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用于珠宝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不仅是在首饰,而且在贸易、社会地位、价值观方面,其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直到今天,宝石极具诱惑力的特点——不能仅仅归因于它们的美丽,还要考虑到一个深层的文化共鸣。
书中精选了珠宝设计的有关案例,由设计师本人亲自主笔,选用大量高清图片,并配以文字解释,不仅涵盖了有关宝石和构造的所有内容,更将宝石创意化的设计过程展开在读者面前,与读者分享创意经验与心得,为珠宝设计师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对珠宝、首饰制作及设计要素都展开了创意性的分析,视角独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适合初级爱好者,珠宝首饰设计师阅读。
书中囊括了一些制作、设计珠宝首饰的技巧和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会很有用,能够激励初出茅庐的珠宝匠,让专业人士多些实践练习,我也希望能够尽己所能,提供更多有关构造宝石工艺的有用信息。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代实践的一个概述,所以,还包括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部分。珠宝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虽然许多设计者、加工者对传统技艺青睐有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传统工艺相比,也有独到的地方,能够在各种加工过程中节约时间,还能提供许多看似不可能的设计方案。
Anastasia Young,是一位职业设计师,珠宝商和艺术家,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其著作有。
崔静,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参加学院课题《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关于本书 8
第1章何谓“设计” 11
宝石珠宝的历史 12
当代宝石珠宝 14
宝石切割 16
设计灵感 18
从宝石开始 20
设计考虑 22
使用购得的镶嵌底座 25
定制 26
资源外取 28
第2章宝石宝典 31
第3章技巧宝典 53
准备就绪 54
有用的小窍门和疑难解答 56
手工工具 58
宝石镶嵌工具 64
工具形状 66
基础加工工艺 68
高级别的加工工艺 74
蜡刻和铸型 78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80
包镶 86
基础包镶 88
管镶 92
顶镶 94
锥镶 96
棱角各异的镶座 100
平镶 102
卡镶 104
爪镶 106
冠镶 108
篮镶 112
背部闭合式爪镶 114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爪镶 116
附着式爪镶座 118
粒状镶嵌 120
纹镶 122
五颗式镶嵌 126
方形纹理镶嵌 128
密镶 130
微型密镶 132
“幻想”镶嵌 134
综合镶嵌 136
杂式镶嵌和簇式镶嵌 138
压镶 142
笼镶 144
晃动着的宝石 146
能旋转的镶座 148
顶起式镶嵌 150
保护式镶嵌 152
从后面进行镶嵌 154
上下倒置式镶嵌 156
盖式镶嵌 157
贵金属黏土 158
铸型 160
将宝石焊接到位 162
镶嵌造型奇特的宝石 164
打造可互换宝石的镶座 166
景观式镶嵌 168
包裹式镶嵌 170
作为功能性装置的镶嵌 172
混合型的材质和其他类型的金属 174
珍珠和宝石珠子 180
用珍珠制作作品 182
将珍珠和宝石穿连起来 184
用金属丝串起珠子 188
第4章参考 191
宝石的形状 194
镶嵌模板 198
在这类书的开头是该有些套话,诸如“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开始享受做东西的过程”—— 但还真是这样的!我成为一名珠宝匠是出于机缘巧合,而不是早先计划好的。我放弃了学习科学,选择攻读艺术学校。我对于这种微型复制品很着迷,渴望弄清如何从一刮一擦中做出东西来,特别是金属类制品,那会让珠宝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的东西都更具吸引力。另外,还能让人们戴上我做的东西。
现在,我对于制作珠宝的种种过程仍然兴趣盎然,而且总想多学点新东西,要么就是从金属制品的悠久历史中,要么是从现今技术发展中—— 尽管后者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太倾向于过多使用。设计一款珠宝,再琢磨出如何将其打造得与众不同,颇具挑战性。人们不仅要参与到分析的环节,还有想象的过程。我更喜欢手工制造,做出我独有的宝石造型,因为这会让我完全控制作品的成型及其形成的这一过程。我开始尽快地收集作品里的宝石,必须承认,我对石榴石情有独钟。
所以,我是从当代珠宝艺术家的角度来创作这本书的,而不是从教会学徒这门手艺(擅长于某种架置或镶嵌宝石的方法)的角度。这就意味着对于某些在“传统”上,可能更不受待见的技巧,我会引入更多的试验性内容。对于基于一定技巧的制作我深信不疑,即便这种工艺最终不受待见。我对一件珠宝作品的评价,不是仅鉴于其卖相如何,功能如何,还要看看它是如何制成的—— 我相信“对材质的敏锐度、对细节的专注度、对技艺的创新度”会让珠宝作品与众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鼓励你去实验新方法,从而拓宽你的个性化领域,并且能用饱含寓意又考虑周全的办法来给宝石类珠宝润色。
我在书中囊括了一些技巧和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会很有用,能够激励初出茅庐的珠宝匠,让专业人士多些实践练习,我也希望能够尽己所能,提供更多有关构造宝石工艺的有用信息。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代实践的一个概述,所以,还包括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部分。珠宝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虽然许多设计者、加工者对传统技艺青睐有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传统工艺相比,也有独到的地方,能够在各种加工过程中节约时间,还能提供许多看似不可能的设计方案。
种种迹象表明,运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未来一片光明,因此,设计创新也成了当务之急。随着工艺的进步,成品造价会更低,工艺也会更容易达到,作品之间的区别会更多地通过设计解决,而不是制品质量。并不是说其外观和质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说评定的方式有了变化。一些珠宝艺术家已经接受了这种工艺,但还有许多人没有,要感谢的是,这只会让珠宝多样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以继续。
