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00000095的誤差奪走28條生命 1
飛嚮美空軍基地的“飛毛腿”導彈 1
“愛國者”導彈係統結構 3
導彈與軟件的對決 5
美軍的應對 6
“愛國者”注定這天要齣事 7
第2章 遙遠的火星探測之路:
軟件錯誤導緻兩架探測器成為火星塵埃 11
太空探測的“文藝復興” 11
蘇聯:邁齣火星探測第一步 11
美國:火星探測首次成功 14
第一架火星著陸器 15
火星探測的主力軍——美國 18
火星探測重新升溫 18
NASA的火星探測計劃 19
MCO嘗試進入軌道 20
MCO通信中斷 21
氣動減速 22
單位標記不一緻導緻的悲劇 23
另一颱探測器:MPL 26
雖然已進入火星大氣層,但是…… 26
MCO與MPL留下的教訓 27
第3章 “喂?喂?”一行代碼導緻的AT&T;長途電話係統癱瘓事件 29
AT&T;的曆史 29
值得信賴的AT&T;長途網絡 31
齣現網絡故障 33
問題的起因在於一行錯誤代碼 35
電話事故之後 35
第4章 軟件錯誤帶來的黑暗:2003年美國東北部大停電 39
韓國9·15停電事故 39
2003年美國東北部大停電 41
災難開始 42
接連跳閘 46
最後的堡壘——Sammis-Star 345韆伏輸電綫 48
臨界點 51
iPad上市當天排起的長隊 53
為什麼沒有處理預警? 56
第5章 不滅的“約剋城”號 59
約剋城 59
太平洋戰爭和“約剋城”號 59
軍費縮減計劃示範艦 67
光榮的硬件,不爭氣的軟件 68
第6章 因特網蠕蟲病毒的開始——莫裏斯蠕蟲 71
互聯網的特性 71
具備攻擊與防禦能力的軟件 72
軟件漏洞:蠕蟲病毒齣現 72
和蠕蟲的鬥爭 74
“大蟲”後續 76
莫裏斯事件逸聞 77
第7章 軟件也能使戰機墜毀 79
瑞典JAS 39“鷹獅”戰鬥機墜毀事故 80
“鷹獅”試飛機墜毀 80
再次墜毀 81
原因在於軟件 83
航空器中軟件的作用日益突齣 84
第8章 70億美元的煙花秀:
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航班501 87
蓬勃發展的商業化航天技術 87
阿麗亞娜5號火箭的研發 88
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航班501 89
事故還原 89
結論 97
第9章 軟件可用性的錯誤設計:“文森斯”號事件 101
戰火從陸地蔓延到海麵 103
關係日益緊張的美國和伊朗 106
失誤和誤判,命運的交響麯 108
射嚮伊朗航空655次航班的導彈 114
飛機被擊落之後 114
第10章 計算機難以理解的人類的時間計算 115
閏年 115
微軟的野心之作與閏年Bug 116
讓全世界遊戲玩傢備受煎熬的PS3閏年Bug 118
醫院係統故障,紙筆代替電腦 119
罷工的導航儀 120
日常生活中的Y2K Bug 121
第11章 遊戲Bug 125
生活中的電腦遊戲 125
各種遊戲Bug 125
《星戰前夜》 128
《魔獸世界》 129
第12章 核武禁果 133
飛嚮蘇聯上空的核導彈 134
佩特羅夫的判斷 135
佩特羅夫判斷之後 137
北美防空聯閤司令部:NORAD 137
淩晨3點鍾的電話 138
第13章 醫療儀器軟件殺人:Therac-25醫療事故 141
與日俱增的癌癥患者與癌癥治療方法 141
放射治療 142
Therac-25的研發 143
1985年6月,Therac-25的第一位受害者 145
1985年7月,Therac-25的第二位受害者 146
1985年12月亞基馬榖紀念醫院,Therac-25的第三位受害者 148
1986年3月東得剋薩斯癌癥治療中心,Therac-25的第四位
受害者 149
1986年4月東得剋薩斯癌癥治療中心,Therac-25的第五位
受害者 153
1987年1月亞基馬榖紀念醫院,Therac-25的第六位受害者 155
事故原因1:軟件 156
事故原因2:用戶界麵 159
事故原因3:文檔 160
事故原因4:AECL對軟件的無知 160
軟件錯誤帶來的慘劇 161
第14章 因軟件錯誤而消失的火星探測器 169
“火星全球勘測者”號 169
“火星全球勘測者”號突然終止任務 171
軟件錯誤惹的禍 173
開啓火星探測機器人時代的“索傑納” 175
“勇氣”號:真正的火星探測機器人 178
“勇氣”號的第一次危機:齣現軟件錯誤 178
“勇氣”號的第二次危機:輪子齣現故障 180
最後的“勇氣”號 180
第15章 玩弄世界於股掌之間的金融軟件Bug 183
溫哥華證券交易所事件 183
四捨五入惹的禍 184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銀行卡終端機故障 185
導緻公司破産的軟件Bug 187
第16章 軟件本可以阻止的飛行事故:
大韓航空801次航班和美國航空965次航班空難 191
關島慘案:大韓航空801次航班 191
墜毀前的記錄 192
本可以阻止的事故 195
假如軟件發揮瞭應有的作用 196
美國航空965次航班 198
開始齣錯 201
“我們現在在哪?” 206
部分責任在於軟件 208
第17章 153億美元的彩票:數字預算會計係統 211
徘徊在地獄和天堂之間的政府 211
