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真正了解这一民族的伟大的教科书。某个时代的文学对该时代的人民特质的展现,要胜于其他任何方式对历史的重建。罗马塑造其民众的那种力量,在罗马文学作品的每一页中都显而易见。所有的罗马作家都首先是罗马人,其次才是作为个人的艺术家。在我们看到的拉丁文学从开始到结束的这四个世纪里,当时的每个作家都在勾勒着罗马精神的主要特征。
内容简介
《罗马精神》一部关于罗马的经典学术著作。作者指出,这本书并非写罗马历史,而是指出在伟大的罗马作家眼中罗马人是什么样子,指出为他们自己所证明了的那些仅属于罗马人的特质,从而把他们与其他古人区别开来。对于每个时代,都只选取那个时代的作家们的有关评述。这样一来,本书内容的选录就不是基于个人喜好,而是要看一个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特点。
作者简介
伊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美国当代著名古典文学普及家。她是进入慕尼黑大学求学的首位女性,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其清晰的思路和深邃的智慧对几代美国作家、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罗马精神》《希腊精神》《希腊的回响》等。
王晋华,1950年生,美国锡拉丘斯大学的访问学者,现为中北大学外语系教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主要译著有《美国现代小说论》《美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狄更生诗歌精选》《朗费罗诗歌精选》《爱默生诗歌精选》《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安妮日记》《鲁滨逊漂流记》《毛姆短篇小说精选》《月亮和六便士》《寂静的春天》等。
目录
第一章 喜剧的镜子
第二章 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笔下的古罗马
第三章 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喜剧精神
第四章 西塞罗眼中的罗马共和国
第五章 西塞罗其人
第六章 恺撒和西塞罗
第七章 卡图卢斯
第八章 贺拉斯
第九章 贺拉斯眼中的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
第十章 罗马精神
第十一章 进入浪漫主义时期的罗马:维吉尔,李维和塞内加
第十二章 尤维纳利斯眼中的罗马与斯多葛派
第十三章 古代的终结
大事年表
前言/序言
请允许我在这里先谈上几句我自己。尽管自从七岁父亲(他一点儿也不懂得如何能使学习变得轻松一些的方法)叫我开始阅读《为恺撒的六个星期准备》起,我就一直在读拉丁作品——仅是在上大学期间有过短暂中止,可我的阅读却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像我读法文或是德文一样。我翻开西塞罗、贺拉斯或是维吉尔的作品,只是为了欣赏他们所写的东西,丝毫也不是因为它们是用拉丁文写成的,或是因为它们对于了解罗马的历史至关重要。我对罗马人本身的兴趣远远超过我对罗马人之事迹的兴趣,比起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评价,我更想要知道罗马人是如何来描述他们自己的。
所以在我构思《罗马精神》时,我看到的自然会是完全由罗马作家们所勾勒出的一个轮廓。在写作这部书的过程中,我脑中想到的只有他们。这本书不是写罗马历史的,它只是努力想要指出,在伟大的罗马作家们的眼中罗马人是什么样子,指出为他们自己所证明了的那些仅属于罗马人的特质,从而把他们与其他的古人区别开来。一个民族的文学是真正了解这一民族的伟大的教科书。某个时代的文学对该时代的人民特质的展现,要胜于其他任何方式的对历史的重建。在我们阅读安东尼·特罗洛普或是W·S·吉尔伯特的作品时,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有关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的情况和印象,远非任何历史学家的著作所能相比。他们的作品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能帮助我们了解了在那一时期驱动少数特权阶层的人变得越来越富的那股力量,以及英国上层人士的特点和他们的世界观。
这种教材就是我唯一依据的材料。对于每个时代,我都只选取那个时代的作家们的有关评述。这样一来,本书内容的选录就不是基于个人的喜好,而是要看一个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特点。从这一观点看,普劳图斯和泰伦斯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不仅描绘了罗马最初的景象,而且写出了众多的细节。当然啦,在泰伦斯与西塞罗之间相隔的这一个世纪就要忽略不计了,因为在这一段时间没有留存下来一部作品。关于西塞罗时期的罗马,我们所用的篇幅比叙述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都要长,因为他的信件便是我们最好的信息来源,不只是罗马的,而且包括整个古代的信息。
罗马塑造其民众的那种力量,在罗马文学作品的每一页中都显而易见。所有的罗马作家他们都首先是罗马人,其次才是作为个人的艺术家。当然,他们都各不相同,比如说西塞罗不同于塔西佗,贺拉斯也不同于尤维纳利斯,可跟他们彼此之间根本性的相同之处比较起来,他们那些表面上的差别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我们看到的拉丁文学从开始到结束的这四个世纪里,当时的每个作家都在勾勒着罗马精神的主要特征。
《罗马精神》 一部探寻人类文明基石的史诗画卷 《罗马精神》是一部宏大而深刻的著作,它并非专注于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或军事战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股塑造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深层力量——罗马精神。这部作品以其广阔的视野、严谨的考证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带领读者穿越数个世纪,深入理解古罗马何以能够崛起,何以能够创造出影响深远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以及这些元素如何渗透并塑造了后世的文明进程。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奔宏大的帝国版图,而是回溯到罗马城邦初创时期那朴素而坚韧的根基。作者从早期罗马人的生活图景入手,描绘了那个时代生存环境的严酷,以及由此孕育出的勤劳、节制、敬畏神灵和对土地的依恋等基本特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品质,构成了罗马人最初的精神底色。作者并没有回避早期罗马社会存在的斗争与冲突,例如贵族与平民的权力博弈,但其重点在于展现这些斗争如何催生了对秩序、法律和集体利益的追求,而非仅仅停留在权力斗争的表面。从这些原始的萌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的雏形,这便是“罗马精神”最初的脉动。 