从一个纯粹的收藏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顶级水准。厚实的纸张,鲜艳且准确的色彩还原,使得那些昂贵的宝石在书页上依然光彩夺目,仿佛触手可及。我平时喜欢研究不同时代风格的珠宝,这本书虽然着重于现代设计,但它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古典美学基础上。它细致地解析了如何平衡繁复与简洁,如何通过不对称设计达到视觉上的和谐。读完它,我不仅对手工艺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那些天才设计师的构思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一件成功的珠宝作品,是技术、艺术和商业考量完美结合的产物。这本书不仅是珠宝设计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可以放在茶几上供人欣赏的艺术图册,每次翻阅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顶级珠宝设计(全彩)》简直是视觉盛宴,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就被那些精美绝伦的设计图和实物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接触珠宝设计不算太久,但一直都在寻找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提供实际设计灵感的宝藏书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有些教程式的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创意的火花。书中对不同宝石的特性、金属的塑形技巧,乃至光影在珠宝上的表现,都有非常细致的描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那一章,作者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讲解如何利用对比色和邻近色来提升珠宝的整体质感,这对我日后的创作启发很大。书中的排版也非常讲究,每一页的设计都像一件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把玩。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指引,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它也能带来新的灵感,让人重新审视传统与创新的边界。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顶级”头衔太多了,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凤毛麟角。但《顶级珠宝设计(全彩)》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主要被它对“叙事性珠宝”的探索所吸引。珠宝不仅仅是装饰品,它承载着情感和故事,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其中关于如何将个人经历、神话传说乃至自然界的微观结构转化为可佩戴艺术品的章节,简直是脑洞大开。那些彩图简直是高清级别的视觉冲击,每一个角度、每一处光泽的捕捉都恰到好处,让人能清晰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独运。我甚至开始重新思考我自己的设计语言,如何让我的作品不再只是“好看”,而是能“说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设计灵感的催化剂,它激发了我去探索那些尚未被触及的创作领域。
评分这本书对那些希望进入高端定制领域的年轻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没有回避行业内的竞争激烈和对创新能力的高要求,而是直接展示了如何通过突破性的设计脱颖而出。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虚拟现实辅助设计”与“传统手绘草图”相结合的部分,这显示了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又不失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概念到实现”的思维框架。它强调了前期构思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快速打样和材料测试来优化最终效果。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立体,既有宏观的趋势判断,也有微观的结构解析,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构建自己的设计体系。它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真正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
评分我是一名珠宝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这些年看了不少设计相关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顶级珠宝设计(全彩)》这样,既有高度的专业性,又不失对美学本质的探讨。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图或者制作模型,它更深入地触及了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考。作者似乎对历史上的珠宝流派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其中融入了现代的解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元素。我尤其欣赏它在“材料与工艺”部分的处理,没有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通过大量的流程图和高清晰度的细节照片,展示了从粗犷的金属坯料到精雕细琢的成品之间,设计师需要付出的心血和掌握的精湛技艺。每次翻阅,我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深度对话。对于追求极致工艺和独特风格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指南。
评分喜欢,不错,一直想要的
评分对宝石的认识!手工制作参考!
评分。。。。。。
评分内容不错,不过翻译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翻译前找两本相关方面的书翻翻,也不会把回火翻译出“焖火”这类词,工具翻译更是莫名其妙。窝砧叫打孔块,冲头叫钻孔器。
评分图片很漂亮,开始学习,慢慢看
评分真的炒鸡棒!
评分书,不过,要好好学习学习了
评分好
评分总体还行,送货很快 ,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