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Bug 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

致命Bug 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金钟河 著,叶蕾蕾 译
图书标签:
  • 软件缺陷
  • 软件质量
  • 软件安全
  • 软件工程
  • 编程错误
  • 系统故障
  • 灾难案例
  • 技术反思
  • 代码质量
  • 软件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18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098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部用人类鲜血和泪水书写的软件Bug简史,一本业内人士写给同行和大众的案例分析书。
  真实再现惨烈的事故场景,还原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不了解IT知识的人可以看到令人同情的际遇,懂得IT专业的人可以自省工作中的失误。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软件故障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事故已经造成了大量伤亡。本书通过历史上的小故事,介绍了软件故障引发的宇宙、航空、军事、通信、金融、医疗、生活等多领域的事故。即使不具备软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平时关注历史事件或热点话题的普通人也能受益匪浅。尤其是希望编写无Bug软件的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经营软件公司的管理人员或高层人士等,更能从本书中获得丰富感受。

作者简介

  金钟河,软件开发者,一直专注于编写安全代码。对软件测试心怀热情,已取得测试资格证ISTQB。曾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现就职于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开发公司。所写文章主要围绕软件静态代码分析与编码标准、无Bug代码编写、各类编程等。

精彩书评

  丰田汽车“踏板门”事件、Therac 25放射治疗仪超剂量致死事故、一触即发的核战争危机等,隐藏在这些骇人听闻事件背后的,正是我们无比信赖的计算机以及操控计算机的软件。这些新闻本来只是偶发事件,本书将它们放在一起,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现代文明。博主金钟河(Wisedog)是韩国开发人员中优秀写手之一,他的书明白易懂,而且非常耐读,不懂计算机的人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金尚熏 / “共同关注”SNS Vingle市场联络部 主管

  目前发表的软件相关随笔基本都围绕着积极的一面,因为人们对那些优秀的、完美的软件抱有期待。但本书主要讲述的却是错误、失败,以及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故事。软件的错误和出错原因(听起来好像不算什么!)都写得饶有趣味,通俗易懂。特别推荐那些有志于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的开发人员阅读此书。
  ——朴载浩 / innods理事、《软件随想录》韩文版译者、 运营博客“计算机与书”(http://jhrogue.blogspot.kr/)

  这是一个软件的时代。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等各种尖端技术话题日渐充斥着各大新闻媒体,而电脑软件则是其中的“排头兵”。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位于创新的中心是件好事,但一旦软件出现错误,这种创新的产物也就化为泡影。换句话说,软件发挥的作用日渐增大是好事,但同时,它担负的责任也相应更为重大了。电脑软件本应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而一旦软件出现问题,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本书介绍的正是软件错误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今天,软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案例定能帮助那些致力于编写安全软件的程序员们。
  ——申承焕 / 现代汽车集团现代Autron首席研究员、 与人合著Smart Car Software Engineering

  预计,软件很快将会代替建立在算法基础上的大部分知识,甚至会取代80%以上的医生。这样看来,对软件质量和Bug的持续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书中提到的Therac 25之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软件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未来会活跃着更多实现了自动化的人工智能,书中向未来的后辈们介绍了许多值得引以为戒的事件,这是很难得的。因此,我要向那些关注软件质量的后继开发人员强烈推荐此书。
  ——申贤墨 / Open Health Data Group理事、PAG & Partners顾问、 Wooridul医院集团IT战略责任前理事

  纵观历史上出现过的重大系统事故,可以说不外乎都是嵌入式软件错误导致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本书涵盖了汽车、金融、国防、航空、宇宙科学等领域,向我们展示了软件错误本身是如何引发这些危险事故的,同时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借助图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本书反复强调了软件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从事或研究嵌入式软件的人员来说,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必读书。向各位郑重推荐。
  ——尹希炳 / 韩国国防大学国防科学系前教授、高丽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客座教授

  现代社会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计算机。我指的并不是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还有更小的计算机。从玄关处安装的电子锁,到建筑物里的电梯、汽车、飞机等,里面都设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中都安装了软件。假如这些软件出错了会怎样?假如“某场事故”的原因不是人为失误或器械缺陷,而是软件漏洞,你会怎么想?本书针对“一行错误”导致的可怕后果进行了叙述,既像推理小说那样写得妙趣横生,又如同史官做到了秉笔直书。
  ——李仁墨 / 《朝鲜日报》产业二部IT组记者

