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形式直观,表现过程细致
《手绘服装效果图: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表现技法》中图例较多,形式直观。步骤图详细、步骤统一、浅显易懂,使学习者思路明确,能快速掌握该方法的规律;文字少而精,重点突出,便于读者尤其是初学者自学。
2.结合企业需要,强调实用性
从服装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书中人物动态的选用多以实用、突出服装款式为前提;书中既有深入刻画,也有简练速画,为读者提供了较全面的表达方式。
3.画风实用、不随性
《手绘服装效果图: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表现技法》中范例中规中矩、严谨、准确、不呆板 ,以便学生日后可以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其中。避免有些教材中画风随性、个性突出,致使学习效果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内容简介
《手绘服装效果图: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表现技法》是作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套简单易学的着色方法——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本书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基础理论和表现技巧,步骤翔实,易学易懂。
全书包括五部分内容: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基本表现技法、服装人体表现技法、服装表现技法、面料图案和质感表现技法、不同类型服装效果图步骤详解及表现实例。全书附有大量高水准图例,以便更加直观、详尽地为读者提供学习参考。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服装设计师及服装画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作者简介
高岩,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2012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访问学者。其服装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的基本表现技法
第一节 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
一、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的概念
二、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的特点
第二节 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工具
二、基本表现技法
第三节 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着色的顺序
二、着色和勾线的先后顺序
三、是否表现复杂的色彩关系
四、临摹的注意事项
五、人体在服装效果图中的作用
六、初学者练习的重点
七、留白的问题
八、图案省略表现的问题
九、五官、皮肤、头发的表现
思考题
第二章 服装人体表现技法
第一节 人体局部刻画
一、女性人体局部刻画
二、男性人体局部刻画
第二节 人体比例及不同姿势的表现
一、人体基本形
二、女性人体表现
三、男性人体表现
四、儿童、少年、青少年人体表现
思考题
第三章 服装表现技法
第一节 服装廓型和细节的表现
一、服装廓型的表现
二、服装细节的表现
第二节 视平线与服装形态表达
一、服装效果图中的视平线
二、视平线与服装横向形态
第三节 以服装决定人体角度和动态
第四节 服装的线条与影调
一、通过线条表现服装外观
二、服装影调的表现
思考题
第四章 面料图案和质感表现技法
第一节 面料图案表现技法
一、动植物图案
二、豹纹图案
三、几何纹图案
四、渐变图案
第二节 面料表面装饰表现技法
一、绗缝装饰
二、立体花装饰
三、棱条装饰
四、打褶装饰
第三节 面料质感表现技法
一、透明面料
二、皮革面料
三、裘皮面料
四、针织面料
五、牛仔面料
六、毛呢面料
思考题
第五章 不同类型服装效果图步骤详解及表现实例
第一节 女性服装表现技法
一、女装效果图步骤详解
二、女装效果图表现实例
第二节 男性服装表现技法
一、男装效果图步骤详解
二、男装效果图表现实例
第三节 儿童服装表现技法
一、童装效果图步骤详解
二、童装效果图表现实例
第四节 服饰配件表现技法
一、眼镜表现技法
二、帽子表现技法
三、首饰表现技法
四、包袋表现技法
五、鞋履表现技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手绘服装效果图是表现创意和记录灵感的载体,是表达设计的一种语言,是每个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艺。
马克笔和彩色铅笔具有快速高效、携带方便的优势,对于当代设计师来说,可以省略繁琐的调色环节,大大节约作图时间,降低对作画者美术功底的要求。
本书着重介绍了一种着色方法,即马克笔、彩色铅笔混合着色法。通过作者多年的实践,在使用了多种着色工具后,逐渐发现通过马克笔、彩色铅笔的结合使用,既可以简单地快速表现,也可以深入细致地刻画,表现力丰富,而且易于掌握。克服了以往用水粉、水彩着色,难学、难掌握的弊端;弥补了只用马克笔、只用彩色铅笔着色,画面单调、不饱满的遗憾。
此种方法涉及两种工具。一种是彩色铅笔,从小人们就会使用。另一种是马克笔。一般来说,在马克笔教学当中,都会安排如何使笔、如何排笔的课程,甚至将其作为重点,学习起来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致使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本书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运笔技巧和复杂的笔法讲究,只是平涂即可,易于学习、便于操作。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直观,表现过程细致
书中图例较多,形式直观。步骤图详细、步骤统一、浅显易懂,使学习者思路明确,能快速掌握该方法的规律;文字少而精,重点突出,便于读者尤其是初学者自学。
2.结合企业需要,强调实用性
从服装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书中人物动态的选用多以实用、突出服装款式为前提;书中既有深入刻画,也有简练速画,为读者提供了较全面的表达方式。
3.画风实用、不随性
