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 编
图书标签:
  • 文艺理论
  • 西方文学
  • 文化研究
  • 文学批评
  • 思想史
  • 经典名著
  • 教材
  • 高等教育
  • 人文社科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8513
版次:3
商品编码:118867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大学堂·文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4
字数:57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部《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两卷,是做了重大修订的第三版。这次修订,以论及20世纪文艺理论的下卷增补为多。从而使这部教材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书初版编写与1982年,曾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已成为“西方文论”课程的经典教材。本书为上卷。

内容简介

  本书概要介绍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本次修订注重资料的收集,同时修正过去一些讲话的思想和语言表述,对文艺理论思想史的内在脉络有新的梳理,集中展示了漫长历史中西方著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对脍炙人口的文论名篇加以精心阐释。

作者简介

  胡经之,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李衍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目录

绪论 西方古典文艺理论发展历程/ 1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文论思想/ 2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文论思潮/ 5
第三节 近代文艺理论发展趋势/ 9
第四节 西方文艺理论的学术史意义/ 12
第一章 柏拉图和他的?文艺对话集? / 14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14
第二节 哲学观和政治观/ 15
第三节 美论/ 17
第四节 艺术论/ 19
第五节 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8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 31
第一节 生平、时代和著作/ 31
第二节 ?诗学?的方法论和一般艺术原理/ 32
第三节 ?诗学?的戏剧观/ 42
第四节 ?诗学?的局限性/ 49
第五节 ?诗学?的地位和影响/ 51
第三章 贺拉斯及其?诗艺? / 53
第一节 贺拉斯的生活时代与生平著作/ 53
第二节 ?诗艺?的主要文艺思想/ 55
第三节 ?诗艺?对后世的影响/ 61
第四章 郎吉弩斯及其?论崇高? / 63
第一节 ?论崇高?产生的社会背景/ 63
第二节 ?论崇高?的文艺思想/ 64
第三节 ?论崇高?对后世的影响/ 72
第五章 普罗提诺的?九章集? / 75
第一节 柏拉图诗思传统的新型综合/ 76
第二节 “三一原理”与心灵的内在运动/ 80
第三节 神秘论诗学与心灵想象的自由/ 85
第六章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与?上帝之城? / 90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与忏悔体文学的兴起/ 90
第二节 异教批判与奥古斯丁的神学化诗学/ 104
第七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 117
第一节 复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传统/ 117
第二节 诗学与神学的内在调和/ 122
第三节 通过理性证明或消解圣经神话/ 126
第四节 德性生活与艺术观照的意义/ 130
第八章 但丁谈?神曲?的信与达??芬奇论画的笔记/ 135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 135
第二节 但丁谈?神曲?的信
———?致斯加拉大亲王书? / 137
第三节 达??芬奇论画的笔记/ 141
第九章 新古典主义的诗学法典: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 148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诗的艺术?的创作/ 148
第二节 ?诗的艺术?的结构和它所阐明的
新古典主义诗学原则/ 152
第三节 ?诗的艺术?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167
第十章 狄德罗?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
哲学探讨?与?论戏剧诗? / 169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其文艺美学的哲学基础/ 169
第二节 ?论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所阐明的美学思想/ 172
第三节 ?论戏剧诗?所建构的严肃剧的“诗律学” / 189
第十一章 布封的?论风格? / 201
第一节 布封的生平与著作/ 201
第二节 布封?论风格?的主要内容/ 202
第三节 布封的?论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207
第十二章 维柯的?新科学? / 210
第一节 ?新科学?的题旨、结构和方法/ 210
第二节 ?新科学?提出的新的文学观念/ 216
第三节 维柯在西方美学文艺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6
第十三章 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 230
第一节 莱辛的时代、生平和文学实践活动/ 230
第二节 莱辛文艺观的出发点和方法论/ 233
第三节 ?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 / 239
第四节 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汉堡剧评? / 250
第五节 ?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58
第十四章 康德及其?判断力批判? / 261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261
第二节 ?判断力批判?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263
第三节 ?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思想/ 266
第四节 ?判断力批判?在欧洲文艺理论史上的
地位、影响及其局限性/ 279
第十五章 ?歌德谈话录?与歌德的文艺观/ 283
第一节 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84
第二节 “创作方法”:古典的和浪漫的/ 287
第三节 从特殊到一般?“显出特征的整体” / 290
第四节 艺术风格?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299
第十六章 席勒的文艺观和他的?论素朴的诗
与感伤的诗? / 306
第一节 席勒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文艺理论的
出发点/ 306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310
第三节 论美/ 324
第四节 审美教育/ 330
第五节 席勒文艺思想的地位、贡献和局限性/ 333
第十七章 黑格尔和他的?美学? / 337
第一节 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和?美学?
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337
第二节 黑格尔?美学?的结构和方法/ 340
第三节 黑格尔的“美的艺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344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继承/ 368
第十八章 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序言? / 372
第一节 生平和时代/ 372
第二节 诗的本质:“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的目的:“普遍的和有效的真理” / 375
第三节 诗的题材:选择日常生活特别是田园生活/ 382
第四节 诗歌的语言: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
日常语言/ 387
第五节 诗人的禀赋:六种能力及想象/ 391
第十九章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 / 398
第一节 雨果的时代和他的创作道路/ 398
第二节 浪漫主义与?克伦威尔?“序”的发表/ 400
第三节 ?克伦威尔?“序”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402
第四节 ?克伦威尔?“序”的影响和评价/ 411
第二十章 ??人间喜剧?前言?和巴尔扎克的
现实主义理论/ 413
第一节 巴尔扎克生活的时代及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414
第二节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理论/ 416
第三节 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424
第二十一章 丹纳的?艺术哲学? / 429
第一节 “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 430
第二节 “特征”说———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438
第二十二章 左拉的“实验小说”理论/ 445
第一节 实证哲学、实验医学和自然主义/ 445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基本含义/ 447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方法论———实验论/ 453
第四节 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和评价/ 455
第二十三章 ?1847 年俄国文学一瞥?与
别林斯基的文学理论/ 458
第一节 别林斯基的思想发展过程/ 459
第二节 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462
第三节 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思想———“行动中的
美学” / 476
第四节 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482
第二十四章 车尔尼雪夫斯基及其?艺术与
现实的审美关系? / 484
第一节 人本主义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观/ 485
第二节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所阐明的文艺观/ 487
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美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502
第二十五章 杜勃罗留波夫及其?俄国文学
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 / 505
第一节 杜勃罗留波夫及其文学批评活动/ 505
第二节 人民性原则提出的基础/ 510
第三节 人民性原则的内容/ 513
第四节 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相统一/ 515
第二十六章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 520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时代和他的艺术观/ 520
第二节 艺术是传达感情和相互交际的手段/ 523
第三节 要使感受者觉得艺术品正是自己要创造的/ 527
第四节 情感与博爱精神/ 530
第三版后记/ 532


