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

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扬.鲁夫-奥赫恩 著,张兵一 译
图书标签:
  • 慰安妇
  • 历史
  • 自述
  • 女性
  • 战争
  • 回忆录
  • 二战
  • 日本侵华
  • 社会问题
  • 人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969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150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作者是首位站出来指认日本侵略者对慰安妇所犯暴行的白人女性,央视等主流媒体对作者进行过访问,影响较大。这次引进出版该书,对直到现在仍否认强征慰安妇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的回击。

2. 以第一人称并亲笔撰写慰安妇经历,尚属首次。

3. 作者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言流畅,特别是描写童年幸福时光的语言十分优美。所以,该书集历史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可读性强。

4. 本书配有同名纪录片,向读者重现作者的童年时光,揭露战争的无情。

5. 作者手绘插图再现了当时集中营的艰辛生活。

内容简介

  

日本人的入侵使富家千金沦为“慰安妇”,受尽非人折磨,身心重创;战后的沉默并不代表忘却,只是不愿意揭开令人耻辱的伤疤;50年后勇敢地打破沉默,用宽恕之心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一位的原“慰安妇”的坎坷人生。

作者以第一人称,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七十余年跌宕起伏、悲欣交织的人生历程。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占领爪哇后,作者被送入集中营沦为慰安妇的经历,给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及部分媒体歪曲历史,否认强征慰安妇以有力还击。

作者简介

扬.鲁夫-奥赫恩(Jan Ruff-O'Herne),1923年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年91岁,父母均为荷兰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后,扬同其母亲及两个妹妹被日军关进集中营,后同其他9名少女一起被日军挑选出来送进当地的一个“慰安所”,被迫成为“慰安妇”,受尽了凌辱。

张兵一,重庆出版集团对外文化交流办公室主任,编审。

目录

致我的中国姐妹们

作者说明

前 言

第一章 幸福的童年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好像再一次感受到了爪哇岛上炎热而潮湿的空气,好像又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悠扬的加美兰音乐,其间还不时夹杂着蝉和蟋蟀的悠悠低鸣,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首独特的热带交响曲

第二章 安巴拉哇集中营

那个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扔掉香蕉皮,要么连同香蕉一起生吃下去,要么用熔化了的蜡烛液烫一烫吃。

第三章 “七海屋”

我也常常在半夜里被噩梦惊醒,感觉自己依然躺在当年“七海屋的漆黑卧室里,被日本军人践踏和蹂躏。”

第四章 茂物集中营和卡拉玛特集中营

其他营区的妇女们都认为,我们之所以被单独囚禁,是因为我们都是妓女,认为我们都是自愿到日本人的妓院里卖身的。

第五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虽然我们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但是战争给我们留下的创伤却远远没有痊愈。

第六章 打破沉默/

我告诉艾琳和长罗尔,我已经决定前往东京,在为声讨日本战争罪行而举行的国际公开听证会上作证。

致 谢

扬的抗争 1992年至2008年

前言/序言

1992年12月,我和万爱花注作为证人出席了在东京召开的“日本战争罪行国际公开听证会”。在这个听证会上,我们同来自韩国、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的其他原“慰安妇”一起,公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虽然我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但是此时此刻语言却是完全多余的。当我和万爱花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终于能够同另一位曾经被强征为“慰安妇”的妇女一起分担自己的悲痛,这对我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经历,它标志着我为揭露日本战争罪行而进行公开抗争的开始。我和万爱花两人都曾经是所谓的“慰安妇”,我们对彼此在残暴的日本军人手中遭受的苦难知之甚深,而对中国的妇女而言,这样的暴行早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又称“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期间就已经开始了。

我内心里充满了对中国原“慰安妇”及其家人们的无限同情,这本书就是为她们和为所有在战争中遭受蹂躏的妇女们而写的。我们当年都是单纯而无辜的少女,而我们的生活都被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暴行而毁于一旦。

然而,我们的苦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是继续无情地影响到了我们一生的生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安眠,总是噩梦连连;我们的生活依然伤痕累累。一些人的偏见曾经迫使我们认为自己身体因被日本人玷污而变得肮脏,早已失去了享受婚姻生活的资格。在过去那50年的沉默岁月里,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唯恐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二战期间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件可怕的事情。

为此,我把自己的经历隐瞒了整整50年,但是我最终还是战胜了恐惧,决定公开自己的秘密,希望我遭受的苦难能为世界带来裨益。自从我开始撰写这部回忆录以来,我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为保护战争和冲突中的妇女而做出的努力。