數字預算會計係統的開發 211
“較差”的項目 212
無視審計結果並強行運行係統 213
意料之中的漏洞 213
終於釀成大錯 214
復閤型人纔的重要性凸顯 214
第18章 豐田汽車“踏闆門”事件與軟件 217
“刹車失靈瞭” 218
豐田召迴危機 219
豐田軟件檢測 223
ECU軟件有可能導緻汽車突然加速 224
Bug百齣的豐田軟件 226
Barr Group報告和豐田的低頭認錯並無直接關係 227
寫給軟件開發者的後記:為瞭開發無Bug軟件 229
最早的Bug 229
軟件的原罪:Bug 229
軟件開發過程 231
軟件Bug的成本 231
編碼規範 232
靜態代碼分析 234
我是一名軟件測試工程師,每天的工作都圍繞著“發現Bug”展開。我一直覺得,我的工作就是個“找茬”的活,把那些不符閤預期的東西挑齣來。但是,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真正理解到,我這份工作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微小的Bug,一旦齣現在關鍵的節點,它能夠引發多麼可怕的連鎖反應。我記得書裏講到一個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案例,一個隱藏瞭多年的算法Bug,最終導緻瞭嚴重的交通事故。作者在分析這個Bug時,不僅僅是描述瞭它的技術細節,更是描繪瞭受害者傢屬的悲痛,以及整個社會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危機。這讓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我的工作不僅僅是為瞭讓産品“可用”,更是為瞭守護用戶的安全和信任。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瞭我的職業信念,也讓我開始反思,我是否能夠做得更好?除瞭機械地執行測試用例,我是否能夠更深入地思考潛在的風險,更主動地去提齣改進建議?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具挑戰性的職業前景,也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測試人員,我肩負的責任有多麼重大。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被徹底顛覆瞭。過去,我一直認為軟件開發是一個高度理性、邏輯嚴謹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在控製之中。然而,這本書用一係列觸目驚心的案例,狠狠地扇瞭我一巴掌。從航天飛機的失誤到金融係統的崩潰,再到醫療設備的安全隱患,作者如同一個技藝精湛的解剖師,將那些隱藏在繁復代碼中的“病竈”一一呈現。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關於航空管製係統的章節,一個小小的優先級判斷錯誤,差點釀成一場空中浩劫。作者在描述那一刻的緊張和絕望時,字裏行間都充滿瞭畫麵感,我仿佛能聽到警報聲此起彼伏,飛行員們在生死邊緣掙紮。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羅列失敗案例,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Bug”産生的根本原因:是流程上的漏洞?是溝通上的障礙?是團隊文化的問題?還是人類自身認知的局限性?這種多維度的審視,讓我看到瞭軟件缺陷背後所摺射齣的復雜人性和社會因素。這本書迫使我去思考,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它的應用卻充滿瞭不確定性,而所謂的“完美”往往是脆弱的假象。它讓我認識到,對風險的敬畏,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跨學科的協作,纔是避免災難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中間跳躍著一個紅色的、不規則的符號,仿佛在訴說著一種危險和神秘。我拿到它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它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場關於技術深淵的探索。我本身不是一個純粹的程序員,但我對科技發展帶來的那些不為人知的隱患一直充滿好奇。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經常聽到各種因軟件錯誤導緻的大規模係統癱瘓、數據泄露,甚至是影響到日常生活方方麵麵的災難性事件,這些都讓我深思。我一直想知道,那些看似微小的代碼缺陷,是如何演變成足以顛覆整個體係的“緻命Bug”的?這本書的名字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它承諾要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那些隱藏在完美用戶界麵下的脆弱邏輯。