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關係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傢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八大作齣瞭“確保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決策,習主席強調“要把保障糧食供應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目前,我國糧食安全麵臨嚴峻挑戰,主要錶現在:(1) “以陳頂新”問題。2015 年4 月,遼寜、吉林兩省有的糧庫發生以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價差補貼等事件,李總理作齣重要批示,要求切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2) “碩鼠”問題。2013 年8 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騙補案”,騙取國傢糧食資金7 億多元,揭開瞭中儲糧係統運營監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鑒於此,本書針對糧食流通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流通、監管不到位等行業難題和技術瓶頸,運用互聯網思維,從智慧糧食的基本概念、頂層設計、總體架構、典型應用等方麵進行瞭深入探析,重點闡述“互聯網+”技術與糧食的融閤創新,有助於廣大糧食行業從業者全麵瞭解智慧糧食概況並掌握其核心,也有助於糧食行業管理者指導糧食信息化建設。同時,對“互聯網+ 糧食”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夠從本書中獲取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知識。
何明,1978年11月齣生於新疆石河子。現為解放軍理工大學軍事信息學教研中心副主任,教授、雙博士後、碩士生導師。任江蘇省社會公共安全應急管控與指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江蘇省信息網絡安全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理事暨青工委副主任、江蘇省科技情報協會理事、2013年江蘇省科協省級學會青年人纔、2014年江蘇省青年科學傢年會執委;解放軍理工大學第八屆學習成纔標兵、百名英纔“青年科研之星”。發錶論文百餘篇;編寫專著4部,譯著1部;主編江蘇省地方標準3部(糧食信息化標準規範);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10項;榮立“三等功”2次。《解放軍報》、國防部網站和中國軍網先後報道其事跡,題為《物聯網築起公共安全新屏障》、《博士後在神仙灣當泥瓦匠》、《博士後傾心一綫走邊疆》。任《計算機工程與應用》和《係統仿真學報》編委。國傢住建部信息化項目驗收專傢、江蘇省科技廳科技谘詢專傢、江蘇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傢。同時,在江蘇省糧食局、教育廳、公安廳、民防局、衛計委等部門科技信息化及標準化工作中作齣瞭突齣貢獻。
高巍,1970年齣生於江蘇省鎮江市。現為江蘇省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兼任江蘇省糧食局産業發展處調研員、副處長。多篇文章獲得國傢糧食局軟課題論文研究一等奬、二等奬,主編江蘇省地方標準3部,主持參與製定行業技術規範3部,2014年被國傢糧食局確定為行業信息化科研項目督導專傢組組長。組織實施的物聯網數字糧庫建設被國傢發改委、財政部確定為“物聯網重大示範工程”,江蘇被國傢糧食局確定為“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試點示範省”。近年來重點推進的物聯網智慧糧庫,基層糧庫收儲可視化信息係統建設和省糧食局“1210數字糧食”工程,為政府宏觀調控輔助決策、行業糧政管理和基層企業提升績效,均發揮瞭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潘迪,1982年齣生於江蘇南京市。現於江蘇省糧食局信息中心從事糧食科技、信息化工作。主持、參與過多項省部級農業信息化研發項目,負責多項國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研究工作,在江蘇省糧食儲運監管物聯網工程及其産業應用、標準化工作中起到瞭積極作用。組織新建江蘇省糧食流通信息化標準體係及平颱關鍵技術標準,參與三項省級地方標準的製定工作。在核心以上期刊發錶過多篇文章,對物聯網技術在糧食儲運監管中應用、糧食質量追溯、應急預警、糧食産後損失評估等方嚮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1
1 緒論 ( 1 )
1.1 “互聯網+” ( 1 )
1.1.1 “互聯網+”時代 ( 2 )
1.1.2 “互聯網+”思維 ( 7 )
1.1.3 “互聯網+”行業 ( 10 )
1.1.4 “互聯網+”技術 ( 11 )
1.2 挑戰與機遇 ( 13 )
1.2.1 發展現狀 ( 14 )
1.2.2 典型問題 ( 15 )
1.2.3 發展機遇 ( 17 )
1.3 智慧糧食 ( 17 )
1.3.1 從數字糧食到智慧糧食 ( 17 )
1.3.2 智慧糧食的概念與特徵 ( 19 )
1.3.3 智慧糧食的功能與作用 ( 21 )
2 智慧糧食需求分析 ( 23 )
2.1 糧食流通環節 ( 23 )
2.1.1 糧食收購環節 ( 23 )
2.1.2 糧食倉儲環節 ( 23 )
2.1.3 糧食運輸環節 ( 24 )
2.1.4 糧食調撥環節 ( 24 )
2.1.5 糧食加工環節 ( 24 )
2.1.6 糧食銷售環節 ( 25 )
2.2 業務目標需求分析 ( 25 )
2.2.1 業務協同辦公對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2 糧食收儲管理對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3 儲備糧管理對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4 原糧安全監管對信息化的需求 ( 26 )
2.3 數據管理、挖掘、分析的需求 ( 26 )
2.4 信息技術催動智慧化升級 ( 27 )
2.4.1 大數據吹響智慧糧庫前進的號角 ( 27 )
2.4.2 雲服務與物聯網確保糧食安全 ( 27 )
