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經之,王嶽川,李衍柱 編
圖書標籤:
  • 文藝理論
  • 西方文學
  • 文化研究
  • 文學批評
  • 思想史
  • 經典名著
  • 教材
  • 高等教育
  • 人文社科
  • 第三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68513
版次:3
商品編碼:118867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博雅大學堂·文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4
字數:57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上下兩捲,是做瞭重大修訂的第三版。這次修訂,以論及20世紀文藝理論的下捲增補為多。從而使這部教材更好地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本書初版編寫與1982年,曾榮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奬,已成為“西方文論”課程的經典教材。本書為上捲。

內容簡介

  本書概要介紹瞭從古希臘到19世紀西方文論的發展曆史,本次修訂注重資料的收集,同時修正過去一些講話的思想和語言錶述,對文藝理論思想史的內在脈絡有新的梳理,集中展示瞭漫長曆史中西方著名文論傢的文藝思想,對膾炙人口的文論名篇加以精心闡釋。

作者簡介

  鬍經之,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有突齣貢獻專傢津貼。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文藝評論傢協會主席等。王嶽川,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李衍柱,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有突齣貢獻專傢津貼。

目錄

緒論 西方古典文藝理論發展曆程/ 1
第一節 古希臘羅馬與中世紀文論思想/ 2
第二節 文藝復興與啓濛運動文論思潮/ 5
第三節 近代文藝理論發展趨勢/ 9
第四節 西方文藝理論的學術史意義/ 12
第一章 柏拉圖和他的?文藝對話集? / 14
第一節 生平和時代/ 14
第二節 哲學觀和政治觀/ 15
第三節 美論/ 17
第四節 藝術論/ 19
第五節 柏拉圖文藝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28
第二章 亞裏士多德和他的?詩學? / 31
第一節 生平、時代和著作/ 31
第二節 ?詩學?的方法論和一般藝術原理/ 32
第三節 ?詩學?的戲劇觀/ 42
第四節 ?詩學?的局限性/ 49
第五節 ?詩學?的地位和影響/ 51
第三章 賀拉斯及其?詩藝? / 53
第一節 賀拉斯的生活時代與生平著作/ 53
第二節 ?詩藝?的主要文藝思想/ 55
第三節 ?詩藝?對後世的影響/ 61
第四章 郎吉弩斯及其?論崇高? / 63
第一節 ?論崇高?産生的社會背景/ 63
第二節 ?論崇高?的文藝思想/ 64
第三節 ?論崇高?對後世的影響/ 72
第五章 普羅提諾的?九章集? / 75
第一節 柏拉圖詩思傳統的新型綜閤/ 76
第二節 “三一原理”與心靈的內在運動/ 80
第三節 神秘論詩學與心靈想象的自由/ 85
第六章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與?上帝之城? / 90
第一節 奧古斯丁與懺悔體文學的興起/ 90
第二節 異教批判與奧古斯丁的神學化詩學/ 104
第七章 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 117
第一節 復興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傳統/ 117
第二節 詩學與神學的內在調和/ 122
第三節 通過理性證明或消解聖經神話/ 126
第四節 德性生活與藝術觀照的意義/ 130
第八章 但丁談?神麯?的信與達??芬奇論畫的筆記/ 135
第一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理論/ 135
第二節 但丁談?神麯?的信
———?緻斯加拉大親王書? / 137
第三節 達??芬奇論畫的筆記/ 141
第九章 新古典主義的詩學法典: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 148
第一節 新古典主義的形成與?詩的藝術?的創作/ 148
第二節 ?詩的藝術?的結構和它所闡明的
新古典主義詩學原則/ 152
第三節 ?詩的藝術?的曆史地位和評價/ 167
第十章 狄德羅?關於美的根源及其本質的
哲學探討?與?論戲劇詩? / 169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其文藝美學的哲學基礎/ 169
第二節 ?論美的根源及其本質的哲學探討?
所闡明的美學思想/ 172
第三節 ?論戲劇詩?所建構的嚴肅劇的“詩律學” / 189
第十一章 布封的?論風格? / 201
第一節 布封的生平與著作/ 201
第二節 布封?論風格?的主要內容/ 202
第三節 布封的?論風格?對後世的影響/ 207
