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桂华,王以忠,于爱华 著
图书标签:
  • 野菜
  • 野外生存
  • 植物识别
  • 图鉴
  • 食用植物
  • 野生植物
  • 植物图谱
  • 户外
  • 自然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59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743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指尖上的探索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67
字数:3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医药爱好者,植物爱好者,中医药、植物学、农学、园林学专业工作者。
  当您在公园散步时、当您到野外踏青时、当您爬山锻炼时,是否关注过你身边的花花草草,也许一株小草虽不起眼,但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名贵中药材,也可能是能致人死亡的剧毒断肠草,也可能是美味的食物。虽有很多可能,但如果你不认识它,可能就都不存在。  本书虽小,但功能齐全,不仅能帮助你快速识别身边的植物,还会告诉你植物的中药功效和采集应用的知识,植物的毒性,植物是否可食及如何食用等。

内容简介

  《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5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识别特征、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岳桂华,广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23年。参与国家科研2项,省级科研2项,熟悉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基础知识牢固,通过教学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代教研究生2名。

内页插图

目录

使用说明/001
一、植物分类术语图解及本书分类方法001
二、如何通过本书快速识别植物014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019
一、陆地生植物020
(一)茎生叶明显020
1. 单叶、叶卵圆形020
(1)叶缘整齐、叶互生020
(2)叶缘整齐、叶对生和轮生059
(3)叶缘有齿、叶互生071
(4)叶缘有齿、叶对生或轮生092
2. 单叶、叶长条形109
(1)叶互生109
(2)叶对生和轮生127
3. 单叶、叶分裂138
(1)羽状裂叶、叶互生138
(2)羽状裂叶、叶对生177
(3)掌状裂叶183
(4)其他形裂叶191
4. 复叶211
(1)羽状复叶211
(2)三复叶228
(二)无茎生叶或茎生叶不明显244
1. 卵圆形单叶244
2. 条形叶258
3. 叶分裂279
4. 复叶288
5. 无明显叶295
二、水中生植物299
第二部分 藤蔓类植物/313
一、匍匐草本314
(一)单叶314
1. 叶互生314
2. 叶对生和轮生322
(二)复叶332
二、草质藤本339
(一)单叶339
1. 叶不分裂339
(1)叶互生339
(2)叶对生351
(3)叶轮生360
2. 叶分裂363
(二)复叶373
三、木质大藤本377
(一)单叶377
1. 叶缘整齐377
2. 叶缘有齿391
3. 叶分裂397
(二)复叶401
1. 羽状复叶401
2. 三复叶和掌状复叶408
第三部分 灌木和乔木/415
一、单叶416
(一)叶缘整齐416
1. 叶互生416
2. 叶对生和轮生442
(二)叶缘有齿459
1. 叶互生459
2. 叶对生486
(三)叶分裂493
二、复叶505
(一)羽状复叶505
1. 奇数羽状复叶505
2. 偶数羽状复叶533
(二)掌状复叶543
参考文献/550
索引/552

