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相关内容;中篇介绍中药的常识与基础理论,介绍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内容。下篇介绍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三篇内容体现了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基本思想。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当引入案例,各章设置“学习导引”、“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练习题”等编写模块,可强化学习内容。本教材还建设有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南、课程视频、课件、题库、图片等,使得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本书可供本科医药院校药学类相关专业使用。
说实话,拿到《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概要”两个字,就意味着内容的精炼和侧重。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在某些方面,确实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书中对于中医药学历史的梳理,从神农氏到扁鹊,再到张仲景,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虽然这些历史故事在我看来,更像是传说,但它们确实反映了中医药学早期探索的艰辛和智慧。而对于“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的介绍,也让我对中医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它不像西医那样,将人体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器官,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人体的运作。书中还提到了“中药”和“方剂”,虽然只是简单地提及,没有深入的讲解,但至少让我知道,中药的种类繁多,并且有着复杂的配伍原则。这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然而,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它太过于“概要”了,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经络”的具体走向,“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辨证论治”的实际操作流程,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的展开。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例如,针对常见的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有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学院派”,缺乏一些生动性和趣味性,读起来有些吃力。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而中医药学,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给我指出了几个方向性的灯塔,让我知道大致的方位,但却无法带我深入探索。书中对于中医药学发展历史的介绍,从上古时期的萌芽,到历代名医的贡献,再到近现代的发展,都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中医药“大概”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书中对“阴阳五行”等基本理论的阐述,也让我对中医的哲学思想有了一点认识。它不像西医那样,注重微观的解剖和生理,而是从宏观的整体角度去理解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然而,这本书的“概要”性质,也决定了它内容的局限性。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都只是简单地提及,没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望闻问切”的介绍,也仅仅是介绍了名称,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判断依据。我期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来调理身体,或者防治疾病的指导。例如,针对一些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如疲劳、失眠等,中医有哪些具体的调理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枯燥,缺乏一些生动性和感染力,读起来有些提不起精神。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中医药学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门槛较高,难以入门。最近,我在书店偶然翻阅了《中医药学概要》,虽然这本书并非我所期待的“秘籍”,但我依然从中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了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最早的萌芽时期,到历代名医的贡献,再到现代中医药的发展现状,这本书都做了简要的梳理。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中医药“大概”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我尤其对其中提及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中医药起源的朴素和智慧,也让我意识到,这些古老的智慧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自然和人体的长期观察与实践。书中还提及了一些经典的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虽然没有深入介绍其内容,但光是听听书名,就足以激起我对这些“大部头”的敬畏之情,也让我产生了未来想要去探索它们的冲动。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虽然它没有直接带我去目的地,但它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中医药学这座宏伟殿堂的轮廓,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它的窗户。我并非专业人士,也无意成为一名中医,但我坚信,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医学,对于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乃至认识健康与生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医药学概要》虽然内容有限,但其价值在于它的“概要”二字,它提供了一个基础,一个起点,让我这个门外汉能够窥探到中医药学的冰山一角,并从中汲取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普通人,《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就像是一张简略的地图,指明了一些重要的地标,但却缺少了详细的路线和景点的介绍。书中对于中医药学发展历史的概述,从古代的传说到近现代的演变,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全貌”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对于“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等中医的核心思想的阐述,也让我对中医的哲学基础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内部的平衡协调,这与我所理解的现代健康理念有一定的契合之处。然而,这本书的“概要”性质,也意味着它内容的浅尝辄止。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都只是给出了定义,并没有深入地解释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对于“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我期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来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案例,例如,针对某些常见疾病,中医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平淡,缺乏一些吸引人的地方,读起来有些像是在阅读一份百科全书的条目。
评分我是一名对健康养生颇有研究的退休人员,一直对中医药学充满敬意,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只能零散地了解一些养生知识。《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中医药学的说明书”,它清晰地列举了一些基本构成要素,却未能深入解读其工作原理。书中对于中医药学的历史发展,以及一些重要理论的介绍,可以说非常精炼。例如,对于“阴阳五行”的解释,它仅仅是给出了定义,却没有深入探讨这些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于“望闻问切”的介绍,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听诊、提问来辨别病症。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中药”的介绍,然而,这本书并没有列举具体的药材,也没有介绍它们的功效、配伍禁忌等。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如何实际运用中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它更多的是在强调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这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加入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对常用中药的简要介绍,相信会更有实践指导意义。这本书的风格比较“干”,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描述,读起来稍显枯燥。虽然我能理解这是一本“概要”,但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可读性,相信会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读者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大量的补充阅读和实践。
