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第一册”定位,让我本能地认为它应该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基础框架,覆盖土石方工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关于“测量放线”和“定位放样”的工序描述非常简略,这对于土石方工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耗用的人工和设备资源估算却轻描淡写。我希望看到针对不同精度要求的放样工作(比如高精度控制线与一般轮廓线)所需的人工小时数和仪器使用时间的明确区分和定额值。此外,书中对地下障碍物(如旧有管线、基础残渣)清除的定额部分,似乎也处理得过于粗放,很多时候是将这类工作简单地归入到“清运”的范畴,而没有细化其前期勘测、破除、破碎和二次搬运的综合消耗。这在实际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往往是成本和工期控制的难点所在。总体而言,这本书在宏观层面的分类和指导是扎实的,但在微观操作层面的精细度和颗粒度上,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它更像是为那些拥有成熟内部管理体系的大型施工企业提供了一个基准框架,而不是为所有层级的工程人员提供一个即拿即用的施工 Bible。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定额册子时,我最大的困惑在于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作为一本技术资料,我期望它能按照工程的自然顺序——从前期准备、场地清理、开挖、回填到最后的边坡支护和验工结算——进行条理清晰的编排。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显得有些跳跃和分散。例如,土方运输的消耗定额似乎被拆分放在了好几个不同的章节中讨论,需要读者来回翻阅和交叉比对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链条。这极大地增加了查找信息的难度和时间成本。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关于“爆破开挖”与“机械开挖”的工日消耗对比部分,但对比表格的设计不够直观,不同型号的挖掘机效率参数缺失,使得套用起来总让人心存疑虑。如果能有一个集中展示的附录,详细列出不同机械台班对应的土方量和人员配置,对提升工作效率将是巨大的帮助。目前这种分散的叙述方式,对于需要在现场快速决策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它似乎更适合学者进行理论研究,而非工程师进行日常的工程量清单编制。那种“一目了然,即用即走”的工程手册气质,在这本书里体现得并不充分。
评分从装帧和细节来看,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上乘的,图例清晰,索引做得也算到位,这为查阅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当我尝试将这本书作为工具书在复杂工程中应用时,发现其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兼容性有待提高。当前的市政工程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型的轻质填料和模块化支护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这本定额似乎仍然固守于传统的、更为基础的施工方法。比如,对于当前流行的预制砌块挡土墙的土方放坡和基础处理部分的消耗定额,书中完全没有涉及。这导致我们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对于这些“新事物”的工料消耗,我们依然不得不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估算或者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数据,这让这本号称是“2015年”的定额在时效性上打了折扣。一本优秀的定额,应该能够预见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并适时地将成熟的新技术纳入其标准化体系内。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的滞后性,使得它在指导前沿项目时,显得力不从心,更多时候成了我们核对基础土方工作量的“保底”参考,而非全面的技术指导蓝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装帧和纸张的质感都体现了其作为行业标准的严肃性。我原本是带着寻找市政工程施工标准流程的期待来翻阅它的,特别是关于土石方工程这一块。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书中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的阐述,而非我迫切需要的实际操作指导手册。比如,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某个定额标准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背景下逐步演变的,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虽然具有学术价值,但在紧迫的工期压力下,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清晰的、可直接套用的图表和计算实例。书中对土石方开挖中的某些特殊地质条件的应对措施,给出的建议过于笼统,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来证明其有效性。比如,在处理软弱土层时的降水方案,我期待看到不同降深和不同土质对应的具体设备选型和耗时预估,但这些细节在这里几乎找不到踪影。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程经济学或工程管理学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实操性极强的技术规范,这与我预期中的“消耗量定额”的含义有些出入。对于新入行的同事,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具操作性的资料才能真正理解如何运用这些定额进行成本控制。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宏观的、带有一定政策导向性的行业白皮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施工定额执行标准。我对其中关于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章节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能看到针对市政土石方工程中泥浆处理、弃土消纳的具体定额指标和推荐技术。然而,相关章节的论述相对空泛,多是倡导性的语言,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来指导施工单位如何精确核算这部分费用。例如,在雨季施工中,如何根据降雨强度调整土方开挖的作业时间,并相应调整机械台班消耗的系数,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系数范围或计算模型。我尝试用书中的某个定额去核算一个包含复杂边坡处理的项目,发现计算结果与我以往依赖的经验数据偏差较大,追溯原因,发现关键的土体力学参数和施工环境修正因子在这本书中体现得不够细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反推”和“修正”书中给出的参数,这无疑削弱了定额本应带来的标准化和简化性优势。它似乎更偏重于“应该做多少”,而不是“怎样才最合理地做完”。
评分好评
评分确实是正品,很不错的书籍……
评分学了可受益,就是书卖价高
评分好评
评分很好的书,学习研究中。
评分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就那样了
评分不错
评分不够新,边角都被压坏了
评分不错,物流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