前言/序言


远方的呼唤:一本地理探险与文化传承的史诗 书名:秘境之眼:失落文明的坐标与现代探险家的足迹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部关于自然植被或园艺栽培的指南,而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深沉致敬与对失落文明的精准追溯。它汇集了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先进测绘技术的前沿成果,旨在揭示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隐匿于地球角落的古老印记。全书结构宏大,从宏观的地球构造变迁,深入到微观的遗址碎片分析,为读者构建一个跨越数万年的探险叙事。 第一部分:地质的深层脉络——时间之沙的刻痕 本部分聚焦于地球深层的非生物性历史,为理解人类文明的迁徙与定居模式奠定基础。我们首先剖析了过去五百万年间的地质构造活动,重点探讨了板块漂移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山脉、深海沟壑与关键的地理屏障。书中详尽描绘了冰川期对全球海岸线和内陆水文系统的重塑过程,这些自然事件直接决定了早期人类定居点的可及性与资源丰度。 随后,本书引入了“古地理重建模型”,这套模型结合了古气候数据(如冰芯与沉积岩分析)和现代遥感技术(如雷达穿透成像,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地形图,而是通过模拟古代河流路径、季节性湿地分布乃至古代气候带的移动,来推断那些可能被现代地貌所掩盖的古代交通路线与资源富集区。例如,书中对撒哈拉沙漠曾经的“绿化期”进行了详尽的重建,并首次公开了一系列基于多光谱卫星影像分析得出的、可能指向史前湖泊的潜在地质异常点。 第二部分:失落的坐标——文明遗迹的几何学解读 本卷是本书的核心,专注于考古遗址的非侵入性(Non-invasive)勘测与空间定位。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考古发掘记录,转而采用现代几何学和天文学的交叉视角来“阅读”遗址。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古代建筑群的精确方位角、坡度匹配以及与特定星体(如冬至日出点或北极星的古代位置)的对齐情况,来确定建造者的宇宙观和精确的地理坐标。我们深入研究了数个著名的、但其建造意图仍存争议的巨石阵和金字塔群,并提出了全新的“地磁异常矩阵解析法”,该方法通过绘制遗址下方磁场强度的微小变化图谱,来揭示埋藏的墙体、通道或仪式性坑洞的布局,而无需动用一锹一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公布了一组对南太平洋某无人岛屿的系统性勘测数据。通过高精度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我们重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具有高度几何对称性的水下结构群。这些结构并非天然形成,其复杂程度和规模暗示着一个远超已知历史记录的海洋文明的存在。书中的图表详细展示了这些结构的网格系统,并将其与复活节岛石像(Moai)的原始运输路径推测进行了比对分析。 第三部分:语言的维度——符号、迁徙与知识的编码 地理位置的确定只是探险的第一步,理解建造者留下的信息才是关键。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从地理符号中反向推导文化信息。 本书提出了“符号扩散模型”,该模型不再将文字和符号视为孤立的文化产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地理信息载体。通过对不同地区史前岩画、陶器符号和石刻进行形态几何分析,我们追踪了特定几何图案(如螺旋、同心圆、S形曲线)在不同文化间传播的路径和时间滞后性。这不仅揭示了远距离贸易路线的可能性,更暗示了某些关键的知识(如冶金技术或历法体系)是如何通过地理通道进行编码和传输的。 一个引人注目的章节是关于“失语的知识库”——那些没有留下明确文字记录,但其技术成就远超其所处时代的文化。例如,安第斯山脉早期文明中的绳结记事系统(Quipu)的非数学信息承载能力,本书运用了最新的信息熵分析工具,论证了Quipu中可能隐藏着详细的地理测绘数据和资源分布图谱。 第四部分:现代探险的伦理与未来——科技与足迹的平衡 在揭示了大量古代遗址坐标的同时,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对当代探险活动的深刻反思。我们探讨了高精度技术(如激光雷达LiDAR)在加速考古发现的同时,对脆弱遗址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 本书倡导一种“轻接触”的未来探险模式,重点介绍如何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不干扰真实环境的前提下,构建高度精确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遗址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可以供全球研究人员使用,还能以沉浸式方式,让公众体验和理解这些伟大文明的地理智慧。 《秘境之眼》是一部献给所有对未知世界抱有敬畏之心的探索者的著作。它用数据、坐标和严谨的分析,带领读者穿越地质的迷雾,直抵人类文明坐标的深处,重新审视我们脚下这颗星球的宏大历史。它是一幅关于地球空间与时间沉积的终极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资深的美食博主,我一直致力于发掘和推广各种地方特色美食,而野菜,无疑是食材中的一大宝藏。《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这本书,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它的图片质量实在太棒了,每一株野菜都仿佛跃然纸上,鲜活生动,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形态、颜色和质感,这对于我判断野菜的新鲜度和品质至关重要。书中关于每种野菜的食用方法和口感描述也非常到位,有的带着清新的泥土香,有的带着微苦的药草味,有的则有着甘甜的清爽。我通过这本书,不仅学会了如何辨识各种野菜,还了解了它们的最佳采集时节和烹饪技巧。例如,书中介绍了一种叫做“马齿苋”的野菜,不仅美味,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尝试了几种不同的烹饪方式,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非常满意,它的分类方式很直观,可以根据生长环境或者植物的特征来查找,这大大节省了我野外采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在野外寻找食材,不再担心误采有毒植物。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辨认出书中大部分的野菜,并且能够根据它们的特性,创作出更多有创意、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我的读者们都非常喜欢这些原生态的美味。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主要是出于一种“备不时之需”的心理,觉得万一哪天真的需要野外生存,或者只是想去公园里采点野菜回家做个素菜,有个参考总比没有强。但没想到,它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展示,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的科普读物。我发现,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注意到身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绿色生命。那些在路边、在公园角落里,甚至在自家院子里不起眼的小草,竟然都有着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故事。书中对每种植物的描述都很有深度,不仅仅是辨识,还融入了历史、文化甚至民间传说,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趣味性,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植物的生存智慧”的章节,介绍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繁衍后代,这些细节让我对生命产生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考究,不落俗套,充满人文关怀,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有时候,我甚至会把它当成一本闲书来读,在午后阳光下,翻阅几页,感受文字中传递出的勃勃生机。它让我对“野菜”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态的象征,一种古老智慧的传承。

