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决策,习主席强调“要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1) “以陈顶新”问题。2015 年4 月,辽宁、吉林两省有的粮库发生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事件,李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2) “硕鼠”问题。2013 年8 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骗补案”,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 亿多元,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鉴于此,本书针对粮食流通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流通、监管不到位等行业难题和技术瓶颈,运用互联网思维,从智慧粮食的基本概念、顶层设计、总体架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析,重点阐述“互联网+”技术与粮食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广大粮食行业从业者全面了解智慧粮食概况并掌握其核心,也有助于粮食行业管理者指导粮食信息化建设。同时,对“互联网+ 粮食”感兴趣的读者也能够从本书中获取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知识。
何明,1978年11月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信息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教授、双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任江苏省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控与指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暨青工委副主任、江苏省科技情报协会理事、2013年江苏省科协省级学会青年人才、2014年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执委;解放军理工大学第八届学习成才标兵、百名英才“青年科研之星”。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江苏省地方标准3部(粮食信息化标准规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荣立“三等功”2次。《解放军报》、国防部网站和中国军网先后报道其事迹,题为《物联网筑起公共安全新屏障》、《博士后在神仙湾当泥瓦匠》、《博士后倾心一线走边疆》。任《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和《系统仿真学报》编委。国家住建部信息化项目验收专家、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同时,在江苏省粮食局、教育厅、公安厅、民防局、卫计委等部门科技信息化及标准化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巍,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现为江苏省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调研员、副处长。多篇文章获得国家粮食局软课题论文研究一等奖、二等奖,主编江苏省地方标准3部,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技术规范3部,2014年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行业信息化科研项目督导专家组组长。组织实施的物联网数字粮库建设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江苏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近年来重点推进的物联网智慧粮库,基层粮库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设和省粮食局“1210数字粮食”工程,为政府宏观调控辅助决策、行业粮政管理和基层企业提升绩效,均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潘迪,198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市。现于江苏省粮食局信息中心从事粮食科技、信息化工作。主持、参与过多项省部级农业信息化研发项目,负责多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工作,在江苏省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工程及其产业应用、标准化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组织新建江苏省粮食流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及平台关键技术标准,参与三项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对物联网技术在粮食储运监管中应用、粮食质量追溯、应急预警、粮食产后损失评估等方向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1
1 绪论 ( 1 )
1.1 “互联网+” ( 1 )
1.1.1 “互联网+”时代 ( 2 )
1.1.2 “互联网+”思维 ( 7 )
1.1.3 “互联网+”行业 ( 10 )
1.1.4 “互联网+”技术 ( 11 )
1.2 挑战与机遇 ( 13 )
1.2.1 发展现状 ( 14 )
1.2.2 典型问题 ( 15 )
1.2.3 发展机遇 ( 17 )
1.3 智慧粮食 ( 17 )
1.3.1 从数字粮食到智慧粮食 ( 17 )
1.3.2 智慧粮食的概念与特征 ( 19 )
1.3.3 智慧粮食的功能与作用 ( 21 )
2 智慧粮食需求分析 ( 23 )
2.1 粮食流通环节 ( 23 )
2.1.1 粮食收购环节 ( 23 )
2.1.2 粮食仓储环节 ( 23 )
2.1.3 粮食运输环节 ( 24 )
2.1.4 粮食调拨环节 ( 24 )
2.1.5 粮食加工环节 ( 24 )
2.1.6 粮食销售环节 ( 25 )
2.2 业务目标需求分析 ( 25 )
2.2.1 业务协同办公对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2 粮食收储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3 储备粮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 ( 25 )
2.2.4 原粮安全监管对信息化的需求 ( 26 )
2.3 数据管理、挖掘、分析的需求 ( 26 )
2.4 信息技术催动智慧化升级 ( 27 )
