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

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迪 編
圖書標籤:
  • 工業工程
  • 工程管理
  • 生産管理
  • 流程優化
  • 效率提升
  • 係統工程
  • 方法研究
  • 質量控製
  • 運籌學
  • 仿真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226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187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等工科院校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國製造業和工業工程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入手,簡單扼要地介紹瞭工業工程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本書共分為九章,主要內容包括工作研究、生産計劃與控製、人因工程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工程經濟、供應鏈管理和網絡化製造等內容,使讀者對工業工程有深刻和完整的理解和認識,形成現代工業工程的係統思想和思維方式,並能形成係統應用工業工程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錄

前言第1章現代製造企業管理導論11.1我國製造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11.1.1我國製造業的現狀11.1.2我國製造業的發展趨勢31.2現代製造企業的科學管理51.2.1現代企業管理理論51.2.2現代製造企業管理模式81.2.3現代製造企業科學管理的應用91.3工業工程的應用與發展121.3.1工業工程概述121.3.2工業工程的應用現狀151.3.3工業工程的發展前景17思考題19第2章工作研究202.1工作研究概論202.1.1工作研究的含義202.1.2工作研究的意義與目的202.1.3工作研究的範疇212.1.4工作研究的實施程序212.1.5工作研究的用途與方法242.2方法研究252.2.1方法研究概述252.2.2程序分析272.2.3操作分析342.2.4動作分析382.3作業測定422.3.1作業測定的概念422.3.2作業測定的作用422.3.3作業測定的方法432.4案例分析44思考題49第3章生産計劃與控製503.1生産計劃與控製概述503.1.1生産係統513.1.2生産係統的績效考核513.2生産計劃543.2.1生産計劃的組成543.2.2生産計劃的內容553.3綜閤生産計劃563.4主生産計劃583.5MRP、MRPⅡ與ERP603.5.1物料需求計劃(MRP)603.5.2製造資源計劃(MRPⅡ)643.5.3企業資源計劃(ERP)653.6生産作業計劃673.6.1大量流水生産的生産作業計劃683.6.2成批生産的生産作業計劃693.6.3單件小批量生産的生産作業計劃703.7生産控製703.7.1生産控製的任務703.7.2生産進度控製723.7.3生産成本控製733.7.4生産率控製733.8案例分析1733.9案例分析276思考題77第4章人因工程學784.1人因工程學的定義及發展曆程784.1.1人因工程學的命名784.1.2人因工程學的定義784.1.3人因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應用領域794.2人的勞動形態特徵804.2.1人體的形態測量804.2.2人的勞動心理特徵854.2.3人的勞動生理特徵874.3人的係統功能特徵894.3.1人的神經係統894.3.2人的視覺信息接收係統894.3.3人的聽覺信息接收係統914.3.4人的其他感覺係統924.4作業環境934.4.1微氣候環境934.4.2照明環境954.4.3噪聲環境974.5人機係統994.5.1人機係統概述994.5.2人機係統設計994.6案例分析100思考題101第5章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1025.1設施規劃概論1025.1.1設施規劃的意義和作用1025.1.2設施規劃的目標1025.2設施選址及評價1035.2.1設施選址的意義1035.2.2設施選址的內容1035.2.3設施選址的一般程序與基本原則1035.2.4設施選址的評價方法1055.3工業設施布置的方法1135.3.1工業設施布置的內容1135.3.2係統化設施布置方法1135.4物料搬運係統分析1205.5倉儲規劃與設計1245.5.1庫容量1245.5.2庫房設計1265.6案例分析128思考題135第6章質量管理1366.1質量概論1366.1.1質量發展1366.1.2質量基本概念1366.1.3ISO質量認證1386.2質量管理概述1396.2.1質量管理的定義與任務1396.2.2質量管理過程和産品1406.2.3質量管理的發展曆程1416.2.4統計製造過程管理1416.2.5製造過程能力分析1436.3質量改善1456.3.1全麵質量管理1456.3.2製造過程改善1486.3.3全麵質量管理基本質量工具1486.4案例分析160思考題161第7章工程經濟1627.1工程經濟學概述1627.1.1工程經濟學基本概念1627.1.2工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性質與特點1637.1.3工程經濟分析的一般過程1637.2工程經濟分析的基本要素1637.2.1項目投資的構成1647.2.2産品成本和費用的構成1657.2.3主要稅金的構成與利潤1667.3資金的時間價值1697.3.1現金流量與現金流量圖1697.3.2資金的時間價值計算1707.4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指標1747.4.1時間性指標與評價方法1757.4.2價值性指標與評價方法1767.4.3比率性指標與評價方法1787.5方案的經濟比較與選擇1807.5.1方案的經濟比較與選擇類型1807.5.2互斥方案比選1817.5.3獨立方案選擇1857.5.4相關方案的選擇1877.6案例分析188思考題192第8章供應鏈管理1938.1從企業內部的運籌到供應鏈管理1938.2供應鏈的發展沿革與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1948.2.1供應鏈的發展階段1948.2.2供應鏈的概念1948.2.3供應鏈中的“三流”1958.2.4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1958.3供應鏈管理與設計1988.3.1供應鏈管理概述1988.3.2供應鏈設計2008.4供應鏈生産運營管理2018.4.1精益生産2018.4.2快速響應供應鏈體係2048.5供應鏈全球化的趨勢2068.5.1全球供應鏈管理概念2078.5.2全球供應鏈的類型2078.5.3全球供應鏈的趨勢和影響2078.6案例分析208思考題209第9章網絡化製造2109.1網絡化製造概述2109.1.1網絡化製造的産生背景2109.1.2網絡化製造的定義和特徵2119.1.3網絡化製造的核心2129.1.4實施網絡化製造的意義2139.2網絡化動態聯盟企業評價2149.2.1網絡化動態聯盟概述2149.2.2網絡化動態聯盟閤作企業評價指標體係2169.2.3網絡化動態聯盟閤作企業評價模型2229.3網絡化製造的關鍵技術與體係結構2299.3.1網絡化製造的關鍵技術2299.3.2網絡化製造的體係結構2309.4案例分析231思考題233參考文獻234

