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等 著
图书标签:
  • 火灾风险评估
  • 火灾安全
  • 风险评估
  • 消防工程
  • 安全工程
  • 建筑安全
  • 预防措施
  • 应急管理
  • 火灾科学
  • 安全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336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22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3
字数:8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是作者多年来在火灾科学、火灾安全工程学基础理论和火灾防治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内容涵盖了火灾风险评估的各方面,包括火灾动力学基础理论、火灾统计方法、火灾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辨识方法、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安全疏散评估方法、消防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等内容。《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对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火灾现象及其危害性 1
1.1.1 火灾及其危害性 1
1.1.2 火灾的分类及特点 3
1.1.3 我国目前的火灾形势 4
1.1.4 未来我国火灾的发展趋势 6
1.2 火灾科学研究的任务、方法和现状 6
1.2.1 火灾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6
1.2.2 火灾科学研究的方法 9
1.2.3 火灾科学研究的现状 11
1.2.4 火灾科学研究的展望 13
1.3 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5
1.3.1 国内外关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的研究现状 15
1.3.2 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 18
1.3.3 火灾风险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19
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火灾动力学及控制技术基础 21
2.1 燃烧现象概述 21
2.1.1 燃烧的化学物理基础 21
2.1.2 着火过程 31
2.1.3 可燃气体的燃烧与火焰传播 33
2.1.4 可燃液体的燃烧 35
2.1.5 固体可燃物的燃烧 37
2.2 火灾动力学基础 44
2.2.1 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44
2.2.2 室内的受限燃烧 46
2.2.3 火灾的扩大与蔓延 50
2.2.4 若干火灾特殊现象 52
2.2.5 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 55
2.3 火灾烟气的性质与流动 61
2.3.1 烟气的组成与危害 61
2.3.2 烟气的浓度 62
2.3.3 烟气流动的主要阶段 64
2.3.4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69
2.3.5 烟气在几种特殊建筑中的流动 75
2.4 火灾时建筑结构的力学响应 80
2.4.1 前言 80
2.4.2 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确定 81
2.4.3 火灾条件下室内气相温度的计算 82
2.4.4 高温下钢结构的力学响应 84
2.4.5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响应 90
2.4.6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修复 96
2.5 火灾防治的技术基础 96
2.5.1 火灾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96
2.5.2 火灾的探测与报警 98
2.5.3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00
2.5.4 烟气的控制与管理 104
2.5.5 消防系统的优化集成 107
参考文献 110
第三章 概率统计基本知识 112
3.1 概率论基础 112
3.1.1 事件与概率 112
3.1.2 事件的条件概率 114
3.1.3 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 115
3.1.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20
3.1.5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122
3.2 统计理论基础 122
3.2.1 基本概念 122
3.2.2 参数估计 126
3.2.3 重要的参数假设检验 130
3.2.4 拟合优度检验 133
3.3 回归和相关 137
3.3.1 线性回归 137
3.3.2 对数线性模型 144
3.4 常用概率分布 148
参考文献 150
第四章 火灾风险评估 151
4.1 火灾风险评估基本知识 151
4.1.1 火灾风险的概念 151
4.1.2 火灾风险的度量 153
4.1.3 火灾风险容忍度 156
4.2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163
4.2.1 引言 163
4.2.2 定性分析方法 163
4.2.3 半定量分析方法 165
4.2.4 定量分析方法 168
4.3 火灾风险评估工程方法 174
4.3.1 概述 174
4.3.2 FRAME的基本原理 174
4.3.3 定义和基本公式 175
4.3.4 FRAME的主要用途 178
4.4 火灾风险指数法 179
4.4.1 引言 179
4.4.2 火灾风险指数法的建立步骤 179
4.4.3 确定决策水平 179
4.4.4 属性的描述 180
4.4.5 权重Wi的赋值 182
4.4.6 风险指数R的估计 183
4.5 基于事件树的火灾风险定量分析法 183
4.5.1 概述 183
4.5.2 损失场景设计与事件树构建 185
4.5.3 初始火灾可能性分析 187
4.5.4 消防系统成功概率分析 189
4.5.5 风险计算与比较 192
4.5.6 风险减少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198
4.6 不确定性分析与拓展定量风险分析 202
4.6.1 概述 202
4.6.2 单场景分析方法 204
4.6.3 拓展的定量风险分析 213
参考文献 216
第五章 危险源辨识 218
5.1 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方法 218
5.1.1 危险源的定义 218
5.1.2 危险源的分类 221
5.1.3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方法 223
5.1.4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方法 226
5.2 火灾中的危险源 228
5.2.1 可燃物 228
5.2.2 烟气及有毒、有害气体 231
5.2.3 消防对策与消防管理中的危险源 237