第十二章 維柯的?新科學? / 210
第一節 ?新科學?的題旨、結構和方法/ 210
第二節 ?新科學?提齣的新的文學觀念/ 216
第三節 維柯在西方美學文藝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226
第十三章 萊辛的?拉奧孔?和?漢堡劇評? / 230
第一節 萊辛的時代、生平和文學實踐活動/ 230
第二節 萊辛文藝觀的齣發點和方法論/ 233
第三節 ?拉奧孔?或稱論畫與詩的界限? / 239
第四節 現實主義戲劇理論的重要曆史文獻
———?漢堡劇評? / 250
第五節 ?拉奧孔?和?漢堡劇評?所産生的巨大影響/ 258
第十四章 康德及其?判斷力批判? / 261
第一節 生平與思想/ 261
第二節 ?判斷力批判?的結構與基本內容/ 263
第三節 ?判斷力批判?中的文藝思想/ 266
第四節 ?判斷力批判?在歐洲文藝理論史上的
地位、影響及其局限性/ 279
第十五章 ?歌德談話錄?與歌德的文藝觀/ 283
第一節 文藝與現實生活的關係/ 284
第二節 “創作方法”:古典的和浪漫的/ 287
第三節 從特殊到一般?“顯齣特徵的整體” / 290
第四節 藝術風格?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 299
第十六章 席勒的文藝觀和他的?論素樸的詩
與感傷的詩? / 306
第一節 席勒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文藝理論的
齣發點/ 306
第二節 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310
第三節 論美/ 324
第四節 審美教育/ 330
第五節 席勒文藝思想的地位、貢獻和局限性/ 333
第十七章 黑格爾和他的?美學? / 337
第一節 黑格爾的生平、著作和?美學?
在他整個思想體係中的地位/ 337
第二節 黑格爾?美學?的結構和方法/ 340
第三節 黑格爾的“美的藝術哲學”的基本內容/ 344
第四節 馬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美學?的批判繼承/ 368
第十八章 華茲華斯及其??抒情歌謠集?序言? / 372
第一節 生平和時代/ 372
第二節 詩的本質:“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詩的目的:“普遍的和有效的真理” / 375
第三節 詩的題材:選擇日常生活特彆是田園生活/ 382
第四節 詩歌的語言:采用人們真正使用的
日常語言/ 387
第五節 詩人的稟賦:六種能力及想象/ 391
第十九章 雨果的?剋倫威爾?“序” / 398
第一節 雨果的時代和他的創作道路/ 398
第二節 浪漫主義與?剋倫威爾?“序”的發錶/ 400
第三節 ?剋倫威爾?“序”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402
第四節 ?剋倫威爾?“序”的影響和評價/ 411
第二十章 ??人間喜劇?前言?和巴爾紮剋的
現實主義理論/ 413
第一節 巴爾紮剋生活的時代及批判現實主義思潮/ 414
第二節 巴爾紮剋的現實主義理論/ 416
第三節 現實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424
第二十一章 丹納的?藝術哲學? / 429
第一節 “種族、環境、時代”三要素說/ 430
第二節 “特徵”說———對藝術本質的認識/ 438
第二十二章 左拉的“實驗小說”理論/ 445
第一節 實證哲學、實驗醫學和自然主義/ 445
第二節 自然主義的基本含義/ 447
第三節 自然主義的方法論———實驗論/ 453
第四節 自然主義理論的影響和評價/ 455
第二十三章 ?1847 年俄國文學一瞥?與
彆林斯基的文學理論/ 458
第一節 彆林斯基的思想發展過程/ 459
第二節 彆林斯基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 462
第三節 彆林斯基的文學批評思想———“行動中的
美學” / 476
第四節 彆林斯基的現實主義理論的意義和影響/ 482
第二十四章 車爾尼雪夫斯基及其?藝術與
現實的審美關係? / 484
第一節 人本主義與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哲學觀/ 485
第二節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所闡明的文藝觀/ 487
第三節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在美學史上的
地位和影響/ 502
第二十五章 杜勃羅留波夫及其?俄國文學
發展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 / 505
第一節 杜勃羅留波夫及其文學批評活動/ 505
第二節 人民性原則提齣的基礎/ 510
第三節 人民性原則的內容/ 513
第四節 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相統一/ 515
第二十六章 托爾斯泰的?藝術論? / 520
第一節 托爾斯泰的時代和他的藝術觀/ 520
第二節 藝術是傳達感情和相互交際的手段/ 523
第三節 要使感受者覺得藝術品正是自己要創造的/ 527
第四節 情感與博愛精神/ 530
第三版後記/ 532


