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

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国成,梁旭方 编
图书标签:
  • 鳜鱼
  • 养殖
  • 生态养殖
  • 水产养殖
  • 高效养殖
  • 新技术
  • 淡水养殖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渔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2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02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3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鳜鱼(Siniperca spp)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rnidae、鳜亚科Sinipercinae,俗称桂花鱼、桂鱼、胖鳜、鲈桂、鳌花等。鳜亚科鱼类是东亚特有的淡水鱼类,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6国。鳜鱼以其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而闻名于世,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地域辽阔,适合养殖鳜鱼的区域广,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为了使各地的养殖从业者因地制宜地开展鳜鱼健康养殖生产,《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总结了鳜鱼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先进的、易掌握的鳜鱼养殖实用技术,目的是帮助广大养殖从业者掌握和运用这些健康养殖新技术。本书可供广大鳜鱼养殖从业者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水产养殖专业的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目录

第一章 鳜鱼养殖产业发展 (1)
第一节 鳜鱼种类与形态 (1)
第二节 鳜鱼生物学特性 (6)
第三节 鳜鱼繁殖与发育 (11)
第四节 鳜鱼的养殖价值 (20)
第五节 鳜鱼养殖的发展 (23)
第二章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 (36)
第一节 繁育场建设 (36)
第二节 繁殖生物学 (45)
第三节 亲鱼培育 (53)
第四节 人工催产 (60)
第五节 鱼苗孵化 (68)
第六节 苗种培育 (73)
第三章 改良环境调控水质 (87)
第一节 养殖环境要求 (87)
第二节 养殖池塘条件 (92)
第三节 加强水质管理 (97)
第四节 水环境生物修复 (104)
第五节 做好日常管理 (113)
第四章 科学投喂饲料鱼苗 (121)
第一节 鳜鱼摄食行为特点 (121)
第二节 鳜鱼饲料质量要求 (129)
第三节 饲料鱼苗基地安排 (145)
第四节 饲料鱼苗投喂技术 (154)
第五节 人工饲料喂养鳜鱼 (157)
第五章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178)
第一节 健康养殖技术要求 (178)
第二节 土池精养鳜鱼 (184)
第三节 土池套养与轮养 (193)
第四节 网箱单养鳜鱼 (198)
第五节 大水面增养殖鳜鱼 (209)
第六章 加强病害预防控制 (220)
第一节 鳜鱼发病的综合因素 (220)
第二节 预防鱼病的综合措施 (223)
第三节 防治鱼病要安全用药 (230)
第四节 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237)
第七章 捕捞运输销售烹饪 (257)
第一节 成鱼捕捞技术 (257)
第二节 鳜鱼暂养技术 (263)
第三节 活鱼运输技术 (266)
第四节 苗种运输技术 (272)
第五节 产品销售方法 (278)
第六节 鳜鱼营养与烹调 (286)

