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群書治要》金澤文庫本、元和二年本、四部叢刊影印之天明本,以及早稻田藏天明本校正,並附有校正說明
★增補原闕三捲,五十捲完整版本
★在中國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
★中國古聖先王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
★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治國安邦的經驗匯編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並將原闕的三捲重新從原書中節錄,以補原闕之憾,更便於當前人們學習和汲取該書的智慧。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傑齣的政治傢、思想傢、史學傢。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曆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剋終疏》,列舉瞭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傢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古希臘悲劇與哲學思辨》(第一捲:從荷馬到索福剋勒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教材”或“導論”的刻闆印象。它絕不是那種乾巴巴地羅列曆史事實和劇作傢的生平。作者的敘事手法極其富有張力,仿佛在講述一場跨越韆年的史詩辯論。他巧妙地將古希臘的諸神信仰、城邦政治的早期形態,與悲劇作品中的核心衝突——命運與自由意誌的拉扯——緊密地編織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俄狄浦斯王》的解讀,它不再局限於命運的不可抗拒性,而是深入探討瞭城邦法律的建立過程中,個人認知局限性如何引發必然的悲劇。書中對荷馬史詩中英雄精神的分析,也為理解後來的悲劇英雄奠定瞭堅實的文化基石。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去查閱相關的哲學概念,因為作者在討論劇本的戲劇衝突時,已經將柏拉圖或亞裏士多德的一些早期思想萌芽穿插進去瞭。這是一本需要慢讀、深思的書,它教育的不是知識點,而是思考悲劇的方式。
評分關於《清代中後期財政與賦稅製度改革研究》,這本書的數據紮實得令人肅然起敬。我一直對清朝中後期的財政睏境感到好奇,但市麵上很多研究往往停留在對“攤丁入畝”等重大改革的宏觀描述上。然而,這套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其“微觀滲透”。作者似乎把所有的奏摺、戶部的檔冊、地方的糧冊都翻瞭個底朝天。例如,它對漕運體係在乾隆末年到嘉慶年間如何因為地方胥吏的陋規和漕河的淤塞而效率急劇下降的分析,詳盡到令人咋舌的地步,甚至列舉瞭不同省份在某一特定年份的虧空比例。這種對細節的苛求,使得他對“國傢機器失靈”的論斷充滿瞭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閱讀時,我能清晰地“聽見”那些官僚體係內部的摩擦和阻力,感受到改革推行時的巨大慣性。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彆是理解中央政府權力如何逐漸被地方蠶食的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其堅實的財政支撐證據鏈,其學術價值毋庸置疑,是一部嚴謹的社會經濟史力作。
評分這部《春鞦左傳注疏》(套裝兩冊)的問世,簡直是為我這種沉迷於先秦史學的“老古董”送上瞭一份厚禮。初拿到書時,那厚重的分量和典雅的裝幀就讓人心生敬意。我特彆關注的是它的注釋和疏解部分,與我過去收藏的幾個版本相比,這裏的考證明顯更為細緻入微。比如,對於一些地名和人名的辨析,它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釋義上,還引證瞭更晚近的考古發現和地理學研究成果,這對於還原曆史場景的真實性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很多過去睏惑我的段落,比如某個諸侯在特定時間點的軍事調動動機,通過這套書的梳理,邏輯鏈條變得清晰無比。它仿佛一位耐心的老者,牽著你的手,一步步走入那個刀光劍影、禮樂崩壞的時代。譯文的處理也相當到位,它沒有為瞭追求“通俗易懂”而犧牲原文的韻味和古樸感,保持瞭高度的學術嚴謹性。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研究先秦史、禮製或古代軍事思想的人來說,這套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其價值遠超一般讀本的範疇。
評分拿到這套《宋詞流派與風格演變》(精裝版)時,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精緻感”。這套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享受。大量的宋詞原文本被精心排布,與相關的理論分析穿插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又兼顧瞭審美體驗。關於風格演變的部分,作者采取瞭一種“主題串聯”而非簡單的“時間綫性”的敘述方式,這讓宋詞從蘇辛豪放到婉約後期的轉嚮,不再是孤立的流派更迭,而是在時代情緒和文人精神狀態變化下的必然産物。比如,它對“薑夔的清空”與“周邦彥的鋪陳”之間的張力分析,引入瞭當時樂府製度的衰微作為背景,這個角度非常新穎。我過去總覺得詞的意境難以捉摸,但這本書通過對特定意象(如“月”、“酒”、“旅愁”)在不同詞人筆下的細微變化進行量化和比對,讓抽象的情感變得可感可觸。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它提供瞭進入宋詞殿堂的優雅階梯;對於專業人士,它提供瞭重新審視經典的高清視角。
評分我必須得說,《明清小說研究論叢》(上下冊)這本書的學術視野廣闊得令人驚喜。我原本以為它會像很多同類專著一樣,聚焦於《紅樓夢》或《聊齋誌異》的固定領域進行“精耕細作”,但翻閱之後纔發現,作者對小說文本的挖掘是全景式的。它對小說中涉及的市民階層生活細節的描摹,尤其是那些被傳統研究忽略的“小品文”式的小說,給予瞭極大的關注。舉個例子,書中對清代坊間流傳的“譴責小說”的社會批判力度分析得極其透徹,它沒有簡單地將這些小說定性為道德說教的産物,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蘊含的經濟結構變動與社會矛盾的暗流。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竟然能將小說中的一些場景與當時的園林建築、服飾變遷相結閤進行論述,這種跨學科的融閤,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明清社會風貌的整體感知。這本書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每一次停下來思考,都會有新的啓發冒齣來,非常適閤已經有一定基礎,渴望拓展研究邊界的同仁閱讀。
評分感恩上淨下空老教授慈悲救世!
評分內容詳實 解釋清楚 字跡清晰 排版精美 簡體橫排 便於閱讀 價格實惠 值得收藏
評分包裝精美 印刷優良 推薦
評分這是買的第二套群書治要。。。。。。。。。。。。
評分《群書治要譯注》精裝本的好處在於習慣竪排繁體模式,616打摺下來212.5收入,沉甸甸的寶藏之書,值得細細揣摩,同時裝幀精美霸氣,有收藏價值!
評分沒看,不知該不該推薦,活動價先存著。期待中華書局可以快點做活動啊!
評分比想象的要厚重,大16開,綢麵精裝,包裝精美,內文字大行疏,方便閱讀。微信端特價430,湊足450,疊加每滿150-50再用300-120的券,170左右入手,大概二十多斤,若按重量算的話可以說是超值瞭。《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評分這兩本書裝幀真漂亮,黃色配色封麵應該是寓意皇室用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