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自動化測試展望
1.1  自動化測試
1.2  自動化測試係統
1.3  評估引入自動化測試
1.4  自動化測試趨勢
1.5  標準自動化測試係統架構
第2章  走進TestStand
2.1  初識TestStand
2.2  TestStand常用術語
2.3  TestStand組件
2.4  熟悉序列編輯器
2.4.1  序列編輯器視圖
2.4.2  序列編輯器主界麵布局
2.4.3  TestStand重要路徑
2.4.4  運行主序列
2.4.5  序列編輯器中的快捷鍵
第3章  TestStand係統和結構
3.1  TestStand思想
3.2  換一種方式執行主序列
3.3  TestStand開放式架構
第4章  動手創建序列
4.1  創建序列
4.2  步驟內置屬性
4.3  使用任意模塊適配器
4.3.1  閤格/失敗測試
4.3.2  數值限度測試
4.3.3  多數值限度測試
4.3.4  字符串測試
4.3.5  動作
4.3.6  應用開發環境
4.4  調用特定模塊適配器
4.5  無模塊適配器
4.5.1  Statement(聲明)
4.5.2  Label(標簽)
4.5.3  Message Popup(消息對話框)
4.5.4  流程控製步驟
4.5.5  Synchronization(同步)
第5章  TestStand數據空間
5.1  TestStand數據空間
5.2  變量
5.2.1  Locals(局部變量)
5.2.2  Parameters(參量)
5.2.3  FileGlobals(文件全局變量)
5.2.4  StationGlobals(站全局變量)
5.3  屬性
5.3.1  Step Property(步驟屬性)
5.3.2  RunState Property(運行時屬性)
5.3.3  ThisContext(當前上下文)
5.4  錶達式
5.5  自定義數據類型
5.5.1   TestStand默認數據類型
5.5.2  自定義數據類型
5.5.3  使用容器傳遞數據給代碼模塊
5.5.4  數據類型匹配
5.6  工具
5.6.1  屬性導入/導齣工具
5.6.2  屬性加載器
第6章  在TestStand中調試
6.1  TestStand執行窗口
6.2  在序列中調試
6.2.1  斷點
6.2.2  單步執行
6.2.3  交互式執行步驟
6.2.4  調試相關的工作站選項
6.2.5  Find工具
6.3  調試代碼模塊
6.4  序列分析器
6.4.1  分析序列文件
6.4.2  自定製序列分析器
第7章  TestStand常用配置
7.1  序列編輯器選項
7.2  TestStand工作站選項
7.3  搜索路徑
7.4  配置模塊適配器
7.4.1  LabVIEW模塊適配器
7.4.2  LabWindows/CVI模塊適配器
7.4.3  C/C++ DLL模塊適配器
7.5  報錶選項
7.6  數據庫選項
7.6.1  數據庫選項
7.6.2  數據庫查看器
第8章  並行測試
8.1  並行測試概述
8.2  TestStand中的多綫程結構
8.3  多綫程過程模型
8.3.1  在新的執行中運行序列
8.3.2  並行過程模型
8.3.3  批量過程模型
8.4  數據空間的獨立性
8.5  同步步驟
8.5.1  等待
8.5.2  上鎖/解鎖
8.5.3  自動協作
8.5.4  通知和隊列
8.5.5  集閤點
8.6  常用多綫程測試模式
8.6.1  混閤多綫程模式
8.6.2  資源局部共享模式
8.6.3  主/從模式
8.7  使用並行測試的注意事項
8.7.1  競爭
8.7.2  資源衝突
8.7.3 死鎖
第9章  用戶管理
9.1  工作站選項用戶管理
9.2  用戶管理器
9.3  識彆用戶權限
第10章  自定義步驟
10.1  自定義步驟概述
10.2  創建自定義步驟
10.2.1  自定義步驟添加屬性
10.2.2  自定義步驟添加子步驟
10.2.3  自定義步驟類型管理
10.2.4  創建代碼模闆
10.3  步驟模闆
第11章  TestStand API
11.1  TestStand API概覽
11.2  TestStand API的組織結構
11.2.1  繼承性
11.2.2  包含性
11.3  使用TestStand API
11.3.1  在TestStand中使用TestStand API
11.3.2  在代碼模塊中使用TestStand API
11.4  監測序列執行狀態
第12章  過程模型
12.1  過程模型概述
12.2  過程模型的結構
12.2.1  執行入口點
12.2.2  配置入口點
12.2.3  過程模型迴調序列
12.2.4  引擎迴調序列
12.3  解析過程模型
12.3.1  過程模型迴調序列歸類
12.3.2  Model Plug-In模型插件
12.3.3  過程模型支持文件
12.4  過程模型自定製示例
12.4.1  提示機製
12.4.2  修改默認迴調序列
12.4.3  錯誤處理
12.4.4  修改結果收集
12.5  序列層級結構
第13章  用戶界麵設計
13.1  用戶界麵概述
13.2  TestStand自帶用戶界麵
13.3  TestStand UI控件
13.3.1  管理控件
13.3.2  可視化控件
13.4  單執行用戶界麵的開發
13.5  用戶界麵消息UIMessage
13.6  多執行用戶界麵
13.7  加載配置參數
13.8  啓動選項
13.9  菜單
13.9.1  LabVIEW用戶界麵菜單
13.9.2  CVI用戶界麵菜單
13.10  TestStand語言包
13.11  Front-End迴調序列
第14章  報錶自定製
14.1  修改結果收集
14.1.1  額外結果
14.1.2  自定義步驟
14.1.3  插入子屬性
14.2  報錶生成
14.2.1  屬性標記
14.2.2  報錶生成過程
14.2.3  通過迴調序列修改報錶
14.3  自定製樣式錶文件
14.4  報錶格式對比
第15章  係統部署和性能優化
15.1  係統部署概述
15.2  係統部署的準備工作
15.3  部署過程
15.3.1  TestStand部署工具
15.3.2  部署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5.3.3  在目標係統安裝
15.4  優化係統性能
附錄
附錄A  隨書光盤內容
附錄B  操作符/函數
參考文獻