精彩书摘

  《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系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硝化细菌有两个属,其中一个属是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从而获得能量,另一种则是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而获得能量,在pH值大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且还没有发现有其他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当水体内没有足量的硝化细菌存在就限制了亚硝酸盐的降解,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池塘方面水产动物普遍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施用硝化菌,人为提高水体中硝化细菌的浓度,促进有益菌群的平衡,及时降解亚硝酸盐,达到保护水质的作用。
  ……
《锦鲤观赏与养殖的艺术》 前言 锦鲤,这被誉为“水中活宝石”的瑰宝,以其斑斓的色彩、优雅的身姿和温顺的性情,自古以来便赢得了无数爱好者的青睐。在中国,锦鲤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画描绘,到如今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锦鲤始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观赏性的艺术品,更是承载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的生命。 本书旨在为广大锦鲤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从锦鲤的起源与演变,到品种的鉴赏与选择,再到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无不深入浅出,详尽阐述。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锦鲤,掌握养殖的精髓,让您在与这些美丽生命的互动中,收获更多的乐趣与满足。 第一章:锦鲤的起源、演变与品种鉴赏 1.1 锦鲤的古老渊源 锦鲤并非凭空出现,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食用鲤鱼。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饲养鲤鱼。《诗经》中便有“岂其食鱼,有旨食鳖”的记载,可见鱼类在当时已是重要的食物来源。然而,最初的鲤鱼以灰褐色为主,不具备如今锦鲤的艳丽色彩。 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国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基因变异的鲤鱼,出现了如红鲤、黄鲤等带有不同颜色的个体。这些变异鲤鱼逐渐被人们注意到,并开始进行人工选育。唐代时期,中国关于变异鲤鱼的记载更加丰富,一些文献描述了具有独特色彩和斑纹的鲤鱼。 1.2 锦鲤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锦鲤的真正腾飞,是在日本。大约在17世纪,中国的变异鲤鱼被引入日本,并在新潟县等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和改良。日本的养殖者凭借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将锦鲤的选育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们通过对不同品系的杂交和层层选育,逐渐培育出了色彩更加鲜艳、体型更加优美、斑纹更加多样的现代锦鲤。 日本新潟县的二十村(现在的山之内町)被誉为“锦鲤之乡”,这里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锦鲤品种和世界级的养殖家。日本的锦鲤产业也因此成为了全球锦鲤市场的主导者,其培育的技术和理念也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锦鲤爱好者。 1.3 经典锦鲤品种深度解析 随着历史的发展,锦鲤已经形成了众多经典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本书将对其中一些最受欢迎和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您掌握鉴赏的标准。 红白(Kohaku): 这是锦鲤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以其黑色的基底上分布着鲜红色的斑纹而闻名。优质的红白锦鲤,其红色斑纹应饱满、鲜艳,边缘清晰,呈“墨”(黑)字形或“圆”(圆)字形,且“墨”的分布应均匀、错落有致,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红白的“墨”对整体品相的影响至关重要,深邃的“墨”是高品质红白的标志。 大正三色(Taisho Sanshoku): 大正三色是在红白的基础上,增加了黑色(sumi)斑纹的品种。其特点是底色为白色,上面有红色的斑纹,同时分布着黑色的斑点。最理想的大正三色,其黑色斑纹应分布在红色斑纹之上,并且要有穿透力,能够深入到白色的鱼体,形成“墨”的立体感。黑色的纯净与分布的均匀度是衡量大正三色品相的关键。 昭和三色(Showa Sanshoku): 昭和三色与大正三色相似,同样拥有红、白、黑三种颜色,但其特点在于黑色的基调更为明显,红色和白色的斑纹则分布在黑色的基础上。优质的昭和三色,其黑色斑纹应呈漆黑状,覆盖面广,且红色和白色的斑纹应该有穿透力,显得层次分明。昭和三色的“墨”是其灵魂所在,深厚而富有张力的“墨”是其价值的体现。 黄金(Ogon): 黄金锦鲤以其纯粹的金黄色而著称,全身无杂色,光泽夺目。根据颜色的深浅和光泽度,又可以分为山吹黄金(浅黄)和黄金(深黄)。高品质的黄金锦鲤,其黄色应饱满、均匀,如同金属的光泽,给人以高贵华丽的感觉。 白金(Platinum Ogon): 白金锦鲤全身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一种非常典雅的品种。其颜色应均匀纯净,没有一丝杂色。白金锦鲤在光照下,会闪耀出珍珠般的光芒,极具观赏价值。 松叶(Matsuba): 松叶锦鲤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鳞片呈松叶状。在鳞片的边缘,通常带有黑色的网状纹路,而鳞片的中心则呈现出红色、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斑纹。其网纹的清晰度和分布的均匀度是鉴赏的关键。 别光(Bekkō): 别光锦鲤通常由单一的颜色(如红色、黄色或白色)作为基底,其上分布着黑色的斑纹。黑色斑纹的形状和分布方式决定了其品相。 浅黄(Asagi): 浅黄锦鲤的特点是鱼体上半部分呈浅蓝灰色,如同天空般宁静,下半部分则带有红色的斑纹。其蓝色应清澈而均匀,红色斑纹与蓝色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衣(Utsuri): 衣锦鲤是昭和三色的一种变体,其特点是只有两种颜色,通常是黑白或黑红。其中,白衣(白底黑纹)和赤衣(红底黑纹)是比较常见的品种。 孔雀(Peacock Tail): 孔雀锦鲤以其尾部宽大、扇形展开而得名,整体体型也较为粗壮。 本书将配以大量高清图片,直观展示不同品种的特点,并详细讲解如何从体型、色彩、斑纹、光泽等多个维度去评价一条锦鲤的优劣。 第二章:锦鲤的生态养殖环境构建 2.1 池塘的选择与设计 一个优质的养殖环境是锦鲤健康成长的基石。 选址: 池塘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有工业污染、农业农药污染或生活污水污染的区域。同时,要考虑日照条件,适度的日照有利于藻类生长,为锦鲤提供天然饵料,但要避免长时间的强烈直射,以防鱼体晒伤。 大小与深度: 池塘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而言,池塘越大,水体交换越稳定,水质越容易维持。深度也非常关键,通常建议深度在1.5米到2.5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水温的相对稳定,避免夏季过热和冬季过冷,同时也能为锦鲤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形状: 池塘的形状可以根据场地条件设计,但应避免过于狭窄和曲折的设计,以便于日常管理和捕捞。一些养殖者会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这有利于水流的循环。 池底: 池底最好是泥土底,这样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净化水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池底铺设一些卵石或砂砾,模拟自然环境,为锦鲤提供栖息地。 2.2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水质是锦鲤养殖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锦鲤的健康和生长。 pH值: 理想的pH范围在7.0-8.5之间。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锦鲤的生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 溶氧量: 充足的溶氧量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建议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在高温季节或密度过大时,需要采取增氧措施。 氨氮和亚硝酸盐: 这两种物质是水体中鱼类排泄物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对鱼类有剧毒。需要定期检测并控制其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温度: 锦鲤是变温动物,适宜的水温在15-30℃之间。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对水温的要求略有差异。 透明度: 适度的透明度(以secchi盘读数计,通常在30-50厘米)表明水体中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含量适中,有利于光照和氧气交换。过高或过低的透明度都可能预示着水质问题。 水体交换: 定期更换部分池水是保持水质的关键措施。换水量和频率应根据水质情况和养殖密度进行调整。 2.3 物理过滤与生物过滤系统的构建 为了有效控制水质,构建完善的过滤系统至关重要。 物理过滤: 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如残饵、粪便等。常见的物理过滤设备包括过滤网、过滤棉、沉淀池等。 生物过滤: 利用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毒性较低)。生物过滤系统需要有足够的表面积来培养硝化细菌,如生化棉、陶瓷环、生化球等。 循环系统: 强劲而稳定的水泵是保证水体循环的关键。