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純粹理性批判
ISBN:978-7-01-016735-0
作者:康德 著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3月
定價:69.00元
開本:16
裝幀:平裝書
圖書重量:0.78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他的思想體係經曆瞭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兩個主要階段。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從1770年起曆經11年之久潛心研究的結果,初版於1781年、再版於1787年。
這部經典奠定瞭整個批判哲學體係以及後來西方哲學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基礎。康德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個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齣最終的判決和規定。因此。“純粹理性批判”隻是形而上學的一個入門,本身並不就是形而上學。
全書除瞭序言和導言外,共有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兩部分。前者是全書的主體部分,約占全書五分之四的篇幅,討論人類認識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後者討論在這些先天要素基礎上建立形而上學體係的形式條件。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知識”和“經驗”之間關係的認知。在讀之前,我總覺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完全由感官經驗堆砌而成的,這本書卻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經驗的邊界和我們心智自身的結構剖析得淋灕盡緻。它讓我開始反思,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因果律、時間性、空間性,究竟是世界本身的樣子,還是我們心智強加在世界上的框架?這種思維上的轉變是微妙而深刻的,它不像一本曆史書能給你提供明確的史實,也不像小說能給你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它更像是一種思維工具的升級。現在我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會不自覺地去追問其背後的結構性條件,這種習慣的養成,比記住書中的任何一個術語都來得寶貴。它教給我的,是如何去質疑“已知”。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是沒的說,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紙張的質感摸起來也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亮麵紙,而是帶著一點點粗糲感的啞光紙,據說這是為瞭最大程度地還原經典著作的閱讀體驗。我特彆喜歡那種字體排版,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眼睛,即便是麵對康德那些晦澀的論述,清晰的版式也能提供一種心理上的支撐。初次翻閱時,我就被它傳遞齣的那種嚴肅性所吸引,它不是一本讓你“快速掃過”的書,而是邀請你坐下來,沏上一壺茶,花上幾個小時去沉浸其中的一種儀式感。當然,內容的深度是另一迴事,但就作為實體書的物理屬性而言,齣版社在這方麵確實下瞭大功夫,細節之處彰顯瞭對“經典”二字的敬畏。我尤其留意瞭扉頁和版權頁的設計,簡潔卻不失格調,讓人感覺到這不是隨意印製的普通讀物,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知識載體。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書架,看到這本書時,腦子裏立刻浮現齣去年夏天在圖書館裏與它“搏鬥”的場景。那時候我對形而上學的理解還停留在非常錶層的階段,拿到這本書,感覺就像被扔進瞭一個巨大的、結構精密的迷宮。裏麵的邏輯推演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嚴謹,每一個前提的建立都小心翼翼,生怕齣現任何一絲邏輯上的瑕疵。我記得有一次為瞭搞懂一個“先驗綜閤判斷”的例子,我查閱瞭至少三本輔助讀物,來迴對照著看,直到淩晨兩點纔勉強有瞭一個模糊的認識。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摺磨人的,但同時又有一種近乎“智力挑戰”的快感。它不是那種讀完會讓你拍案叫絕的暢快,而是一種緩慢滲透、逐漸點亮的體驗,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峰,每嚮上一步,視野都開闊一分,但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這本書真正考驗的是讀者的耐心和對抽象概念的耐受力。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是齣瞭名的,對於剛接觸哲學入門的讀者來說,可能不太友好。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都是在第三章左右就選擇瞭“戰略性撤退”,因為康德的術語和句式結構實在太過復雜和冗長,常常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捕捉到核心意圖。不過,如果你能堅持下來,特彆是挺過前麵對“物自體”和“現象界”的區分,後麵的內容會稍微“平易近人”一些,盡管依然是高難度的思想漫步。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試圖一口氣讀完,而是要把它當作一部需要反復“修煉”的經典。我這本書的某個版本,在頁邊空白處做瞭不少自己的標注和圈畫,現在看來,那些密密麻麻的符號記錄著我成長的軌跡,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它更像一本“工具書”或者“思想地圖”,而不是純粹消遣的讀物。
評分我發現很多哲學術語的翻譯版本差異很大,這套書在術語的統一性和準確性上做得相當到位。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德語中含義非常細微的詞匯時,譯者似乎付齣瞭極大的努力來保持其原有的張力,而不是為瞭追求流暢而犧牲瞭精準。這對於理解康德的體係至關重要,因為他的體係容不得絲毫含糊。比如對“判斷力”(Urteilskraft)的處理,如果翻譯得不夠考究,讀者很容易將其與一般的“判斷”混淆,從而錯失瞭其在整個批判體係中的關鍵位置。這套翻譯版本,至少在我的理解範圍內,成功地為中文讀者架設瞭一座通往原著核心思想的堅固橋梁,避免瞭因翻譯失誤而導緻的理解偏差,體現瞭齣版社對於這類思想巨著的責任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