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宝石学 第二版
张蓓莉 主编
2006年5月第2版
定价:380元
地质出版社
书号:9787116048225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天然宝玉石的宝石学特征,重点叙述了50余种常见宝玉石和80余种稀少宝石的物理性质、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鉴定方法;介绍了天然宝石的人工优化方法及其鉴别特征、合成宝石和人造宝石的生产原理、方法及其鉴定;探讨了宝石的款式设计、加工及其与宝石物理性质的关系;介绍了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结合宝石学新发展,介绍了几种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宝石鉴定和宝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书层次分明,概念清晰,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可作为从事宝石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宝石专业的师生、宝石科研工作者和宝石贸易界人士学习的教材,也可用做常备的工具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宝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宝石的分类
第三节 宝石的命名
第一篇 宝石学基础
第一章 结晶学基础
第一节 晶体与非晶体
第二节 晶体的分类
第三节 晶体的规则连生
第四节 实际晶体的形态与晶面条纹
第五节 宝石矿床的原因
第二章 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 宝石矿物化学成分的特点
第二节 类质同象对宝石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 宝石中的包体
第三章 光的基本知识及宝石的光学性质
第一节 光的本质
第二节 自然光与偏振光
第三节 光的折射与反射
第四节 光的干涉与衍射
第五节 光库体与宝石的光性方位
第六节 宝石的多色性
第七节 宝石的光泽
第八节 宝石的透明度
第九节 宝石的发光性
第十节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第四章 宝石的颜色
第一节 宝石颜色的概念
第二节 宝石颜色的表征方法
第三节 宝石颜色的成因
第五章 宝石的力学性质
第六章 宝石的热学、电学性质
第二篇 宝石鉴定仪器
第一章 常规宝石鉴定仪器
第二章 大型测试仪器在宝石学中的应用
第三篇 宝石各论
第一章 常见宝石
第二章 常见玉石
第三章 稀少宝石
第四章 有机宝石
第四篇 人工宝石及宝石的优化处理
第一章 人工宝石
第二章 宝石的优化处理
第五篇 宝石加工与玉石的加工
第一章 宝石加工
第二章 玉石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第四段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一个论断都有数据和实验作为支撑。它对于概念的界定非常清晰,尤其是在区分那些极其相似的宝石种类时,提供了一套非常可靠的决策路径。但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阅读过程相对枯燥。文字的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留白或轻松的表达方式来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甚至反复阅读某些段落,才能确保自己完全吸收了其中的信息量。这本书对于学术研究人员和需要进行高精度鉴定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但对于那些只是希望对宝石学有一个大致了解,或是想在购买珠宝时能有基本判断能力的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本书的门槛显得有些高昂,内容组织的方式更像是为“入门”的专业人士准备的,而不是为“初识”的爱好者准备的。
评分第一段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乍一看,还以为是本年代久远的教科书。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中规中矩,印刷清晰,但整体排版风格略显陈旧,少了些现代科普读物的活泼感。内容上,确实如其名,架构非常“系统”,仿佛一个严谨的科学档案库。从矿物学基础到晶体结构,再到光学的物理性质,作者娓娓道来,每一个概念都像是被拆解成了最基本的单元,然后按部就班地重新组合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详尽的铺陈无疑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但对于已经有些了解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某些基础部分略显冗长,缺少了那种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叙述。它更像是一位一丝不苟的教授在课堂上讲授每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必须把每一个公式和定义都烂熟于心。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学术积淀,但同时也会期待更多关于宝石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奇妙故事,那种将冰冷的数据与地球的宏伟叙事结合起来的描述,在这本书里似乎被有意地克制了,让位于纯粹的知识传授。
评分第二段 我抱着极大的期待打开了这本被业界推崇的“工具书”,希望它能成为我鉴别实物时手中的那把标尺。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优秀的“理论手册”,而非一个现场急救包。它提供了海量的参数和标准,比如折射率的精确范围、特定光性现象的描述,以及各种鉴定仪器的操作原理。这些知识的深度毋庸置疑,绝对是珠宝行业的硬通货。但当你手握一颗待测的宝石,面对复杂的光影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包裹体时,书本上的图示和文字描述,尽管精确,却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疏离感。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在书本的理论和手中的实物之间来回切换,试图将书中的高精尖术语对应到实际肉眼可见的微小差异上,这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一个精确的参照系,但要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直觉性的判断,恐怕还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和更为直观的案例分析来辅助消化这些密度极高的信息。
评分第三段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就是对传统科学教材的完美复刻,一丝不苟到了近乎刻板的地步。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平滑,但缺乏那种能让人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钩子”。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的分册,专注于将“是什么”和“如何测量”阐述清楚,对于“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层地质过程探讨相对简略。阅读起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项系统性的信息输入,而不是享受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对于那些想了解宝石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或是现代市场趋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慰藉。它坚定地将自己定位在实验室和鉴定台的角度,对这些“软性”但同样重要的领域保持了距离。这使得它在功能上非常专一,但也限制了它作为一本面向更广泛爱好者的读物的吸引力。
评分第五段 从排版设计来看,这本书的视觉语言非常朴素,黑白为主,图示多是功能性的剖面图和光谱图,而非那些色彩斑斓、令人目眩神迷的实物照片。这种克制处理,或许是为了凸显内容的专业性,避免视觉上的干扰,让读者专注于文字本身。然而,在宝石学这样一个本身就与“美”和“色彩”紧密相关的领域,缺乏高质量的彩图支持,无疑是其一个明显的遗憾。我经常需要一边查阅书中的光谱数据,一边在网络上搜索对应的彩色图像,才能真正将抽象的物理参数与宝石的感官体验联系起来。这使得阅读体验常常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它更像是一本供专业人士在安静的室内进行理论学习和比对的文献,而不是一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宝石之美的休闲读物。它的力量在于其内在的知识深度,但外在的表现形式略显保守,甚至有些脱离了宝石学所特有的视觉魅力。
评分不错,正版,正是我所需
评分非常好,内容全面、易懂。
评分书不错,质量很好,快递包装也很细心周到,
评分非常还,,非常有用
评分正版,真心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非常实用的书
评分服务包装物流质量内容都很好
评分不错,是我想要的,很满意 。
评分是学习用的,是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