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汉学家中,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一大批史学家的经典实证性史学著作曾被中国史学界系统地介绍和吸收,也受到欧美汉学家高度重视。在这群星璀璨之中,堀敏一先生以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著称。他的《均田制研究》《隋唐帝国与东亚》等著作很早就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史学研究者译介成中文,一时洛阳纸贵。此外,我们选定这部《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翻译出版,不仅由于以上原因,也因为这部著作集中代表了堀敏一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的通视观点,这在他的其他著作特别是已经译为中文的著作中还未见到。
堀敏一作为日本东京学派经典代表史学家,其著作深受中国古代史学界的推崇。《鲤译丛·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一书是作者高屋建瓴,以学术问题为中心撰写的中国古代通史,也是一部名著。作者在篇幅分配上,实际根据专攻领域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着墨最多。日本中国史研究大家很少撰写以通史为名的著作,相信堀敏一《鲤译丛·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会给历史爱好者、研究者都带来阅读的惊喜。
堀敏一(1924年 - 2007年5月29日)是日本极具权威的中国史专家,日本的唐代史研究会的创立者。是“东京文献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简介
邹双双,日本关西大学文学研究科硕士、博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现任教于中山大学日语系。
我的愿望是写一部能够传达作者心情的史书。我重点考虑的是在看待中国历史时,哪些点是问题所在,哪些点又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志而被当作问题点。之所以给本书附上“问题史试探”的副标题,也就是想表达这层意思。
——堀敏一
1 中国文明的誕生
2 中华民族与中华思想的形成
3 古代国家的形态──两种古代国家論
4 从新出土文献看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
5 国家与儒教──漢帝国政治与思想
6 秦漢与匈奴──古代帝国的对异民族政策
7 魏晋南北朝与諸民族国家的发展
8 门阀貴族社会的变迁──由漢到唐
9 隋唐世界帝国和国際交流
10 唐宋变革与宋代社会
11 中国史上的「征服王朝」
12 明清社会发展和新儒教
13 東亚的「大航海時代」──庶民的交易活動和国家的干涉
14 中国史发展的大勢──時代区分問題与现在的視点
参考文献
年表
我一直对那种宏大叙事下的“小人物命运”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一些惊喜。虽然它定位是“通史”,但它处理历史问题的方式,却常常能让人关注到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忽略的微观层面。例如,在讨论某个制度的僵化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制度条文的分析上,而是会巧妙地引入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间反应作为佐证,让冰冷的制度描述变得鲜活起来。这种“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的视角交织,使得历史的图景更加立体丰满。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述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理解,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而是将其置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困境中进行考量。读完后,我对那些历史名词的理解不再是刻板的定义,而更像是对一群活生生的、在特定时空下挣扎求存的人群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许在于它那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是围绕着一系列核心的“问题意识”来构建整个叙事框架。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历史的长廊中进行主题式的考察。每当我们似乎要陷入对某一细节的泥淖时,作者总能及时地将视线拔高,引向一个更宏大、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型。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阅读的节奏感非常好,即使篇幅巨大,也不会让人感到疲乏。而且,作者在引用和论证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各种旁征博引,既有经典文献的参照,也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体现了一种开放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记录,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有久久不能平息的思绪。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那种“非主流”的叙事角度。现在市面上很多通史类书籍,总是在强调朝代的更迭和重大事件的罗列,但这本书显然另辟蹊径。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概念”和“结构”的深度挖掘。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国家治理模式转型”那几节,作者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往往被忽略的社会细胞和思想流变,而非仅仅停留在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历史的肌理显得异常清晰和立体。举个例子,他分析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时,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心理背景下去考察,使得原本看似孤立的史实,突然之间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我这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略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历史”的工具和思维方式,远超出了传统教科书的范畴。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光是翻开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学术重量。