合理的管道设计可以使水体在过滤系统中充分接触,提高过滤效率。 增氧设备: 曝气石、水车、叶轮式增氧机等是常用的增氧设备,可以在水体缺氧时及时补充氧气。 2.4 绿藻与益生菌的应用 绿藻: 适量的绿藻是健康水质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为锦鲤提供天然的食物来源,并有助于吸收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益生菌: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定期投喂一些对锦鲤有益的益生菌,帮助调节锦鲤的肠道菌群,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分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第三章:锦鲤的科学饲养管理 3.1 饵料的选择与投喂技巧 科学合理的投喂是锦鲤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饵料种类: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其饵料需要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市面上有各种品牌的锦鲤专用饲料,应选择信誉良好、配方均衡的品牌。除了人工饲料,还可以适量投喂活饵,如红虫、丰年虫等,但要注意卫生,避免引入病菌。 投喂量: 投喂量应根据锦鲤的体型、水温、活动量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在水温较高、锦鲤活动量大的季节,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反之,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应减少投喂量,以防消化不良。 投喂频率: 在夏季,水温适宜,锦鲤食欲旺盛,可以一天投喂2-3次;在春秋季节,可以一天投喂1-2次;在冬季,水温较低时,可以减少投喂频率,甚至停止投喂。 投喂时间: 最好选择在上午和下午天气较好、水温相对稳定的时间段投喂。 观察与调整: 每次投喂时,要观察锦鲤的进食情况。如果饵料被迅速吃完,说明投喂量适中;如果饵料剩余较多,则说明投喂量过大,需要下次减少。 3.2 密度控制与分养 养殖密度直接影响锦鲤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和水质。 合理密度: 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池塘大小,适宜的养殖密度也不同。通常认为,每立方米水体饲养1-2条观赏锦鲤是比较合理的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疾病传播,影响锦鲤的生长。 分级饲养: 对于不同体型的锦鲤,最好进行分级饲养。体型相近的锦鲤在一起饲养,可以减少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欺凌和竞争,有利于它们的均匀生长。 换池: 随着锦鲤的长大,需要根据其体型和密度情况,适时进行换池,以保证其充足的生长空间。 3.3 季节性管理 锦鲤的生长和健康状况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春季: 随着水温的回升,锦鲤的食欲逐渐增强,新陈代谢加快。此时应逐渐增加投喂量,并开始进行水质的调理。 夏季: 高温季节是锦鲤生长最快的时期,但也是水质最容易波动、疾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水质的监测和调控,保证充足的溶氧,并避免投喂过量。 秋季: 水温适宜,锦鲤摄食量仍然较大,是积累能量、为越冬做准备的重要时期。此时投喂的饵料应营养丰富,以促进锦鲤的增色增体。 冬季: 水温下降,锦鲤进入半休眠状态,新陈代谢减慢。此时应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投喂,并注意保温,防止水温剧烈波动。 3.4 繁殖与幼苗培育(概要) 对于有繁殖需求的爱好者,本书也会简要介绍锦鲤的繁殖过程,包括亲鱼的选择、催情、产卵、受精以及幼苗的培育管理,重点强调其在生态养殖环境中的一些特殊考量。 第四章:锦鲤常见病防治与健康维护 4.1 疾病的预防是关键 “预防胜于治疗”是锦鲤疾病防治的黄金法则。 良好的水质: 如前所述,稳定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首要条件。 健康的亲鱼: 繁殖的亲鱼必须健康,没有携带病原体。 科学的饲养: 避免投喂过量或变质的饵料,确保营养均衡。 严格的检疫: 新购入的锦鲤应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混养。 定期消毒: 在换水、捕捞等操作后,可以对池塘进行适当的消毒,以杀灭水中的病原体。 4.2 常见锦鲤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本书将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锦鲤疾病,并提供详细的识别方法和治疗方案。 打印病(车轮病): 由细菌引起,表现为锦鲤体表出现圆形红斑,如同印刷体。 白点病(小瓜虫病): 由寄生虫引起,锦鲤体表出现白色的小点,如同撒了白粉。 蒙眼病: 鱼眼部位充血,并被一层白膜覆盖。 烂鳍烂尾病: 锦鲤的鳍和尾部出现腐烂、断裂的现象。 肠炎: 锦鲤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白色絮状。 腹水病: 锦鲤腹部明显膨胀,呈鼓胀状。 对于每种疾病,本书将详细介绍其症状、病因,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药方法,以免对锦鲤造成二次伤害。 4.3 提高锦鲤免疫力的措施 除了积极防治疾病,提高锦鲤自身的免疫力同样重要。 均衡的营养: 确保锦鲤摄取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良好的生长环境: 稳定的水质和适宜的水温有助于锦鲤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适量的运动: 宽阔的活动空间和适度的运动量有助于锦鲤保持健康的体魄。 益生菌的应用: 定期使用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锦鲤肠道健康,从而间接提升免疫力。 结语 锦鲤养殖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需要耐心、细心和对生命的敬畏。本书的编写,旨在为您的锦鲤养殖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指引。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您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美丽生灵的奥秘,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最终与您的爱鲤一同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愿您的锦鲤池,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作者在传授高效养殖方法的同时,从未忽视过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追求高产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书中有一段关于优化饲料配比以减少排污量的论述尤其打动我,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体现了一种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作者所描绘的未来养殖图景,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即高效率、低投入、零污染的“良性循环”。这种将经济效益与生态责任紧密结合的理念,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实用技术指南,上升到了行业伦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层面。读完之后,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行业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近乎水墨画的风格,色彩搭配既有江南水乡的灵动,又不失一种沉稳大气的质感。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这种艺术气息所吸引,感觉它不像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油墨浓郁,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些配图,色彩还原度极高,无论是鱼体的细节刻画,还是养殖环境的光影捕捉,都显得非常专业和考究。比如其中关于水体循环系统的剖面图,不仅标注详细,而且立体感十足,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复杂的工程原理。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传达上做得非常出色,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农业技术书籍的预期,光是摆在书架上,就为整个书房增添了一份雅致的书卷气。那种对细节的苛求和对美的追求,从书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出来,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去探索里面蕴含的知识宝库。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引用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前沿动态,这使得内容具备了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它没有停留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上沾沾自喜,而是大胆地探讨了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对水温波动的潜在影响,以及新型生物制剂在替代传统药物方面的潜力。作者在引用数据时,非常严谨,不仅给出了结论,还清晰地标注了数据来源和实验背景,这大大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在讨论特定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优化效果时,书中附带了对比实验的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干预前后的菌群结构差异。这表明作者在撰写过程中,进行了扎实的案头工作,确保了提供给读者的信息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硬核”知识,而不是空泛的行业传闻。