2.4.1 大数据吹响智慧粮库前进的号角 ( 27 )
2.4.2 云服务与物联网确保粮食安全 ( 27 )
2.4.3 数据可视化展现分析粮库信息 ( 27 )
2.5 建设内容需求分析 ( 27 )
2.5.1 数据中心 ( 28 )
2.5.2 信息网络 ( 28 )
2.5.3 信息平台 ( 29 )
2.5.4 支撑体系 ( 31 )
2.5.5 信息系统 ( 34 )
3 智慧粮食顶层设计 ( 40 )
3.1 概述 ( 40 )
3.1.1 智慧粮食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 ( 40 )
3.1.2 智慧粮食建设原则与依据 ( 42 )
3.1.3 智慧粮食规划的主题与思路 ( 44 )
3.1.4 智慧粮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 45 )
3.2 智慧粮食体系结构设计 ( 50 )
3.2.1 基于系统视图的智慧粮食体系结构 ( 50 )
3.2.2 基于技术视图的智慧粮食体系结构 ( 54 )
3.2.3 基于应用视图的智慧粮食体系结构 ( 55 )
3
3.3 智慧粮食信息安全策略 ( 57 )
3.3.1 感知层的安全策略 ( 57 )
3.3.2 传输层的安全策略 ( 57 )
3.3.3 数据层的安全策略 ( 57 )
3.3.4 应用层的安全策略 ( 58 )
3.4 智慧粮食技术标准体系 ( 58 )
3.4.1 粮食信息化标准体系 ( 58 )
3.4.2 粮食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 ( 67 )
4 智慧粮食与粮食安全 ( 73 )
4.1 概述 ( 73 )
4.1.1 粮食安全 ( 73 )
4.1.2 智慧粮食同粮食安全的关系 ( 74 )
4.2 智慧粮食安全预警预报 ( 75 )
4.2.1 粮食监测预警预报的重要意义 ( 75 )
4.2.2 粮食监测预警预报的突出问题 ( 76 )
4.2.3 粮食监测预警预报的有效措施 ( 77 )
4.3 智慧粮食保障应急指挥 ( 79 )
4.3.1 智慧粮食应急指挥预案 ( 79 )
4.3.2 应急指挥体系 ( 80 )
4.3.3 应急指挥模型 ( 81 )
4.4 粮政管理决策支持 ( 82 )
4.4.1 粮政管理决策支持模型 ( 82 )
4.4.2 粮政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 83 )
4.4.3 粮政管理决策支持实施 ( 84 )
5 智慧粮食与移动互联网 ( 85 )
5.1 移动互联网技术 ( 85 )
5.1.1 移动互联网概述 ( 85 )
5.1.2 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 90 )
互联网+ 智慧粮食
4
5.2 移动互联网在智慧粮食中的应用 ( 92 )
5.3 移动互联网给粮食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 93 )
6 智慧粮食与大数据 ( 95 )
6.1 大数据技术 ( 95 )
6.1.1 大数据的定义 ( 95 )
6.1.2 大数据的特征 ( 96 )
6.1.3 大数据的构架 ( 98 )
6.1.4 典型应用 (100)
6.2 粮食大数据的采集与清洗 (102)
6.2.1 大数据采集 (102)
6.2.2 大数据清洗 (102)
6.3 粮食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103)
6.3.1 分布式异构存储技术 (103)
6.3.2 多维索引技术 (104)
6.4 粮食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105)
6.5 面向粮食安全的粮情监测预警 (106)
6.5.1 粮食监测预警与大数据的结合 (106)
6.5.2 大数据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思路 (107)
6.5.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08)
7 智慧粮食与云计算 (110)
7.1 云计算技术 (110)
7.1.1 云计算的概念 (110)
7.1.2 云计算的特征 (112)
7.1.3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113)
7.2 粮食云数据中心 (114)
7.2.1 粮食云计算 (116)
7.2.2 粮食云存储 (117)
5
7.3 粮食云的应用 (121)
7.3.1 应用需求 (121)
7.3.2 应用价值 (122)
8 智慧粮食与物联网 (125)
8.1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粮食中的应用 (125)
8.2 粮食仓储物联网 (127)
8.2.1 粮情测控系统 (128)
8.2.2 粮情分析专家系统 (129)
8.2.3 粮仓自动控制系统 (132)
8.3 粮食物流物联网 (132)
8.3.1 粮食物流中EPC 信息内容 (133)
8.3.2 粮食物流物联网体系架构 (133)
8.3.3 粮食物流物联网跟踪过程 (134)
8.4 粮食监控物联网 (135)
8.4.1 粮食监控物联网体系架构 (135)
8.4.2 粮食监控物联网系统功能 (136)
8.5 粮食溯源物联网 (137)
8.5.1 粮食溯源物联网管理过程 (137)
8.5.2 粮食溯源物联网体系架构 (139)
8.5.3 粮食溯源物联网信息系统 (141)
9 智慧粮食信息系统 (143)
9.1 新一代粮食物联网 (143)
9.1.1 粮食溯源子系统 (143)
9.1.2 设施设备智能改造 (144)
9.1.3 新一代粮情测控系统 (145)
9.2 云终端服务系统 (146)
9.3 大数据分析预测系统 (147)
9.4 智慧粮食应用系统 (148)
互联网+ 智慧粮食
10 “互联网+”时代智慧粮食的思考 (155)
10.1 智慧粮食必将引起粮食行业的新变革 (155)
10.1.1 智慧粮食在粮食行业中的地位 (156)
10.1.2 实现“互联网+ 智慧粮食”的途径 (157)
10.1.3 智慧粮食建设的预期成效 (159)
10.2 智慧粮食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畅想 (159)
10.2.1 智慧粮食的发展方向 (159)
10.2.2 智慧粮食的未来畅想 (161)
附录 (162)
参考文献 (166)