5.3 危险源辨识在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39
5.3.1 火灾场景设定 239
5.3.2 火灾荷载 240
5.3.3 火灾发展及热释放速率 243
5.3.4 火灾危险度 251
参考文献 256
第六章 火灾财产损失评估 257
6.1 火灾财产损失评估的背景和目的 257
6.1.1 火灾财产损失评估的背景 257
6.1.2 火灾财产损失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260
6.1.3 火灾财产损失评估的基本方法 265
6.1.4 本书所涉及的火灾财产损失评估的范围 267
6.2 建筑火灾财产损失评估方法 268
6.2.1 火灾荷载统计方法 269
6.2.2 建筑火灾发展阶段的分割 270
6.2.3 各阶段火灾成长概率 273
6.2.4 建筑物火灾时烧损面积的预估 278
6.3 火灾引起建筑物坍塌的评价方法 279
6.3.1 建筑火灾的一般规律 280
6.3.2 火灾荷载与火灾持续时间的分布规律 281
6.3.3 极端情况下火灾引起的建筑物坍塌概率 283
6.3.4 基于建筑物防灭火特性的坍塌概率评估 285
6.4 工程算例 287
6.4.1 基于不同防灭火特性的火灾烧损面积预测 287
6.4.2 纽约世界贸易大厦坍塌概率估算和原因分析 289
参考文献 294
第七章 火灾环境下的人员安全疏散评估 296
7.1 疏散研究在火灾风险评估中的重要地位 296
7.2 人员安全疏散准则 297
7.2.1 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297
7.2.2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298
7.2.3 安全疏散标准 298
7.3 火灾环境下的人员特征与疏散管理 300
7.3.1 人员特性对疏散的影响 300
7.3.2 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308
7.3.3 建筑疏散结构与安全疏散 311
7.3.4 安全疏散指挥与管理 319
7.4 人员安全疏散必需时间(RSET)的计算 320
7.4.1 经验公式 321
7.4.2 人员疏散模型 322
参考文献 336
第八章 消防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 338
8.1 阻燃和防火技术的有效性与火灾风险 338
8.1.1 聚合物材料的燃烧及热解特性 338
8.1.2 材料的阻燃及防护原理 350
8.1.3 材料火灾危险性和风险性分析 362
8.2 火灾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 372
8.2.1 火灾探测器及系统构成 372
8.2.2 火灾探测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评价 382
8.3 灭火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 402
8.3.1 灭火原理 402
8.3.2 灭火技术的性能 407
8.3.3 灭火技术性能评价及灭火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 412
参考文献 433
第九章 火灾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 437
9.1 概述 437
9.1.1 问题背景 437
9.1.2 数值模拟的一般特点和步骤 437
9.1.3 数值模拟方法评述 438
9.2 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439
9.2.1 湍流流动现象和数值模拟方法 439
9.2.2 湍流流动的Reynolds时均方程组 442
9.2.3 Reynolds应力输运方程 444
9.2.4 湍流黏性模型 448
9.2.5 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 452
9.2.6 大涡模拟LES 455
9.3 喷雾过程数值模拟 458
9.3.1 液滴不稳定破碎模型 458
9.3.2 喷雾碰壁现象 461
9.3.3 喷雾过程液滴碰撞-聚合模型 464
9.3.4 喷雾过程液滴蒸发模型 466
9.3.5 喷雾碰壁液膜蒸发模型 468
9.3.6 喷雾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471
9.4 湍流燃烧 471
9.4.1 湍流与反应的相互作用 471
9.4.2 湍流流动中的时均反应速率 472
9.4.3 湍流预混火焰模拟 473
9.4.4 针对湍流扩散火焰的k-ε-f和k-ε-g模型 476
9.5 建筑火灾的场?区?网复合模拟 480
9.5.1 场-区-网复合模拟算例 482
9.6 典型火灾场景模拟算例 488
参考文献 492
第十章 火灾风险评估案例 495
10.1 某机场新航站楼火灾危险性评估概述 495
10.1.1 概述 495
10.1.2 新航站楼安全目标的确定 495
10.1.3 火灾危险源辨识及设定火灾场景 496
10.1.4 火灾危害性评估 497
10.1.5 人员疏散评估 499
10.1.6 火灾探测与联动扑救评估 503
10.1.7 结论与建议 506
10.2 某高架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507
10.2.1 概述 507
10.2.2 设置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热释放速率 508
10.2.3 烟气流动过程的动态模拟 511
10.2.4 人员安全疏散动态模拟 513
10.2.5 消防系统综合分析 514
10.2.6 钢结构保护分析 516
10.3 某酒店地下健康中心火灾危险性评估 518
10.3.1 概述 518
10.3.2 火灾危险源辨识及设定火灾场景 519
10.3.3 火灾危害性评估 521
10.3.4 人员疏散评估 523
10.3.5 火灾探测与联动扑救评估 525
10.3.6 结论与建议 526
10.4 某地下车库的火灾风险分析 527
10.4.1 概述 527
10.4.2 确定安全目标及项目所涉及的分析内容 528
10.4.3 火灾危险源辨识 528
10.4.4 烟气流动过程的动态模拟 532
10.4.5 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分析 534
10.4.6 消防系统综合分析 535
参考文献 5

前言/序言


《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挑战》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复杂性、演进历程及其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资源约束、环境退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本书旨在为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城市未来的公众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演变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城市规划思想的源流,从古代文明的聚落布局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再到20世纪中叶以来的理性规划范式。我们详细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规划理论流派,包括田园城市运动、现代主义规划(如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以及对这些模式的反思与修正。