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

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立源,陈传友 著
图书标签:
  • 土壤肥料
  • 化验室
  • 基础知识
  • 农业
  • 分析测试
  • 土壤学
  • 肥料学
  • 实验室技术
  • 农化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48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1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页数:3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有几个特点,一是适用性强,它可满足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单位和肥料生产企业使用,特别是满足不同层次尤其是县级土肥部门读者的需要;二是针对性强。《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由贺立源编写。

目录


前言
上篇化验室建设
第1章 化验室选择与布置
1 化验室选择及基本要求
2 化验室基本设备
2.1 实验台
2.2 试剂架
2.3 水槽
2.4 滴水架
2.5 烟柜
2.6 试剂柜
2.7 滴定柜
3 水电、照明、通风与排气
3.1 化验室水路
3.2 电源与用电
3.3 通风
4 平面布置
4.1 实验台摆设
4.2 化验室各功能单元的连接与分隔
4.3 化验室布置设计

第2章 化验室常用器具
1 玻璃器皿
1.1 简介
1.2 主要种类和用途
1.3 简单玻璃加工
2 其他分析器皿
2.1 化学瓷器
2.2 金属坩埚
2.3 其他
3 化验室常用器具
3.1 化验辅助类
3.2 维修工具类
4 器皿洗涤与干燥
4.1 洗涤
4.2 干燥与保存
5 玻璃仪器的管理
5.1 检定
5.2 存放
5.3 配套
5.4 管理

第3章 化学试剂
1 化学试剂的规格
1.1 纯度规格
1.2 包装容器
1.3 包装规格
1.4 化学试剂的变质
2 化学试剂的选用
3 试剂管理
3.1 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3.2 化学试剂保存
3.3 危险药品管理
3.4 化验室常见危险品

第4章 常用仪器设备及其维护
1 电热设备
1.1 六联电炉及电热板
1.2 普通消煮炉
1.3 电热蒸馏水器
1.4 可调恒温空气加热设备
1.5 可调恒温液体加热设备
2 天平
2.1 扭力天平
2.2 普通分析天平
2.3 电子天平
3 普通光谱分析仪器
3.1 分光光度计
3.2 火焰光度计
4 电化学分析仪器
4.1 pH计
4.2 电导仪
4.3 水分测定仪
5 辅助设备
5.1 交流稳压器
5.2 电动振荡机
5.3 粉碎机
5.4 离心机
5.5 搅拌器
5.6 空调器
5.7 万用表

第5章大型分析仪器
1 气相色谱
1.1 色谱法及其分类
1.2 气相色谱分析原理
1.3 气相色谱组成
1.4 气相色谱应用
1.5 常见问题与维护
2 高效液相色谱仪
2.1 分离原理
2.2 液相色谱固定相
2.3 液相色谱流动相
2.4 仪器组成
2.5 液相色谱应用
2.6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问题
3 流动分析仪
3.1 流动分析仪基本结构
3.2 流动分析仪应用
3.3 流动注射分析仪使用问题
4 示波极谱仪
4.1 极谱工作原理
4.2 极谱图及有关术语
4.3 单扫描示波极谱
4.4 极谱仪在分析中的应用
4.5 示波极谱仪的使用与维护
……
下篇 样品处理与化验室管理
附录

精彩书摘

水浴锅由浸入式电热管、水箱和控温器组成。控温器多为热胀式金属片机械调节定温,主要用于干燥、浓缩、加速化学反应和有机物蒸馏,配制试剂等方面。使用及维护应注意:
一般选用工0A或工0A以上插头座提供电源,可靠接地。
指示灯电源系根据分压原理从220V电源上直接获得,也有用氖泡指示的,一般不使用变压器,换灯泡时一定要切断电源。数字式的温度控制,指示采用发光二极管,不宜损坏。
使用时水箱中的水要浸没电热管,否则极易损坏。
搬动水浴锅不可剧烈振动,有的水浴锅用玻棒作传温兼调温用,调节时要缓慢,修理时不要使玻棒头部分悬空,以免弄断使调节失灵.万一损坏,可用相同长度和直径的玻棒代替。
不要往水浴锅中灌注混浊的水,定期清除水垢,可用稀醋酸,不能用热胀冷缩法去除,防止水箱及玻棒套管上的焊锡溶化。1.5.2恒温油浴锅
用于需高于100度的外加热,如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构类似于水浴锅。使用及维护方面除了水浴锅中介绍的几点外,还应特别注意:不要用油浴加热易燃试样,油浴附近不得有明火。
若自装油浴,尤其要注意防火。不能让油溅失到电炉上,在某些情况下可用其他不易燃的高沸点液体加热,如土壤有机质测定,需170度加热,可选用磷酸,其沸点为213℃。若配用温度自动控制实现恒温则更好,用水银导电表与电子继电器组合装置便可实现。

