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的头年冬天,霍尔姆被围,据守此处的德军与外界的地面交通完全断绝,时间长达105天。
在这里,爆发了一次实力悬殊的对决,一场残酷的围困与解围战,霍尔姆德军几度徘徊在崩溃边缘!
困兽犹斗?不!德军地面部队与空军空中支援以范例式的成功结合打破了苏军壁垒,创造出东线德军以少打多的成功战例。霍尔姆没有被征服!
本书以战地日记的形式,逐月逐日地讲述了霍尔姆战役的全过程,在大量引用苏德双方资料的同时,透过随军记者的上百幅战地照片,清晰展现了一场发生在西伯利亚冬天的防御战。
杨超,1989年生于黑龙江,英语专业毕业,目前从事商务服务外包工作,自学生时代起就是一名二战迷与历史爱好者,毕业后即开始了军事历史的研究与探索。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曾出版有《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等作品。
【上册目录】
前 言
霍尔姆之围
1942年1月
1942年2月
1942年3月
参考资料
【下册目录】
前 言
1942年4月
1942年5月-6月
附 录
霍尔姆战役盾章鉴赏
参考资料
3月14日
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并仍在继续下降,天气虽然晴朗,但刺骨的寒风带来的降雪将霍尔姆笼罩起来。夜间德军击退了苏军步兵在突破口的数次进攻。凌晨3时,约有1~2个连的兵力对“格伯乌”监狱发起了进攻,德军不得不与苏军进行肉搏。苏军的坦克一度开到距离监狱30米的地方,但苏军坦克始终在射程之外,因此比克上尉没有使用41型杆式榴弹,而是使用了新获得的火焰喷射器。只见黑暗中一条火龙喷向苏军的钢铁怪兽,随后又是一条火龙缠住了坦克。虽然无法确认这次攻击的效果如何,但受伤苏军坦克不得不由一辆重型坦克拖走。苏军对监狱的攻击再次被挫败。天亮时,苏军坦克沿索普基公路撤回了“坦克老巢”和其附近的树林。苏军必将继续他们顽固的攻势,因此当舍雷尔宣布滑翔机将带来一门新式武器时,德军对其极为期待。
40型炸药投射器(Ladungswerfer 40)是一种少见的武器(一共只生产了158门)。一般由德军的先锋部队用于破障或者攻击苏军据点。这种武器由两脚架、基座、炮弹套管和套管支架组成,大小和外形上与81毫米迫击炮相似,尤其是基座和两脚架部分。发射前,先将发射药安装在炮弹套管的顶部,当发射药沿炮弹套管下落时电路接通并将其引燃。该炮总重93公斤,最大射程720米,熟练的炮组一分钟可以发射8发炮弹,它可以发射高爆弹或者一种21公斤重的烟幕弹。高爆弹内装有6.8公斤重的阿马托炸药,相比之下,81毫米迫击炮的弹药重3.5公斤,仅仅装有500克TNT炸药。如果使用得当,该炮能对点目标带来可怕的杀伤效能。
与此同时,经过漫长的安排,“斯图卡”的支援在早上终于有了结果。尽管舍雷尔战斗群要求空军依次对“虱子窝”、“电影院”和“坦克老巢”进行轰炸,但北方集团军群还是宣布“斯图卡”将在13时对另一目标进行空袭。舍雷尔战斗群还提醒第39军说苏军使用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战术来迷惑德国空军。有德军观察哨发现苏军将士兵的尸体面朝下铺在雪地上,将尸体伪装成正在进攻的士兵。德军注意到苏军在南部防线多次使用这一伎俩,屡屡骗过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使其将炸弹都扔在了尸体上。
“报酬递减法则”严重地限制了滑翔机对霍尔姆的补给,有越多的滑翔机降落在霍尔姆,就有越多的滑翔机机组被困在包围圈内,这些特殊技能人员十分短缺,在包围圈以外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舍雷尔战斗群建议派出Ju 52或是“鹳”式联络机接走在霍尔姆的滑翔机机组,同时要派出作战飞机进行掩护,此前的经验证明这一战术相当成功。使用这一战术,Ju 52能够迅速着陆,在滑翔机驾驶员登机后迅速升空。舍雷尔战斗群汇报说包围圈内共有29名滑翔机机组人员,其中大多数为驾驶员。成功降落霍尔姆的滑翔机机组中所有未获得过二级铁十字勋章的人都被推荐获得这一荣誉,舍雷尔少将给第1航空队发去了一份28人的名单,其中包括追授勋章的3人。
尽管如此,空军仍有可用的滑翔机飞行员,他们正准备钻入自己以钢管和帆布为材料的滑翔机。16时15分,第39军通知霍尔姆滑翔机将搭载所请求的补给、轻型炸药投射器及弹药和炮组在17时45分和17时55分降落,霍尔姆地面人员随即做好了降落准备。不过就在滑翔机本应该降落的时候,第39军再次发来消息:“由于新的困难,滑翔机飞行推迟到明天。”舍雷尔战斗群要求滑翔机“最大程度地装载反坦克地雷”。
这天,28架次飞机(4架来自里加的He 111装载补给,各飞行2架次;6架来自科罗维耶-泽罗的He 111装载弹药;14架来自普斯科夫的He 111装载弹药和补给)共向霍尔姆投下了127箱补给,但实际上运载的补给要更多,因为有许多补给在离霍尔姆很远的地方就被投下,主要原因是飞机在空投时遭到苏军布置在霍尔姆以西树林中的防空火炮的猛烈火力。16时30分,德军观察哨发现一架从东南方向飞来的飞机在离德军“发夹弯”处防线以南约1公里远的地方投下了补给。到20时,德军共收到109个箱子,其中18个箱子是从南部地区对面的无人地带中挖出来的,剩余的18个箱子落在了梅多沃和45.5高地附近的苏军阵地上。舍雷尔战斗群汇报:“大量飞机在到达霍尔姆的第一批房屋之前就投下了补给。应再次告知飞行员向霍尔姆镇内进行空投,目标点是河流交叉口的万字旗。”
