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图文并茂、理论性强
创作富有自然美、线条美、意境美及整体美的风韵与特点
实操、分解图均由本会骨干成员完成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研习高级》共分五个部分:一、传统插花的由来与发展简史;二、传统插花中花材的审美特征;三、传统插花创作理念与风格特征;四、传统插花创作法则与表现技巧;五、传统插花手绘的表现技巧。其中第三、第四部分为核心与重点,全面阐述了传统插花的创作理念与造型原理,通过造型要素、造型法则及表现技巧的逐层展开,使大家理解传统插花的核心理论,并通过这些原理、法则、技巧的实操应用,使大家掌握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尺度,最后通过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与要求的补充说明,使大家能够真正获得传统插花艺术创作的能力,可以自行检验自己的作品。
一、二、第五部分为辅助与扩展,通过逐层递进的内容安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较好地整合在一起,以期为广大传统插花研习者和爱好者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助传统插花研习高级的教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传统插花的由来与发展简史
第一节 传统插花的由来
第二节 传统插花的发展简史
一、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公元前11世纪~前3世纪)
二、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三、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四、全盛发展期——宋代(公元960-1279年)
五、缓慢发展期——元代(公元1271~1368年)
六、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公元1368~1840年)
第二章 传统插花中花材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花材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
一、枝、干
二、叶
三、花
四、果
五、根、藤、枯木
第二节 花材人文精神的审美特征
一由花木的自然属性发端得自人移情作用
二、由自谐音文化
三、由自宗教信仰
四、由自名人轶事、民间传说或民谚民俗
五、由自文艺创作
第三章 传统插花创作理念与风格特征
第一节 传统插花的理念与核心特点
一、传统插花的理念
二、传统插花的核心特点
第二节 传统插花的风格特征
一、艺术风格的概念与范畴
二、不同阶层插花艺术的风格特征
第四章 传统插花创作法则与表现技法
第一节 造型的构成要素
一、形状
二、色彩
三、质材
四、空间
第二节 传统插花的造型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二、对比与协调
三、均衡与动势
四、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 传统插花的表现技巧
一、花材的整形修剪技巧
二、造型中花材组合的表现技巧
三、花材插脚与容器口部的处理技巧
第四节 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与要求
一、自然美的表现
二、线条美的表现
三、意境美的表现
四、整体美的表现
第五章 传统插花手绘图表现技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手绘表现方法及实例
一、关于渲染工具
二、花材单体着色
三、插花作品着色
第三节 设计流程及实例
一、提案阶段(构思)
二、方案阶段(草图)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研习高级》:
二、色彩在造型艺术中,色彩是最富表现力的要素,它比形状更能微妙、细腻、鲜明地用以美化环境与物品,也更能直观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能增加视觉审美感、升华精神。所以色彩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作用在审美本质和情绪感染力上都远超过形状,而趋于人的心理本能。色彩的各种属性与特征能使人把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功利性相联系,从而引发一定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因此色彩不仅表现形式美,而且常以色传情达意,也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种手法,在造型艺术中具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以五彩缤纷的花材为主体的插花艺术创作中,色彩的作用更直观、更夺目,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花色的搭配,也常是作品创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包彩来源及属性
光是一切色彩的来源,是产生色彩的客观前提,太阳光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标准光源,它是由不同波长的色光所组成,其中人眼能看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称太阳光谱,也称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光感,形成不同的颜色,所以颜色即是光的波长(王菊生)。色彩千变万化,特性各异,主要由不同的色相、不同的明度及不同的纯度变化表现出来,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这三者为色彩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和名称,每一种色相代表每一种色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混合而形成许多不同色彩。根据它们混合的次数与成分的不同,可分为:
①原色——红色、黄色、蓝色称三原色;
②间色——橙色(红色+黄色)、紫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蓝色)称间色,亦称二次色;
③复色——橙紫色(橙色+紫色)、橙绿色(橙色+绿色)、紫绿色(紫色+绿色)称复色,亦称三次色。
另外,一种原色与另外两种原色的间色之间是互补关系,称为补色,亦称互补色,以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三对补色最为常见。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度,由于色彩本身光照强度不同,产生的明暗程度也不相同,有高明度、中明度及低明度之分。在标准色相中:黄色的明度最高最亮;紫色的明度最低最暗,原色的明度最高最亮,间色次之,复色最暗;白色明度最高最亮,黑色最低最暗。
同一色相也有不同明度变化,如黄色有淡黄、黄与深黄之别;绿色也有明绿、绿与暗绿之差异。
5.纯度
纯度亦称彩度,是指每种色相所含色素(数量)的饱和程度,代表色相纯净程度。饱和度愈高则纯度愈高,色彩愈鲜艳明亮。纯色的纯度最高。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表面质地有关,质地粗者纯度降低,相反质地细滑者纯度比较高。
色调——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合在一起,使色彩有浓淡、明暗和强弱的区分,就称此为色调。也称色彩调子,调子可以是协调的,也可以是不协调的,而协调的色调可以产生和谐的美感。一般同一色调的组合都易产生和谐的美感。
(二)色彩表现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都会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它们对人的精神、心理以及审美意识和情绪感染力都有强烈的影响,能唤起人们的各种情绪与联想,触及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原有的自然色彩之美附加了许多人文色彩的美和其象征意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与象征性。
……
前言/序言