我期待它能像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復雜的概念,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其精髓。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穿越代碼的迷宮,去感受那些曾經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事件,去瞭解那些在危機時刻奮力挽救的技術人員的心路曆程,以及從這些事件中我們能汲取到哪些寶貴的教訓,以避免重蹈覆轍。這本書的價值,我預感將遠不止於技術層麵,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需要付齣的審慎和責任。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技術的發展。我一直認為,科技進步是綫性的,是不斷朝著更美好、更高效的方嚮前進的。但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揭示瞭科技發展背後潛藏的巨大風險。作者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細節,而是將那些曾經發生的、足以讓很多人損失慘重甚至付齣生命的“Bug”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大型項目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阻礙和失誤的描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最終卻成為瞭吞噬整個項目的“毒藥”。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是否過於自信地追求“更快、更強”,而忽略瞭“更穩、更安全”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技術的光鮮亮麗之下,隱藏著無數需要被審視和警惕的隱患。它不僅僅是關於軟件缺陷,更是一種關於“失敗的哲學”,一種關於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何建立更 robust(健壯)的係統和流程的深刻反思。它迫使我重新審視我對技術進步的理解,認識到每一次的突破都可能伴隨著巨大的代價,而對這些代價的認識,恰恰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和指南。
評分我一直對工程領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的微妙關係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極大的啓發。作者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巧妙地將那些看似偶然的軟件缺陷,背後卻有著深刻的必然邏輯展現在我們麵前。比如,一個在某個特定條件下纔會觸發的“Bug”,其根源可能在於項目管理中的某個決策失誤,或者是一個被忽視的行業標準。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很多災難並非憑空而來,它們是無數個小小的失誤、錯誤的判斷、以及思維盲區纍積的必然結果。作者在分析這些案例時,並沒有簡單地指責某個個人或團隊,而是深入挖掘瞭導緻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包括技術架構的缺陷、溝通機製的失效、以及組織文化的影響。這讓我看到瞭“緻命Bug”的齣現,往往是一個係統性問題的體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揭露瞭失敗,更是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讓我們能夠從彆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構建齣更具韌性、更可靠的係統。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工程智慧,在於預見風險,管理風險,並在不可避免的錯誤中找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評分好貴啊 就當作科普瞭 感覺不值
評分書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書還不錯的~
評分不錯,書籍挺新的,還可以。
評分不錯
評分好
評分睡前讀物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挺好的 印刷清晰 買瞭送給同事 還沒看 不過應該還不錯
評分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