、字號
051 三、印刷字體
053 四、創意字體
053 五、段落編輯
055 第四節 插圖
055 一、視覺引導
057 二、藝術插圖
057 三、信息圖錶
060 第五節 版麵
060 一、版心率
060 二、圖版率
061 三、優先率
061 四、版麵墨度
063 第六節 網格
063 一、基綫網格
063 二、分欄網格
065 三、模塊網格
066 四、成角網格
066 五、突破網格
066 課題實訓

第五章 印刷工藝

067 第一節 印刷流程
068 第二節 印前工藝
068 一、原稿圖像輸入處理
068 二、原稿圖文處理
068 三、拼版
068 四、打樣
068 五、打印輸齣
069 第三節 印中過程
069 一、平版印刷
069 二、凸版印刷
069 三、凹版印刷
070 四、絲網印刷
070 五、數字印刷
071 第四節 印後工藝
071 一、印後工藝分類
071 二、特種工藝
077 三、裝訂樣式
079 四、裝訂工藝
085 課題實訓



第六章 印刷承印物

087 第一節 紙張承印物
087 一、凸版紙
087 二、新聞紙
090 三、膠版紙
090 四、銅版紙
090 五、白卡紙
090 六、宣紙
091 七、特種紙張
095 第二節 特殊承印物
095 一、縴維織物
095 二、皮革材料
095 三、金屬材料
097 四、塑料材料
097 五、木質材料
097 課題實訓


第七章 紙張成型與書籍藝術

099 第一節 紙張成型
099 一、摺疊
099 二、剪切
100 三、粘貼
100 四、縫閤
100 五、捲麯
100 六、圍閤
101 第二節 書籍藝術
101 一、立體書籍
104 二、概念書籍
105 三、超越書籍
105 課題實訓


第八章 項目解析

107 第一節 項目案例一
107 一、項目名稱
107 二、項目設計
107 三、項目解析
109 第二節 項目案例二
109 一、項目名稱
109 二、項目設計
109 三、項目解析
111 第三節 項目案例三
111 一、項目名稱
111 二、項目設計
111 三、項目解析
113 第四節 項目案例四
113 一、項目名稱
113 二、項目設計
113 三、項目解析
113 課題實訓
115 資料來源
116 跋 文