前言/序言

  土壤肥料检测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严把肥料质量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手段。土壤肥料检测离不开土壤肥料化验室。目前,土壤肥料化验室及其化验员不断增多,化验室的作用和功能日益增强,化验人员技术水平日渐提高,对有关参考书籍的需求更加迫切。现有土壤肥料检测参考书中,专门介绍检测知识的较多,介绍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检测基础知识的不多,特别是由浅入深、全面系统介绍土壤肥料化验室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配置与维护、检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工具书更少,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是顺应这一客观要求,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一书。
  本书有几个特点,一是适用性强,它可满足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质量管理、教学科研单位和肥料生产企业使用,特别是满足不同层次尤其是县级土肥部门读者的需要;二是针对性强。
本书简介: 在浩瀚的科学殿堂中,有一门学科,它看似朴实无华,却承载着人类生存的根基,支撑着文明的繁衍。这便是关于土壤的学问。土壤,这片承载万物的土地,不仅仅是简单的泥土,它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系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我们理解自然规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深入探究土壤的奥秘,离不开精确而科学的分析。 本书,名为《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正是为所有渴望揭开土壤面纱、掌握科学分析方法的朋友们而精心编撰。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您踏入土壤肥料化验室的引路人,是您理解土壤健康、优化施肥策略的贴心助手。本书将带领您从零开始,逐步构建起对土壤化验室的全面认知,掌握从样品采集到数据解读的完整流程,让您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严谨与魅力。 第一章:土壤化验室概览——科学分析的起点 在正式开始土壤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土壤化验室这个神圣的场所。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环境,各种精密仪器、严谨的操作规程共同构成了土壤科学研究的基石。本章将为您详细介绍土壤化验室的整体布局、主要功能区域划分,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安全规范。 化验室的构成: 从样品接收区、前处理区、仪器分析区到数据处理与报告区,我们将逐一剖析每个区域的功能与重要性。了解这些区域的设置,有助于您熟悉化验室的整体运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第一: 化验室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化学试剂和精密仪器,安全是重中之重。本章将详述各类安全标识的含义、化学试剂的安全储存与使用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确保您在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仪器设备基础: 即使您是初次接触,也不必畏惧琳琅满目的仪器。我们将从宏观上介绍土壤分析常用的几类仪器,如天平、pH计、电导率仪、滴定仪、光谱仪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用途,为您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精确分析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壤分析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采集的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制备过程的规范性。本章将是您掌握基础操作的关键一环,确保您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分析样品。 采样的重要性与原则: 为什么土壤采样如此重要?如何才能采集到能够真实反映待测区域土壤状况的样品?我们将深入探讨代表性采样、分层采样、混合采样等多种采样策略,并详细讲解不同采样工具的使用方法。 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从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深度的确定,到采样频率的规划,再到采样时避免的干扰因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采样指南。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进行精确分析。本章将指导您如何对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储存等操作,以去除杂质、调整粒度,并防止其性质发生变化。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筛孔大小的选择及其对后续分析结果的影响。 样品编号与记录: 严谨的样品管理是避免混淆和保证可追溯性的关键。本章将强调建立一套清晰的样品编号系统和详细的记录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导您如何规范地填写样品信息表。 第三章: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分析——认识土壤的“骨架”与“脾性” 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物理支撑能力、水分保持能力、空气流通能力以及养分供应能力。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是理解土壤健康状况的第一步。 土壤质地分析(粒度组成): 土壤的质地,即沙、粉沙、粘粒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如比重计法或显微镜法,并帮助您理解不同质地土壤的特性。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 容重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而孔隙度则关系到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采样环法等手段测定土壤容重,并进一步计算出土壤的孔隙度,从而评估土壤的紧实度和透气性。 土壤水分的测定: 水分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本章将讲解烘干法测定土壤的绝对含水量,以及更高级的场内水分测定仪器(如TDR、FDR)的原理与应用。 土壤pH值的测定: 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微生物的活性以及作物的生长。我们将详细介绍使用pH计进行土壤pH值测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解释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电导率(EC)的测定: 土壤电导率是衡量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含量的指标,对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章将指导您如何使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并解释过高的EC值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四章:土壤养分的核心指标测定——为作物“量体裁衣” 土壤中的养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化验室的使命就是精确地评估这些养分的含量,以便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本章将重点介绍土壤中几种核心养分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源泉,它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并为作物提供养分。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或光谱法,并解释其原理。 土壤常量营养元素(N、P、K)的测定: 氮(N)、磷(P)、钾(K)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常量营养元素。 氮素: 我们将介绍有效氮(如硝态氮、铵态氮)的测定方法,如凯氏定氮法或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磷素: 重点讲解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如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并解释不同磷素形态的意义。 钾素: 介绍土壤有效钾的测定方法,如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并分析土壤钾素的来源与流失。 土壤中量与微量营养元素的测定: 除了常量元素,钙(Ca)、镁(Mg)、硫(S)等中量元素,以及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等微量元素,也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先进的测定技术,以及它们在测定各类中微量元素时的应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与碱化度(BS)的测定: CEC是土壤吸附和保持阳离子的能力,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BS则反映了土壤对酸的抵抗能力。