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天搞定GRE单词》初于2001年出版,之后经过了修订再版,是一本久经考验、备受读者信赖的畅销佳作。作者杨鹏从2000年开始执教于新东方,教学经验丰富,创立了一系列经典英语学习方法,其中包括“杨鹏背单词法”。一开始针对老版《GRE词汇精选》给出“17天背词法”,再版时根据新版《GRE词汇精选》调整为“21天背词法”,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记忆学的规律出发,以适当的记忆标准,用科学合理的记忆周期和严密的统筹安排来制定一个背单词的时间表,之后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计划。本书适合一切苦于难以在较短的周期内背下大量单词的英语学习者,因为不论是GRE、GMAT、TOEFL、IELTS、LSAT,抑或是考研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名目虽有不同,但是人类的记忆规律却不会改变。读完本书,你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以记忆学理论为基础,科学指导
  ◆一种科学实用的单词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新东方名师的学习心得,不吝分享
  ◆GRE、GMAT的学习规划,量身定做
  ◆背单词中的常见问题,答疑解惑
  ◆2000余易混词汇,对比分辨
  
  一本书,仿佛是作者的一个孩子;天下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不仅仅是爱护,还希望他成长。所幸这本《17天搞定GRE单词》自2001年出版以来,由最初的广受怀疑和嘲讽,慢慢地为同学们接受、认可,渐渐地成为背单词的标准之一;而且同学们不只使用本书的方法背GRE、GMAT单词,还创造性地用来背TOEFL、四六级和考研单词,书中的背单词理论也被广泛地传播和应用,这一切都令笔者快慰而满足。
  与笔者近乎同时出版的《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一书的中规中矩的表现不同,这本《17天》从一出版到现在,都给笔者带来了众多意外。
  首先是书名引起的风波。笔者本非标新立异之人,当初给这本书定名字的时候,所希望的只是通过这个题目,让读者了解这个方法的效果和时间周期,从而增强背单词的信心,而且这个背单词的进度也经过了笔者自己以及无数学员的实践验证;至于此书出版之后,一开始的质疑、打击甚至是挖苦、谩骂,后来的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都是命名时没有料到的。2003年,某大学的BBS上的一篇题为《杨鹏,神人乎,骗子乎?》的文章,甚至将笔者和发明所谓“水变油技术”的人做了类比,令笔者啼笑皆非。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哉斯言!
  第二个意外是该书出版后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期,反响热烈,反复重印、再版,甚至有人把部分章节输入电脑制成电子版,放到网络上转载,广泛传播至今未见颓势。其实笔者之所以反对这种做法,不完全是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而主要是因为网上摘录的都是只言片语,既没有记忆学的理论基础部分,也没有注意事项和问题解答。必然产生断章取义的恶果,造成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抨击笔者的老兄一样,在没有完全吃透方法的前提下用错了方法,反过来再批评方法不科学。所以,借此机会,笔者向读者强烈建议:一定要看一遍原书。即使不买,借来看看也无妨。方法掌握得不准确,定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学习效率!