前言/序言


現代印刷技術與數字齣版前沿探索 書籍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探討當代印刷技術發展脈絡與數字齣版前沿動態的專業著作。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的載體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理解從傳統到數字,再到未來復閤型媒介的演進過程與核心技術支撐。我們摒棄瞭對基礎概念的冗餘闡述,而是聚焦於那些驅動行業變革的關鍵技術、創新工藝以及市場應用策略。 第一部分:先進印刷技術深度解析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當代主流及新興印刷技術的工藝細節、性能優勢與應用場景。我們不僅迴顧瞭膠印(Offset Printing)在高端商業印刷和齣版領域如何通過優化油墨、紙張兼容性和色彩管理係統,依然保持其核心競爭力,更深入剖析瞭其在自動化、節能化方麵的最新進展。 精細化數字印刷:按需與個性化的基石 數字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是近年來齣版界最顯著的變革之一。本書詳盡分析瞭噴墨(Inkjet)印刷在連續式和單張紙係統中的技術差異,特彆關注瞭壓電式和熱發泡式噴墨頭的工作原理、墨水化學配方(包括水性、溶劑型和UV固化墨水)的材料科學基礎,以及它們在可變數據印刷(VDP)中實現的高效性與成本效益。我們還討論瞭數字激光印刷(主要指靜電復印技術)在短版、高品質藝術品復製中的應用優化,例如碳粉技術、熔融溫度控製及成像分辨率的突破。 特種印刷工藝與功能性應用 超越傳統的CMYK四色印刷,本書著重介紹瞭提升産品附加值的特種印刷工藝。這包括瞭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在包裝和標簽領域中對材料適應性的提升;凹版印刷(Gravure)在超高速、超大批量和對色彩一緻性要求極高的應用中的地位;以及絲網印刷(Screen Printing)在電子器件、紡織品裝飾和功能性塗層方麵的最新拓展。 特彆地,我們對3D打印技術(增材製造)在原型製作、定製化圖書裝幀部件甚至直接墨水沉積成書方麵的探索進行瞭詳細的技術評估。這不僅僅是關於形狀的構建,更關乎材料的梯度控製和結構完整性。 色彩管理與質量控製的量化標準 在任何印刷流程中,色彩的準確性和一緻性都是衡量質量的黃金標準。本書深入探討瞭ICC色彩管理體係的最新標準(如ICC Profile v4),從光源、觀察條件到輸齣設備的特性化麯綫建立。我們詳細解析瞭色彩測量儀器(分光光度計、色度計)的工作原理,並引入瞭新的質量控製指標,如Delta E的動態閾值設置,以及如何利用光譜數據進行更精準的色彩匹配,尤其是在處理專色油墨和金屬光澤油墨時。 第二部分:數字齣版與內容生態係統構建 數字齣版已不再局限於簡單的PDF文檔。本部分聚焦於內容從創作、生産到分發各個環節的技術棧。 下一代電子書格式與可訪問性 EPUB 3.1及未來標準的演進是核心議題。我們詳細分析瞭Fixed-Layout與Reflowable內容的適用性邊界,對MathML(數學標記語言)與SVG(可縮放矢量圖形)在復雜內容呈現中的集成策略進行瞭技術討論。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瞭可訪問性(Accessibility)在數字內容設計中的不可或缺性,包括對屏幕閱讀器、鍵盤導航以及WCAG(Web內容無障礙指南)標準的深度適配實踐。 動態排版與響應式設計 現代數字內容必須能夠適應任何屏幕尺寸和交互模式。我們探討瞭基於CSS Paged Media模塊、HTML5+CSS3在構建“打印級”數字內容方麵的應用。對於復雜齣版物(如圖冊、技術手冊),本書介紹瞭如何使用腳本語言(如JavaScript)來動態調整布局、字體渲染和資源加載,以優化用戶體驗和數據傳輸效率。 內容基礎設施:XML工作流與元數據治理 專業的齣版流程依賴於結構化的內容管理。本書詳述瞭XML(可擴展標記語言)作為內容交換核心載體的技術優勢,特彆是DITA(Darwin Information Typing Architecture)在技術文檔和多版本內容管理中的應用案例。我們對齣版元數據的標準化(如ONIX、Schema.org)進行瞭深入剖析,闡述瞭精準元數據如何驅動發現性、版權管理和自動化生産流程的效率。 新興數字媒介與交互體驗 本書展望瞭超越傳統屏幕閱讀的數字體驗: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在圖書內容增強上的應用潛力。我們分析瞭如何在印刷品上嵌入觸發點,實現內容與數字環境的無縫連接,以及構建沉浸式閱讀環境的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這包括對三維模型加載、實時渲染性能優化和跨平颱兼容性的技術評估。 結論:融閤與未來展望 本書最終的結論是,未來的齣版業將是一個高度融閤的生態係統,其中“印刷”與“數字”不再是互相競爭的選項,而是根據內容特性、目標受眾和分發場景協同工作的技術集閤。我們強調瞭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可持續性在材料選擇和生産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在內容自動化編輯、校對和個性化推薦中的實際部署策略。本書是為行業專業人士、高級設計人員、技術經理以及對齣版技術前沿有深度求知欲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參考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藝術指導,對書籍的裝幀和觸感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技術書籍都流於錶麵,隻談設計概念,卻對決定最終成品“靈魂”的工藝環節含糊其事。但這本書,特彆是關於後加工部分的講解,讓我眼前一亮。它對燙金、UV、壓凹凸這些傳統工藝的解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不同模切刀具對復雜異形裁切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紙張厚度來調整模具的壓力,避免撕裂或粘連。這對我來說太重要瞭,因為我們團隊經常需要處理一些結構復雜的異形卡片和異形包裝。此外,書中對於無綫膠裝、鎖綫膠裝和精裝書殼體的製作流程描述得非常細緻,包括膠水的選擇、書脊的打磨、扉頁的粘貼等關鍵步驟,都配有清晰的剖麵圖。這讓我能更有效地與印刷廠的裝訂師傅溝通,避免因為理解上的偏差導緻成品與設計初稿相去甚遠。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藝術的想象力與工程學的嚴謹性完美結閤。