第二天需要优先补给的是轻型步兵炮弹药、手榴弹、大口径迫击炮炮弹、医疗补给和给伤员的新衣服(300件衬衣、300条内裤、100双袜子和200条毛毯)。在舍雷尔少将发给第39军的警告中可以看出士兵们需要干净内裤和各种药膏的原因:平民中斑疹伤寒的感染病例已达29例,最近有3名士兵被确诊感染,无法有效实施隔离。斑疹伤寒的流行——这是完全可能的——将迅速给霍尔姆的防御带来致命的灾难。
当日伤亡很轻微:2人阵亡,1名军士受伤,3人患病。
……
在苏德战争的第一个冬季中,苏联红军于1942年初在绵延千余公里的战线上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反攻,企图大量消灭入侵的轴心国军队,收复在1941年丢失的国土。苏军的反攻完全出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预料,东线德军人困马乏,损耗严重,受到补给不继和酷寒气候的双重折磨,面对苏军的凌厉攻势被迫向西退却。但是,在希特勒的严令和前线德军官兵的顽强奋战下,这场退却没有演变成1812年时拿破仑式的大溃败。尽管失去了部分占领区,德军依然重新建立了稳固的防线,挫败了苏军的攻势。令人瞩目的是,在杰米扬斯克和霍尔姆两地,部分德军部队在被苏军围困的情况下,依靠空中补给坚守数月之久,最终迎来援军解围的一刻,创造了二战时期防御与解围作战的经典范例。相比由10万德军据守的杰米扬斯克包围圈,霍尔姆包围圈的规模要小得多,仅有不足5000人,且守军多为零散部队和后方单位,战斗力相对薄弱,被压缩在仅有数平方公里的城镇废墟中,也正因为如此其顽强的防御行动和最后脱困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值得关注。
霍尔姆是位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地区的一座城镇,坐落在洛瓦季河和库尼亚河的交汇处,是当地一个主要居民点和行政中心。在二战时期,德军于1941年8月3日占领霍尔姆,并将其作为后方兵站和后勤基地。在1942年1月中旬,从前线败退的德军残部与后方部队一道被苏军包围在霍尔姆,由于此地正处在苏军进攻路线的关键节点上,这座并不出名的城镇顿时成为战场上的焦点,并且注定名留战史。德军指挥部将霍尔姆定为要塞,要求守军不惜代价坚守待援。
困在当地的各个部队都被置于第281保安师师长特奥多尔·舍雷尔少将指挥下,组成“舍雷尔战斗群”,在狭窄的阵地上组织防御,通过空运获得补给和增援,从1942年1月底至5月初经历了长达105天的围困,并在包围圈外解围部队的炮火支援以及德国空军的空中支援下,击退了苏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的数次猛攻,付出了超过3000人的伤亡,最终与解围部队成功会师。在作战期间,舍雷尔战斗群的官兵们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忍受了苏军日夜不息的炮击和袭扰,克服了物资匮乏、缺医少药、恶劣天气、通讯不畅等诸般艰难困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德国空军也为霍尔姆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战役期间实施了成功的空中补给行动,出动运输机、轰炸机、滑翔机数百架次,向包围圈内运送了超过1000箱补给弹药和700余名援军,充分保障了战斗群的物资供给,此外还派出大批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为守军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压制了苏军的集结活动和进攻行动,部分滞留在包围圈的空军飞行员也像陆军战友一样勇敢地投入地面战斗。霍尔姆守军的表现和功绩受到德军高层的大力褒扬,包括舍雷尔少将在内的5名军官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还有大批官兵获得了德意志十字奖章以及一级、二级铁十字勋章,另外,德军还专门设立了霍尔姆战役盾章,作为对参加此次战役的所有德军官兵的特别嘉奖。
本书全面详实地记录了霍尔姆战役的全过程,大量引用了舍雷尔战斗群与其上级指挥机关和友邻部队的往来电报和信件,以及参战部队的作战日志,还综合了许多战役亲历者的回忆,也包括来自苏军方面的资料,极具史料价值。更为特别的是,在战役期间,曾有一名随军记者奉命进入包围圈,拍摄了大量战地照片,从而使这场小规模战役能以丰富的影像记录在二战的历史中,从而让后世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和景象,而本书也将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呈现给读者。作为国内第一本有关霍尔姆战役的历史专著,本书对二战历史爱好者和军事历史研究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杨超丛丕
2015年10月
