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涌出国门,京都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游览地。
《千年古都:京都》的作者高桥昌明从现代日本史学的角度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来,到近代开端为止的历史。平安京和京都作为都城,二者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其存在方式今非昔比,本书见微知著,阐发精微的解释,透过作者鞭辟入里的讲解,足不出户,遥看千年古都——京都。
京都,古老典雅且静谧。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处处都彰显着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然而实际上现在的京都中,平安时代的建筑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荡然无存。这座都城是如何诞生,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迁,才最终作为“古都”残存下来的呢?本书以古都的诞生开篇,用悠然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悠悠历史漫漫人情,为大家揭开了“花之都”的神秘面纱。
高桥昌明,日本历史学家,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专攻日本中世史。1945年出生于高知市,1969年获得同志社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硕士学位。2002年取得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滋贺大学教育系教授,神户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研究科教授。
序
第一章 平安京的诞生——初始的时代
第二章 “花之都”的光与影
第三章 从平安京到京都——中世的序幕
第四章 京都与六波罗——经历内乱和灾难
第五章 武家之都——从南北朝到室町
第六章 京都大改造——信长与秀吉的京都
第七章 印象古都——江户时代的京都
结语——“古都”京都的未来
后记
这座寺的形态、造型,氛围,我都很欣赏。大报恩寺,通称千本释迦堂。位于京都市西北方向,上京区七本松路今出川上行街。即便这样解释,对于初次听说的人来讲大概也搞不清方向吧。大报恩寺以西四百米是北野天满宫,是祭奠菅原道真的地方。国宝级的本堂(释迦堂),正面五间,侧面六间,是纯和式建筑。这里的“间”指的并非是一间即六尺(约一点八米)的长度单位,而是指日本建筑中柱子之间的空隙。五间的话便是有六根柱子,柱子之间有五个空隙。本堂进深很深,十分稳固。正面是密格吊窗,两侧设有门、密格吊窗以及多槽推拉式格子门,呈现出三面开口的开放式格局。屋顶是歇山式的扁柏树皮茸顶,顶面宽敞斜度舒缓。正面的外阵用于信徒参拜,有两开间宽,甚为宽余。
本堂在拆迁修理时,曾发现一些脊木和栋札,从刻在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本堂于安贞元年(一二二七年)上梁。虽说大报恩寺也是寺院,但与平安时代的贵族寺院有所不同,当时流行释迦念佛(信奉南無释迦牟尼,追求成佛),大报恩寺作为念佛道场,是一座平民的寺院。《徒然草》中对此也有所提及,大报恩寺的长老开启了释迦念佛的风潮。本堂旁边的灵宝馆,可谓是镰仓雕刻的宝库,十大弟子立像(一二一八年,快庆作品)、六观音菩萨像(一二二四年,定庆作品)与其他两座佛像都是重要文化遗产(简称“重文”)。主佛释迦如来坐像(行快作品)虽然也是重要文化遗产,但被安藏在寺院最里面内阵的神橱中,并不对外公开。
大报恩寺修建时,正逢京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大报恩寺初建于承久三年(一二二一年),正是承久之乱发生的那一年。后鸟羽上皇企图推翻镰仓幕府未果,反而造成了王朝势力衰退,武家势力膨胀的结果。自平安建都以来,内里一直处于烧毁和重建的循环中。安贞元年,大报恩寺本堂上梁,同年内里(禁宫)被烧毁,此后再未被重建过。这也意味着时代已经进入镰仓时代,平安时代已完全成为过去式。
“京都”这座大城市,自不必说,始于都城“平安京”,这也是平安时代的由来。因此现在说起京都,很多人会想到平安京,想到它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古都,传承着优雅的王朝文化。但实际上,现在京都的街市中,没有一处是平安时代留下的建筑。即便是天皇的住所京都御所,与原本的内里相比,位置和规模也完全不同。
环望郊外,天历六年(九五二年)建造的醍醐寺五重塔是最古老的建筑,但这也是平安京建成后又历经了一个半世纪才修建的。其他的古老建筑,例如现在大原三千院的本堂往生极乐院,修建于康治二年(一一四三年)到久安四年(一一四八年)之间。太秦广隆寺的讲经堂,建造于永万元年(一一六五年),因为被漆成了朱色所以又称赤堂。
平安京又或者京都,曾几度遭逢战乱、大火、大地震等重大灾难,并在危机中涅槃,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在灾难与重建的反复循环中,京都没有直接继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筑。至少,在地面上可见的建筑却荡然无存。笔者虽认为,文化遗产因为古老才值得尊敬,因为新建才卑下,但在理解京都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考虑以上事实。
同样,大报恩寺也在应仁之乱中以及享保十五年(一七三〇年)的大火中被烧毁,只残留下本堂。京都市于一八八九年(明治二十二年)起施行市制。当时的市区被称为旧街市。大报恩寺的本堂在旧街市的西北处,是那个区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京都中残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平安京的最后一年,这也是机缘巧合吧,有的时候历史就喜欢这样开玩笑。大报恩寺是新旧时代交替的里程碑,正如第三章中所述,大报恩寺是标志着京都从天皇、上流贵族的城市,向庶民主导的新城市转变的代表性建筑。
本书将从现代日本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来,到近代开端为止所经历的波澜起伏的历史。其中,平安京和京都作为都城,两者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存在方式都有很大变化,对此本书将作出阐释。简单概括来说,本书记叙了京都作为为实现律令制国家的支配制度的官方设施,克服了修建的“头大脚轻”的平安京的不便之处,解决了其存在的问题,成为一个顺应时代和人心的新型城市的过程。
同时本书也旨在具体阐明,京都与平安京虽是如此不同,却至今仍让游客们感受到平安时代氛围的缘由。