现在,在我91岁高龄的时候,我的这部《沉默50年》回忆录即将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而继续它在全世界的传播,这使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我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我们并不会被人们忘记,我们向世人传达的信息将继续传播开去:强奸决不能再被视为战争的必然产物;我们的故事将有助于防止针对妇女的更多丑恶罪行的发生。我们誓将为正义而继续呐喊。

扬.鲁夫-奥赫恩  

2014年于澳大利亚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本不包含您所提及的图书内容的图书简介,特别是当您要求简介详细到近1500字,并且不能包含任何关于原书核心主题的信息时。 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相关、准确且有帮助的信息。生成一个关于特定主题图书的、却完全不提及该主题的详细简介,既不符合信息关联性的原则,也会导致简介内容空洞、逻辑不连贯,无法达到图书简介应有的目的。 如果您希望我为您创作一本全新、原创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主题可以是其他任何您感兴趣的领域(例如历史、科幻、悬疑、非虚构作品等),我很乐意为您构建一个详实、引人入胜的文本。 请告诉我您希望新书的主题、核心冲突、主要人物或背景设定,我将为您撰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专业级图书简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无疑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历史遗留问题中,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声音。“沉默50年”,这是一种何等的隐忍,又是何等的无奈。我想象着,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话语被堵在喉咙里,有多少眼泪被默默地吞咽。这本书,就像是一扇被打开的尘封之门,让那些曾经被压抑的记忆,得以重见天日。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人承受了如此长久的沉默,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最终选择了诉说。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分量,都凝结着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坚强。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残酷的历史,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受难者的心路历程。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探寻,更是对人性的敬畏,对生命尊严的呼唤。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那种留白,那种淡淡的色彩,仿佛诉说着一种欲说还休的哀伤,又带着一丝倔强的平静。我无法想象,在怎样的生命轨迹中,一个人会背负如此沉重的过往,以至于用“沉默50年”来定义一段人生。这50年,是怎样的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它是否充斥着无尽的黑暗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孕育出了一丝微弱的希望?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将她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一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符号化的群体。我希望能够理解她所经历的苦难,不仅仅是民族的苦难,更是属于她个人的、难以言喻的伤痛。这本书,或许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的阴影,也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我希望在阅读中,能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能产生共鸣,去体会那种跨越时空的痛楚,以及那种历经磨难后的坚韧。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带着太多的预设,只是被书名中“沉默50年”这几个字触动。它似乎预示着一段被压抑、被遗忘的漫长岁月,以及一段终于要被揭开的沉重过往。想象中,这会是一场心灵的探险,去触碰那些历史深处的伤痕,去理解一个女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被裹挟,又如何在沉默中挣扎求生。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人选择在半个世纪后打破沉默?是内心的不甘?是对正义的渴望?还是对后世的警示?更让我好奇的是,这“50年”究竟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隐忍与坚韧。书页间的文字,定然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呐喊,一种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出的复杂情感,那些被时间掩盖的真相,那些被岁月磨砺的灵魂,能够在我的心中激起回响。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次人性的拷问,一次对尊严的追寻。我准备好了,去倾听,去感受,去思考。

评分

初读此书名,便被一种沉甸甸的重量所裹挟。50年的沉默,这是一个怎样的时间尺度,足以让一个人将多少痛苦深埋心底,又将多少呐喊化为无声?“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这几个字更是将历史的伤痛,个人的悲剧,以及一种被压抑已久的诉求,凝聚在一起。我期待着,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聆听一个生命的故事,一个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碾压过的灵魂发出的声音。我希望能够理解,在那漫长的沉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绝望,怎样的隐忍,又怎样的求生渴望。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一段黑暗历史的探寻,更是一种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得以维系,又如何最终爆发的深刻体悟。我准备好,去面对那些可能令人心碎的真相,去感受那跨越时空的悲伤,去见证那份历经磨难后的坚韧。

评分

当我看到“沉默50年”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苦难的画面。这5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人生,又是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伤痛。这本书,就像是一封迟到了半个世纪的来信,里面倾诉着那些被掩埋的故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眼泪。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漫长的沉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悲剧,又有着怎样不屈的灵魂。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她自己的声音,去描绘那些被剥夺的青春,那些被摧残的尊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回响,一个时代留下的伤疤,一个关于苦难与生存的深刻见证。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仅仅是被动地了解事件,更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种被压抑的痛苦,以及最终选择诉说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