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Design of Feed Formula For Layers]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Design of Feed Formula For Layer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继华,刘伯,张伟峰 著
图书标签:
  • 蛋鸡
  • 饲料配方
  • 养鸡
  • 家禽养殖
  • 营养
  • 配方设计
  • 禽类营养
  • 蛋鸡营养
  • 饲料添加剂
  • 畜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69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12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生物农业·动物科学
外文名称:Design of Feed Formula For Layer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详细介绍了蛋鸡饲料配方设计技术和方法技巧,这些配方设计技术和方法技巧多是作者在科研或生产中实际使用过的。《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给出了大量实用饲料配方,供同行研究和模仿;《蛋鸡饲料配方设计》还系统介绍了天气炎热时的夏季设计蛋鸡饲料配方的技术和通过饲料调控鸡蛋的质量等,供同行参考。

目录

前言
1 鸡饲料营养基础
1.1 鸡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
1.2 鸡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
1.3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1.4 肠道健康与免疫营养学
1.5 日粮电解质平衡
1.6 鸡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2 鸡的营养需要
2.1 鸡的能量需要
2.2 蛋白质的营养需要
2.3 蛋白能量比
2.4 氨基酸需要
2.5 理想蛋白质模型
2.6 矿物质营养需要
2.7 微量元素的需要
2.8 维生素需要

3 主要饲料原料的特点及使用要点
3.1 能量饲料原料
3.2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3.3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
3.4 矿物质饲料原料
3.5 常见饲料原料在鸡配合饲料中的一般用量

4 饲料原料质量评估
4.1 饲料原料质量评估指标及抗营养物质
4.2 霉菌毒素与饲料原料储存
4.3 饲料养分值的变异及估计
4.4 饲料原料生物学效率的评估
4.5 相对生物学效价评估原理——斜率比法与平行线法
4.6 生物学效价评估结果的变异

5 饲料添加剂
5.1 微量元素添加剂
5.2 有机微量元素
5.3 维生素添加剂
5.4 氨基酸添加剂
5.5 非营养性添加剂

6 饲料配方设计原理与方法
6.1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6.2 饲料配方的线性规划模型
6.3 影子价格在饲料配方设计上的应用
6.4 灵敏度分析
6.5 原料的变异与饲料配方的精度
6.6 饲料配方设计关键技术

7 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设计
7.1 蛋鸡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7.2 蛋鸡生长期的营养需要量
7.3 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的设计
7.4 鸡的骨骼发育
7.5 预产期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7.6 蛋鸡生长期饲料配方实例

8 产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1 我国蛋鸡的生产性能
8.2 蛋鸡的饲养标准
8.3 开产后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4 产蛋高峰鸡饲料配方设计
8.5 产蛋后期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8.6 产蛋鸡掉毛的营养原因

9 种鸡饲料配方的设计
9.1 种公鸡饲料配方设计
9.2 蛋鸡不同季节的生理特点
9.3 母鸡日粮对种蛋及雏鸡的影响
9.4 种母鸡的饲料配方设计

10 夏季饲料配方设计
10.1 鸡的夏季营养
10.2 夏季鸡日粮的酸碱平衡
10.3 抗热应激的添加剂
10.4 热应激的饲料调控

11 鸡蛋质量的营养调控
11.1 蛋的形成与鸡蛋品质
11.2 饲料营养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11.3 蛋壳颜色
11.4 饲料对鸡蛋大小的影响
11.5 饲料养分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11.6 饲料原料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参考资料
附录1 蛋鸡饲养标准(NY/T33-2004)
附录2‘海兰白-36’蛋鸡的饲养标准
附录3‘海兰白-36’蛋鸡的饲养标准(续)
附录4‘海兰褐’蛋鸡的饲养标准
附录5‘海兰褐’蛋鸡的饲养标准(续)
附录6‘海兰褐’商品蛋鸡的蛋重分布
附录7 饲料厂的饲料原料质量标准