前言/序言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是一本致力于系统梳理和阐释西方文艺理论发展脉络的学术著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视角,理解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思想史上那些塑造了我们对艺术、文学及美学理解的经典文本。 上卷聚焦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早期阶段,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开始,逐步展现其发展演变。本书着重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的哲学基础,分析他们关于模仿(mimesis)、情感净化(catharsis)、艺术的本质以及理想国家中艺术地位等核心观念。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回溯至艺术作为一种模仿现实的技艺的时代,以及哲学家们如何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审视艺术的价值与功能。 接着,本书会深入研究罗马时代的文学批评,如贺拉斯的《诗艺》,解析其在继承希腊传统的同时,对诗歌创作的实用性、情感表达以及读者的接受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这部分将揭示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转化与应用。 中世纪的文艺理论虽然在许多方面与古典传统有所不同,但其对象征、寓意以及神学观念在艺术解读中的作用的强调,构成了西方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适时介绍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展示宗教信仰如何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如何复兴古典,对古典范式进行重新解读与创新,以及“理想的美”的观念如何在艺术和文学理论中得以确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及对比例、和谐等古典美学原则的重新发现,都将得到细致的梳理。 随后,本书进入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着重分析在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文艺理论如何从对模仿的关注转向对风格、形式和情感表达的更为精细化的探索。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在理性、秩序和规范方面的强调,将与巴洛克时期更为复杂、动感和情感化的美学追求形成对比,从而展现出同一时期内理论的多样性与张力。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潮对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探讨康德之前的启蒙思想家们如何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美感,分析情感、想象力以及判断力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十八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史料和精辟的论述,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生动的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图景。本书不仅仅是对既有理论的梳理,更注重引导读者思考这些理论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生成机制、核心论点及其演变逻辑,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批判性的阅读与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书的编排力求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旨在成为学习者、研究者以及对西方文艺理论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重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它的厚度几乎让我每次拿起它的时候,都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我之前一直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总是觉得它们过于晦涩难懂。这本书,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详尽的导览。作者在讲解时,并非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努力将这些理论置于其历史发展的语境中,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从前人的思想中脱胎而出,又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某个理论流派的梳理,不仅包含了其核心思想,还会提及一些反对意见和批评声音,这种辩证的呈现方式,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某个理论。不过,也正是因为内容的丰富和深刻,阅读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反复阅读数遍,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还在努力探索如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评分