随着罗马的扩张,这本书并没有将注意力仅仅放在军事征服的细节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罗马人征服世界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作者认为,罗马的征服并非仅仅依靠武力,更重要的是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强大的适应性和对被征服民族的整合能力。罗马人并非简单地掠夺和压迫,而是通过赋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推广罗马法律和行政体系、修建道路和基础设施等方式,将他们纳入罗马的政治和文化版图。这种“罗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罗马精神一种更为主动和包容的体现。书中详细阐述了罗马的公共工程,如水道、道路、公共浴场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成就,更是罗马人集体协作、追求效率和改善公共生活的精神象征。这些建设连接了帝国,促进了交流,也潜移默化地传播了罗马的价值观念。 《罗马精神》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对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罗马法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一种活态的、不断演进的智慧。从早期的成文法,到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再到法官判例的积累,罗马法展现了一种理性、公平和逻辑性的追求。本书强调,罗马法所倡导的“正义”、“权利”、“义务”等概念,以及其对契约、财产、家庭的界定,为后世的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性的框架。这种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秩序的追求,是罗马精神稳定和延续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制度方面,作者追溯了从王政到共和,再到帝国的演变,并不仅仅关注权力结构的更迭,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制度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罗马人的政治智慧和公民意识。例如,共和时期的政务官制度、元老院的权威、公民大会的参与,虽然各有其局限,但都体现了罗马人对于分权、制衡和公共服务的思考。即便是走向帝制,其背后的统治理念也并非全然的专制,而是试图在维护统一和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管理。 对于罗马的军事成就,《罗马精神》同样采取了一种超越战术和战略的视角。作者着重分析了罗马军团的组织纪律、训练方法,以及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荣誉感。但更重要的是,他探讨了这种军事力量如何与罗马的社会结构、政治目标以及公民文化相融合。罗马军团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辉煌,更是罗马精神在战场上的体现——坚韧不拔、协作无间、勇往直前,以及对胜利的执着追求。书中也提及了罗马军人退役后的社会角色,他们如何将军队中的纪律和责任感带入社会生活,进一步巩固了罗马的社会秩序。 除了政治、法律和军事,《罗马精神》还关注了罗马的文化、哲学和宗教对罗马精神的影响。作者认为,罗马人并非完全是创新者,他们善于学习和吸收希腊文化,但却以一种罗马特有的务实精神对其加以改造和应用。这种“希腊化”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将哲学思想、艺术风格与罗马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相结合,使其更具实用性和社会意义。例如,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强调理性、节制和责任,与罗马人的尚武精神和公民美德不谋而合,成为许多罗马精英的思想指引。同时,作者也探讨了罗马宗教的特点,其多神崇拜、祭祀仪式以及对国家神祇的崇拜,如何增强了罗马人的集体认同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 《罗马精神》的另一重要维度,是对罗马人在道德、家庭和个体生活方面的描绘。书中细致地勾勒出罗马人所推崇的“美德”,如“pietas”(虔诚,对神、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gravitas”(庄重、严肃)、“virtus”(勇敢、德行)等。这些美德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罗马人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判断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和文学引述,展现了罗马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育子女、履行公民义务等方面的实践。他们对于荣誉、家族声誉的重视,以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构成了罗马社会稳定的基石。 即便是在罗马文明走向衰落的时期,《罗马精神》也并未将其视为简单的终结,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衰落的复杂因素,以及罗马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和变形。作者认为,罗马精神并非随着帝国的崩溃而消失,而是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后世的政治、法律、语言、文化和思想之中。查理曼帝国对罗马法的继承,教会对罗马行政模式的借鉴,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重拾,乃至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罗马精神的印记。 总而言之,《罗马精神》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以一种宏大的叙事,带领读者穿越古罗马的千年历史。它所探讨的“罗马精神”,并非一个静态的定义,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融合了政治智慧、法律理性、军事力量、文化吸收和社会美德的复杂集合体。阅读本书,不仅是对一段辉煌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类文明形成机制的一次深刻洞察。它让我们理解,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够成就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伟大帝国,又是什么样的精神遗产,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这本书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鼓励读者去发掘那些塑造了我们文明的永恒价值。