评分

这本《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简直是我的户外探险必备神器!一直以来,我都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但苦于对各种野菜野花的辨识能力不足,总是在采摘野菜时犹豫不决,生怕误食有毒植物。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状况。首先,它的内容非常详尽,涵盖了500种常见的野菜和可食用植物,每个条目都配有清晰、写实的插图,光影效果和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植物的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专业且易于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字和图片,还深入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采集季节、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甚至是药用价值。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形态辨识要点”的部分,一些关键的叶形、花朵、果实甚至是根茎的特点都用醒目的方式列出,非常方便我在野外快速对照。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也很合理,方便携带,即使是在山野之间,也能随时拿出来翻阅。我最近一次去郊外徒步,就凭着这本书成功识别了几种以前从未注意过的野菜,还学会了如何区分一种看起来很像但有微毒的植物,这让我安全又愉快地享受了大自然的馈赠。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很清晰,按照植物的科属或者生长环境进行分类,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学习和记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们,它绝对是一本值得你拥有和信赖的指南。

评分

我是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似乎都慢慢淡忘了。最近,我偶然发现了这本《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尘封的记忆之门。这本书的插画风格非常有亲和力,不是那种过于写实或者过于艺术化的风格,而是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植物的本真面貌,勾起了我很多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的回忆。书中对于每一种野菜的描述,都带着一种朴实而亲切的语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在跟你娓娓道来关于这些小生命的知识。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民间智慧”的介绍,比如某些野菜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或者它们在过去人们生活中的角色。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我感受到了祖辈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它还加入了一些关于野外辨识的小贴士,以及一些关于如何保护环境、可持续采集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图鉴本身。它不仅仅是教会我认识野菜,更是让我重新审视和尊重自然。我现在有时候会带着它去乡下,一边采摘,一边学习,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与土地的连接,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身边那些被遗忘的宝藏。

评分

我是一名对植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帮助我识别野外植物的书籍。《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无疑是满足我需求的最佳选择。这本书的图片质量堪称专业级别,每一张都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度极高,而且角度多样,涵盖了植物的叶、花、果、茎、根等关键部位,这对于准确识别至关重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种植物的描述都非常严谨,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特征,还包括了其地理分布、生境类型、物候期等信息,这些对于进行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欣赏它对于“相似植物的区分”这一部分的处理。书中会列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植物,并用表格或者对比图的形式,清晰地指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对于避免误判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因为无法区分两种类似的植物而感到困扰,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对比,我终于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植物的民间俗语和传统用途,这为我对植物的认识增添了文化层面的深度。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索引清晰,检索方便,即使是厚厚一本,也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图鉴,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野外植物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评分

排版很紧凑,每页两种,文字描述比较简单概况。

评分

图的质量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

很实用的图鉴

评分

我是北方人,很多书上的植物没有见过 还行吧

评分

内容丰富,赶上活动买的很划算

评分

好!!!!!!!!!!!

评分

满意,儿子很喜欢

评分

真实原生易识

评分

京东买书,发票也开了,应该是正品,关键是配送速度快,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比较喜欢好用,关键是京东配送的速度必须点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