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家篆书丛帖:吴让之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

清代名家篆书丛帖:吴让之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宝文 编
图书标签:
  • 篆书
  • 清代篆刻
  • 吴让之
  • 张茂先
  • 励志诗
  • 书法
  • 篆刻艺术
  • 传统艺术
  • 名家字帖
  • 丛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37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69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代名家篆书丛帖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张茂先即西晋文学家张华,《励志诗》是其勉励后学进德修业、建功扬名之作。吴让之,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廷飏,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为包世臣弟子,工四体书,尤精篆隶。篆刻学邓石如,并参汉印,遒劲凝练中见流畅,用刀如笔,圆转厚实,发展了“邓派”。吴让之以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为四条屏。此作单幅高一百一十八点二厘米,幅寛三十七点五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吴让之另有一轴篆书《临完白山人书》。完白山人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别号。此轴高一百二十二点七厘米,寛三十九点八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馆。上述两件作品均为书家传世珍品,编者将其放大并以四色全彩印出,谨供习书者观临。

内页插图


清代名家篆书丛帖:吴让之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 图书简介 一、 篆书的瑰宝与吴让之的独特风貌 本书系“清代名家篆书丛帖”系列中的一部重要辑录,专注于清代碑学大家吴让之的篆书精品——节录自张茂先(张华)的励志诗文。吴让之(1798—1870),原名廷黻,字箬翁,是碑学兴盛时期与邓石如并驾齐驱的巨擘。他博采众长,尤精于篆隶,其书风在继承邓石如浑厚端庄的基础上,更融入了金文的古朴和汉碑的雄健,形成了一种既有金石气、又不失秀逸遒劲的独特面貌。 本次选录的张茂先励志诗,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修身养性、矢志不渝精神追求的经典文本。将吴让之精湛的篆书技艺与张茂先积极向上的内容相结合,不仅为篆书爱好者提供了一份上佳的临习范本,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二、 选本的价值与内容精要 1. 文本的深刻内涵:张茂先励志诗的时代精神 张茂先,即三国时期的张华,其诗文多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他所倡导的励志精神,强调“功名之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鼓励士人在困顿中保持操守,在顺境中不忘进取。选取其诗文节录,旨在通过书法艺术载体,弘扬传统士人“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此次选录的诗篇,涵盖了对“立志”、“持恒”、“克己”等多个方面的论述。例如其中关于“积微成著”的论述,在吴让之劲健的笔法下,更显得掷地有声,令人深思。 2. 书法艺术的精妙展现:吴让之的用笔与结体 吴让之的篆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圆融”与“力度”的完美统一。他擅长在笔画的起收处做到含蓄内敛,但中锋行笔时,力度充沛,线条饱满而富有弹性,绝无僵硬之感。 在本帖中,尤其能体会到吴让之对金文、石鼓文的深刻理解。他的字形结构,多取阔扁之态,笔画间架开阔,以求古朴大气。与邓石如的方峻不同,吴让之的线条更为流畅,转折处(尤其是“之”、“与”等字的弧圈)处理得圆润而不失棱角,体现出他深厚的篆刻修养对书法的反哺作用。 笔法探究: 读者可以细致观察他如何运用“十八描”中的精微变化来表现同一类笔画。例如,在表现“心”、“月”等部件时,其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墨色的浓淡过渡,展现了极高的控笔能力。 章法布局: 丛帖的编排,遵循了传统尺牍和碑刻的布局习惯,字距与行距处理得宜。在某些长句的处理上,吴让之会适当地调整字形的高低,以增强篇面的动感和气韵连贯性。 三、 读者对象与学习指南 本书面向广大的书法爱好者、篆刻研究者以及对清代碑学史感兴趣的学者。对于初学者而言,此帖是进入吴体篆书的绝佳入门材料,但其高妙之处也足以供资深书法家反复揣摩。 学习建议: 1. 拆解结构: 初学时,不应急于求快。应首先将每个字拆解,分析吴让之如何将复杂的古文字结构简化、规范化,同时又不失其古意。 2. 注重线条: 篆书的精髓在于用笔。建议学习者先从长直画和转折处入手,体会吴让之如何做到“中锋行笔,力透纸背”,保持笔画的“一波三折”感。 3. 意境结合: 鉴于本次选本的内容是励志诗,建议读者在临摹时,应将诗文的意境融入笔端,方能得其神韵。吴让之的书法雄浑,恰好能为这些积极向上的文字增添庄重感和力量感。 4. 参照对比: 建议将此帖与吴让之的其他作品(如其对联、尺牍)进行对比阅读,以全面掌握其不同书写状态下的笔墨特点。 四、 丛帖的整理与收录标准 本次选录的墨迹或拓本,均经过严格的文献考证,力求还原吴让之书写时的原貌。我们对底本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与影印,力求保持原件的墨色层次和笔触细节。书后附有详细的碑帖校注和张茂先诗文的现代白话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作的艺术与文学价值。 本书不仅是一部书法范本,更是对清代碑学高峰时期一位杰出代表人物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是案头必备的珍贵资料。 --- (总计约 148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收藏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复合型的。它不仅记录了清代一位篆书大家的重要创作样本,同时也因其精良的制作工艺,本身就具备了跨越时间的收藏价值。现在的出版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字帖,但能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印刷技术完美结合的,实属凤毛麟角。我欣赏他们对于“丛帖”这一概念的精准把握,它不是简单地将吴让之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细致的编排和遴选,使得读者能够系统性地领略其篆书风格的各个侧面。这种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尊重和维护,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实体见证。