评分

翻开第一章,我就立刻被作者那种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给吸引住了。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生物学和水产工程学概念,用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行文流畅自然,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僵硬和说教感。举个例子,当讲到不同生长阶段的鳜鱼对营养的需求变化时,作者没有直接罗列复杂的化学公式,而是用了一种“模拟饲养员的日常对话”的口吻,让人感觉就像是坐在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身边,听他传授多年积累的“看水、看鱼、调料”的直觉经验。这种叙事上的亲和力,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对水产养殖只有初步了解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且,作者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生态平衡关系比作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因子)都必须协同运作,这种形象化的描述,比枯燥的理论陈述有效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展现了作者极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性规划水平。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技术要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养殖“生态圈”。从前期的种源选择和亲鱼培育,到中期的苗种放养密度控制和日常的精细化管理,再到后期的疾病防控和市场流通策略,每一个环节都被置于一个宏大的框架之下进行阐述。这种“全景式”的讲解,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决策点是如何影响最终的产量和品质的。特别是关于“多重屏障”健康管理体系那一节,作者将传统的预防和治疗思路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强调的是预防优于治疗,并且将环境、营养、应激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集成。这种宏观把控全局的能力,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技术的同时,也能培养起对整个养殖系统的战略性理解。

评分

正版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好适合书好适合书好适合书好适合

评分

满意

评分

还好

评分

未看完,应该不错

评分

满意

评分

很好

评分

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