讀完這本書的目錄和導言,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不同於以往技術書籍的清新感。很多關於測試自動化的書籍往往陷於代碼示例和特定硬件接口的羅列,讀完後雖然掌握瞭操作步驟,但對於“為什麼”以及“如何在大規模項目中使用”卻感到模糊。這本書似乎避開瞭這種窠臼,它將重點放在瞭測試流程的生命周期管理上,這正是我工作中最欠缺的部分。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的論述,特彆是那些強調可追溯性和可重用性的策略。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超越傳統功能測試的視角,比如如何將六西格瑪的理念融入到TestStand的序列設計中,如何利用其內置的報告生成功能來滿足不同管理層級的需求——開發人員需要詳細的錯誤日誌,而高層管理者隻需要關鍵的良率趨勢分析。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成熟的測試策略藍圖,指導讀者如何根據産品成熟度階段(如DVT、PVT)來調整測試的深度和廣度,那麼這本書無疑將成為我案頭的必備工具書,因為它解決瞭如何將技術工具與業務目標有效對齊的難題。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雖然直指TestStand,但從其對“工業自動化測試管理”的強調來看,我猜測其內容一定包含瞭大量與組織結構和團隊協作相關的討論。在我的經驗中,自動化測試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軟件功能不足,而是因為流程的斷裂——開發人員寫的測試用例測試工程師無法有效維護,或者測試工程師的修改沒有及時反饋給固件團隊。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利用TestStand平颱來搭建一個跨部門的溝通橋梁。比如,它是否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利用TestStand的部署係統進行受控發布的最佳實踐?在軟件版本迭代飛快的今天,如何確保所有測試站點的測試代碼版本與被測設備的固件版本能夠精確匹配,並且這一過程是完全自動化的?如果書中能深入探討這些“軟性”的管理挑戰,並提供基於TestStand的實際解決方案,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更是一本關於工程組織優化的實戰手冊。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權限管理和代碼審查流程的建議,這些是保障測試係統長期穩定性的基石。
評分我一直尋找一本能夠連接“理論概念”與“實際落地”的TestStand書籍,很多入門級教材過於簡略,而高級參考資料又過於晦澀難懂,缺乏必要的工程背景鋪墊。這本書的命名方式暗示瞭一種平衡,它似乎旨在為那些既要理解TestStand技術棧,又要負責整個測試係統維護的資深工程師提供指導。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非標準的、高度定製化的硬件集成問題的。在真實的工業環境中,我們經常需要麵對各種遺留係統和非標接口。書中是否提供瞭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模塊化、可插拔的驅動程序架構的通用原則,以便於未來更換或升級測試設備時,可以將影響降到最低?如果書中能用豐富的圖錶和流程圖,清晰地展示一個從需求分析到最終部署的完整測試項目管理周期,並明確指齣TestStand在每個階段的核心貢獻點,那麼它將極大地幫助我構建更具前瞻性的測試架構,避免為瞭短期交付而犧牲長期的可維護性。
評分這本《TestStand工業自動化測試管理》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它似乎預示著將要揭示一套係統性的、如何在復雜的工業環境中應用TestStand這一強大工具,以實現高效、可靠的自動化測試流程。我本來以為它會側重於TestStand軟件本身的深奧技術細節,比如更底層的API調用、更復雜的序列開發技巧,或者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性能優化“黑魔法”。然而,我發現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戰略指南,它似乎在強調的是“管理”二字,而非單純的技術手冊。它更關注的是,如何將零散的測試腳本整閤進一個有機的、可維護的、並且能夠被整個工程團隊理解和共享的框架中去。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闡述測試環境的標準化和配置管理的,因為這在大型項目中往往是測試效率的最大瓶頸。如果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利用TestStand的項目文件結構、如何規範命名約定,以及如何設計一個健壯的數據庫集成方案來追蹤海量測試結果,那這本書的價值將遠遠超越一本普通的軟件教程。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優秀的測試管理,成功地將一個混亂的測試係統轉化為一個規範、高效的生産力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具有一種沉甸甸的工業氣息,這讓我聯想到那些需要極高可靠性和長期可追溯性的航空航天或醫療器械領域的測試場景。我希望它能超越一般的消費電子測試,深入探討如何在法規嚴格的環境下運用TestStand進行驗證工作。例如,如何利用其報告和數據庫連接能力,輕鬆生成符閤FDA或ISO標準的審計追蹤記錄?一個關鍵點在於如何管理測試數據和生成報告的自動化程度——在需要人工乾預的環節,如何設計界麵或流程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錯誤?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提供瞭關於測試腳本的“自檢”機製的構建方法?即,在序列執行之前或過程中,TestStand如何能自動驗證自身的配置是否正確,測試設備是否處於健康狀態?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麵嚮高可靠性應用的測試管理框架,詳細說明如何利用TestStand的功能來滿足嚴苛的閤規性要求,那它對我目前負責的高精度儀器測試工作將是無價之寶,它能幫助我把“好像能工作”提升到“必須能工作且可證明”的層麵。
評分東西不錯,質量很好。
評分講解很詳細,適閤初學者
評分還不錯。。。。。。
評分到貨很快,紙張很好書還不錯
評分還沒看,懶瞭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便宜,活動價格。
評分還沒有看完,但是這市麵上相關的書畢竟很少,這本書還是值得推薦的。
評分東西很不錯 質感很好,性價比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