重点阐述了从“功能分区”到“综合管理”的思维转变,强调了规划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过程的本质。 我们引入了关键的理论概念,如城市形态学、空间句法分析、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将理解当前规划实践是如何在继承与批判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理解当代规划的复杂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范式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聚焦于如何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环境保护,而是一个涉及经济韧性、社会公平与生态承载力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2.1 韧性城市与风险管理(不涉及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 本章重点探讨城市面对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极端热浪)和人为冲击(如经济衰退、流行病)时的抵御、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我们详细介绍了韧性规划的指标体系构建,包括基础设施的冗余设计、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积累以及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讨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增强城市韧性方面的潜力,例如通过湿地恢复管理雨洪,而非仅仅依赖硬性工程结构。我们分析了全球不同气候带城市在构建韧性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强调了跨部门协作在提升城市整体抗风险能力中的不可或缺性。 2.2 紧凑发展与绿色基础设施 本书倡导以“紧凑、混合、公交导向型发展”(TOD)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策略,以减少城市蔓延和交通能耗。我们详细剖析了TOD模式的实施路径,包括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规划、公共交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 同时,本书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将其视为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对城市森林、蓝绿网络、屋顶绿化的生态价值评估,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生态规划,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和热岛效应缓解。本部分提供了将生态服务价值量化并纳入成本效益分析的具体方法。 2.3 城市治理与公众参与的民主化 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广泛的社会共识之上。本章探讨了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决策模式向更具包容性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我们分析了多种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包括数字平台在信息透明化和需求收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确保弱势群体的声音在规划决策中得到体现。特别关注了规划的执行监督机制,以及如何建立问责制度以确保规划目标的长期实现。 第三部分:规划实践中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本部分关注新兴技术如何赋能更精准、更动态的规划决策。 3.1 城市信息模型(CIM)与数字孪生 本书深入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集成应用,以及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构建逻辑。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高精度三维数据和实时传感器数据,创建城市的“数字孪生体”,从而实现对城市系统(如交通流、能源消耗、人群密度)的模拟、预测和实时管理。这使得规划师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假设情景分析”,评估不同政策干预措施的潜在影响。 3.2 大数据与行为空间分析 本章探讨了移动通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如何揭示城市居民的真实行为模式,超越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和流量计数。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深度挖掘,规划师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通勤选择、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服务的可达性,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需求匹配规划。 3.3 智慧交通系统(ITS)与出行即服务(MaaS)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如何优化城市道路资源利用和减少拥堵。重点分析了“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的整合模式,即如何将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多种出行方式无缝连接,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依赖,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城市移动。 第四部分:全球视野下的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来自不同地理和发展阶段的城市案例,检验前述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欧洲的精明增长典范、亚洲的快速城市化应对策略以及南半球的生态友好城市实践,进行多维度比较。 本书的结论部分对城市规划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强调了规划师在应对全球尺度挑战(如气候变化适应和资源公平分配)中将扮演的角色,并呼吁规划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全球视野的新一代规划人才。 《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挑战》是一本面向未来的专业著作,旨在推动规划实践向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让我对火灾风险评估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思想启迪之作。