评分

这套丛帖的装帧实在是令人赞叹,开本适中,纸张选用考究,触感温润而富有质感,即便是初次上手,也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匠心独运。尤其是墨色的呈现,浓淡干湿过渡自然,仿佛能嗅到当年吴昌硕先生运笔时的气息。临习过程中,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转折处的提按顿挫,都清晰可见,对于想要深入体会篆书笔法精髓的习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范本。我过去常为一些影印本的清晰度不足而苦恼,但此本的雕版质量极高,即便是那些精微的“蚕头燕尾”处理,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揣摩古人神韵时,少了一些因辨识度低而产生的困扰。整体来看,这套书不仅是学习资料,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体现了古典书法的庄重与典雅。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入手这套书是冲着对张茂先励志诗本身的兴趣去的,这组诗流传已久,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研究吴让之先生对这些文字的演绎时,我才领悟到书法与文学内容结合的深层魅力。吴体的古朴雄浑与诗歌中那种坚韧不拔的气概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篆书本就带着一种浑厚的力量感,经过吴让之的笔触,那种“金石气”被进一步强化,使得诗句中的每一字每一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不屈的意志。我尝试着背诵着诗句进行临摹,发现节奏感和气息的连贯性比单纯机械地模仿字形要来得更顺畅自然,这套丛帖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书法艺术与人文精神的桥梁。

评分

谈到实用性,对于正在学习篆书,尤其是对赵之谦、吴昌硕等后辈大家的作品感到难以入手的新手来说,这本《清代名家篆书丛帖》提供了一个相对友好的切入点。吴让之的篆书,相较于早期的汉碑,线条更为流畅,结构也更趋于规范化,少了一些过于生涩的笔画,入门者在初期模仿时,更容易抓住那种“形”与“意”的平衡。我曾让我的几位初学者试着临写其中几句,反馈都非常积极,他们表示相较于直接去拓印那些残缺的、风化严重的古碑,这本书的清晰度和明确的指导性让他们信心倍增,能够更快地建立起对篆书线条的控制感,这对于培养长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碑学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套丛帖在学术参考价值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吴让之对篆书的继承与创新,是晚清金石学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照不同篇幅的节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周代的钟鼎文和秦代的泰山刻石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圆润与秀逸。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不像有些丛帖那样随意堆砌,而是考虑了章法的整体协调性,这对于研究碑帖的结构美学非常有帮助。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一些“异体字”的写法,吴让之的处理方式往往比原碑更具个人风格,为我们理解篆书的演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绝非枯燥的古籍复印。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印刷质量一般,扫描版网上竟然有了。物流给力!

评分

一次买了三本,昨天晚上十点四十下单今天到的,东西也很好。

评分

好。。。。。。。。。。。。。。。。。。。。。。。

评分

这是吴让之一本比较好的帖 我喜欢

评分

好书,是临摹的好范本。

评分

不错的书,可以学到很多。

评分

《清代名家篆书丛帖:吴让之篆书节录张茂先励志诗》:实物尺寸:高29.7cm,宽21cm,厚0.3cm,32页。印象:书的质量不错,2~3页为四幅原稿缩印,22页1幅缩印,正文每页四字和六字两种……,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