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本北齐书 李百 国家图书馆 9787501354054

百衲本北齐书 李百 国家图书馆 97875013540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北齐史
  • 历史
  • 古代史
  • 百衲本
  • 李百
  • 国家图书馆
  • 史书
  • 珍本
  • 文献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ISBN:9787501354054
商品编码:1179999286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百衲本北齐书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版  次:1
页  数:361
ISBN :9787501354054
定价:80 元 本店价:64 元
折扣:【80】 节省:16 元
分类:  →  
货号:1535465
图书简介 《百衲本北齐书(精)》是二十四史之一。唐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到南宋时,《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为区别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北齐书》,而称后者为《南齐书》。 作者简介 目   录 卷一 帝纪苐一
神武上
卷二 帝纪苐二
神武下
卷三 帝纪苐三
文襄
卷四 帝纪苐四
文宣
卷五 帝纪苐五
废帝
卷六 帝纪苐六
孝昭
卷七 帝纪苐七
武成
卷八 帝纪苐八
后主幼主
卷九 列传苐一
神武娄后文襄元后文宣李后
孝昭元后武成胡后后主斛律
后胡后穆后
卷十 列传苐二
高祖十一王
永安简平王浚平阳靖翼王淹
彭城景思王浟上党刚肃王涣
襄城景王清任城王浩高阳康
穆王浞博陵文简王济华山王
凝冯翊王润汉阳王洽
卷十一 列传苐三
文襄六王
河南康叔王孝瑜广宁王孝珩
河闲王孝琬兰陵武王孝璀安
德王延宗渔阳王绍信
卷十二 列传苐四
文宣四王
太原王绍德范阳王绍义西河
王绍仁陇西王绍廉
孝昭六王
乐陵王百年始平王彦德城阳
王彦基定阳王彦康汝南王彦
忠汝南王彦理
武成十二王
南阳王绰琅邪王俨齐安王廓
北平王贞高平王仁英淮南王
仁光西河王仁几乐平王仁邕
颖川王仁俭安阳王仁雅丹阳
王仁直东海王仁谦
卷十三 列传苐五
…… 插图和节选
史海钩沉,钩沉北齐之遗韵:一部关于北齐历史的深度探索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北齐王朝(550年—577年)。北齐,作为东魏的延续和北朝的后期王朝之一,其兴衰荣辱深刻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军事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复杂图景。本书并非对已有史料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核心史料的精细研读和多维度的比较分析,力图还原一个更为立体、更具人情味的北齐图景。 第一部分:乱世之源——北齐立国与早期格局的奠定 北齐的建立,是东魏权臣高欢集团一手策划的结果。本书首先深入剖析了东魏末年的政治生态。高欢作为一个极具政治手腕的军事统帅,如何平衡汉族士族与鲜卑贵族的矛盾,成为构建其权力基础的关键。我们详细考察了东魏末年朝堂上的权力制衡,尤其是军阀与地方豪强之间的互动模式。 高洋代魏建齐,并非一帆风顺。早期政权的稳固,主要依赖于高氏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军事力量的绝对控制。本书着重探讨了高洋即位之初的“励精图治”阶段。这一时期的政策,如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地方豪强的暂时安抚,为北齐带来了短暂的稳定与发展。然而,高洋性格中的极端与偏执,也为日后的政治灾难埋下了伏笔。通过对《北齐书》中相关诏令、官员奏疏的梳理,我们尝试还原高洋早期的治理理念与实际推行的困难。 北齐的统治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汉文化的吸收与利用上。不同于西魏、北周后期激烈的汉化进程,北齐始终在鲜卑传统与汉文化之间摇摆。本书详细分析了北齐早期对于汉族士人的任用策略,探讨了“高氏集团”与“五姓七望”等传统士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既需要其行政才能,又警惕其潜在的颠覆力量。这种微妙的平衡,构成了北齐政治结构的核心张力。 第二部分:烈火烹油——高洋的统治与宫廷的异化 高洋中后期的统治,是北齐历史上最为诡谲和暴烈的一段时期。本书将重点剖析这种“由盛转衰”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认为,高洋性格的极端化,不仅仅是个人因素,更是当时政治体制在高度集权下面临失控的体现。 高洋的迷信、酗酒和残暴,在史籍中有大量记载。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即便是这样的君主,其统治依然需要庞大的官僚系统和军事机器来支撑。本书试图穿透那些骇人听闻的记载,去理解支撑这一政权运作的行政体系是如何在暴君的阴影下勉强维持运转的。我们对比了同一时期周边政权(如北周)的统治模式,突显出北齐在决策机制上的脆弱性。 宫廷生活的奢靡与残酷,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本书通过对邺城宫殿建设的零星记载,以及对后妃、权臣行为的侧写,描绘了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中心。这种环境,使得政治斗争不再是传统的权力角逐,而往往演变为你死我活的生存考验。 第三部分:权力的新更迭——尔朱荣家族的崛起与内部倾轧 高洋死后,北齐政权迅速进入高氏兄弟的权力交接期,即“高氏家天下”的残酷体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皇位更迭频繁,但皇权本身似乎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动摇,这反映出中央集权体制对外部挑战的暂时性适应。 我们详细梳理了后期几位皇帝的更替过程,重点分析了以胡太后、政治强人(如高湛、权力集团)在幕后的操作。这些操作往往以血腥清洗为代价,确保了权力集团的核心利益。此间的关键在于,支撑北齐军事和行政体系的士族阶层是否被深度卷入这些宫廷斗争,以及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来保护自身利益。 本书特别关注了北齐与北周之间日益加剧的军事对峙。在内部消耗加剧的同时,外部压力从未放松。我们通过对几场关键战役(如邙山之战的后续影响)的分析,来评估北齐的军事潜力与战略失误。 第四部分:文化与社会——不为正史所详述的侧面 史书往往聚焦于帝王将相的功过,而忽略了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潮的变迁。本书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探讨北齐社会的一些独特现象。 北齐的都城邺城,是当时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我们考察了佛教在北齐的兴盛情况,特别是邺都地区寺庙的修建与僧侣的地位。佛教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也与统治阶层的荒唐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本书对北齐的法律制度和吏治生态进行了侧写。面对频繁的政治清洗,官员如何自保?法律条文如何在暴君的意志面前变得弹性十足?通过对官吏传记中描述的个人际遇的对比,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和行政人员的生存哲学。 结语:一个悲剧性的历史必然? 北齐的覆灭,是高氏家族无法解决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结果。本书最后总结道,北齐的悲剧性在于,它未能像西魏/北周那样,通过彻底的“汉化”和国家层面的文化整合,来稳固其政权基础。高氏集团沉湎于内部争斗和享乐,最终丧失了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北齐的短暂存在,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个强大的王朝,必须拥有超越权力集团私利的国家认同和有效的治理结构。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深入、细致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北齐王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编排结构深感满意,它体现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而非仅仅是简单地将零散的史料堆砌在一起。不同于一般史书的线性叙事,《百衲本》的汇编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备极强的条理性,而这套整理工作无疑是下足了功夫。每一卷的衔接处,那些不同来源材料的交织与补充,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支离破碎的历史叙事,如今读起来竟有一种奇特的完整感。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宫廷秘闻或地方志的零散记载,编者们巧妙地用小注或篇章分隔进行了梳理,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异文的标注,这对于辨别史料的真伪和考证地名、官职的演变至关重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即便是对北齐史颇有研究的人,也能从中发现新的线索和不同的解读视角。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集”,更在于其卓越的“整合”能力,真正做到了化零为整,让北齐的历史图景更加立体和可信。