评分说实话,《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一本“入门读物”。作为一名对西医治疗和养生保健有着一定了解的普通上班族,我一直觉得中医对于我来说,要么是深奥难懂,要么就是“玄学”的代名词。这本书的出现,稍微打破了我的一些刻板印象。它并没有过多地去讲那些复杂的药理、诊断方法,而是着重于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整体观。比如,书中提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的理论,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但它至少让我明白,中医看待人体和疾病的方式,与西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协调,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某个器官或症状。书中对于“望闻问切”的简单介绍,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医诊断的精妙之处。尤其是“闻”和“问”这两个环节,似乎更能体现中医对患者整体状况的关注。当然,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它更像是一份提纲,很多概念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的展开。比如,对于“气”、“血”、“津液”的解释,虽然给出了定义,但具体如何运作,如何与疾病相关联,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对于一些具体的方剂和药物,也只是简单列举,没有介绍其功效和用法。所以,如果你期望通过这本书掌握实际的中医技能,那无疑是不现实的。但对于想要对中医药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建立一个大概印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它让我意识到,中医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理论体系和哲学思想的医学。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医药学都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觉得它博大精深,难以入门。《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在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前,为你画出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让你知道哪里有山,哪里有水,但却无法让你真正地走进山水之中。书中对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历史的概述,从远古的神话到近现代的探索,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脉络。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中医药“大概”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对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中医的核心思想的阐述,也让我对中医的哲学观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内部的平衡协调,这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其实与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并不矛盾。然而,这本书的“概要”性质,也决定了它内容的浅尝辄止。许多重要的概念,例如“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都只是被提及,而没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望闻问切”的介绍,也仅仅是介绍了名称,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判断依据。我期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来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案例,例如,针对某些常见疾病,中医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平实,缺乏一些文学性和感染力,读起来有些像是在阅读一份枯燥的报告。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为你打开了这宝库的大门,但却只是让你看到了一角的珍宝。书中对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历史的介绍,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提取了一些重要的节点,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了解中医药“大概”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而对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中医的哲学思想的阐述,也让我对中医的思维方式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它更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器官或症状。然而,这本书的“概要”二字,也决定了它内容的局限性。许多关键的概念,例如“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病因病机”等,都只是被提及,而没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望闻问切”的介绍,也仅仅是介绍了名称,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判断依据。我期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运用中医知识来调理身体,或者防治疾病的指导。例如,针对一些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如疲劳、失眠等,中医有哪些具体的调理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干涩,缺乏一些生动性和趣味性,读起来有些乏味。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深受疾病困扰,后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健康之路的普通人,我对于各种医学理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一个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给我指出了几个零散的岛屿,让我知道它们的存在,但却无法让我登上岛屿,去探索其中的宝藏。书中对于中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一些基本理论,例如“气”、“血”、“津液”等概念的介绍,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整体观念”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人体的健康与环境、情绪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并非孤立的。然而,这本书的“概要”二字,也恰恰成为了它的最大局限。许多关键的概念,例如“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仅仅是被提及,而没有深入的讲解。书中对于“辨证论治”的阐述,也相对抽象,缺乏具体的案例来支撑。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运用中医药来调理身体,或者治疗常见疾病的指导。例如,针对失眠、疲劳等问题,中医有哪些具体的调理方法?书中虽然提到了“治未病”的理念,但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实践指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平实,缺乏文学性和感染力,读起来就像是在阅读一份技术手册。我更希望在阅读医学书籍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就像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而中医药学,无疑是这条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药学概要》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学术”,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用平缓的语调,向你讲述着中医药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它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一些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以及“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医家的趣闻轶事,虽然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它们确实为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医学知识,增添了几分人情味和趣味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的阐述。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健康并不仅仅是疾病的消失,更是一种积极的预防和养生状态。这与当下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其实与现代人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遥远。这本书的缺点在于,它真的只是“概要”。很多重要的概念,例如经络、脏腑的功能,以及各种治法的原理,都只是提了一嘴,没有深入的分析。就像你站在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前,看到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但却看不清每一棵树的形态,每一块石头的纹理。它激起了我的兴趣,但却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满足我的求知欲。不过,对于一个完全没有中医基础的读者来说,或许正是这种“点到为止”的风格,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评分吗。洗洗哦哦哦哦?膜中wwwwwww
评分可以!包装满分,纸质满分,满意!
评分药学专业的看,挺不错的。
评分书包装完好,非常精美,满意
评分医药出版社药化的实验指导,内容挺全,就是实验步骤有些简略,入门或自学的人看起来会有些吃力
评分书的品质很不错,印刷质量很好,没得说的。支持京东?
评分书不错,很久就想买了,恰好有活动。
评分教材,感觉里面的内容还可以,不过教材就这样吧
评分这主编眼生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