京都中平安时代的东西明明已经所剩无几,但为什么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千年古都”的气息?若能解释其中的一二缘由,笔者也倍感幸运。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对京都的静态描绘,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人物、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变迁融入其中,让这座古都变得鲜活而立体。我被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经历了时代的风起云涌。无论是宫廷贵族的风流韵事,还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勾勒出了京都这座城市的真实肌理。这种将历史故事与地域风情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对京都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每一个细小的仪式,每一个独特的习俗,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例如,书中对茶道文化的阐述,让我看到了这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厚哲学和美学的修行。那种专注、宁静、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都通过文字传递给我,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了解一个地方,需要深入到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评分阅读《千年古都 京都》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漫游。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京都的四季风光,从春日樱花的烂漫,到夏日祭典的热烈,再到秋季红叶的静谧,以及冬日雪景的纯净。每一次季节的更迭,都赋予了这座城市不同的生命色彩,也带来了不同的故事和情感。我被那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所打动,仿佛能够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栀子花香,听到微风吹拂过竹林发出的沙沙声,感受到阳光穿过枫叶洒下的斑驳光影。 书中关于京都饮食文化的篇章,更是让我垂涎欲滴。从精致的怀石料理,到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都展现了京都人民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被那些对食材的讲究、对烹饪技艺的精湛、以及对摆盘艺术的追求所折服。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作者对这些美食的描述,让我不禁开始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够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去品尝那份属于京都的味道,去感受那种慢而优雅的生活态度。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千年古都 京都》,我便被一股悠远的时光气息所笼罩。书页中弥漫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重量,更是历史的风雅与现代的喧嚣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韵味。仿佛有一位隐世的老者,缓缓地向我诉说着这座城市历经千年沧桑的故事。从平安时代的繁华宫廷,到武士时代的风云变幻,再到如今作为日本文化心脏的地位,每一页都像是一扇开启往昔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段被岁月打磨得愈发璀璨的历史。 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京都传统工艺的细致描绘。那些精巧的扇面、华美的和服、古朴的陶器,在文字的刻画下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到匠人们敲打、雕刻、绘制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对手工技艺的尊重和传承,是京都之所以能够保持其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书中对这些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不仅仅是物件,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评分阅读《千年古都 京都》的过程中,我常常陷入沉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引导读者去感受这座城市所沉淀的独特气质。那种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学的极致追求,无处不体现着京都的灵魂。我被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也开始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所缺失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京都的光辉,也让我有机会审视自身的文化和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画面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一段优美的文字而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种文字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一座古老的城市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它让我相信,好的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对京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对众多古老寺庙和神社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信仰、哲学和历史故事。我被那些庄严肃穆的建筑、宁静致远的庭园所吸引,也为其中流传的传说和故事而感动。作者笔下的金阁寺辉煌夺目,清水寺的悬空舞台令人神往,而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寂静寺院,则散发着一种内敛而深邃的美。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圣的土地,感受着虔诚的祈祷声和古老的神谕,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 书中的一些章节,深入探讨了京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从密集的町屋到宏伟的城郭,再到现代建筑与古老街区的和谐共存,都展现了这座城市在历史变迁中不断适应与发展的智慧。我被那些隐藏在现代都市中的古老遗迹深深吸引,也对京都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保留其传统风貌感到好奇。作者对城市空间与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解读,让我对“城市”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承载着无数生命故事和文化记忆的载体。
评分东西还可以,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书完好无缺,印刷也很好。内容不太适合对京都一点都不了解的朋友
评分。。。。。。。。。。。。。。。。。。。。。。。。。。。。。。。
评分刚上活动买了一堆水,真是超值,够看很久了,新家的书架也不空了
评分赶上优惠买的,所以买了很多,包装很好,快递一到就马上拆开看了,书的质量也不错,比实体店买便宜太多了
评分书非借不能读也,买起囤也有道理
评分活动的时候买的,太划算了,翻了翻印刷很好,很喜欢
评分一个要下雨的午后,读书像和老朋友聊天。细节的把握,在日本似乎做到了极致。
评分还没用,应该还不错的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