评分

我发现这套书在版式设计上体现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平衡,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影印本为了追求“原貌”,牺牲了阅读的舒适度,要么字体过小,要么行距过于局促。但这一版《北齐书》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页边距和字间距做了细微的调整,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度大大降低。装帧的风格也十分典雅,那种深沉的色调和简约的封面设计,透着一股不事雕琢的古朴气质,放在书房里,本身就是一件雅致的陈设。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随书附带的导读材料和索引部分,做得极其详尽。这些现代化的辅助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研读这套古籍的门槛,使得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进入到复杂的史料世界中。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怀,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既要忠实于历史,也要服务于当下。

评分

购买和收藏这套《百衲本北齐书》的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物有所值”的含义。这套书的重量、纸张的手感、油墨的扩散方式,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匠人精神的坚持。我记得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北齐时期的学术专著,其中引用的很多关键史料,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外文文献或稀见的中文档案来佐证。现在,有了这套影印本,许多原本需要交叉验证的难点问题,可以直接在原典中找到依据,这对于撰写任何涉及北齐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来说,都是效率和准确性的巨大提升。它提供了一种“一手接触”的可能,这是任何二手资料或电子文本都无法替代的。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历史细节,愿意沉浸在原始语境中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标价本身,它是一种对知识体系的有力支撑,是书架上最可靠的基石之一。

评分

从一个资深文史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几乎是无可估量的。鉴于“百衲本”的特殊性——它汇集了历代散佚的残本和抄本,本身就带有一种“抢救性”的意味。如今能由国家图书馆这样权威的机构进行整理和出版,其历史文献地位毋庸置疑。我将它与其他几套清代以前的史籍并置于书架上,它的存在感是独一无二的。它代表了对一个王朝文献流传的完整性努力,即便是后世的史学家穷尽一生精力也难以企及的文献集成。对于希望深入研究中古时期士族变迁、宗教冲突或边疆治理的同仁来说,这本书几乎是绕不开的案头必备。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考古”工作,那种挖掘出被遗忘信息的心跳加速感,是阅读现代人撰写的通史所无法给予的。它不仅是研究资料,更是一种对历史文献生命力的致敬。

评分

这本《百衲本北齐书》的影印质量简直是令人惊叹的。我特意找来与其他版本的拓本和影印本进行比对,那种清晰度和细节的还原度,真的是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感到由衷的赞叹。尤其是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墨痕和纸张的纹理,在这本影印件中都得到了极好的保留,仿佛能透过纸张的纤维触摸到千年前的笔触。装帧和用纸的选择也体现了国家图书馆的专业水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出版物能比拟的。对于研究北齐历史,尤其是需要辨析碑刻、墓志文字的学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影印本无疑是无可替代的“眼睛”,省去了四处奔波查找原件或模糊拓片的辛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修复的文物副本,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个动荡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的真实面貌。翻阅时,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年誊录者在灯下伏案工作的场景,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保存和弘扬中国古代史料的价值,功不可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