  最尖端的IT技术带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这一梦想的软件其实也有可怕的一面。本书介绍了一系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夺走人们宝贵生命的事故,以告诉我们一个可怕的事实:假如人类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那么软件会变成比炮弹更骇人的东西。另外,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罗列事实的层面上,而是力求揭开软件出现漏洞的深层次原因,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我相信,无论是开发软件的程序员还是其他IT界人士,都会被本书深深吸引。
  ——郑荣范 / 工学博士、fasoo.com PA事业部 开发组长

  韩国国内有不少公司由于时间紧迫,制作的软件错误百出,后期又为了修复而头疼不已。软件错误会给用户和相应的开发公司都造成损失,有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应该尽量减少软件错误的发生。本书记述了很多致命软件的错误案例,这定能改变大家对软件错误的某些认识。从这一点来说,本书释放的信号是十分有价值的。
  ——黄治圭 / ZDNet Korea 计算机组记者

目录

第1章 0.000000095的误差夺走28条生命 1
飞向美空军基地的“飞毛腿”导弹 1
“爱国者”导弹系统结构 3
导弹与软件的对决 5
美军的应对 6
“爱国者”注定这天要出事 7

第2章 遥远的火星探测之路:
软件错误导致两架探测器成为火星尘埃 11
太空探测的“文艺复兴” 11
苏联:迈出火星探测第一步 11
美国:火星探测首次成功 14
第一架火星着陆器 15
火星探测的主力军——美国 18
火星探测重新升温 18
NASA的火星探测计划 19
MCO尝试进入轨道 20
MCO通信中断 21
气动减速 22
单位标记不一致导致的悲剧 23
另一台探测器:MPL 26
虽然已进入火星大气层,但是…… 26
MCO与MPL留下的教训 27

第3章 “喂?喂?”一行代码导致的AT&T;长途电话系统瘫痪事件 29
AT&T;的历史 29
值得信赖的AT&T;长途网络 31
出现网络故障 33
问题的起因在于一行错误代码 35
电话事故之后 35

第4章 软件错误带来的黑暗:2003年美国东北部大停电 39
韩国9·15停电事故 39
2003年美国东北部大停电 41
灾难开始 42
接连跳闸 46
最后的堡垒——Sammis-Star 345千伏输电线 48
临界点 51
iPad上市当天排起的长队 53
为什么没有处理预警? 56

第5章 不灭的“约克城”号 59
约克城 59
太平洋战争和“约克城”号 59
军费缩减计划示范舰 67
光荣的硬件,不争气的软件 68

第6章 因特网蠕虫病毒的开始——莫里斯蠕虫 71
互联网的特性 71
具备攻击与防御能力的软件 72
软件漏洞:蠕虫病毒出现 72
和蠕虫的斗争 74
“大虫”后续 76
莫里斯事件逸闻 77

第7章 软件也能使战机坠毁 79
瑞典JAS 39“鹰狮”战斗机坠毁事故 80
“鹰狮”试飞机坠毁 80
再次坠毁 81
原因在于软件 83
航空器中软件的作用日益突出 84

第8章 70亿美元的烟花秀:
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航班501 87
蓬勃发展的商业化航天技术 87
阿丽亚娜5号火箭的研发 88
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航班501 89
事故还原 89
结论 97

第9章 软件可用性的错误设计:“文森斯”号事件 101
战火从陆地蔓延到海面 103
关系日益紧张的美国和伊朗 106
失误和误判,命运的交响曲 108
射向伊朗航空655次航班的导弹 114
飞机被击落之后 114

第10章 计算机难以理解的人类的时间计算 115
闰年 115
微软的野心之作与闰年Bug 116
让全世界游戏玩家备受煎熬的PS3闰年Bug 118
医院系统故障,纸笔代替电脑 119
罢工的导航仪 120
日常生活中的Y2K Bug 121

第11章 游戏Bug 125
生活中的电脑游戏 125
各种游戏Bug 125
《星战前夜》 128
《魔兽世界》 129

第12章 核武禁果 133
飞向苏联上空的核导弹 134
佩特罗夫的判断 135
佩特罗夫判断之后 137
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NORAD 137
凌晨3点钟的电话 138

第13章 医疗仪器软件杀人:Therac-25医疗事故 141
与日俱增的癌症患者与癌症治疗方法 141
放射治疗 142
Therac-25的研发 143
1985年6月,Therac-25的第一位受害者 145
1985年7月,Therac-25的第二位受害者 146
1985年12月亚基马谷纪念医院,Therac-25的第三位受害者 148
1986年3月东得克萨斯癌症治疗中心,Therac-25的第四位
受害者 149
1986年4月东得克萨斯癌症治疗中心,Therac-25的第五位
受害者 153
1987年1月亚基马谷纪念医院,Therac-25的第六位受害者 155
事故原因1:软件 156
事故原因2:用户界面 159
事故原因3:文档 160
事故原因4:AECL对软件的无知 160
软件错误带来的惨剧 161