《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雅致意境》 探寻花之韵律,演绎东方美学 中国传统插花,作为一门古老而迷人的东方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赋予花卉生命与灵魂,传递着东方民族深沉的哲学思想和高雅的情感追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艺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自然、和谐的深刻体悟。《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雅致意境》正是为了引领您深入探索这片艺术的沃土,从基础入门,循序渐进,最终领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精髓与魅力。 本书系“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中的一部,旨在为初学者构建一个扎实而全面的学习平台,逐步引导您掌握中国传统插花的技法、理论与美学原则,培养您独立创作的能力,让您在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雅致与意境。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学会如何“做花”,更能理解花“说”什么,如何通过花语传达情感,如何构建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花艺空间。 何谓中国传统插花? 在开始我们的花艺之旅前,有必要明确中国传统插花的独特之处。与西方插花强调色彩的绚丽、造型的饱满、数量的繁盛不同,中国传统插花更注重线条的运用、空间的留白、意境的营造。它追求的是“不似之似”,是一种含蓄、内敛、富有生命力的美。 线条的极致运用: 中国传统插花中的每一枝一叶,每一朵花,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修剪,它们的姿态、曲度、走向,都被视为构成整体美感的关键要素。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勾勒出花材的内在精神。 空间的意境之美: “虚实相生”、“留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原则,在插花艺术中亦是如此。适当的留白,不仅让作品更显通透、轻盈,更能引发观者的想象,构建出开阔而深远的意境。 哲学思想的渗透: “天人合一”、“四时皆景”、“应物象形”等东方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插花的创作理念。插花作品往往寄托着插花者对自然节律的尊重,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以及对和谐美好的向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从汉代的祭祀用花,到唐代的供奉佛前,再到宋代的文人案头雅赏,中国传统插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流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本书内容亮点与学习路径 《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雅致意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路径,为您精心设计了系统的课程。我们力求内容详实、讲解到位,让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工具认知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穿越千年,追溯中国传统插花的起源,了解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与风格特征,从而建立起对这门艺术的整体认知。我们将为您梳理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代表性人物,让您对中国传统插花有一个宏观而深刻的理解。 传统插花的审美原则与构成要素: 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插花的核心审美理念,如“气韵生动”、“意境”、“神韵”、“格调”等。详细讲解构成插花作品的关键要素:线条、形体、色彩、质感、空间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用花材的识别与特性: 介绍中国传统插花中常用的花材,如梅、兰、竹、菊、松、荷、牡丹、桃花等,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生长习性、花期、形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花材的特性是创作的基础,本书将为您提供详实的图文讲解。 必备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熟悉中国传统插花所需的各种工具,如剪刀、剑山、花器、水盆等,并学习它们正确的选择、保养与使用方法。我们将展示每种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帮助您熟练掌握。 花器与花材的搭配之道: 器为花之“衣”,花与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将引导您理解不同材质、造型、大小的花器如何与不同风格、形态的花材相匹配,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二部分:核心技法与入门创作 剑山技法的精髓: 剑山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重要工具,掌握剑山的运用是创作的基础。我们将从剑山的摆放、花材的固定、角度的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演示和讲解。您将学会如何通过剑山,让花材稳固地呈现出理想的姿态。 花材的修剪与处理技巧: 每一枝花,每一片叶,都需要经过精心的修剪,以展现其最美的姿态。本书将传授您如何根据花材的自然形态,进行恰当的修剪,突出线条的优美,去除不必要的枝叶,使其更具表现力。 基本构图的原理与实践: 学习中国传统插花中最基本的构图原则,如“三主枝”、“二方连续”、“三方连续”等。我们将通过图例和步骤分解,帮助您理解如何搭建作品的骨架,如何安排主次关系,如何通过枝叶的穿插,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构图。 初级作品的临习与创作: 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技法后,本书将引导您进行一系列的初级作品临习。这些作品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插花样式,如“三点式”、“基本三角形”、“L型”等,通过模仿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您的动手能力。 第三部分:意境营造与风格探索 色彩的运用与和谐: 尽管中国传统插花不以色彩取胜,但色彩的恰当运用,能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书将探讨传统插花中色彩的搭配原则,如何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深浅来烘托主题,营造氛围。 意境的表达与情感传递: 这是中国传统插花最迷人的部分。我们将引导您思考,如何通过花材的选择、姿态的安排、空间的留白,来表达特定的情感,传递某种意境,如“清雅”、“孤高”、“欣荣”、“静谧”等。 不同风格插花的特点与赏析: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插花的一些代表性风格,如唐代的“高低错落”,宋代的“简洁雅致”,明清的“繁复华丽”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赏析,让您对不同风格的插花有更清晰的认识。 生活中的插花应用: 除了案头摆设,插花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为您提供一些将传统插花元素融入家居装饰、节日庆典、礼仪馈赠等场景的建议,让您的生活因花艺而更加精彩。 学习本书,您将获得: 扎实的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插花的美学原理、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精湛的实践技艺: 掌握剑山运用、花材处理、构图布局等核心插花技法。 高雅的审美情趣: 培养对线条、空间、意境的敏感度,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独特的创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传统插花作品。 一份宁静与怡情: 在与花的对话中,感受宁静致远,体验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致读者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一门需要静心体会、细致感悟的学问。它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和不断地实践。本书的编写,凝聚了编者对传统插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的严谨态度,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教程,为您的插花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请跟随本书的引导,从认识花,到理解花,再到与花对话。让我们的双手,在与花的亲密接触中,学会创造美;让我们的心灵,在对花语的解读中,感受生命的喜悦。愿您在这趟探寻雅致意境的花艺之旅中,收获满满,乐趣无穷! 拿起这本书,开启您的中国传统插花之旅吧。当一枝枝鲜花在您的手中,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与韵律,您将发现,一个全新的、充满诗意的世界,正在向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