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枯燥的年代史梳理,但读进去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远比我想象的要犀利和深刻。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切入中国历史的“疑难杂症”。特别是关于权力结构演变的那几个章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比如他对不同时期士大夫阶层与皇权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那种基于史料的逻辑推演,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他不是简单地复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为什么会这样”,并且提供了好几种可能的解释框架,让我这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思考和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扎实,又不失文采,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那种被引导着去重新审视既有历史观的体验,是非常过瘾的。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轻易下定论的审慎态度,他提供的视角,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不是直接把一个标准答案塞给你。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这种挑战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它不是那种可以让你轻松消磨时间的消遣读物,它要求你拿出笔来,随时准备做笔记,随时准备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论点背后的支撑逻辑。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要停下来,去回顾一下前文的铺垫,才能完全理解作者在当前章节中对某个历史现象的“解剖”。这种深入的、非表层的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复杂性的认识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尤其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存在巨大争议的历史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让人感觉作者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镜”,而不是带着强烈的个人倾向去评判古人。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严肃的“史学方法论”的实践范本,对于有志于深度研究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后更名为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和凯撒奥古斯都。是尤利乌斯凯撒的甥孙。在内战中得胜,成为共和国唯一的主人。
评分公元*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各地老大都很忙。 这一年,南宋小朝廷向金兀术称臣纳贡,偏安杭州,从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的岳飞正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一年,赞吉正在猛K拜占庭和十字军国家的脆弱联盟。 最热闹的是西欧了: 这一年红胡子绯特烈的叔叔,德皇康拉德三世勾结教皇,挤走姐夫“骄傲的亨利”,篡位成功。开创霍亨斯陶芬王朝。 英王亨利一过世,法国外甥斯蒂芬在“旗帜战役”中,K翻苏格兰表舅罗伯特,打败表妹,也就是“诺曼征服”的老威廉亲孙女,金雀花短斗蓬王亨利的老妈玛蒂尔德,让她穿白袍从冰上哭着爬走。暂时篡位成功。 倒是法国“年轻王”路易七过得正爽,洞房花烛加金殿提名,娶了16岁的美女兼富姐亚魁当女公爵爱琳娜,顺利接班。 但是不要慌,他很快就知道这个老婆有多闹心了。 还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生了一个库尔德小孩,他叫萨拉丁,意为“真理和正义”。 老萨家是当地望族,世代为官,赞吉就曾是他们的家丁。 所以萨的少年时代不但家学渊源,还有希腊家教补课,骑马打架喝酒泡妞也很在行
评分拿破仑传记,买回来慢慢看。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就个人感觉而言,日本人现在对中国历史的挖掘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细致的地步。作为第三者,他们没有偏见,或者说没有与我们,使用同一个视野来观察同一个对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这里。
评分16世纪,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这本书以激动人心的笔法再现了这一时期当基督教军队与@军队试图争夺世界中心时所进行的伟大战役。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发动了一次对基督教世界的罗兹岛的入侵,迫使十字军的一支圣约翰骑士团溃败并撤退到马耳他。这开启了信仰迥异的两大帝国对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中海控制权的冲突序幕。在《海洋帝国》中,罗杰克劳利对这场为了寻求“欧洲的灵魂”在基督教世界和@世界之间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进行了令人震撼的描述。一部快节奏的传奇史诗,从伊斯坦布尔绵延到直布罗陀之门。这本书使一系列充满野性的、为至高权力和生存而战的劫掠者、十字军战士、@骑士们如魔法般地出现,故事中有奴隶,有海船之战,有勇敢,也有更为苦涩的惨烈。这是一部有奇异色彩与插曲的传奇,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至关重要的有文明冲突的读本。
评分历史的指针指向公元前146年春的某一天之时,迦太基城的围困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这一天。罗马统帅西庇俄艾米利安努斯下令。向这座饱受重创的城市及日益绝望的居民发起最后一击。
评分甲骨文的书经典有目共睹,装帧设计印刷都是一流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只有等活动叠加券一起用才划算。书没有来就不评了 祝福天下爱书人都健康平安~
评分历史的指针指向公元前146年春的某一天之时,迦太基城的围困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这一天。罗马统帅西庇俄艾米利安努斯下令。向这座饱受重创的城市及日益绝望的居民发起最后一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