第14章 因软件错误而消失的火星探测器 169
“火星全球勘测者”号 169
“火星全球勘测者”号突然终止任务 171
软件错误惹的祸 173
开启火星探测机器人时代的“索杰纳” 175
“勇气”号:真正的火星探测机器人 178
“勇气”号的第一次危机:出现软件错误 178
“勇气”号的第二次危机:轮子出现故障 180
最后的“勇气”号 180

第15章 玩弄世界于股掌之间的金融软件Bug 183
温哥华证券交易所事件 183
四舍五入惹的祸 184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银行卡终端机故障 185
导致公司破产的软件Bug 187

第16章 软件本可以阻止的飞行事故:
大韩航空801次航班和美国航空965次航班空难 191
关岛惨案:大韩航空801次航班 191
坠毁前的记录 192
本可以阻止的事故 195
假如软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96
美国航空965次航班 198
开始出错 201
“我们现在在哪?” 206
部分责任在于软件 208

第17章 153亿美元的彩票:数字预算会计系统 211
徘徊在地狱和天堂之间的政府 211
数字预算会计系统的开发 211
“较差”的项目 212
无视审计结果并强行运行系统 213
意料之中的漏洞 213
终于酿成大错 214
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凸显 214


第18章 丰田汽车“踏板门”事件与软件 217
“刹车失灵了” 218
丰田召回危机 219
丰田软件检测 223
ECU软件有可能导致汽车突然加速 224
Bug百出的丰田软件 226
Barr Group报告和丰田的低头认错并无直接关系 227
写给软件开发者的后记:为了开发无Bug软件 229
最早的Bug 229
软件的原罪:Bug 229
软件开发过程 231
软件Bug的成本 231
编码规范 232
静态代码分析 234

前言/序言

  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存的各类安全规范、准则等,都是分析之前失败的案例以避免类似错误的结果。飞机起飞之前,乘务员会告诉乘客,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要立即俯身,同时护住头部。
  这一安全守则的由来要追溯到1997 年发生的大韩航空客机关岛坠毁事故。飞机撞击地面之前,有一位乘客恰巧在弯下身子穿鞋,而就是这个姿势在这位乘客的生死存亡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数百名乘客在这次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令人扼腕不已。而机舱里的这个姿势自那时起就一直保留至今,它被全世界公认为守护乘客生命的黄金法则。
  将视线转向软件领域时可以发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人们不仅对过去那些软件引发的事故缺乏了解,而且就算知道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最终也不过以调查太麻烦或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了了之。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软件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正因如此,一旦软件发生错误,由此将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大范围财产及物质损失,与过去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假如哪位程序员对编写安全代码比较感兴趣,那么他首先应该仔细研究过去发生的软件失败案例,然后努力编写出更为安全可靠的代码。
  人们现在已经无法想象如何生活在没有软件的世界里。就在当下,各位口袋里的智能手机正在运行,公司职员会用Windows 或者Mac、Linux 操作系统处理业务,甚至上下班时用到的汽车或公交车都已经被各种软件全副武装。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而走进医院时,会看到各种装有不同软件的医疗器械;去旅行时,乘坐的飞机也早就成为各种最先进软件的集合体。那么,这些软件都是安全可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软件错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事故使得无数人伤亡,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物质损失。
  本书主要选取软件错误导致的宇宙、航空、军事、通信、金融、医疗、生活等不同领域中的重大事件,以历史逸事的形式描述了这些巨大损失。如果各位平时关心历史事件或者时事热点,即使不具备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从本书中享受阅读乐趣。
  同时,本书主要取材于软件Bug 导致的重大事故,尤其是物质方面的重大损失,或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事件,以及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相信那些致力于开发优质软件的程序员或测试人员、软件公司的管理层等都会对本书产生浓厚兴趣,而本书也必将成为IT 业界朋友的必读书。