精彩书摘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动物为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需要,每天必须采食一定数量的饲料。饲料中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养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要提高动物生产和饲料转化效率,必须了解饲料养分对动物生存、繁衍和生产所起的作用。
  目前蛋鸡一般是规模化饲养,所用饲料为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饲料原料、饲料配方和饲料加工。
  饲料配方是否能达到设计目标的关键在于:对动物营养需要量的认识是否准确;对饲料原料的有效养分含量或生物学效价掌握的准确程度;对配合饲料加工储藏过程中养分损失的准确预测。所以这些研究是营养学、饲料学和配方师的首要目标。
  ……

前言/序言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的奥秘:打造健康高效的产蛋机器 引言: 在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蛋鸡养殖作为重要的食物生产环节,其效率和效益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而高效优质的蛋鸡饲料,无疑是保障蛋鸡健康生长、稳定产蛋、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要素。本书《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Design of Feed Formula For Layers] 》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饲料配比指南,它是一部深入剖析蛋鸡生理需求、营养代谢规律,并将其转化为科学、经济、可操作的饲料配方设计理念的实践手册。本书旨在为广大蛋鸡养殖者、饲料生产企业、兽医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的精髓,从而优化养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蛋鸡营养生理基础——理解你的产蛋机器 要设计出优秀的蛋鸡饲料,首先必须深刻理解蛋鸡的生理特性和营养需求。本章将从蛋鸡的消化系统、代谢途径、不同生产阶段(育成期、产蛋期)的生理变化入手,详细阐述其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消化系统运作机制: 深入解析蛋鸡消化道各器官(食道、腺胃、肌胃、小肠、大肠)的功能,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影响消化吸收效率的因素,如饲料的粒度、消化酶活性等。 能量代谢与供应: 阐述蛋鸡能量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产蛋过程中的消耗。重点分析不同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差异,以及如何根据生产性能需求精确计算能量需求。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精细调控: 解释蛋白质在蛋鸡体内合成组织(肌肉、羽毛、卵白、卵黄)中的作用,并强调氨基酸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的比例对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羽毛生长状态的影响。 脂肪的角色与脂肪酸的平衡: 探讨脂肪作为能量密集型营养素的优势,以及其对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激素合成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分析不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并提出在配方中合理添加脂肪的策略。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微量而关键的作用: 详细介绍蛋鸡对各种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矿物质(钙、磷、钠、氯、镁、铁、锌、铜、锰、碘、硒)的需求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强调微量元素在酶活性、骨骼健康、免疫功能、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优质饲料原料的选择与评价——配方设计的基石 饲料配方设计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饲料原料。本章将聚焦于常见的蛋鸡饲料原料,从营养成分、经济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谷物类原料: 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分析其营养组成、抗营养因子、储存和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饼粕类原料: 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等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探讨其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酚)的处理方法以及对适口性和利用率的影响。 动物性原料: 鱼粉、肉骨粉等,分析其高品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优势,以及使用中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和成本效益。 油脂类原料: 动物脂肪、植物油等,评价其能量密度、脂肪酸组成以及在饲料中的添加方式。 矿物质预混料与添加剂: 钙源(碳酸钙、磷酸钙)、磷源、食盐等无机盐类的选择,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预混料的组成和质量标准。 功能性添加剂: 酶制剂、益生菌、益生元、抗氧化剂、霉菌毒素吸附剂等,分析其在改善饲料消化利用、促进肠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及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原料品质的检测与评估: 介绍常用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检测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生物学试验来评估原料的品质和安全。 第三章: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流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本章将系统性地介绍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操作流程,使读者能够将前两章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的配方工作中。 营养需求估算: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蛋鸡的品种、日龄、体重、生产性能(产蛋率、蛋重、采食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精确估算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水平下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日需求量。 