初次接触《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我就被它庞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所震撼。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泛读”的书,它更像是一部需要“精读”的学术著作。作者在梳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时,显得非常 meticulous(一丝不苟)。他不仅清晰地勾勒出各个理论流派的轮廓,还会深入到每个流派内部的细微差别,以及不同理论家之间的对话和争论。我记得,当读到关于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的那部分时,我感觉自己的脑子被彻底打开了,原来文学作品的意义还可以这样被解读。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它也对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常常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反思作者提出的观点,思考它们是否与我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契合。我还在努力学习如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解读视角。

评分

说实话,《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的厚度和篇幅,让我每次打开它的时候,都有一种“大战三百回合”的心理准备。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每章一两个核心概念,然后配上几个例子,简单明了的类型。但这本书显然不是。它呈现的是一种“巨细靡遗”的态度,仿佛要将西方文艺理论的每一个角落都给你剖析得明明白白。我每次翻开书,都会被作者在某个理论流派下的详尽论述所震惊。比如,当读到关于形式主义的那部分时,我发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形式”这个词上,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的具体表现和演变。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但对于我这样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读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信息量过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我还在努力寻找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这种庞大的信息量中,抓住重点,理解精髓。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再对那些深奥的理论望而却步,而是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认知体系。

评分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种“抽丝剥茧”般的讲解方式。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文学理论的入门读物,它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理论,然后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但这本书,却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深入到西方文艺理论的每一个角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释某个理论时,会追溯其思想的源头,以及它与其他理论之间的联系。这种“溯本追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轻松。我常常会在某些复杂的概念面前停滞不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勉强理解其内涵。我还在努力培养一种“质疑”的精神,学着去辨析作者的观点,思考它们是否站得住脚,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读方式。这本书,无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我相信,这份付出将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文学理论的入门读物,它们通常会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然后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但《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原著汇编”的精讲本,或者说,它提供了理解那些西方文艺理论“大牛们”原文的必要背景和梳理。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到每一篇名家名篇的细节中去,但光是看目录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这种气息,既让我觉得“高级”,又让我感到一丝压力。我总是担心自己理解不到位,或者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而无法真正领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这本书的结构,似乎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展开的,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近代的各种主义的兴起,这种宏大的叙事,在让我对整个西方文艺理论史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信息的庞杂。我还在努力学习如何将这些不同的理论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继承、发展和批判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某些“术语”的记忆上。

