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汉学家中,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一大批史学家的经典实证性史学著作曾被中国史学界系统地介绍和吸收,也受到欧美汉学家高度重视。在这群星璀璨之中,堀敏一先生以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著称。他的《均田制研究》《隋唐帝国与东亚》等著作很早就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史学研究者译介成中文,一时洛阳纸贵。此外,我们选定这部《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翻译出版,不仅由于以上原因,也因为这部著作集中代表了堀敏一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的通视观点,这在他的其他著作特别是已经译为中文的著作中还未见到。
堀敏一作为日本东京学派经典代表史学家,其著作深受中国古代史学界的推崇。《鲤译丛·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一书是作者高屋建瓴,以学术问题为中心撰写的中国古代通史,也是一部名著。作者在篇幅分配上,实际根据专攻领域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着墨最多。日本中国史研究大家很少撰写以通史为名的著作,相信堀敏一《鲤译丛·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会给历史爱好者、研究者都带来阅读的惊喜。
堀敏一(1924年 - 2007年5月29日)是日本极具权威的中国史专家,日本的唐代史研究会的创立者。是“东京文献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简介
邹双双,日本关西大学文学研究科硕士、博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现任教于中山大学日语系。
我的愿望是写一部能够传达作者心情的史书。我重点考虑的是在看待中国历史时,哪些点是问题所在,哪些点又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志而被当作问题点。之所以给本书附上“问题史试探”的副标题,也就是想表达这层意思。
——堀敏一
1 中国文明的誕生
2 中华民族与中华思想的形成
3 古代国家的形态──两种古代国家論
4 从新出土文献看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
5 国家与儒教──漢帝国政治与思想
6 秦漢与匈奴──古代帝国的对异民族政策
7 魏晋南北朝与諸民族国家的发展
8 门阀貴族社会的变迁──由漢到唐
9 隋唐世界帝国和国際交流
10 唐宋变革与宋代社会
11 中国史上的「征服王朝」
12 明清社会发展和新儒教
13 東亚的「大航海時代」──庶民的交易活動和国家的干涉
14 中国史发展的大勢──時代区分問題与现在的視点
参考文献
年表
我一直对那种宏大叙事下的“小人物命运”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一些惊喜。虽然它定位是“通史”,但它处理历史问题的方式,却常常能让人关注到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忽略的微观层面。例如,在讨论某个制度的僵化时,作者没有停留在制度条文的分析上,而是会巧妙地引入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间反应作为佐证,让冰冷的制度描述变得鲜活起来。这种“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的视角交织,使得历史的图景更加立体丰满。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述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理解,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而是将其置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困境中进行考量。读完后,我对那些历史名词的理解不再是刻板的定义,而更像是对一群活生生的、在特定时空下挣扎求存的人群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这种挑战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它不是那种可以让你轻松消磨时间的消遣读物,它要求你拿出笔来,随时准备做笔记,随时准备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论点背后的支撑逻辑。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要停下来,去回顾一下前文的铺垫,才能完全理解作者在当前章节中对某个历史现象的“解剖”。这种深入的、非表层的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复杂性的认识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尤其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存在巨大争议的历史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让人感觉作者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镜”,而不是带着强烈的个人倾向去评判古人。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严肃的“史学方法论”的实践范本,对于有志于深度研究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许在于它那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是围绕着一系列核心的“问题意识”来构建整个叙事框架。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历史的长廊中进行主题式的考察。每当我们似乎要陷入对某一细节的泥淖时,作者总能及时地将视线拔高,引向一个更宏大、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型。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阅读的节奏感非常好,即使篇幅巨大,也不会让人感到疲乏。而且,作者在引用和论证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各种旁征博引,既有经典文献的参照,也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体现了一种开放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记录,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有久久不能平息的思绪。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光是翻开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学术重量。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枯燥的年代史梳理,但读进去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远比我想象的要犀利和深刻。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精准地切入中国历史的“疑难杂症”。特别是关于权力结构演变的那几个章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比如他对不同时期士大夫阶层与皇权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那种基于史料的逻辑推演,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他不是简单地复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为什么会这样”,并且提供了好几种可能的解释框架,让我这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思考和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扎实,又不失文采,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那种被引导着去重新审视既有历史观的体验,是非常过瘾的。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轻易下定论的审慎态度,他提供的视角,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不是直接把一个标准答案塞给你。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那种“非主流”的叙事角度。现在市面上很多通史类书籍,总是在强调朝代的更迭和重大事件的罗列,但这本书显然另辟蹊径。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概念”和“结构”的深度挖掘。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国家治理模式转型”那几节,作者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往往被忽略的社会细胞和思想流变,而非仅仅停留在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历史的肌理显得异常清晰和立体。举个例子,他分析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时,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心理背景下去考察,使得原本看似孤立的史实,突然之间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我这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略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历史”的工具和思维方式,远超出了传统教科书的范畴。
评分甲骨文丛书,选题广泛,题材丰富,是近年来做的很好的一个系列丛书,已经卖了多本,要好好看一阵子了,读书的速度比不上出书的速度了。
评分国民党派系关系复杂,为争权斗利,时常上演口水仗、电报战乃至兵戎相见。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政治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至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
评分蒋中正
评分买活动很给力,买了好多好多心仪的好书,估计要看好久好久了。读书始终都是一件入抽丝版的慢事情。美一本都是作者心血凝聚而成!都是一个一个好故事!好书值得拥有^O^
评分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
评分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所谓“新潮流”,就是让东方的汉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语史料双剑合璧,跨越多语种史料的壁垒,从人类的统一视角来眺望当时跨越东西范围的整个“时代”的研究角度。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于此前关于蒙古帝国和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本书也尽量吸收了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专业论文里不会提到的一些事实。——杉山正明
评分《恺撒:巨人的一生》,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是史上卓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获得了罗马共和国的至高权力,尽管并没有得到国王的头衔。他浪漫多才,挥毫记录下自己的南征北战,文采鲜有出其右者。作为仁厚的统治者,凯撒对落败的敌人往往宽大为怀。然而却被两个经他赦免的人刺死。他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的首位皇帝,此后,罗马帝国的所有皇帝都采用“恺撒”之名,尽管他们与恺撒没有任何血缘或收养关系,但“恺撒”已经从一个家族的名号演变为至高合法权力的象征。
评分甲骨文丛书,选题广泛,题材丰富,是近年来做的很好的一个系列丛书,已经买了多本,要好好看一阵子了,读书的速度比不上出书的速度了。
评分《拿破仑大帝(全2册)》,拿破仑·波拿巴度过了较之所有世人的不同寻常的一生。从1795年10月时扫荡巴黎街头造反者的年轻炮兵军官,到1815年6月由于严重的指挥失误而遭遇滑铁卢之败,他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成功改造了法国和欧洲。 作者以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查询、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拿破仑33000封信件等诸多材料为依据,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60场战役为主线展开论述,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黑色传奇”、不实传说以及许多对拿破仑其人其事进行诋毁的荒谬之词,如拿破仑对待士兵不人道、炮轰埃及金字塔及斯芬克斯雕像、贬低拿破仑及约瑟芬对法国艺术的贡献、拿破仑是嗜血的@者等等,认为他不是一位极权@者。尽管他行使非常庞大的权力,但他也没有变得暴虐无道、报复心切。他虽算不上伟大征服者,但仍是近代史巨人,从很多方面看他都称得上伟大的开明@者,一位马背上的启蒙者。看完本书你会觉得确实如此,他也确实担当得起“大帝”的称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