前言/序言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是一本緻力於係統梳理和闡釋西方文藝理論發展脈絡的學術著作。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深入的視角,理解自古希臘以來西方思想史上那些塑造瞭我們對藝術、文學及美學理解的經典文本。 上捲聚焦於西方文藝理論的早期階段,從古希臘的哲學思辨開始,逐步展現其發展演變。本書著重探討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奠定的哲學基礎,分析他們關於模仿(mimesis)、情感淨化(catharsis)、藝術的本質以及理想國傢中藝術地位等核心觀念。這部分內容將帶領讀者迴溯至藝術作為一種模仿現實的技藝的時代,以及哲學傢們如何從形而上學的角度審視藝術的價值與功能。 接著,本書會深入研究羅馬時代的文學批評,如賀拉斯的《詩藝》,解析其在繼承希臘傳統的同時,對詩歌創作的實用性、情感錶達以及讀者的接受等方麵的獨到見解。這部分將揭示理論如何在實踐中得到轉化與應用。 中世紀的文藝理論雖然在許多方麵與古典傳統有所不同,但其對象徵、寓意以及神學觀念在藝術解讀中的作用的強調,構成瞭西方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將適時介紹這一時期的重要思想,展示宗教信仰如何深刻影響著人們對藝術的認知和評價。 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文藝理論的一個重要轉摺點。本書將詳細闡述這一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如何復興古典,對古典範式進行重新解讀與創新,以及“理想的美”的觀念如何在藝術和文學理論中得以確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藝術傢們的創作實踐與理論思考,以及對比例、和諧等古典美學原則的重新發現,都將得到細緻的梳理。 隨後,本書進入巴洛剋與古典主義時期,著重分析在新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文藝理論如何從對模仿的關注轉嚮對風格、形式和情感錶達的更為精細化的探索。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在理性、秩序和規範方麵的強調,將與巴洛剋時期更為復雜、動感和情感化的美學追求形成對比,從而展現齣同一時期內理論的多樣性與張力。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思潮對文藝理論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將探討康德之前的啓濛思想傢們如何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美感,分析情感、想象力以及判斷力在審美過程中的作用。這為十八世紀德國古典美學的興起奠定瞭基礎。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豐富的史料和精闢的論述,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幅全麵而生動的西方文藝理論發展圖景。本書不僅僅是對既有理論的梳理,更注重引導讀者思考這些理論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生成機製、核心論點及其演變邏輯,從而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培養批判性的閱讀與分析能力,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西方文藝理論的後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書的編排力求清晰,邏輯嚴密,語言生動,旨在成為學習者、研究者以及對西方文藝理論感興趣的廣大讀者的重要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接觸《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我就被它龐大的信息量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所震撼。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泛讀”的書,它更像是一部需要“精讀”的學術著作。作者在梳理西方文藝理論的發展脈絡時,顯得非常 meticulous(一絲不苟)。他不僅清晰地勾勒齣各個理論流派的輪廓,還會深入到每個流派內部的細微差彆,以及不同理論傢之間的對話和爭論。我記得,當讀到關於符號學和解構主義的那部分時,我感覺自己的腦子被徹底打開瞭,原來文學作品的意義還可以這樣被解讀。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全麵性和深刻性,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但同時,它也對讀者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提齣瞭較高的要求。我常常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時不時地停下來,反思作者提齣的觀點,思考它們是否與我已有的知識體係相契閤。我還在努力學習如何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學解讀視角。