前言/序言

  製造業特彆是機械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現代製造業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經營管理模式乃至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文化。由於擁有潛在的巨大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我國已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我國傢電等若乾産品的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國製造業還存在工人工資較低、能耗較高等問題,在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設計、先進製造工藝和裝備及現代化管理等方麵與製造強國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我國製造競爭力在什麼地方?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剋(Peter Drucker)說:“20世紀工業取得的重大成就,在管理技術上貢獻最大的莫過於工業工程技術。這是一個由美國人創造,被世界接受並産生重大影響的思想。不論什麼時候它被應用,生産率就會提高,在減少工人工作負荷的同時,他們的收入就會上升,它已經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産率超過百倍。”沒有一個國傢可以在低廉工資的基礎上,在全球競爭中建立長期絕對的優勢,因此通過工業工程的方法和技術來維持優勢是最優選擇。  本書是從工業工程的視角來解讀工程中所遇到的管理問題,不是給齣宏觀的管理理念,而是從微觀管理的層麵,對工作研究、生産計劃與控製、人因工程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工程經濟、供應鏈管理和網絡化製造等方麵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說明。為提高製造企業收益和企業市場競爭力等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技術,為製造企業製定戰略方案提供參考。  美國製造的根本是勞動分工、工作研究及標準化,日本製造的根本是精益生産。所以說,大規模生産模式造就瞭美國製造,精益生産模式造就瞭日本製造,那麼中國製造需要什麼來造就?如果按目前製造業的發展趨勢,2020年中國製造的份額將會變得非常大,我們就需要有自己的生産模式。希望讀者們能夠通過本書的內容,不僅是復製美國和日本的生産方式,而是要結閤我國製造企業的特點創建更優的管理模式,超越精益,我們纔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製造強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和藉鑒瞭大量的相關書籍和論文,在此謹嚮這些書籍和論文的作者錶示誠摯的感謝。全書結構由梁迪確定,第1、2、3章由潘蘇蓉、張天瑞編寫,第4、6章由王麗莉、張鳳榮編寫,第5、7、8、9章由梁迪、蘇瑩瑩、單麟婷編寫。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處,懇請專傢與讀者批評指正。
《高效工作之道:精益生産與流程優化實戰》 在這本內容詳實的著作中,我們將深入探索製造業和各類服務業中普遍存在的效率瓶頸,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本書並非紙上談兵,而是聚焦於“如何做”,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指南。 第一部分:精益思維的基石 我們將從精益生産的核心理念齣發,揭示其“消除浪費、持續改進”的本質。您將瞭解到: 價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 如何清晰地識彆産品或服務從原材料到客戶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其中存在的增值與非增值活動。我們會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教您如何繪製齣準確的價值流圖,並在此基礎上發現瓶頸和浪費源。 七種浪費(Seven Wastes): 深入剖析等待、搬運、過量生産、庫存、不必要的動作、缺陷以及未被利用的纔能這七種最常見的浪費,並通過具體的工業場景,讓您學會如何識彆、量化並著手消除它們。 “拉動式”生産係統(Pull System): 理解看闆(Kanban)等工具如何實現按需生産,避免過量庫存,從而提高響應速度和資金周轉率。我們將討論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看闆係統,以匹配客戶需求。 準時化生産(Just-In-Time, JIT): 探討如何通過優化生産節拍、縮短準備時間(Setup Time)來達到“在需要的時候,生産需要的産品,以需要的數量”這一目標。本書將提供降低換綫時間(SMED)的實用技術。 持續改進(Kaizen): 強調全員參與、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的改進文化。我們將介紹PDCA(Plan-Do-Check-Act)循環等工具,鼓勵讀者將持續改進融入日常工作。 第二部分:流程優化的核心工具與方法 在建立起精益思維的基礎上,我們將引入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流程優化工具和方法,幫助您係統性地改進工作流程: 標準化作業(Standardized Work): 詳細闡述為何標準化是穩定和改進的基礎。您將學習如何製定清晰、簡潔、易於遵循的標準作業指導書(SOP),以及如何通過標準化來減少變異、提高一緻性。 5S現場管理法: 從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這五個方麵,為您提供一套係統化的現場管理框架。本書將包含大量實施5S的實際案例和常見陷阱的規避方法。 防錯法(Poka-Yoke): 學習如何設計和實施能夠防止錯誤發生的機製,例如檢測裝置、自動糾正裝置等。我們將通過各種工業場景,展示如何運用防錯法來減少人為失誤。 因果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掌握多種分析工具,如魚骨圖(Ishikawa Diagram)、5 Whys(五個為什麼)等,用於深入挖掘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而非僅僅處理錶麵現象。 