书中范例中规中矩、严谨、准确、不呆板 ,以便学生日后可以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其中。避免有些教材中画风随性、个性突出,致使学习效果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高岩
2015年1月
服装设计与历史的广袤图景:一部深度探索的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绘画技巧的工具书,而是聚焦于服装设计的宏观视角、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复杂性与创新性。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再到文化批判的完整知识体系,旨在培养读者对服装这一载体的深度理解力与前瞻性思维。 第一部分:服装的起源与文化语境的构建 第一章:人类服饰的史前回溯与早期功能 本章将深入探讨人类最初的着装行为,分析史前时期纤维的获取、编织技术的萌芽,以及服饰在早期社会中作为身份标识、宗教仪轨和实用保护的初始功能。重点研究古代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周代,服饰制度如何直接映射了当时的社会阶层结构和权力分配。我们将通过考古学证据和早期文献,重构彼时服饰的物质形态及其背后的社会逻辑。 第二章:古典美学的典范与转型: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影响 本节详述古典时代服饰艺术的精髓。从希腊“湿衣法”展现的人体美学,到罗马帝国对权力象征性织物(如紫袍)的严格规范,再到拜占庭帝国对华丽刺绣和黄金装饰的推崇。我们不仅分析其剪裁和垂坠感,更探讨这些风格如何成为后世西方艺术和时尚的“母题”,持续被重新解读和挪用。 第三章:中世纪的宗教象征与工匠精神 中世纪的服饰是信仰与等级制度的视觉体现。本章细致考察修道院服饰的朴素功能性与贵族服饰的奢华展示之间的张力。我们将讨论行会制度如何规范了纺织、染色和刺绣工艺,以及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垂直线条如何渗透到服装廓形的设计之中,例如高耸的头饰和收紧的腰线。 第四章:文艺复兴的重塑:个体意识与物质的张扬 文艺复兴标志着对古典人性的回归和个体价值的凸显。服饰开始摆脱纯粹的象征意义,转向对财富和地位的炫耀性展示。本章将重点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天鹅绒、锦缎的使用,以及西班牙宫廷服饰中紧身胸衣和巨大裙撑的出现,这些形制如何雕塑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人体形象。 第五章: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戏剧性:装饰的巅峰与反思 巴洛克风格以其强烈的动感、光影对比和极度的装饰性著称,而洛可可则转向更为轻盈、优雅和内省的趣味。我们将比较路易十四宫廷的庄重与路易十五宫廷的娇媚,分析丝绸褶皱、蕾丝、缎带等元素如何构建出精致而虚幻的服饰场景。同时,探讨这些过度装饰如何催生了启蒙运动中对“自然着装”的初步呼唤。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与现代时尚的诞生 第六章:十九世纪的社会变革与服饰的标准化 工业革命对服装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本章聚焦于缝纫机的发明、标准尺码的初步确立以及化学染料的广泛应用。我们将考察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崛起如何推动了成衣业的发展,以及对男女服饰分离(男装的“大弃绝”)趋势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第七章:新艺术运动与早期现代主义的抗争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僵化与压抑,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力图将自然界的有机线条引入设计。本章探讨保罗·浦瓦(Paul Poiret)等先驱者如何解放女性身体,摒弃束缚,寻求新的、更具流线感的轮廓。这是从“服饰”向“时装”(Haute Couture)概念过渡的关键时期。 第八章: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学革命:从香奈儿到迪奥 本章集中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时尚巨变。我们深入剖析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如何通过针织面料、简洁剪裁和运动元素,确立了现代女性的自由形象;随后研究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的“新风貌”(New Look)如何以对女性曲线的浪漫回归,重新定义了战后的审美霸权。 第九章:街头文化与青年身份的涌现:反主流时尚的形成 从五十年代的摇滚乐文化到六十年代的嬉皮运动,大众文化和青年群体成为时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章分析了牛仔裤、T恤等平民服饰如何被赋予政治和社会意义,探讨了设计师如何从街头汲取灵感,以及时尚如何成为表达个体反叛和社群认同的工具。 第三部分:当代服装设计的前沿议题与未来走向 第十章:全球化、可持续性与伦理设计 当代时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快速消费与环境责任。本章探讨循环经济、升级再造(Upcycling)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公平贸易对服装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我们将分析“慢时尚”思潮,以及材料科学(如生物基材料、智能纤维)如何重塑服装的物质属性。 第十一章:科技赋能与数字时装的边界消融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服装的定义正被拓宽。本章聚焦于数字时装(Digital Fashion)的兴起,探讨“可穿戴技术”如何将功能性与美学融为一体,以及数字身份与虚拟着装在元宇宙中的角色。 第十二章:解构与重塑:后现代设计理论在服装中的体现 本节将运用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以解构主义大师为代表的设计师,如何通过撕裂、不对称、暴露缝线等手法,挑战服装形式的稳定性和既定意义。我们探究这种对传统美学规范的颠覆,如何反映了当代社会对身份流动性和多元性的认知。 结语:服装作为文化阐释的永恒载体 总结服装设计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作为社会、政治、经济和个人心理的综合投射,并展望其在未来技术与文化交叉点上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