  更令人意外的是,本书的命名思路后来被广泛借鉴,以至于现在市面上到处都是《××天攻克××》的英语学习方法的书。其实背单词易于速成,而阅读、写作、听力等能力的提高则远非一日之功;即使在某个学习阶段可以迅速提高,也要以较长时间的积累为基础。所以笔者以为,起此类书名还是慎重为妙。
  最后的一个意外是最近恰逢本书再版,新东方大愚的编辑们再三催促我对本书做出修订。本来是不得已才在繁忙中挤出点滴的时间,不料重读之下,数年来,新东方讲台上的种种细碎的往事又逐渐从记忆的尘烟中清晰地还原出来。百感交集的心情实非言语可表。八年弹指一挥间,千万名学员的音容在我记忆之中依然鲜活;这么多年的种种快乐和悲伤,也一并涌上心头。虽然我已经逐渐淡出课堂,但我对学员们的感情没有些许的淡化,反而像陈年的老酒,日益醇厚。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同学们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更要感谢你们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你们的存在,赋予我的生命以价值;你们的成长,给了我人生的信念和希望。我还要感谢命运,给我机会成为一名新东方教师,使我渺小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意义。
  对于本书的使用,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以下至关重要的三点:
  第一,对于背单词的进度,请同学们千万不可执著!在笔者的学生中,真正能够在17天内不折不扣地背下GRE单词的学生不超过30%,其他学生会把背单词的周期不同程度地延长。其实无论是17天也好,25天也好,甚至一个半月也好,只要能够基本熟悉了GRE单词,都是巨大的成功。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基础不同、记忆力不同、时间空闲不同、精力不同、恒心和毅力不同,所以对于所有背GRE单词的学生,一刀切地都要求在17天里背下全部单词是不合适的。更何况本书最初是按照1999版红宝书(《GRE词汇精选》)来设计的,当时每个词表(List)只有120个单词;而2003版、2005版、2008版、2011版红宝书每个词表已经上升到了150个左右。所以如果没有较强的词汇基础,仍然按照17天的时间来背,是极为困难的。如果以前未曾粗略地背过一遍,建议使用21天的周期来背2011版红宝书比较恰当、稳妥。笔者在书中设计了17天、21天这两种不同进度的时间表,还附加了一份空白的时间表,是希望同学们不要急功近利,可按照自身的实力选择书中适合自己的一款;尤其注意的是,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万万不可在沮丧之时轻言放弃,应当立即利用书中的空白时间表修改背词计划,适当放宽时间要求。尽管笔者的方法听上去是一个相对速成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却是要注意记忆的扎实,一定要在完成前面单词的复习计划之后才可以背新的单词。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希望读者能够把握好快与稳的分寸,不可一味贪图速度;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同学,更要量力而行。
  第二,本书所讨论的“背单词”仅限于掌握每个单词的基本含义,至于这些单词的用法和深层含义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真题的训练,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千万不能指望单靠背单词书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背单词和做真题的关系,按照笔者在课堂上喜欢讲的一个说法,叫做“摸着石头过河”。满眼生词时,我们自然无法做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指望着把单词全部背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才去做题。正确的方法是在把单词按照书中的方法背到六七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做题,通过做题来进一步掌握这些单词。(详见第三章问题五)。
  第三,17天指的是把所有新单词背完的时间,其中的绝大多数单词的复习周期尚未完成,在17天之后还必须按照书中规定的复习周期不停地复习下去;所谓“17天搞定”的意思是前17天占80%以上的任务量,后面复习的强度大大降低,而从第一天开始背单词到全部单词复习完毕,周期大概是45天。而且这个周期结束后,对GRE单词的复习仍然不能停止,每天还是要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复习300~500个单词,否则还是会遗忘。正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于背单词,不到考试的那一天,一直不能停止复习。也许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本身就是世间超越一切方法的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第一次出版是在2001年12月,当时盛行的是1999版和2000版红宝书,不但距今年代久远,而且单词量也大相径庭(1999版为6,300词,2000版接近9,000词);其后GRE考试又屡次改型,至今GRE考试对单词的要求已经大有变化。好在本书针对的对象并非单词本身,而是背单词的规律,所以一直都不过时。本次修订,针对最新的2011版红宝书重新设计了记忆时间表,并增加了对网友在本书实际使用中的许多心得的整理及点评,希望对GRE考生略有所帮助,笔者将不胜欢欣之至!
  衷心祝愿所有的GRE考生学习顺利,考试成功!
  衷心希望所有有梦的青年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踏上幸福的彼岸!