线性规划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 介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线性规划配方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讲解如何设定目标函数(如最低成本、最高营养满足度),设定限制条件(如原料供应量、营养素的上下限、营养素间的比例关系、禁忌原料等),从而得到最优的饲料配方。 配方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饲料成本,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原料组合。 适口性与消化利用性: 确保配方设计的饲料易于被蛋鸡采食,并能被高效消化吸收。 抗营养因子控制: 识别并设法降低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对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料的物理形态: 考虑饲料的粒度、粉碎细度、制粒工艺对蛋鸡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环境友好性: 关注配方设计对蛋鸡排泄物的影响,例如氮、磷的排放量。 不同生长阶段的配方设计策略: 育成期饲料: 重点在于促进体格发育、骨骼生长和免疫系统构建,为后续的产蛋打下坚实基础。 产蛋初期饲料: 调整营养水平,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产蛋率和蛋重。 产蛋高峰期饲料: 保证高水平的能量、蛋白质和钙的供应,维持高产蛋率和优良蛋品质。 产蛋后期饲料: 适当调整营养水平,应对生理机能的下降,维持一定的产蛋效率,并关注蛋壳质量。 饲料配方验证与调整: 强调配方设计并非一成不变,需要通过实际生产中的观察(采食量、粪便形态、羽毛生长、产蛋率、蛋重、蛋品质等)和数据分析,对配方进行持续的评估和优化。 第四章:蛋鸡饲料配方实例分析与优化——实践中的智慧 本章将通过具体的蛋鸡饲料配方实例,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帮助读者掌握配方调整的技巧。 典型配方展示: 针对不同日龄、不同生产阶段的蛋鸡,提供标准化的配方参考,并详细解析每个配方中各原料的添加目的和作用。 常见问题诊断与配方调整: 产蛋率不稳: 分析可能的原因,如能量不足、蛋白质缺乏、氨基酸失衡、应激等,并提出相应的配方调整方案。 蛋重偏小/偏大: 探讨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对蛋重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微调。 蛋壳质量下降: 重点关注钙、磷、维生素D3、微量元素(锰、锌)的供应,以及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解决方案。 采食量异常: 分析可能是由于饲料适口性差、粒度不当、环境因素或营养素不平衡引起,并给出配方调整建议。 腹泻与消化不良: 讨论饲料原料的消化性、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等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配方改善。 特殊情况下的配方设计: 高温季节饲料配方: 考虑高温对蛋鸡采食量、代谢率和营养需求的影响。 低温季节饲料配方: 关注能量的额外消耗,以及如何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 疾病康复期饲料配方: 强调易消化、高营养,并富含免疫支持成分的配方。 饲料厂与养殖户的沟通协作: 强调信息互通的重要性,养殖户应及时反馈生产情况,饲料厂应根据反馈调整配方,形成良性循环。 第五章:饲料加工与质量控制——确保配方有效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再优秀的配方,如果加工工艺不当或质量控制不严,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本章将重点关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原料的储存与预处理: 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不流失,必要时进行烘干、去毒等预处理。 粉碎与混合: 掌握适宜的粉碎细度,确保混合的均匀性,避免营养素偏析。 制粒工艺: 讨论制粒对饲料适口性、消化率、粉尘率的影响,以及蒸汽、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 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进厂原料检验: 确保所有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 生产过程监控: 关键环节的参数记录和抽样检测。 成品饲料检验: 营养成分分析、霉菌毒素检测、物理形态检查等。 饲料批次追溯: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便于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原因。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控: 重点介绍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的来源、危害,以及在饲料配方和加工过程中的防控策略。 结语: 《蛋鸡饲料配方设计 [Design of Feed Formula For Layers] 》的最终目标是赋能每一个参与蛋鸡养殖的个体。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不仅能掌握蛋鸡饲料配方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解蛋鸡的生理需求出发,到精挑细选优质原料,再到科学严谨的配方设计与优化,最终通过严格的加工与质量控制,真正实现“用科技喂养,以健康产蛋”,为人类提供安全、营养、优质的禽蛋产品,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本书,是您在蛋鸡养殖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是您打造高效产蛋机器的秘密武器。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一位有经验的营养师感到收获良多,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消化不良。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化,充斥着缩写和行话,虽然在专业书籍中这是常态,但如果缺乏扎实的动物营养学背景,很多推导过程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比如,它在论述维生素D代谢与骨骼健康时的那几页内容,涉及到了羟化酶的活性调控和激素反馈机制,这已经超出了普通配方师需要掌握的范畴,更偏向于兽医病理学或生物化学的深度。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进阶指南”或“理论精进手册”,而不是一本“入门速成教材”。它要求读者在阅读时,手中必须常备一本营养学词典或者参考手册,随时准备查阅那些专业术语背后的精确含义。总而言之,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维范式,而非简单的操作手册。