评分

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我拿到《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分量给镇住了。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精炼的教材,没想到它竟然沉甸甸的,感觉像搬了一块砖头。这当然不是坏事,说明内容很充实,但我每天通勤的时候,把它塞进包里,总感觉脖子在默默地承受着一种来自知识的重压。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细小的字体立刻宣告了它非同寻常的体量。我承认,我对文学理论的了解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面对如此详尽的论述,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许畏惧。我甚至在想,这本书是不是把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某个近代时间段的所有重要流派、所有核心人物、所有代表性观点都包罗进去了?这种“全景式”的呈现方式,在某些方面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知识框架。然而,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如何在这种信息量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避免被淹没,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消化完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结果脑袋里就像被塞满了稻草,一片混乱。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可以“速成”的读物,它需要的是耐心、投入和反复的咀嚼。我还在摸索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囫囵吞枣。

评分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实”和“有料”。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浓缩了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历程的史书。我一直对文学理论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它们显得有些高深莫测,难以捉摸。而这本书,在我看来,提供了一条相对平缓的入门路径。作者在讲解时,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对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细致梳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阐释,它避免了含糊其辞,而是力求精准和清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阅读过程是轻松愉快的。我经常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概念上卡住好久,需要反复推敲,甚至查阅一些辅助资料才能有所领悟。我还在努力培养一种“理论思维”,学着去辨析不同理论的逻辑,理解它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的优势和局限。这本书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我相信,它终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文学理解的大门。

评分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的排版确实是让我眼前一亮,当然,是那种“又爱又恨”的亮。首先,它的字体大小和行距,我得承认,对于我这样视力不算太好的人来说,阅读起来确实需要聚精会神,甚至有时候会感觉眼睛有些疲劳。我常常需要调整灯光,或者把书拿得更近一些。但这恰恰又说明了这本书的“干货”太多了,为了尽可能多地塞入信息,它可能在排版上做出了某些妥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密集”,当我在其中找到某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章节,比如关于新批评或者结构主义的那部分时,那种沉浸感就会油然而生。我发现,作者在梳理这些理论流派时,似乎有一种将它们“串珠”起来的努力,尽管有时候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我还在努力理解,为什么不同的理论家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解读。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无数的钥匙,而我正在学习如何使用它们去打开那些被理论遮蔽的文学世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培养出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阅读习惯,不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语境中去。

评分

我最近在阅读《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这本书,坦白说,它是一本相当“硬核”的书。当我第一次拿到它时,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页数所震撼。我承认,我之前对西方文艺理论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浅显的介绍上。而这本书,则像一个巨大的罗盘,指引着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复杂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个理论流派的梳理,它不仅介绍了理论的核心观点,还追溯了其历史渊源和代表人物,甚至还会提及一些相关的批评和争议。这种“全方位”的呈现方式,让我对每个理论都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当然,这也意味着阅读的门槛比较高。我常常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暂停下来,去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或者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我还在学习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我所读过的文学作品联系起来,理解理论是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对文学的理解的。这本书无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我也相信,这份付出将是值得的,因为它正在慢慢地打开我理解文学的新视角。

评分

我第一次翻开《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上)》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简直是一部西方文艺理论的百科全书!”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内容密度,足以让任何一个初学者感到敬畏。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速成”教程,这本书几乎是将那些经典理论家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并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那种条分缕析的逻辑。比如,当他介绍某个理论流派时,往往会先点明其核心概念,然后细致地阐述其发展脉络,再列举重要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这种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住各个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的学习过程绝对不是轻松的。我经常需要反复阅读同一段落,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深意。我还在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本书,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本“知识库”,而是真正地让这些理论内化为自己理解文学的工具。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成熟的文艺理论知识体系。

评分

帮女朋友买的,希望她能够好好学习,通透明白

评分

指定的考研用书,一套两本,不便宜

评分

质量很好,非常满意,下次还来

评分

学长推荐的书,买来看了觉得挺不错的,学习文艺学的同学可以看看。

评分

下册比上册难读,希望能浏览完毕,书不错

评分

求不错,大部头,得好好看

评分

这部《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两卷,是做了重大修订的第三版。这次修订,以论及20世纪文艺理论的下卷增补为多。从而使这部教材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书初版编写与1982年,曾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已成为“西方文论”课程的经典教材。本书为下卷。

评分

指定考研用书,着实不便宜啊

评分

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