本章将介绍如何测定CEC和BS,并解释它们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化验数据的解读与应用——从数字到智慧 收集到的数据并非最终目的,如何科学地解读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指导,才是土壤肥料化验的真正价值所在。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如高中低、肥沃度等级),并帮助您理解这些标准的意义。 施肥方案的制定原则: 基于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结合作物种类、生育阶段、产量目标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本章将指导您如何进行养分平衡计算,推荐施肥量,以及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期。 化验结果的常见问题分析: 有时,化验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本章将分析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的原因,如采样不当、仪器误差、操作失误等,并提供相应的排查与纠正建议。 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 深入探讨土壤健康的概念,以及通过科学的土壤分析和施肥管理,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土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结语: 《土壤肥料化验室基础知识》致力于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实用的学习框架。我们相信,通过学习本书,您不仅能够掌握土壤肥料化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土壤认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您在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上,用科学的智慧,播种出丰收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定价似乎偏高了,尤其考虑到其内容更新的滞后性。如果将它定位为一本面向高校教学的基础教材,那么它确实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支撑起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然而,对于已经具备基础知识,只是想快速查阅特定方法或更新操作规范的行业人士来说,它的性价比就不那么突出了。许多关于最新标准方法和快速检测技术的更新,往往能在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规范文档中找到,而且这些规范文档通常时效性更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全面性,涵盖了从宏量到微量元素,从常规指标到一些特殊污染物的初步筛查方法。但这种“大而全”也带来了内容冗余的问题,很多我并不需要的特定元素分析方法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如果能提供模块化或分册销售,让读者按需选择,或许更能体现其作为工具书的价值。整体而言,它更适合作为实验室的“镇库之宝”,而非个人案头的常备速查工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其实是比较高的,毕竟是专业领域的书籍,希望能看到一些前沿的技术介绍。然而,通读下来,我发现它的侧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经典方法和传统检测流程的“稳固性”上。例如,对于现在越来越普及的仪器分析,比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在土壤养分分析中的应用,书中虽然提到了,但讲解深度明显不如对传统湿化学方法的着墨之重。对于如何优化这些现代仪器的参数以适应复杂的土壤基体干扰,提供的指导相对保守和基础。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设备相对老旧或者主要依赖经典化学分析的基层检测机构准备的“工具手册”,而不是给那些追求高通量和高精度的现代化实验室指明方向的“前沿指南”。如果能增加更多关于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实例,或者如何快速识别和排除光谱干扰的技巧,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再上一个台阶。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份对上世纪末期标准操作程序的完美总结,扎实,但略显守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清晰度,真的让人感到一丝困惑。作为一本需要频繁翻阅查阅具体步骤的实验指导书,它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很多关键的化学反应式和流程图,因为墨迹不够深或者线条不够粗,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因为光线不足或者手部沾染试剂而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那些涉及颜色变化的判定标准,例如某些络合滴定终点的视觉识别,书中提供的彩色图片与实际操作中看到的色差实在太大,常常需要依赖经验判断而非书本指引。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适应这种“阅读体验”,甚至不得不自己动手绘制更清晰的流程图来辅助记忆和操作。对于一本严肃的技术参考书而言,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忽视,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缺陷,它直接影响了阅读者在实验现场的效率和准确性。知识的深度固然重要,但如何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使用者,同样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优劣的关键指标。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非常扎实,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解释,比单纯的“怎么做”要深刻得多。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解释土壤酸碱度(pH)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不仅仅停留在数值的记录上,而是深入到离子交换能力、缓冲曲线的形成原理等复杂的土壤化学概念。对于我这样一个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是极具启发性的。它将枯燥的化验步骤与宏观的农业生态学联系了起来,让我理解了每一项检测指标背后的环境意义和作物需求。例如,书中关于磷素形态转化的阐述,结合了土壤矿物组分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使得我对磷在土壤中的“失活”过程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递进,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而变成了一种深入理解土壤本质的探索之旅。可以说,它成功地将“化验”这件事拔高到了“科学研究”的层次。

评分

这套关于土壤养分测试方法的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内容之详尽,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从样品的前处理到各种元素的定量分析,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作为实验室操作的“圣经”。比如,关于有机质的测定,书中不仅罗列了经典的重铬酸钾氧化法,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改良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甚至连波特比色的标准色卡都有详细的图示对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中,手把手学习一般。对于那些初入行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对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的重视,强调了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性,这在实际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速成读物往往忽略了这些“基础”但决定成败的细节。光是理解如何正确配制标准溶液,书中就用了好几页篇幅,生怕读者会有一丝一毫的理解偏差,这种严谨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可复制的实验流程,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失败的概率。

评分

好评。

评分

评分

专业书籍,折扣有力,物有所值。

评分

还行吧,书还是蛮不错的啊

评分

专业书籍,折扣有力,物有所值。

评分

评分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尤其是化验员.

评分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尤其是化验员.

评分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尤其是化验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