致命Bug: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软件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到复杂的航空控制系统,从金融交易平台到医疗诊断设备,无数的软件代码编织着现代社会的骨骼与血肉。然而,在这看似坚不可摧的数字帝国背后,潜藏着一个幽灵——软件缺陷(Bug)。这些微小的代码瑕疵,一旦被触发,便可能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揭示出我们对软件的过度依赖以及技术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脆弱性。 《致命Bug: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并非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之旅,带领读者穿越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剖析软件缺陷如何一步步演变成重大的事故,甚至威胁到生命和财产安全。本书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因为一个小小的代码错误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些错误看似微不足道,却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难以挽回的结局。 从航空安全的警钟到金融市场的动荡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以航空安全领域的一系列著名事故为起点。读者将一同回顾那些因软件错误而险些酿成大祸,或确实造成悲剧的航班。例如,在某些早期飞控系统中,一个微小的浮点数计算误差,就可能导致飞行员无法准确控制飞机姿态,甚至在关键时刻发生失控。书中将详细解析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代码写错了”,而是涉及到复杂的系统设计、测试流程的疏漏、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可能存在的误导。我们将审视那些被忽视的边界条件,那些在正常测试中“不可能发生”的输入组合,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意外触发,并将潜在的风险转化为致命的危机。 同样,在金融领域,一个微不足道的交易算法缺陷,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巨额资金的损失。书中将披露一些关于高频交易系统、清算系统以及支付系统的案例,这些系统中的软件缺陷,可能导致错误的交易指令被执行,数据被篡改,甚至引发系统性的风险。我们将探讨在追求极致的交易速度和效率时,技术团队是如何在安全性与性能之间做出取舍,以及这些取舍背后隐藏的潜在危险。 医疗领域的“看不见的杀手”与工业控制的“沉默的威胁” 本书的叙述将继续延伸到医疗健康领域。现代医疗设备,如MRI扫描仪、起搏器、甚至手术机器人,都高度依赖于复杂的软件系统。书中将深入探讨,当这些软件出现缺陷时,可能对患者造成的直接伤害。一个错误的剂量计算,一次不正确的诊断提示,一次意外的设备停机,都可能在生死关头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将了解,在医疗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冗余设计、安全冗余、以及严格的法规遵循是如何被设计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但即便如此,为何仍然会有“致命Bug”出现。 此外,工业控制系统,如电网调度、核电站监控、以及水利设施管理,更是容不得半点差错。本书将揭示,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系统,也可能因为一个被忽略的软件缺陷而面临瘫痪的风险。一个电网调度软件的错误,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一个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的缺陷,可能导致生产线的停滞,甚至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我们将剖析这些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在追求自动化和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其关键时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何“致命Bug”屡禁不止?——技术、管理与人性的多重挑战 《致命Bug: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的另一重要维度,在于对“致命Bug”产生根源的深刻剖析。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罗列失败案例,而是将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为何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此多的软件缺陷依然能够穿透重重防御,最终演变成灾难。 书中将探讨技术层面的挑战: 系统复杂性的爆炸性增长: 现代软件系统早已不是简单的线性代码,而是由无数个模块、组件、以及第三方库相互调用、协同工作。这种高度互联互通的特性,使得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传统的测试方法难以覆盖所有潜在的交互。 需求的不断变更与快速迭代: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软件产品需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快节奏”的开发模式,常常压缩了测试和验证的时间,为缺陷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遗留系统的挑战: 许多关键基础设施仍在运行着几十年前开发的遗留系统,这些系统往往缺乏完善的文档,代码难以理解和维护,成为潜在的“定时炸弹”。 第三方组件的风险: 现代软件开发高度依赖开源组件和第三方库。一旦这些外部组件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分析管理层面的问题: 测试预算与时间的不足: 软件缺陷的发现和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然而,在项目成本的压力下,测试往往成为最容易被削减的环节。 “发布就好”的文化: 一种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文化,可能会导致团队忽视了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将一部分质量问题的承担推给了用户。 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些组织可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到测试、部署、维护等各个环节,都缺乏明确的质量控制点。 沟通的断层: 在大型项目开发中,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不畅,需求理解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缺陷的产生。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将触及人性层面的因素: 认知偏差与“鸵鸟心理”: 人类天生的认知偏差,例如对已知风险的低估,以及不愿意面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都可能导致对潜在缺陷的忽视。 “我做的代码没有问题”的思维定势: 开发者往往倾向于相信自己编写的代码是正确的,对自己的代码的审查可能不够严格。 压力与疲劳: 长时间的加班和高压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开发者出现疏忽和错误。 从灾难中汲取的宝贵启示 《致命Bug:软件缺陷的灾难与启示》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回顾过去的悲剧。其核心在于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并为未来的软件开发提供宝贵的启示。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 构建更具弹性的系统: 如何设计出能够容忍一定程度错误的系统?如何通过冗余、故障转移等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提升测试的深度与广度: 除了传统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自动化测试、模糊测试(fuzzing)、以及形式化验证等手段,以发现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缺陷? 强化安全意识与“安全左移”: 将安全性的考量融入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而不是等到后期才进行安全审查。 构建协作与透明的文化: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开放沟通,建立一种“报告缺陷是荣耀,隐藏缺陷是耻辱”的文化。 重视遗留系统的现代化改造: 逐步淘汰陈旧、易出问题的系统,代之以更现代、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持续学习与技术演进: 软件开发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我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并从每一次的错误中总结经验。 这是一本为所有关心数字世界发展的人士而作的书。它将让开发者、项目经理、产品负责人、甚至普通用户,重新审视我们与软件的关系,认识到技术背后的复杂性与风险。通过深入剖析“致命Bug”的发生机制,本书旨在唤醒我们对软件质量的警觉,并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数字未来贡献力量。它是一面警示的镜子,也是一盏引路明灯,照亮我们在技术海洋中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技术的发展。我一直认为,科技进步是线性的,是不断朝着更美好、更高效的方向前进的。但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揭示了科技发展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细节,而是将那些曾经发生的、足以让很多人损失惨重甚至付出生命的“Bug”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大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和失误的描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最终却成为了吞噬整个项目的“毒药”。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过于自信地追求“更快、更强”,而忽略了“更稳、更安全”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技术的光鲜亮丽之下,隐藏着无数需要被审视和警惕的隐患。它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缺陷,更是一种关于“失败的哲学”,一种关于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建立更 robust(健壮)的系统和流程的深刻反思。它迫使我重新审视我对技术进步的理解,认识到每一次的突破都可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而对这些代价的认识,恰恰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被彻底颠覆了。过去,我一直认为软件开发是一个高度理性、逻辑严谨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在控制之中。然而,这本书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从航天飞机的失误到金融系统的崩溃,再到医疗设备的安全隐患,作者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解剖师,将那些隐藏在繁复代码中的“病灶”一一呈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航空管制系统的章节,一个小小的优先级判断错误,差点酿成一场空中浩劫。作者在描述那一刻的紧张和绝望时,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听到警报声此起彼伏,飞行员们在生死边缘挣扎。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罗列失败案例,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Bug”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流程上的漏洞?是沟通上的障碍?是团队文化的问题?还是人类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让我看到了软件缺陷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人性和社会因素。这本书迫使我去思考,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的应用却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所谓的“完美”往往是脆弱的假象。它让我认识到,对风险的敬畏,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跨学科的协作,才是避免灾难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中间跳跃着一个红色的、不规则的符号,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危险和神秘。我拿到它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场关于技术深渊的探索。我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程序员,但我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隐患一直充满好奇。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因软件错误导致的大规模系统瘫痪、数据泄露,甚至是影响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灾难性事件,这些都让我深思。我一直想知道,那些看似微小的代码缺陷,是如何演变成足以颠覆整个体系的“致命Bug”的?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它承诺要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隐藏在完美用户界面下的脆弱逻辑。我期待它能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复杂的概念,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精髓。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穿越代码的迷宫,去感受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事件,去了解那些在危机时刻奋力挽救的技术人员的心路历程,以及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汲取到哪些宝贵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的价值,我预感将远不止于技术层面,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需要付出的审慎和责任。