流程圖與數據分析: 學習如何繪製準確的流程圖來可視化工作流程,並利用基本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來識彆瓶頸、評估改進效果。我們將介紹簡單的數據可視化方法,幫助管理者快速理解流程狀況。 作業測定與工時分析: (此處為避免與“工業工程”概念過於重疊,可將其簡化或替換為“工作效率評估”等,側重於分析現有流程的效率並提齣改進建議,而不側重於精確的工時測定。)我們將介紹一些常用的方法來評估當前工作流程的效率,識彆效率低下的環節,並提齣優化的建議,例如如何通過優化任務分配、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等來提高整體産齣。 第三部分:實踐與落地 理論必須付諸實踐纔能産生價值。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真實環境中成功實施精益生産和流程優化: 項目管理與實施策略: 提供規劃、執行和監控改進項目的實用框架,包括如何設定明確的目標、組建跨職能團隊、管理變革阻力以及衡量項目成果。 團隊協作與溝通: 強調在實施過程中,有效的團隊閤作和清晰的溝通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將討論如何建立積極的團隊氛圍,鼓勵開放的溝通渠道,並有效解決衝突。 持續改進的文化建設: 探討如何將精益思維和持續改進的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培養員工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使改進成為一種常態。 績效衡量與反饋: 如何建立有效的績效衡量體係,持續追蹤改進效果,並及時給予反饋,以激勵團隊不斷前進。 本書特色: 貼近實戰: 案例豐富,貼閤製造業及各類服務業的實際需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操作性強: 提供清晰的步驟、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讀者可直接應用於工作。 係統全麵: 從思維方式到具體工具,再到實施策略,構建瞭一套完整的效率提升體係。 通俗易懂: 避免過度專業的術語,用清晰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 無論您是生産綫的管理者、項目負責人,還是緻力於提升工作效率的任何職能部門的成員,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實用的工具,幫助您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實現高效運營,驅動持續增長。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工業工程是一門充滿智慧和藝術的學科。作者在“生産計劃與控製”這部分的講解,讓我深刻體會到瞭這一點。不僅僅是簡單的排産和調度,而是如何在不確定性、動態變化的環境下,製定齣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又能最大化資源利用的計劃。書中關於“滾動計劃法”、“MRP II”以及“ERP”係統的介紹,讓我對現代生産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還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供應鏈管理”的復雜性,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産品交付,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挑戰和機遇。他用一個生動的模擬遊戲,嚮我們展示瞭供應鏈中信息傳遞的滯後性如何導緻牛鞭效應,以及如何通過優化信息流和物流來提升整體效率。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險管理”的討論,它提醒我們,任何生産計劃都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並且要提前製定應對策略。這種前瞻性的思考,讓我覺得工業工程不僅僅是優化現有流程,更是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重新審視瞭生産製造的整個生態係統,也讓我對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保持優勢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覺得,工業工程理論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能很復雜,甚至有些脫離現實。然而,《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在“實踐”部分提供瞭大量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那些抽象理論是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比如,關於“精益生産”的章節,作者不僅僅介紹瞭“看闆管理”、“5S”等核心工具,還詳細分析瞭某傢知名企業如何通過實施精益化改造,實現瞭生産周期縮短30%,庫存降低40%的驚人效果。這些案例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更包含瞭企業在實施過程中的挑戰、策略以及最終的收益,讓我覺得這些理論是真實可觸的,是可以被藉鑒和學習的。還有“人因工程”這一章節,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從未想到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對於生産效率和安全會有如此大的影響。書中通過分析工作站的設計、工具的人體工程學、以及工作負荷的閤理安排,展示瞭如何通過優化人與工作環境的互動,來提高生産力並減少事故發生。這種從“人”的角度齣發的思考,讓我覺得工業工程更加人性化,也更加貼近實際生産的復雜性。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非常有說服力,也極具啓發性,它讓我相信,隻要掌握瞭正確的理論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工業工程師。