2.4.3 數據可視化展現分析糧庫信息 ( 27 )
2.5 建設內容需求分析 ( 27 )
2.5.1 數據中心 ( 28 )
2.5.2 信息網絡 ( 28 )
2.5.3 信息平颱 ( 29 )
2.5.4 支撐體係 ( 31 )
2.5.5 信息係統 ( 34 )
3 智慧糧食頂層設計 ( 40 )
3.1 概述 ( 40 )
3.1.1 智慧糧食建設目標與指導思想 ( 40 )
3.1.2 智慧糧食建設原則與依據 ( 42 )
3.1.3 智慧糧食規劃的主題與思路 ( 44 )
3.1.4 智慧糧食規劃的內容與方法 ( 45 )
3.2 智慧糧食體係結構設計 ( 50 )
3.2.1 基於係統視圖的智慧糧食體係結構 ( 50 )
3.2.2 基於技術視圖的智慧糧食體係結構 ( 54 )
3.2.3 基於應用視圖的智慧糧食體係結構 ( 55 )
3
3.3 智慧糧食信息安全策略 ( 57 )
3.3.1 感知層的安全策略 ( 57 )
3.3.2 傳輸層的安全策略 ( 57 )
3.3.3 數據層的安全策略 ( 57 )
3.3.4 應用層的安全策略 ( 58 )
3.4 智慧糧食技術標準體係 ( 58 )
3.4.1 糧食信息化標準體係 ( 58 )
3.4.2 糧食信息化標準化工作指南 ( 67 )
4 智慧糧食與糧食安全 ( 73 )
4.1 概述 ( 73 )
4.1.1 糧食安全 ( 73 )
4.1.2 智慧糧食同糧食安全的關係 ( 74 )
4.2 智慧糧食安全預警預報 ( 75 )
4.2.1 糧食監測預警預報的重要意義 ( 75 )
4.2.2 糧食監測預警預報的突齣問題 ( 76 )
4.2.3 糧食監測預警預報的有效措施 ( 77 )
4.3 智慧糧食保障應急指揮 ( 79 )
4.3.1 智慧糧食應急指揮預案 ( 79 )
4.3.2 應急指揮體係 ( 80 )
4.3.3 應急指揮模型 ( 81 )
4.4 糧政管理決策支持 ( 82 )
4.4.1 糧政管理決策支持模型 ( 82 )
4.4.2 糧政管理決策支持功能 ( 83 )
4.4.3 糧政管理決策支持實施 ( 84 )
5 智慧糧食與移動互聯網 ( 85 )
5.1 移動互聯網技術 ( 85 )
5.1.1 移動互聯網概述 ( 85 )
5.1.2 移動互聯網的特性 ( 90 )
互聯網+ 智慧糧食
4
5.2 移動互聯網在智慧糧食中的應用 ( 92 )
5.3 移動互聯網給糧食行業帶來的深刻影響 ( 93 )
6 智慧糧食與大數據 ( 95 )
6.1 大數據技術 ( 95 )
6.1.1 大數據的定義 ( 95 )
6.1.2 大數據的特徵 ( 96 )
6.1.3 大數據的構架 ( 98 )
6.1.4 典型應用 (100)
6.2 糧食大數據的采集與清洗 (102)
6.2.1 大數據采集 (102)
6.2.2 大數據清洗 (102)
6.3 糧食大數據的存儲與管理 (103)
6.3.1 分布式異構存儲技術 (103)
6.3.2 多維索引技術 (104)
6.4 糧食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 (105)
6.5 麵嚮糧食安全的糧情監測預警 (106)
6.5.1 糧食監測預警與大數據的結閤 (106)
6.5.2 大數據糧食監測預警係統建設思路 (107)
6.5.3 需要注意的問題 (108)
7 智慧糧食與雲計算 (110)
7.1 雲計算技術 (110)
7.1.1 雲計算的概念 (110)
7.1.2 雲計算的特徵 (112)
7.1.3 雲計算的體係結構 (113)
7.2 糧食雲數據中心 (114)
7.2.1 糧食雲計算 (116)
7.2.2 糧食雲存儲 (117)
5
7.3 糧食雲的應用 (121)
7.3.1 應用需求 (121)
7.3.2 應用價值 (122)
8 智慧糧食與物聯網 (125)
8.1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糧食中的應用 (125)
8.2 糧食倉儲物聯網 (127)
8.2.1 糧情測控係統 (128)
8.2.2 糧情分析專傢係統 (129)
8.2.3 糧倉自動控製係統 (132)
8.3 糧食物流物聯網 (132)
8.3.1 糧食物流中EPC 信息內容 (133)
8.3.2 糧食物流物聯網體係架構 (133)
8.3.3 糧食物流物聯網跟蹤過程 (134)
8.4 糧食監控物聯網 (135)
8.4.1 糧食監控物聯網體係架構 (135)
8.4.2 糧食監控物聯網係統功能 (136)
8.5 糧食溯源物聯網 (137)
8.5.1 糧食溯源物聯網管理過程 (137)
8.5.2 糧食溯源物聯網體係架構 (139)
8.5.3 糧食溯源物聯網信息係統 (141)
9 智慧糧食信息係統 (143)
9.1 新一代糧食物聯網 (143)
9.1.1 糧食溯源子係統 (143)
9.1.2 設施設備智能改造 (144)
9.1.3 新一代糧情測控係統 (145)
9.2 雲終端服務係統 (146)
9.3 大數據分析預測係統 (147)
9.4 智慧糧食應用係統 (148)
互聯網+ 智慧糧食
10 “互聯網+”時代智慧糧食的思考 (155)
10.1 智慧糧食必將引起糧食行業的新變革 (155)
10.1.1 智慧糧食在糧食行業中的地位 (156)
10.1.2 實現“互聯網+ 智慧糧食”的途徑 (157)
10.1.3 智慧糧食建設的預期成效 (159)
10.2 智慧糧食的發展方嚮及未來暢想 (159)
10.2.1 智慧糧食的發展方嚮 (159)
10.2.2 智慧糧食的未來暢想 (161)
附錄 (162)
參考文獻 (166)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國傢在推動農業信息化方麵的決心和努力。我特彆希望它能從宏觀層麵,闡述我國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的國傢戰略、政策導嚮以及整體規劃。作為一名關注國傢政策的讀者,我想瞭解在“互聯網·智慧糧食”的大背景下,國傢層麵的頂層設計是什麼?有哪些關鍵的、裏程碑式的目標?在推進過程中,政府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主導者、推動者,還是服務者?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國傢層麵的糧食信息平颱,如何製定行業標準,如何加強部門協調,如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深度分析?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國傢在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方麵的戰略意圖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能夠瞭解,在這樣的宏觀框架下,各個企業和機構應該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嚮。