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技巧分享,渴望理解底层逻辑的驱动力,那么这本书会为你提供一个坚实且充满挑战性的知识平台,促使你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学习和实践验证。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原料波动性”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成熟度,这正是我在实际生产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玉米、豆粕的价格和质量总是在变化,国内的原料产地差异也很大,这意味着去年有效的配方,今年可能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成不变的“万能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决策工具箱。它详细描述了不同替代原料(比如酒糟、特定种类的饼粕)的营养价值校正系数,以及引入这些原料后,如何调整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水平,以维持整体营养谱的稳定。这种动态调整的思维框架,是教科书很少深入强调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冗余风险管理”的部分,作者似乎在暗示,在追求极致低成本的同时,必须预留一定的营养缓冲空间来应对原料批次间的意外偏差,而不是把每一种营养素都算到刚好够用的临界点。这种“安全边际”的考虑,体现了作者对大规模商业运作中风险控制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意识到,饲料配方设计不只是化学计算,更是一门包含了市场预测和风险对冲的经济学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率地说,是一次对传统认知和直觉的严峻挑战。它不是那种帮你直接套用模板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篇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辩证的合集。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大量现成的、可复制的公式,但翻阅后发现,作者似乎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配,而不是简单地告知“应该”怎样配。这种深入到分子层面或至少是代谢路径层面的解析,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既是学习的宝库,也是理解上的门槛。例如,书中关于能量与蛋白质平衡的探讨,远比我过去接触到的任何资料都要细致入微,它涉及到了不同氨基酸互作对氮平衡的微妙影响,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粗放式的营养添加。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其中关于非必需氨基酸的代谢负载问题,这在以往的配方设计中几乎是被忽略的“次要矛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我对书中提出的任何一个建议都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验证。它迫使我不仅要看数据报表,更要开始用更科学的眼光去观察鸡群的实际状态,将理论与感官判断结合起来。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严谨,几乎没有多余的修辞,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个待检验的假设,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精力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蛋鸡饲料配方设计》,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挺期待的,因为我一直在琢磨怎么优化我们家那个小养殖场的效率。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样,直奔主题,这让我觉得内容应该是干货满满的。我当时的想法是,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突破性的思路,比如如何利用当地的廉价原料,或者在保证蛋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饲料成本。我对营养学基础理论并不算陌生,但配方的实际操作和微调总是有很多学问,尤其是在应对不同季节、不同日龄蛋鸡的需求变化时,教科书上的标准配方往往显得过于僵化。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原料的生物学利用率差异,以及在添加剂的选择上,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科学地平衡矿物质和维生素,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心里有底,感觉不是那种蜻蜓点水的简易手册,而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系统性著作。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地构建出最经济且高效的日粮结构。如果它能教会我如何通过精细化的配方管理,让鸡的产蛋率稳定在历史高位,同时让蛋壳质量和蛋重都达到最佳商业标准,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主要的关注点始终在于“实践可行性”和“成本效益比”的平衡艺术。

评分

从排版和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组织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是按照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最终评估的流程来展开的。开篇必然是目标设定,比如“目标产蛋率95%,料蛋比1.6以下”,然后紧接着就是资源评估——原料库的分析和成本结构拆解。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环境友好型配方”的探讨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谈论氮磷排放,而是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可消化磷的利用率和减少粗蛋白水平,来降低环境负荷,同时观察这对蛋鸡的肠道健康和免疫力的间接影响。这部分内容显然是基于最新的动物营养学前沿研究,许多数据和图表展示了低蛋白日粮对不同品种蛋鸡的长期适应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传统的经济效益指标与现代的社会责任(绿色养殖)指标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配方设计思路。它暗示着,未来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谁的饲料最便宜,更在于谁的饲料对环境影响最小,同时还能维持顶尖的生产性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看看再说,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看看再说,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看看再说,希望有所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