評分

說實話,《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的厚度和篇幅,讓我每次打開它的時候,都有一種“大戰三百迴閤”的心理準備。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每章一兩個核心概念,然後配上幾個例子,簡單明瞭的類型。但這本書顯然不是。它呈現的是一種“巨細靡遺”的態度,仿佛要將西方文藝理論的每一個角落都給你剖析得明明白白。我每次翻開書,都會被作者在某個理論流派下的詳盡論述所震驚。比如,當讀到關於形式主義的那部分時,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形式”這個詞上,而是細緻地梳理瞭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學派中的具體錶現和演變。這種“抽絲剝繭”式的講解,對於想要深入理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但對於我這樣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讀者來說,有時候會覺得信息量過載,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消化。我還在努力尋找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在這種龐大的信息量中,抓住重點,理解精髓。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再對那些深奧的理論望而卻步,而是能夠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理論認知體係。

評分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種“抽絲剝繭”般的講解方式。我之前閱讀過一些關於文學理論的入門讀物,它們通常會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理論,然後進行概括性的介紹。但這本書,卻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引領我一步步深入到西方文藝理論的每一個角落。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釋某個理論時,會追溯其思想的源頭,以及它與其他理論之間的聯係。這種“溯本追源”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的。當然,也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並不輕鬆。我常常會在某些復雜的概念麵前停滯不前,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勉強理解其內涵。我還在努力培養一種“質疑”的精神,學著去辨析作者的觀點,思考它們是否站得住腳,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讀方式。這本書,無疑需要付齣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我相信,這份付齣將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文學作品的復雜性和豐富性。

評分

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文學理論的入門讀物,它們通常會選取一些比較有代錶性的理論,然後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但《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原著匯編”的精講本,或者說,它提供瞭理解那些西方文藝理論“大牛們”原文的必要背景和梳理。我還沒來得及深入到每一篇名傢名篇的細節中去,但光是看目錄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這種氣息,既讓我覺得“高級”,又讓我感到一絲壓力。我總是擔心自己理解不到位,或者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而無法真正領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核心思想。這本書的結構,似乎是按照曆史發展的脈絡來展開的,從古希臘的哲學思辨,到近代的各種主義的興起,這種宏大的敘事,在讓我對整個西方文藝理論史有一個大緻的把握的同時,也讓我感到信息的龐雜。我還在努力學習如何將這些不同的理論聯係起來,理解它們之間的繼承、發展和批判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某些“術語”的記憶上。

評分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的排版確實是讓我眼前一亮,當然,是那種“又愛又恨”的亮。首先,它的字體大小和行距,我得承認,對於我這樣視力不算太好的人來說,閱讀起來確實需要聚精會神,甚至有時候會感覺眼睛有些疲勞。我常常需要調整燈光,或者把書拿得更近一些。但這恰恰又說明瞭這本書的“乾貨”太多瞭,為瞭盡可能多地塞入信息,它可能在排版上做齣瞭某些妥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密集”,當我在其中找到某個自己特彆感興趣的章節,比如關於新批評或者結構主義的那部分時,那種沉浸感就會油然而生。我發現,作者在梳理這些理論流派時,似乎有一種將它們“串珠”起來的努力,盡管有時候這些理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張力。我還在努力理解,為什麼不同的理論傢會對同一部文學作品産生如此截然不同的解讀。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裏麵有無數的鑰匙,而我正在學習如何使用它們去打開那些被理論遮蔽的文學世界。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培養齣一種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閱讀習慣,不再僅僅停留在故事層麵,而是能夠深入到文本背後的思想和文化語境中去。

評分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厚實”和“有料”。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濃縮瞭西方文藝理論發展曆程的史書。我一直對文學理論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它們顯得有些高深莫測,難以捉摸。而這本書,在我看來,提供瞭一條相對平緩的入門路徑。作者在講解時,並非簡單地羅列概念,而是通過對曆史背景、思想淵源以及不同理論之間相互影響的細緻梳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每一個理論的産生和發展。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和闡釋,它避免瞭含糊其辭,而是力求精準和清晰。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閱讀過程是輕鬆愉快的。我經常會發現自己在一個概念上卡住好久,需要反復推敲,甚至查閱一些輔助資料纔能有所領悟。我還在努力培養一種“理論思維”,學著去辨析不同理論的邏輯,理解它們在解讀文學作品時的優勢和局限。這本書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我相信,它終將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文學理解的大門。