評分

這本新版的設計與印刷工藝手冊,簡直是我的案頭必備神器!我之前手上那本舊版的,雖然內容也算紮實,但總覺得在數字化和新材料方麵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翻開這本第二版,首先被它清晰的結構和詳盡的圖錶吸引住瞭。比如,它對不同紙張的剋重、紋理以及塗布工藝的解析,簡直細緻入微,讓我這個剛入行不久的設計師能迅速建立起對“紙感”的直觀認識。特彆是關於環保油墨和水性油墨的介紹,不僅講解瞭它們的化學特性,還配有實際案例對比,告訴我如何在保證視覺效果的同時,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綠色生産需求。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最新型的數字印刷技術,尤其是可變數據印刷(VDP)的介紹,非常到位。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瞭工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從RIP處理到墨水的乾燥速度,都給齣瞭實用的操作建議。我拿它對比我手頭正在進行的一個高品質宣傳冊項目,立刻找到瞭好幾個可以優化色彩管理和套準精度的突破口。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技師,手把手教你如何避開印刷中的那些“坑”。

評分

作為一位對書籍裝幀抱有執念的獨立齣版人,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那些能夠提升書籍“收藏價值”的細節。這本書中關於特殊油墨和材料的探討,完全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和創作欲望。我對其中關於熒光油墨、溫變油墨的應用邊界,以及如何利用激光全息防僞技術進行創意設計的章節進行瞭反復研讀。它沒有停留在“有什麼”,更深入到“怎麼做”和“有什麼限製”。例如,書中詳細說明瞭不同厚度的透明光油層對下方墨層顔色的影響,這對於設計多層次的視覺效果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特殊紙張的兼容性測試也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比如一些高縴維紙張在高速印刷時對颳墨刀的磨損程度,這些都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最終會影響成品穩定性的細節。這本書讓我明白,設計感的實現,最終依賴於對材料性能和機械限製的深刻理解,它是一本連接創意與物理實現的橋梁。

評分

作為一名常年與平麵設計軟件打交道的視覺傳達學生,我常常覺得,我們學瞭很多Photoshop和InDesign的技巧,卻對“如何將屏幕上的像素變成實體”感到迷茫。這本手冊恰好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它的色彩管理章節講得尤其透徹,從RGB到CMYK的轉換機製,ICC Profile的應用,到如何理解“得色”和“失色”的邊界,理論體係非常完整。它不僅解釋瞭為什麼屏幕顔色和打印齣來不一樣,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提前預判這種差異,並在設計階段就進行相應的補償性調整。例如,書中關於專色油墨(Pantone)的選用和網點增大現象的控製,給齣瞭大量的錶格和參考數據,這比單純依賴軟件自帶的預覽功能可靠得多。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從一個“電腦操作員”蛻變成瞭一個真正理解“印刷語言”的設計師。我立刻把書裏提到的色域轉換技巧應用到瞭我的畢業設計中,最終的印刷效果遠超預期,色彩的還原度和層次感都有瞭質的飛躍。

評分

我經營著一傢小型精品齣版社,對控製成本和保證印品質量有著雙重壓力。很多市麵上的參考書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針對大型工業化印刷的,與我們這種注重小批量、高品質、多變化的齣版社需求不太匹配。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工藝選擇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洞察上。比如,它會對比熱膠裝與冷膠裝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耐用性和成本差異;它還會分析不同覆膜工藝(亮膜、啞膜、防颳膜)對後期儲存和運輸的影響。最讓我覺得貼心的是,書中對常見印刷故障(如鬼影、飛墨、拉絲、套不準)的成因分析,不僅給齣瞭技術解釋,更指明瞭在哪個環節——是設計源文件、打樣、製版還是開機印刷——最有可能齣現問題。這使得我們在對接製版廠時,能用更專業的術語進行交流,大大減少瞭來迴溝通的次數和因此産生的時間浪費。對於預算有限的中小型齣版機構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決策支持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

買瞭送同事生日禮物的,感覺很好,很喜歡!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還行,不錯。

評分

書還是不錯,就是發票有點慢。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可以的

評分

不錯。還不錯。

評分

內容一般,還行

評分

內容一般般 簡潔明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