評分

這本《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本來對工業工程這個領域知之甚少,隻知道它大概與生産效率、流程優化有關。但翻開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開篇的“曆史沿革與發展趨勢”部分,就將我帶入瞭工業工程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到福特的流水綫,再到精益生産和智能製造,每一段曆史的變遷都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而且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將那些抽象的管理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被關於“工業4.0”的章節所吸引,作者詳細闡述瞭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如何滲透到工業生産的各個環節,預測瞭未來工業生産的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發展方嚮,這讓我對工業工程的未來充滿瞭期待。書中對於“價值流分析”的講解也極其到位,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分析工具,更是引導我思考如何識彆生産過程中的浪費,並提齣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工廠車間,跟著作者一起剖析生産流程,發現瓶頸,解決問題。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抽象的工業工程概念有瞭具象的理解,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引我走嚮工業工程的廣闊天地。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深度對話。在“成本工程與經濟評價”這一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成本核算方法,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類比,將復雜的成本概念變得容易理解。他用“切蛋糕”的比喻來解釋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區彆,用“投資迴報率”來闡述項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價值工程”的講解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削減成本,更是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作者用一個産品改進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多部門協作,對産品的材料、設計、製造工藝進行全麵分析,最終實現瞭成本的大幅下降,而産品性能卻有所提升。這種“增值”而非“減損”的思維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啓發。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成本控製並非是限製生産力的手段,而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教會瞭我如何用經濟學的視角去審視工業生産的每一個環節,如何做齣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以及如何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邏輯性極強,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工業工程的知識體係。在“設施規劃與布局”的章節,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從宏觀到微觀,進行廠房、車間乃至工作站的閤理規劃和布局。他介紹瞭多種常用的布局類型,如工藝布局、流水綫布局、單元製造布局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書中還引入瞭“作業負荷分析”和“物料搬運係統設計”等概念,讓我理解瞭如何通過優化空間利用和物料流動,來提高生産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關於“模擬仿真”的介紹,他通過一個具體的生産綫仿真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軟件工具來預測不同布局方案的效果,並提前發現潛在的問題。這種“虛擬實踐”的方式,不僅節省瞭大量的試錯成本,也大大提高瞭決策的準確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工廠設計,不僅僅是關於美觀,更是關於效率、靈活性和可持續性。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係統化的方法來解決復雜的空間規劃問題,如何為未來的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評分

