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書籍文庫:教育倫理探微
原價:63.00元
作者:呂朝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6831154
字數:
頁碼:3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書籍文庫:教育倫理探微》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直追教育倫理的基本問題,論述六個方麵的內容:第一,教育倫理的曆史軌跡。第二,透視教育的新視野。第三,對倫理學的當代解讀。第四,現代教育的倫理批判。第五,教育倫理的本質。第六,實現教育倫理本質的條件。第二部分是進入教育的具體領域,對構成教育的各個要素作倫理的審視,然後得齣相應的命題。
內容提要
《中國書籍文庫:教育倫理探微》作者以宏大的視野,綜閤哲學、人類學、社會 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多種學科,以獨到的見解、細膩的筆觸,生動的語言 描述瞭教育倫理的曆史軌跡,提齣瞭透視教育的新視野,解讀瞭倫理的人性 意蘊,批判瞭教育的倫理缺失,分析瞭教育倫理的本質內核,闡述瞭實現教 育倫理的基本條件。同時以濃鬱的人倫情懷概括齣教育倫理的六大命題:學 校是化育學生性情的聖所;教學是成就學生人生的橋梁;教師是締造自身幸 福的使者;學生是完善自身性情的主人;課程是滋潤學生心田的汁液;方法 是開啓學生心智的明燈。《中國書籍文庫:教育倫理探微》站在時代的前沿,用智慧的光亮、思想的魅力、文字的優美勾勒瞭教育倫理的全新領域,也為人們從事教育、培養“既美且善”的人開闢瞭新的道路。
目錄
上篇 教育倫理的基本問題
一、教育倫理的曆史軌跡
(一)古代教育:樸素的全方位的倫理精神的滲透
(二)近代教育:分門彆類的各門學科知識的傳授
(三)當代教育:新型的倫理精神成為教育的靈魂
二、透視教育的新視點
(一)知識一能力的視野
(二)生命一情感的視野
(三)哲人一理性的視野
(四)道德一人格的視野
(五)生活一成長的視野
(六)倫理一人的視野
三、對倫理學的當代解讀
(一)對倫理學的解讀
(二)對倫理的解讀
(三)倫理和道德關係辨析
四、現代教育的倫理批判
(一)沒有瞭冷靜
(二)沒有瞭頭腦
(三)沒有瞭信仰
(四)沒有瞭崇高
(五)沒有瞭學問
(六)沒有瞭人格
(七)沒有瞭神聖
(八)沒有瞭涵養
五、教育倫理的本質
六、實現教育倫理本質的條件
(一)讓學生健康地成長
(二)讓學生很好地生活
下篇 教育倫理的基本命題
一、學校是化育學生性靈的聖所
(一)學校是現代社會最神聖的地方
(二)學校唯一的目的是人
(三)成就人的本質就是成就人的“性靈”
(四)人性生長的途徑是化育
二、教學是成就學生人生的橋梁
(一)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人
(二)教學活動的意義是成就人生
(三)教學活動的過程是成就學生人生的橋梁
三、教師是締造自身幸福的使者
(一)這是一個需要幸福的時代
(二)教師幸福的重要性
(三)教師幸福淪落的危險
(四)教師幸福的特點
(五)獲得幸福的思維方法
(六)幸福教師的本質
(七)教師幸福的內容
四、學生是完善自身性情的主人
(一)認識學生
(二)學生成長的睏境
(三)樹立適閤學生成長的教育理念
五、課程是滋潤學生心田的汁液
(一)課程的源起
(二)課程的兩種本質
(三)課程的大小觀
(四)課程的核心觀
(五)教材的精神涵養
六、方法是開啓學生心智的明燈
(一)認識方法
(二)大師的方法
(三)方法的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呂朝?,男,甘肅閤水人,1990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政治係,獲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現為隴東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教授,主要從事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完成6項科研項目,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碩士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的倫理問題研究》入選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齣版的學術專著《性情教育》獲甘肅省高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負責完成的“隴東學院應用型人纔培養模式研究”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奬。
文摘
序言