评分

我一直对工程领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巧妙地将那些看似偶然的软件缺陷,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必然逻辑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一个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才会触发的“Bug”,其根源可能在于项目管理中的某个决策失误,或者是一个被忽视的行业标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灾难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是无数个小小的失误、错误的判断、以及思维盲区累积的必然结果。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时,并没有简单地指责某个个人或团队,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包括技术架构的缺陷、沟通机制的失效、以及组织文化的影响。这让我看到了“致命Bug”的出现,往往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的体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揭露了失败,更是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构建出更具韧性、更可靠的系统。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工程智慧,在于预见风险,管理风险,并在不可避免的错误中找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评分

我是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发现Bug”展开。我一直觉得,我的工作就是个“找茬”的活,把那些不符合预期的东西挑出来。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我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微小的Bug,一旦出现在关键的节点,它能够引发多么可怕的连锁反应。我记得书里讲到一个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案例,一个隐藏了多年的算法Bug,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作者在分析这个Bug时,不仅仅是描述了它的技术细节,更是描绘了受害者家属的悲痛,以及整个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危机。这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我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让产品“可用”,更是为了守护用户的安全和信任。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也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能够做得更好?除了机械地执行测试用例,我是否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潜在的风险,更主动地去提出改进建议?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具挑战性的职业前景,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测试人员,我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评分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图灵社区推荐的书

评分

还不错还可以

评分

评分

不错,书籍挺新的,还可以。

评分

还不错还可以

评分

不错

评分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图灵社区推荐的书

评分

很不错的读物

评分

老公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