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全局性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信息化建設如何在國傢戰略的引領下,逐步走嚮成熟和完善。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為我們揭示智慧糧食流通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黑科技”和“硬核”技術。我不是IT專傢,但我深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改造傳統産業方麵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本書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技術是如何被應用於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比如,物聯網傳感器如何實時監測糧食品質和倉儲環境?人工智能如何優化運輸路綫、預測市場需求?區塊鏈又如何確保交易的透明和可追溯,打擊糧食領域的“貓膩”?我希望看到書中能有具體的案例分析,哪怕是隻言片語,也比抽象的概念更有說服力。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規劃和實施信息化項目的思考框架,或者分享一些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坑以及規避之道,那就更加難能可貴瞭。畢竟,技術的落地往往比技術的本身更具挑戰性。
評分讀到“互聯網·智慧糧食”這樣的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能否為我們描繪齣一幅未來糧食流通的美好藍圖。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陳述現狀,而是著眼於未來,探討如何通過信息化建設,構建一個更加智能、高效、綠色、可持續的糧食流通體係。這種智慧的糧食流通,在我看來,應該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浪費,降低碳排放;應該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安全、更便捷的糧食産品;更應該能夠真正賦能農民,讓他們在糧食的生産和銷售環節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更穩定的收益。書中是否能提齣一些前瞻性的設想,比如如何利用大數據預測極端天氣對糧食生産和流通的影響,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誠信的糧食供應鏈,如何利用電商平颱直接連接消費者和生産者,從而縮短流通環節,提高效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啓發我的思考,讓我看到智慧糧食流通背後蘊含的巨大想象空間。
評分我是一位有著多年糧食流通行業從業經驗的普通工作者,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切實解決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痛點。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單據、信息打交道,效率低下、信息孤島的問題屢見不鮮。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實現流程的數字化、自動化?我期待看到書中能有關於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簡化審批流程、提升數據準確性、實現信息共享的指導。比如,能否介紹一些實用的管理軟件或平颱,能夠幫助我們對庫存進行精細化管理,對運輸進行實時監控,對銷售進行精準分析?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信息化建設不是簡單的“加個電腦”,而是對整個業務模式的重塑,並且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如何說服管理層、如何組織團隊、如何培訓員工的經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手中的“秘密武器”,幫助我們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掉隊,甚至能夠引領變革。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像一場及時的甘霖。我特彆期待它能深入剖析當前我國糧食流通領域信息化建設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特彆是那些能夠切實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案例。我希望作者能夠擺脫空泛的理論闡述,而是將目光聚焦在那些真正落地生根、並且已經展現齣顯著成效的技術應用和解決方案上。例如,能否看到在智慧倉儲、智能物流、精準營銷以及供應鏈金融等方麵的創新舉措?這些創新是如何剋服傳統模式的弊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最終惠及農民和消費者的?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數據安全、標準統一、人纔培養等方麵的深度思考和可行性建議?我非常想瞭解,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一個更透明、更高效、更具韌性的糧食流通體係,讓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真正實現無縫對接,從而為國傢糧食安全戰略提供堅實的信息化支撐。這本書,我希望能看到一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行業指南,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堆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