相較於前幾本側重於製度或民俗的著作,有一本關於魏晉南北朝曆史的譯著,則著重於思想領域的劇烈碰撞與重構。該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學理性,大量引用瞭對《莊子》《老子》以及佛學經典的精微解讀,旨在說明在王朝更迭帶來的巨大社會動蕩中,知識分子是如何通過對“玄學”和“禪宗”的探尋,來重建個體精神世界的意義的。作者花瞭極大的筆墨去梳理不同學派對“有”與“無”、“名”與“實”的辯論,文字間充滿瞭哲學思辨的張力。對於不熟悉那個時代具體政治鬥爭的人來說,初讀可能會感到有些晦澀,因為它要求讀者不僅要瞭解曆史背景,還要對中國古典哲學乃至外來的佛教義理有基本的概念。但一旦進入其邏輯體係,便能體會到那個“士人精神”的黃金時代是如何在亂世中淬煉齣其思想的鋒芒。
評分我最近在讀的一本聚焦於明清轉型期的研究,其特點在於它采用瞭“自下而上”的視角來審視帝國晚期的危機與應對。這本書沒有過多糾纏於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而是將焦點放在瞭地方士紳、鄉紳階層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權力博弈上。作者通過分析地方性的契約文書、宗族族譜以及地方衝突的記錄,揭示瞭在國傢權力衰微的背景下,地方精英是如何通過建立自己的治理網絡來維持社會秩序,以及這種地方自治如何反過來製約瞭中央政府的政策推行能力。特彆是書中對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興起的分析,被置於整個社會結構鬆動的背景下,而非僅僅視為軍事事件。這種對權力“滲透”而非“統治”的理解,為理解中國傳統政治的韌性與局限提供瞭一個非常現代的分析框架,觀點犀利,論證紮實。
評分另有一部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切入的中國史著作,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完全避開瞭傳統的帝王將相綫性敘事,轉而關注普通民眾在特定曆史時期的生存狀態與文化心理。作者大量引用瞭民間故事、地方誌中的風俗記錄,甚至包括古代的醫學典籍中對日常生活的描摹。比如,書中對唐宋時期城市商業繁榮的描述,不再僅僅停留在稅收數字和官府管理層麵,而是細緻地描繪瞭市井小販的叫賣聲、不同地域商幫之間的行話暗語,以及士人階層對市井文化的復雜心態。這種寫法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政治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煙火氣和人情味,讓人仿佛能聞到宋代酒樓裏的脂粉香和絲竹聲。雖然在宏觀的政治變動上著墨不多,但它成功地讓人理解瞭,支撐起龐大帝國運轉的,終究是韆韆萬萬個鮮活的個體及其生活方式。
評分還有一本我最近感興趣的是一本聚焦於近代化進程的斷代史,它突破瞭傳統上以“器物—製度—思想”的單一演進模式。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著眼於清末民初“時間感”和“空間感”的革命性變化。作者通過分析報刊雜誌、新式學堂的課程設置以及城市空間布局的變化,來探討中國人是如何被動地、又在某種程度上主動地接受瞭西方的度量衡、紀年法和地理概念。例如,書中對比瞭傳統“地方”與近代“國傢”概念的轉換,以及“速度”這一概念如何從慢節奏的農業社會滲透到工業和政治話語中。這種關注曆史經驗本身感受的寫法,非常具有洞察力,它揭示瞭現代化絕非簡單的技術引進,而是一場深刻的、對人類基本認知框架的重塑。讀完後,我對理解當下社會對效率和進步的迷戀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最近翻閱瞭一些關於中國曆史的書籍,發現很多作品在敘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上各有韆鞦,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作者對同一段曆史的獨特理解。比如,有一本我正在看的通史,它在處理先秦時期的社會結構演變時,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背後的權力關係,文字非常細密,對宗法製度的討論深入到瞭日常祭祀和土地分配的細節,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著考古學傢一起在現場觸摸曆史的紋理。作者似乎特彆熱衷於考證那些零散的文獻記載,試圖重建一個比教科書上更加立體、也更為復雜的早期王朝圖景。這種鑽研精神固然可貴,但有時會讓人覺得敘述的節奏略顯緩慢,尤其是在涉及具體製度的解釋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去跟上作者的思路。不過,一旦領會瞭其中的邏輯,對理解後世儒傢思想的源頭便大有裨益。
評分很好
評分好不錯。
評分好不錯。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評分好不錯。
評分剛收到,不錯,之前看過實物,給星!
評分文軒的書絕對正品哦,質量不錯,這次買的價格應該也是幾傢裏麵最便宜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