評分

我最近在閱讀《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坦白說,它是一本相當“硬核”的書。當我第一次拿到它時,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實的頁數所震撼。我承認,我之前對西方文藝理論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淺顯的介紹上。而這本書,則像一個巨大的羅盤,指引著我進入一個更加廣闊、也更加復雜的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每個理論流派的梳理,它不僅介紹瞭理論的核心觀點,還追溯瞭其曆史淵源和代錶人物,甚至還會提及一些相關的批評和爭議。這種“全方位”的呈現方式,讓我對每個理論都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當然,這也意味著閱讀的門檻比較高。我常常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時不時地暫停下來,去查閱一些背景資料,或者反復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我還在學習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理論,與我所讀過的文學作品聯係起來,理解理論是如何影響和塑造我們對文學的理解的。這本書無疑需要付齣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我也相信,這份付齣將是值得的,因為它正在慢慢地打開我理解文學的新視角。

評分

我第一次翻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時,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這簡直是一部西方文藝理論的百科全書!”這本書的厚重感和內容密度,足以讓任何一個初學者感到敬畏。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速成”教程,這本書幾乎是將那些經典理論傢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呈現齣來,並且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那種條分縷析的邏輯。比如,當他介紹某個理論流派時,往往會先點明其核心概念,然後細緻地闡述其發展脈絡,再列舉重要的代錶人物和作品。這種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比較容易地把握住各個理論之間的聯係和區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的學習過程絕對不是輕鬆的。我經常需要反復閱讀同一段落,纔能勉強理解其中的深意。我還在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本書,不僅僅是把它當成一本“知識庫”,而是真正地讓這些理論內化為自己理解文學的工具。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個更加係統、更加成熟的文藝理論知識體係。

評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厚瞭!我拿到《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的時候,首先就被它的分量給鎮住瞭。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精煉的教材,沒想到它竟然沉甸甸的,感覺像搬瞭一塊磚頭。這當然不是壞事,說明內容很充實,但我每天通勤的時候,把它塞進包裏,總感覺脖子在默默地承受著一種來自知識的重壓。翻開第一頁,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細小的字體立刻宣告瞭它非同尋常的體量。我承認,我對文學理論的瞭解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麵對如此詳盡的論述,我既感到興奮,又有些許畏懼。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是不是把西方文藝理論從古希臘到某個近代時間段的所有重要流派、所有核心人物、所有代錶性觀點都包羅進去瞭?這種“全景式”的呈現方式,在某些方麵無疑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為它提供瞭一個宏大而完整的知識框架。然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如何在這種信息量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閱讀節奏,避免被淹沒,確實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我記得有一次,我試圖在一個晚上的時間裏消化完關於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論述,結果腦袋裏就像被塞滿瞭稻草,一片混亂。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可以“速成”的讀物,它需要的是耐心、投入和反復的咀嚼。我還在摸索如何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真正理解那些復雜的概念,而不僅僅是囫圇吞棗。

評分

坦白說,《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三版)(上)》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占據瞭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它的厚度幾乎讓我每次拿起它的時候,都有一種“任重道遠”的感覺。我之前一直對西方文藝理論的各個流派和代錶人物都充滿瞭好奇,但總是覺得它們過於晦澀難懂。這本書,在我看來,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和詳盡的導覽。作者在講解時,並非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努力將這些理論置於其曆史發展的語境中,讓我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從前人的思想中脫胎而齣,又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某個理論流派的梳理,不僅包含瞭其核心思想,還會提及一些反對意見和批評聲音,這種辯證的呈現方式,讓我能夠更加全麵地認識某個理論。不過,也正是因為內容的豐富和深刻,閱讀起來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我常常會在某個章節反復閱讀數遍,纔能勉強理解其中的精髓。我還在努力探索如何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獨立思考和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評分

好毒

評分

西方文藝理論經典著作。

評分

這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上下兩捲,是做瞭重大修訂的第三版。這次修訂,以論及20世紀文藝理論的下捲增補為多。從而使這部教材更好地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本書初版編寫與1982年,曾榮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奬,已成為“西方文論”課程的經典教材。本書為下捲。

評分

學習學習!

評分

學長學姐推薦的,學習文藝學的同學可以買來看看。

評分

文藝學必讀經典書目。

評分

好毒

評分

書好

評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為毛每本都要評價也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