读到“互联网·智慧粮食”这样的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粮食流通的美好蓝图。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陈述现状,而是着眼于未来,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粮食流通体系。这种智慧的粮食流通,在我看来,应该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降低碳排放;应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便捷的粮食产品;更应该能够真正赋能农民,让他们在粮食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稳定的收益。书中是否能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设想,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预测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诚信的粮食供应链,如何利用电商平台直接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从而缩短流通环节,提高效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启发我的思考,让我看到智慧粮食流通背后蕴含的巨大想象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推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我特别希望它能从宏观层面,阐述我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的国家战略、政策导向以及整体规划。作为一名关注国家政策的读者,我想了解在“互联网·智慧粮食”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是什么?有哪些关键的、里程碑式的目标?在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主导者、推动者,还是服务者?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国家层面的粮食信息平台,如何制定行业标准,如何加强部门协调,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深度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国家在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战略意图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了解,在这样的宏观框架下,各个企业和机构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局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信息化建设如何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揭示智慧粮食流通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黑科技”和“硬核”技术。我不是IT专家,但我深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这本书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技术是如何被应用于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比如,物联网传感器如何实时监测粮食品质和仓储环境?人工智能如何优化运输路线、预测市场需求?区块链又如何确保交易的透明和可追溯,打击粮食领域的“猫腻”?我希望看到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比抽象的概念更有说服力。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规划和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思考框架,或者分享一些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以及规避之道,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毕竟,技术的落地往往比技术的本身更具挑战性。
评分我是一位有着多年粮食流通行业从业经验的普通工作者,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切实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痛点。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单据、信息打交道,效率低下、信息孤岛的问题屡见不鲜。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实现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我期待看到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数据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的指导。比如,能否介绍一些实用的管理软件或平台,能够帮助我们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运输进行实时监控,对销售进行精准分析?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加个电脑”,而是对整个业务模式的重塑,并且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如何说服管理层、如何组织团队、如何培训员工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手中的“秘密武器”,帮助我们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掉队,甚至能够引领变革。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像一场及时的甘霖。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粮食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那些能够切实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案例。我希望作者能够摆脱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真正落地生根、并且已经展现出显著成效的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上。例如,能否看到在智慧仓储、智能物流、精准营销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这些创新是如何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惠及农民和消费者的?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数据安全、标准统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可行性建议?我非常想了解,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具韧性的粮食流通体系,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这本书,我希望能看到一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行业指南,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