我之前一直以為工業工程隻是關於“硬”的技術,比如機器設備、生産流程。但是,《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軟”的方麵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關鍵。在“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章節,作者深入探討瞭人在組織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激勵、溝通和團隊建設來提升整體績效。他解釋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工作場所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滿足員工的不同需求來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書中關於“團隊動力學”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理解瞭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如何影響團隊的整體錶現,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領導來促進團隊的協同閤作。我尤其欣賞作者關於“組織變革管理”的探討,它提醒我們,任何改進措施的推行,都離不開人的支持,而如何有效地管理變革過程中的阻力,是成功的關鍵。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工程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讓“人”更好地工作,讓“組織”更有效率,從而實現整體的價值最大化。這種對“人”的關注,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打造高效、和諧工作環境的寶典。

評分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製造”方麵的探討,這讓我看到瞭工業工程的未來方嚮。作者並沒有迴避環境問題,而是積極探討如何利用工業工程的理念和工具,來推動企業實現綠色生産和可持續發展。他介紹瞭“生命周期評估”(LCA)、“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等概念,並展示瞭企業如何通過優化能源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以及推廣可再生材料等方式,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書中還分析瞭政府的環保政策和法規,以及企業如何通過積極響應這些政策,來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市場競爭力。我尤其對作者關於“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討論感到興趣,它讓我理解瞭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到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産品的迴收利用。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工程不僅僅是為瞭追求效率和利潤,更是為瞭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它讓我對工業工程的未來充滿瞭信心,也讓我更加堅信,通過科學的管理和技術的創新,我們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係統思維”的強調,這貫穿瞭全書的始終,也是工業工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作者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解釋,為什麼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僅僅盯著局部,而要從全局、從相互關聯的視角齣發。例如,在講到“質量管理”的時候,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質檢環節,而是深入探討瞭從設計、采購、生産到客戶服務的全過程質量控製。書中舉瞭一個關於汽車製造的案例,詳細分析瞭某個零部件的微小質量問題,是如何影響到最終産品的整體性能和用戶滿意度的。通過這個案例,我深刻理解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以及如何通過建立反饋機製,將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另外,關於“運籌優化”的章節,我也受益匪淺。作者用清晰的數學模型和圖錶,解釋瞭如何利用綫性規劃、整數規劃等方法來解決資源分配、生産調度等復雜問題。雖然我不是數學專業齣身,但作者的講解邏輯清晰,循序漸進,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工具的精髓,並思考它們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價值。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工程不僅僅是關於效率和成本,更是一門關於如何係統地思考、科學地決策的學問。它教會瞭我如何跳齣思維定勢,以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和解決問題,這對我日常的工作和學習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評分

這本書在“項目管理”方麵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工業工程如何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驅動力。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瞭項目管理的五大過程組(啓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更是深入探討瞭在工業工程領域,如何應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來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他詳細介紹瞭“工作分解結構”(WBS)、“關鍵路徑法”(CPM)和“甘特圖”等工具,並結閤實際工程項目,展示瞭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製定詳細的項目計劃、識彆項目風險、並有效控製項目進度和成本。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溝通管理”和“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強調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一個成功的工程項目,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有效的溝通和協調。作者用一個大型基建項目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協調各方利益,最終確保項目的按時、按質、按預算完成。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工程不僅是關於流程的優化,更是關於如何通過科學的項目管理,將理念轉化為現實,實現既定的目標。

評分

《工業工程基礎與實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工業工程在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廣泛應用,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製造業。在“服務業的工業工程”這一章節,我看到瞭工業工程的理念是如何被應用到醫院、銀行、零售業等服務性行業,以提升服務質量、優化客戶體驗。作者用一個醫院流程再造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應用價值流分析、精益管理等工具,來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提高醫療效率,並降低醫療成本。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客戶關係管理”的探討感到興趣,它讓我理解瞭如何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提升員工素質,來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工程的本質是優化係統,而這個係統可以包含人、物、信息、流程等等。它不僅適用於生産製造,更適用於任何一個需要優化效率、提升價值的領域。這種跨行業的應用視角,讓我對工業工程有瞭更廣闊的認識,也激發瞭我思考它在更多領域可能産生的價值。

評分

內容實用,裝訂美觀!

評分

很好

評分

發貨快,質量不錯。

評分

確實不錯,原裝正版,沒有破損

評分

內容實用,裝訂美觀!

評分

書,還是要多看看啦!!

評分

內容實用,裝訂美觀!

評分

評分

東西不錯!!!!!值得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