书中对于火灾风险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深入剖析,彻底打破了我过去对风险评估的刻板印象。我曾以为风险评估是一个静态的、一次性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作者在探讨风险沟通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时,展现出的前瞻性和人文关怀,更是令人赞叹。他强调,有效的火灾风险管理,离不开所有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十分吸引人,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中,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因果链”的解读,它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火灾发生的内在逻辑。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火灾风险评估的专业认知,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评分

说实话,最初拿起《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安全管理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显得空洞乏味,充斥着套话和口号。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以一种极其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火灾风险评估的各个维度。书中对于不同评估模型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模型,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弱信号”的论述,它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早期迹象,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在很多其他同类书籍中都很难看到。此外,作者在讨论数据收集和分析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各种统计学方法和模型都被清晰地阐述,并且附带了具体的应用案例,让我这个非统计学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逻辑清晰,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迅速掌握核心内容。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对于提升火灾风险评估的专业水平,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接地气”的特质。我一直认为,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就是空中楼阁。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停留在高深的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火灾风险评估过程,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步骤。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到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建议。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场所的火灾风险评估案例,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情景分析”的讲解,它教会我们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设想各种极端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这种“未雨绸缪”的思路,对于预防火灾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便是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认识火灾风险,掌握评估方法。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知识,更是在积累经验。

评分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提供了关于火灾风险评估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我原以为风险评估只是一个简单的量化过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书中对于不同评估方法的对比和选择,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不确定性”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风险评估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一门处理不确定性的艺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述,又不失生动有趣。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在火灾安全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火灾安全管理的认知。我原本以为,火灾风险评估不过是些陈旧的公式和僵化的流程,充其量是消防部门应付差事的工具。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评估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方法背后的逻辑和哲学。读完它,我才意识到,风险评估绝非简单的量化,而是一个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复杂过程。书中对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类行为因素的探讨,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举例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对工业园区火灾风险的细致分析,还是对城市公共空间隐患的精准剖析,都充满了现实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论述,又不乏引人入胜的叙事,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产生共鸣,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方法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书,对于任何希望在火灾安全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