  杨鹏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仿佛是印刷厂的学徒随便拼凑出来的。首先,字体选择就让人血压升高,正文部分用了一种细得像蚊子腿一样的宋体,长时间阅读下来,我的老花镜都快要架不住了。更要命的是,它居然在单词的释义旁边,用一种加粗的、几乎要从纸面上跳出来的黑体字标注了一些所谓的“核心词频”,这两种字体的对比度高得吓人,使得我根本无法流畅地进行视觉切换。每当我试图集中精力去理解某个生词的细微差别时,那个刺眼的词频标记就会像个跳梁小丑一样分散我的注意力。而且,它的装帧质量也极其敷衍,拿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内页纸张薄得能透光,油墨似乎都没干透,翻页的时候总有一种要被蹭到手指上的不安感。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赶在某个不吉利的黄道吉日匆匆忙忙付印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还能看到如此不尊重读者的纸质书设计。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对视力的严峻考验,而不是一次愉快的知识汲取过程。我真希望出版商能对自己的产品负起一点点责任,至少对得起读者为之付出的时间和金钱,而不是把这样的半成品推向市场,让考生们在备考的压力山大之余,还要承受眼睛的折磨。
评分这本书在配套资源的开发上,显得极其敷衍和过时,简直是数字时代的“石器时代”产品。在当下,任何一本有良心的备考资料,都会附带高质量的音频和互动练习APP。然而,我在这本书里找到的,仅仅是一串模糊不清的网址,指向的似乎是一个几年前就停止更新的论坛链接。当我费尽周折找到所谓的“配套音频”时,那音质简直是堪比老式收音机接收到的信号,女声播音员的发音听起来气若游丝,语速忽快忽慢,有些单词甚至连清晰的鼻音都发不出来。更别提它声称的“智能测试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需要手动下载的、基于DOS界面的简陋文本文件,你需要自己输入答案,它才能告诉你对错,毫无反馈机制可言。对于需要反复听取标准发音以培养语感的考生来说,这样的资源配置简直是浪费生命。我宁愿自己去网上找高质量的公开课听,也不愿被这套过时的“电子垃圾”所拖累。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例句简直是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存在,完全不接地气。GRE的阅读和填空部分,向来以其晦涩、正式且充满学术气息的语言风格著称,然而,这本书里的例句,有些像小孩子过家家,有些则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言情小说节选。举个例子,为了解释一个表示“蔑视”的词汇,它给出的例句竟然是:“The haughty duke scorned the peasants’ simple gift of an apple.” 这种场景设置,在现代的逻辑推理题中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生物技术、哲学思辨或者经济学模型的句子结构。当我在模拟题中遇到那些复杂的、多重从句嵌套的长难句时,这本书里学到的“简单生活”例句完全帮不上任何忙。这使得我在做套题时,对单词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无法把握其在复杂句式中的实际功能和语用色彩,大大削弱了学习的迁移性。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构建我的词汇记忆体系,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缺乏逻辑的词汇堆砌场。它似乎完全没有采纳任何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遗忘曲线和间隔重复的先进理念。书本的内容编排,完全是按照字母顺序堆砌,A开头的单词看完,直接跳到B,中间没有任何主题性的串联或者词根词缀的系统梳理。这就导致,当我背到“ephemeral”的时候,我完全想不起来前几天背过的“transient”有什么区别,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上下文的锚点。这种线性、机械的罗列方式,对于需要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的GRE考试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它只是提供了“是什么”的答案,却完全没有解答“为什么”和“怎么用”。更令人费解的是,它对同义词的解释往往过于简单粗暴,比如“plausible”和“credible”都被简单地翻译为“可信的”,但它们在语气强度和语境适用性上的微妙差异,这本书完全没有触及。这就像是给我一堆零散的积木,却不给我蓝图,让我自己去想象一座宏伟的建筑,最终只能得到一堆杂乱无章的木头块。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激励性”和“系统性”上的双重缺失。它试图用一种非常严肃、刻板的口吻来传达“高效”的概念,但这种刻板反而让人感到压抑和枯燥。全书没有设置任何引人入胜的“学习心得分享”环节,也没有收录任何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备考心路历程”,更别提一些能缓解备考焦虑的小技巧了。它就像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期待读者仅凭着一股莫名的毅力去攻克难关。这种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对需要情感支持和方法论指引的备考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学习工具,不仅要提供知识,更要提供“如何学习”的路径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交了白卷,它只负责把单词摆在那里,至于读者如何消化、吸收、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它完全袖手旁观,将所有难度都推给了使用者本身,显得极其不负责任。
评分只是一本讲一个,背单词方法的书,很有用
评分? 加油加油! ?
评分1.物流发货挺快的,还可以
评分∪
评分新书到手竟然有这么严重的折痕
评分老师上课推荐的
评分我是这样进的。。。希望能帮助你。。。望采纳(*^__^*) ……
评分书本编写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值得学习
评分最近买了一些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