初次翻开这套书,就被书名《霍尔姆战役1942: 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所深深吸引。105天,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令人窒息的时间长度,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东线战场。我仿佛能闻到硝烟弥漫的气息,听到炮火撕裂空气的巨响,感受到士兵们在冰天雪地中挣扎求生的绝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战役的记录,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年代最残酷的历史侧面。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105天里,究竟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决心和勇气,支撑着那些身处地狱的将士们?书名中的“血火地狱”四个字,已经预示了这将是一场充满牺牲与痛苦的鏖战,但也可能蕴含着人类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惊人力量。我期待着在这套书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去体会战争的无情,去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卷入的个体命运。
评分读到《霍尔姆战役1942: 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电影《冰海陷落》的画面,虽然主题不同,但那种极致的困境和绝望感似乎有着共通之处。1942年的东线,那是一个被严寒和暴力统治的世界。想象一下,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士兵们不仅仅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还要与饥饿、冻伤、疾病作斗争。霍尔姆,这个名字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名中的“105天”更是精确地划定了这场战役的时间线,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战斗的持续性,每一天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抉择。我很好奇,在这漫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中,双方的指挥官是如何调兵遣将,又是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的?那些普通士兵,他们在漫长的战斗中,内心的挣扎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什么样的景象?这本书无疑将带我进入一个极其真实且残酷的战争场景。
评分《霍尔姆战役1942: 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这个书名,单单是“105天”这个数字就足够让人心生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天数,更是一个被血与火浸染的漫长周期,足以让任何一场战斗变得史诗般残酷。我总觉得,东线战场之所以如此惨烈,除了其巨大的战略意义,更在于那里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双方士兵近乎野蛮的战斗意志。霍尔姆,这个在许多人心中可能并不熟悉的地名,却因为这场战役而变得沉重。我想了解,在这105天里,这场战役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博弈,将双方拖入了如此胶着的境地?我想深入了解那段历史,不仅仅是想知道战争的进程,更想去体悟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书名中“血火地狱”的意象,更是激发了我对其中描写惨烈程度的好奇。
评分说实话,《霍尔姆战役1942: 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这个书名,就像是一记重锤,直接敲击在我的历史敏感神经上。1942年的东线,那几乎是二战最白热化,也最血腥的阶段之一。而“霍尔姆战役”,单凭其名称就带着一股不祥的预感,再加上“105天”这个精确的时间跨度,仿佛在诉说着一场旷日持久、充满牺牲的残酷搏杀。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在严寒与战火交织的环境下,无数生命被无情碾压,而幸存者则在绝望中挣扎。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对一场战役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极限的一次深刻拷问。我想知道,在那105天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身处“血火地狱”中的普通士兵,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对其中蕴含的史实和情感都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90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以独特的战地日记形式来呈现每一天的作战经历,重塑这场地面部队与空军空中支援成功结合的典型战役
评分正品书,物流快。
评分京东正版,新书好书!京东送货快!
评分本书以战地日记的形式,逐月逐日地讲述了霍尔姆战役的全过程,在大量引用苏德双方资料的同时,透过随军记者的上百幅战地照片,清晰展现了一场发生在西伯利亚冬天的防御战。
评分专门讲霍尔姆战役的书不多,研究一下。
评分书好,便宜,很不错,真棒。
评分书不错!!
评分以小见大,霍尔姆战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